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位 被引量:3
1
作者 顾媛媛 方芳 +1 位作者 孙阳 马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207-209,共3页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是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肠道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乳腺癌的关系密切。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为切入点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契...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是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肠道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乳腺癌的关系密切。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为切入点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契机,而中医药对乳腺癌的防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该文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不仅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实践进行了现代诠释,而且有可能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肠道微生态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中医之水”——水、湿、痰、饮的内涵及治疗理论 被引量:47
2
作者 卢芳 匡海学 刘树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13-1818,共6页
关于中医理论中"水"的概念,自古以来并没有明确的限定,故笔者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总结,明晰了不同层次、不同范畴"水"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水液代谢病理产物"水、湿、痰、饮"内涵的区分和... 关于中医理论中"水"的概念,自古以来并没有明确的限定,故笔者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总结,明晰了不同层次、不同范畴"水"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水液代谢病理产物"水、湿、痰、饮"内涵的区分和界定;同时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水、湿、痰、饮"分别为病不同分型的病种与特征,进而阐述了"水、湿、痰、饮"共同为病的治疗原则;最后深入浅出地辨析了"水、湿、痰、饮"分别为病的治疗方法。期望通过笔者较完整的阐述,加深对"中医之水"内涵的正确理解,这将有助于完善其理论研究和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之水 水湿痰饮 内涵 治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的科学基础评述 被引量:15
3
作者 常虹 郭凯 +1 位作者 孟洪宇 刘树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851,共3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应用这一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从异病同治的内涵、中医及现代科学理论基础、单味中药防治多器官纤维化实验研...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应用这一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从异病同治的内涵、中医及现代科学理论基础、单味中药防治多器官纤维化实验研究方面探究多脏器纤维化共同的发病机制,阐述异病同治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多器官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典籍英译质量评价要素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明 范琳琳 +2 位作者 汪顺 郝吉顺 黄树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考察评价者是否理解中医原文对中医经典英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及读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选取黄帝内经中5段经文的Ilza Veith英译本、李照国英译本和课题组英译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美国诊所的患者在通晓这五段经文... 目的:考察评价者是否理解中医原文对中医经典英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及读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选取黄帝内经中5段经文的Ilza Veith英译本、李照国英译本和课题组英译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美国诊所的患者在通晓这五段经文含义的前后对这3个译本的评价,并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他们对中医经典英译的基本要求。结果:被调查者在通晓原文含义前后对译文的评价差别悬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本不仅需要英语语言流畅,更需要知识信息准确。结论:在中医经典译文质量评价的研究中,问卷调查对象对原文的理解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结果。因此,这种研究必须在调查对象通晓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知识信息翻译的准确性和英语水平是评价译文质量的2个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 翻译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玄参对大鼠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宁 李自辉 +4 位作者 叶涛 赵洪伟 庞牧 刘树民 李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9,I0015-I0017,共8页
目的研究玄参干预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玄参干预对大鼠的潜在保护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玄参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玄参组大鼠给予玄参提取物1350 mg·kg-1灌胃,空白组灌胃给予... 目的研究玄参干预对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玄参干预对大鼠的潜在保护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玄参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玄参组大鼠给予玄参提取物1350 mg·kg-1灌胃,空白组灌胃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均为1次/d,连续15 d。分别于灌胃15 d后,检测肝脏组织的基因表达谱,通过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软件(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筛选具有趋势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玄参组筛选76个DEGs,其中28个上调,48个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无翅型小鼠乳腺肿瘤病毒整合位点(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Wnt)、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催产素(Oxyto-cin)、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NFRSF16)相关蛋白1[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TNFRSF16)associatedprotein 1,Ngfrap1]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neurotrophin receptor associated death domain,Neurotrophin)这9条信号通路,包含Mecom、Amhr2、Pias2、Ticam2、Cyp7a1、Ngfrap1和Nfatc4这7个靶基因。经查阅文献,Mecom可能为表征玄参对大鼠潜在保护作用的靶基因,而另外6种则可能为表征玄参对大鼠潜在毒性作用的靶基因。结论玄参作用的两重性,既可对机体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也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转录组学 大鼠 保护作用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金莲花种质评价及物质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慧娟 齐研 +1 位作者 于栋华 刘树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9,共12页
采用显微观察、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评价大兴安岭和五台山产地的金莲花种子生物学、显微、化学特性,系统性评价两产地种质差异,并依托转录组学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种质物质差异形成机制,为金莲花种质筛选及植物的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 采用显微观察、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评价大兴安岭和五台山产地的金莲花种子生物学、显微、化学特性,系统性评价两产地种质差异,并依托转录组学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种质物质差异形成机制,为金莲花种质筛选及植物的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大兴安岭金莲花种子含水率、吸水率、生活力等生物学特性优于五台山产地。经HPLC法测定大兴安岭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分别为0.014 3~0.014 6 mg/g、0.840~0.868 mg/g。转录组学测序共拼接得到Unigene 32 959条,获得差异基因3 165个。大兴安岭金莲花种质优势可能与调控S-腺苷-L-蛋氨酸3′-羟基-N-甲基氯嘌呤4′-O-甲基转移酶、乙醛脱氢酶(NAD(P)(+))ald5、查尔酮合成酶2、植物过氧化物酶等关键酶的基因参与苯丙烷类物质生物合成、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种子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曹爽 安月鹏 +1 位作者 刘树民 杨素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6-1621,共6页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具有维持皮肤平衡的功能。在银屑病中,细胞凋亡障碍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传统中药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具有调控作用,以抑制银屑病表皮过度增殖、促进表皮正常分化、维护表皮稳态,且具有不良反...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具有维持皮肤平衡的功能。在银屑病中,细胞凋亡障碍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传统中药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具有调控作用,以抑制银屑病表皮过度增殖、促进表皮正常分化、维护表皮稳态,且具有不良反应少、作用靶点多的优势。因此,该文对中药中多种有效成分通过干预相关因子、信号通路等以诱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中药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银屑病 中药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线粒体互作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晓敏 刘树民 +3 位作者 张莹 蒋鑫 徐鹏 卢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9-1823,共5页
细胞器间的相互作用是神经发育中研究的重点,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与线粒体的接触位点是近年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线粒体、ER、溶酶体等细胞器在神经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 细胞器间的相互作用是神经发育中研究的重点,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与线粒体的接触位点是近年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线粒体、ER、溶酶体等细胞器在神经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代谢转换、活性氧产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和ER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在神经发生中起作用。而在PD中,ER-线粒体互作异常会影响线粒体钙离子超载、线粒体裂变与融合失衡、脂质稳态紊乱。因此,本文就近年ER-线粒体互作的主要调控机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述ER-线粒体互作异常对PD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线粒体互作 帕金森病 内质网与线粒体的接触位点 线粒体 内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普萘洛尔致银屑病样大鼠模型的剂量、时间及性别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萌萌 刘树民 +5 位作者 孙慧娟 高蕊 邓戈宇 张振东 黄琳 卢芳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1-359,372,共10页
目的:研究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在不同剂量、时间、性别下对银屑病样大鼠造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雄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 目的:研究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在不同剂量、时间、性别下对银屑病样大鼠造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雄性空白及高(2.7 g/4 cm^(2))、低(1.2 g/4 cm^(2))剂量组,将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均匀涂抹于大鼠背部皮肤上,每天1次,分别涂抹1周、2周,设立1个月恢复期。通过比较各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7,CK-17)表达水平、ELISA及RT-qPCR法检测大鼠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评价皮损严重程度及造模效果。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1周和2周的雌雄高低剂量组大鼠出现明显红斑、鳞屑和肥厚,角化不全,表皮增厚,PCNA和CK-17表达增多,血清和皮损中的IL-1β、IL-17A、IL-22、IL-23和TNF-α表达量升高;与造模2周比较,造模1周表达明显,且雌鼠优于雄鼠;恢复1个月后,各组大鼠的表达较1周和2周造模时期下降。结论:5%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剂诱导银屑病样大鼠模型,重复性好,与造模2周相比造模1周效果好,雌鼠优于雄鼠,高剂量造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萘洛尔 银屑病样大鼠模型 造模药剂量 造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1
10
作者 王睿 费洪新 +4 位作者 李晓明 刘韩 牛英才 刘向民 黄树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全面了解和反映石菖蒲化学成分,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对其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并就作用有效成分、毒性、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查阅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disc)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目的:全面了解和反映石菖蒲化学成分,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对其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并就作用有效成分、毒性、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查阅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disc)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文献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石菖蒲化学成分复杂,以挥发性成分研究较多;α、β-细辛醚是挥发油发挥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对各系统作用广泛,但有关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并有致癌的报道。结论:有必要对石菖蒲非挥发性成分及其毒性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1
作者 李微 张博 +1 位作者 张雨薇 黄树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甾体类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可以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胰岛功能以及骨代谢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雌激素缺乏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甾体类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可以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胰岛功能以及骨代谢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雌激素缺乏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已经被多方科研人员证实并得到公认,故雌激素也成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本文总结了雌激素的来源、雌激素受体的分类和分布、雌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雌激素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分别从雌激素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方面抑制破骨细胞的重吸收;从减少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减弱NF-k B的活性三种机制总结雌激素增加成骨细胞的形成;从雌激素通过干预骨重建和重吸收过程进而影响骨细胞的整体代谢过程三个大方面入手,将近年来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热病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树民 卢芳 +2 位作者 王喜军 孙文军 董培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9-551,共3页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以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热病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借助代谢组学平台,通过对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数据及模型组不同时间段尿液的代谢组进行分析,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以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热病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借助代谢组学平台,通过对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数据及模型组不同时间段尿液的代谢组进行分析,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果通过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临床的热病证候表征。结论代谢组学可用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睿 刘吉成 +4 位作者 罗春娟 刘立琨 周丽 张琪 张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影响及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旷场实验(OFT)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组(FLU,3mg/kg)、雌激素组(E,0.15 mg/kg)和葛根素组...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影响及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旷场实验(OFT)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组(FLU,3mg/kg)、雌激素组(E,0.15 mg/kg)和葛根素组(92 mg/kg),每组10只。采用小鼠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各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 h灌胃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 d。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测定行为学变化,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测定海马组织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OVX组小鼠连续7 d内连续监测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证明去势成功;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小鼠呈现抑郁样行为,表现为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行为绝望时间增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或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萎缩、数量减少、尼氏体减少及早期凋亡变化,脑组织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减少(P<0.01);海马组织CREB-1、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1)、BDNF及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 B)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比较,给予葛根素(Pue)治疗后,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为增加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行为绝望时间、体质量增加迅速(P<0.01或P<0.05);减轻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细胞,增加脑组织5-HT、NE及DA含量(P<0.01),增加海马组织CREB-1、p-CREB、BDNF及Trk B蛋白表达(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鼠双侧OVX联合CUMS可成功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葛根素具有神经保护及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其机制主要通过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早期凋亡、增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及上调脑组织CREB-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而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围绝经期抑郁症 雌激素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果实诺丽(NONI)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于纯淼 李煦照 +2 位作者 于栋华 陈佳 刘树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3-576,580,共5页
海巴戟(诺丽)被波利尼西亚人作为民间药物而广泛使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其生理功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就其对肝损伤的保护、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诺丽 生理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中药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睿 王琪 +7 位作者 金明顺 陈雪 王伟 张宁 杨德柱 刘建华 王国忠 刘吉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2,共4页
抑郁症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因致病危险因素多、病因不清及发病机制复杂成为精神医学科学界难题。基于"单胺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不良反应大缺陷,... 抑郁症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因致病危险因素多、病因不清及发病机制复杂成为精神医学科学界难题。基于"单胺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不良反应大缺陷,限制了应用。单味中药在抗抑郁症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常见抗抑郁单味中药进行简要综述,为指导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有效部位对C_(57)BL/6小鼠PD模型GABA、TH、GFAP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婷婷 刘树民 +1 位作者 崔立然 刘学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62-1666,共5页
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部位对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D)模型γ-氨基丁酸(GABA)、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海马区胶质原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PTP对C57BL/6小鼠制备PD模型,总量为150mg/kg。... 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部位对C57BL/6小鼠的帕金森病(PD)模型γ-氨基丁酸(GABA)、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海马区胶质原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PTP对C57BL/6小鼠制备PD模型,总量为150mg/kg。连续给予刺五加有效部位20 d,测定小鼠的爬杆时间,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GABA、TH及海马区GFAP的阳性表达。结果:20 d后,爬杆时间、GABA、TH给药组相对模型组P<0.05。而GFAP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结论:刺五加有效部位可以增强GABA和TH的阳性表达,而对海马区GFAP则无影响,推测其对MPTP导致的PD可能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PD模型 刺五加有效部位 GABA TH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晓丹 井月娥 卢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6-318,共3页
对国内外刺五加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并按不同药用部位(根及根茎、茎、叶、果实)进行分类。综述了中药刺五加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列出部分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为刺五加的药用合理性及有效化学成分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刺五加 化学成分 药用部位 药理作用 刺五加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5
18
作者 王睿 黄树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症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从神经生化研究、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症的...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症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从神经生化研究、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主流假说进行简单阐述,以拓宽对抑郁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生化 神经内分泌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冠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洪财 张婷婷 +2 位作者 杜冰 陈大忠 李智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苋科青葙属植物鸡冠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鸡冠花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组份进行分离。采用大孔树脂对鸡冠花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初步分离,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重结晶法以及HPLC(制备型)法进行分离纯化,通... 目的研究苋科青葙属植物鸡冠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鸡冠花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组份进行分离。采用大孔树脂对鸡冠花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初步分离,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重结晶法以及HPLC(制备型)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β—D-芹糖-(1—2)-13-D.葡萄糖-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1),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2),紫丁香苷(3),丁香酚-O—B-芹糖-(1→6)-O-β-葡萄糖苷(4)、(1S,3S)-1-甲基-1,2,3,4-四氢化-13-咔啉-3-甲酸(5)、山柰酚-3-O—d-三-鼠里糖-(1→6)-β-D-葡萄糖.(1—也)-B—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0-(2-O—p—D-葡萄糖)-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鸡冠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科 鸡冠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0
作者 高澳 王晓菲 +5 位作者 卢意 卢柠霞 王天雨 卢芳 于栋华 刘树民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4-641,共8页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FMT)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灌胃给予5%氧嗪酸钾混悬液,连续5周,并给予10%酵母饲料;第3周...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FMT)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灌胃给予5%氧嗪酸钾混悬液,连续5周,并给予10%酵母饲料;第3周,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分别灌胃给予480 mg/kg穿山龙总皂苷及25 mg/kg别嘌醇,第5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粪便移植组、模型粪便移植组、穿山龙总皂苷粪便移植组,后三者分别灌胃给予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大鼠粪菌悬液,连续5周,对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结果经过粪菌移植给药穿山龙总皂苷后,与模型粪便移植组比较,穿山龙总皂苷粪便移植组尿酸水平及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丰度降低(P<0.05),弯曲菌门、螺杆菌属、梭菌属丰度升高(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通过调控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肠道菌群动态平衡,影响其组成与功能,从而降低血尿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总皂苷 高尿酸血症 粪菌移植 16S rRNA测序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