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英杰
王迪
原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2,共4页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管理
湿地保护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春季水禽迁徙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丽
李梦莎
+1 位作者
刘尊显
权万浩
《野生动物》
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
笔者于2006年4月15日~5月5日,在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采用路线法和定点观测法对春季迁徙水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水禽35种,隶属于7目9科,总数量15 257只。鸭类最多,达9 898只,其次是雁类,为4 913只,其他还有大天鹅10只,鹭类56只,鹤类3...
笔者于2006年4月15日~5月5日,在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采用路线法和定点观测法对春季迁徙水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水禽35种,隶属于7目9科,总数量15 257只。鸭类最多,达9 898只,其次是雁类,为4 913只,其他还有大天鹅10只,鹭类56只,鹤类34只,鸥类72只,鹬类25只,鸊(?)类15只,凤头麦鸡200只,鸬鹚33只,骨顶鸡1只。统计的游禽共为14 869只,占总数量的97.46%;涉禽共为388只,只占总数量的2.54%。此外,对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自然保护区
迁徙
水禽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猛禽资源及保护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尊显
张庆艳
+1 位作者
郑志刚
李传宝
《野生动物》
2006年第5期32-34,共3页
通过1997~2004年三江自然保护区猛禽的调查研究。记录猛禽33种,分属2目4科,占黑龙江省猛禽种数的80.48%。其中隼形目24种,鸮形目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由于栖息生境保护的加强和人为干扰的减少,保...
通过1997~2004年三江自然保护区猛禽的调查研究。记录猛禽33种,分属2目4科,占黑龙江省猛禽种数的80.48%。其中隼形目24种,鸮形目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由于栖息生境保护的加强和人为干扰的减少,保护区猛禽数量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自然保护区
猛禽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和干扰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生态指示
被引量:
3
4
作者
朱玉
张文广
+8 位作者
管强
田雪
赵予熙
姜明
肖盈丽
王瑶
赵琬婧
王瑜
原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19-3827,共9页
节肢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指示湿地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的23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样品采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数量、群...
节肢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指示湿地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的23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样品采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数量、群落组成、多样性的影响以及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指示作用。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0目47科1825只,主要以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主。自然湿地节肢动物的多度是干扰湿地的4.27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湿地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在自然湿地显著高于干扰湿地(P<0.05),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干扰湿地显著高于自然湿地(P<0.05)。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聚类和非度量多纬尺度排序(NMDS)显示,两种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指示值法分析显示,自然湿地的指示类群为叶甲科、蚁形甲科、叶蝉科、蚜科、盲蝽科、摇蚊科以及姬蜂总科,干扰湿地未发现指示类群。综上所述,湿地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响应十分敏感,可以作为指示湿地健康状况的关键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生态指示
沼泽湿地
湿地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螺类组成生态指示
被引量:
5
5
作者
管强
武海涛
+4 位作者
陈展彦
李洪宇
芦康乐
刘吉平
吕宪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20-3327,共8页
螺类作为湿地的重要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这使得螺类成为潜在的环境指示物种。为了研究中国东北沼泽湿地不同类型湿地螺类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螺类作为不同类型湿地指示物种的可能,在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对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湿...
螺类作为湿地的重要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这使得螺类成为潜在的环境指示物种。为了研究中国东北沼泽湿地不同类型湿地螺类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螺类作为不同类型湿地指示物种的可能,在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对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湿地、臌囊苔草湿地、毛苔草湿地、漂筏苔草湿地共17个采样点进行螺类样品采集。共采集到了螺类8科13属17种4452个。研究表明,螺类以扁卷螺科Planorbidae、椎实螺科Lymnaeidae、膀胱螺科Physidae为主;4种不同类型湿地螺的种类组成不同,这些螺类的种类组成与不同类型湿地的水深、植物类型组成等湿地特征是相对应。螺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lef指数)在不同类型湿地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筛选了指示螺类6种,无褶螺是小叶章沼泽化草甸的指示物种,小土蜗、半球多脉扁螺和虹蛹螺是臌囊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琥珀螺是毛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平盘螺是漂筏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这表明了螺类是沼泽湿地类型的重要指示生物。也为螺类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生态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类
生态指示
不同湿地类型
水生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PS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6
作者
白文杰
李红宇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6期118-119,共2页
将GPS应用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工作中,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密坐标,完成国家公益林调查与管理中各种境界线的勘测与放样落界,成为国家公益林调查与动态监测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GPS
国家公益林
管护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
被引量:
2
7
作者
高惠
刘振生
+2 位作者
滕丽微
赵宠南
刘尊显
《野生动物》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2010年7月4~18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牦牛的行为,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夏季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所有行为划分为运动、摄食、休息、社群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表明,运动、摄食和休息是牦...
2010年7月4~18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牦牛的行为,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夏季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所有行为划分为运动、摄食、休息、社群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表明,运动、摄食和休息是牦牛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1.06±2.36)%、(33.14±2.51)%和(22.84±4.71)%,社群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49±0.17)%和(1.47±0.20)%。运动的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8:00~10:00和15:00~16:00;摄食行为的高峰期出现在9:00~10:00和15:00~16:00,12:00~13:00有个小高峰出现:休息的高峰期出现在10:00~12:00和13:00~15:00;贺兰山牦牛呈现出取食-休息-取食的行为规律。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年龄的牦牛行为进行了比较,成体与幼体的社群行为差异显著(P<0.05),运动、摄食、休息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贺兰山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圈养麇鹿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8
作者
李建春
刘尊显
+2 位作者
黄兴光
李伟
徐凤珠
《野生动物》
2009年第2期76-78,107,共4页
2008年11~12月在济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圈养麇鹿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麋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6.45%±7.34%)、取食(24.79%±8.11%)、运动(18.67%...
2008年11~12月在济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圈养麇鹿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麋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6.45%±7.34%)、取食(24.79%±8.11%)、运动(18.67%±5.93%)、反刍(17.50%±5.52%)、其他(2.59%±0.87%)。在冬季糜鹿的卧息在1 d内有1个高峰期(12:30~14:30),取食在1 d中有2个高峰期(8:30~9:30和17:30~18:30),占麇鹿各种行为比例最多的2种行为在1 d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10:30和15:30各有1个较为明显的高峰期,反刍在1 d中有1个高峰期(9:30~11:30),其他行为在1 d中发生的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年龄因素对麇鹿冬季昼间的卧息、取食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他行为影响显著(P<0.05),对反刍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性别因素对糜鹿冬季昼间的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鹿
圈养
行为
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恢复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
7
9
作者
李海兴
孙晓新
+3 位作者
满秀玲
王清波
李东
胡艳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2,共9页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三江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其次是Cu,而Zn、Mn和Cr的影响很小。随土壤深度增加,Cu、Pb、Zn、Mn和Cr含量呈波动变化。Cu和Pb含量在退耕还湿11年之前,在0~1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而在退耕还湿11年之后,在40~5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变化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退耕恢复期间,土壤Cu、Pb、Zn与Cr含量随退耕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但Zn含量增加与减少未达到显著程度(P> 0.05)。而退耕样地土壤Mn含量从恢复第1年开始就显著低于大豆田(P <0.05)。大豆田和退耕前6年的恢复样地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退耕8、11年样地和天然沼泽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中度,退耕15和25年样地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轻度。【结论】随着退耕还湿时间的延长,土壤中Cu、Pb、Zn和Cr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退耕15、12、2和10年左右恢复到天然湿地水平。而土壤Mn含量在退耕开始后便与天然湿地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退耕还湿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沼泽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
被引量:
3
10
作者
芦康乐
武海涛
+2 位作者
杨萌尧
王清波
吕宪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29,共8页
依据2017年5、7、9月对三江平原19处沼泽湿地(参照湿地6处,受损湿地13处)的水生无脊椎动物采样结果,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构建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健康状况。通过对27个候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
依据2017年5、7、9月对三江平原19处沼泽湿地(参照湿地6处,受损湿地13处)的水生无脊椎动物采样结果,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构建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健康状况。通过对27个候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扁卷螺科百分比、龙虱科百分比、刮食者百分比4个指标构成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核心指标。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参数值,将各参数值加和得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值。根据参照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评价标准,对小于25%分位数的值进行三等分,确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健康评价标准:≥2.58,无干扰;1.72~<2.58,轻度干扰;0.86~<1.72,中度干扰;0~<0.86,重度干扰。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有78.95%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其中47.37%受到了中重度干扰),21.05%属于无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兰山马麝夏季营养采食策略
被引量:
4
11
作者
赵唱
刘尊显
+6 位作者
滕丽微
高惠
孙玉姣
王志勇
王继飞
马忠其
刘振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23,共9页
2014~2016年,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样方法,收集到70份马麝(Moschus sifanicus)新鲜粪便样本,并采集植物啃食样本进行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进行对照研究,运用密度转化法计算出马麝各食物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贺兰山地区马麝夏...
2014~2016年,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样方法,收集到70份马麝(Moschus sifanicus)新鲜粪便样本,并采集植物啃食样本进行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进行对照研究,运用密度转化法计算出马麝各食物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贺兰山地区马麝夏季的主要食物组成。通过对主要成分中单宁含量、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运用中心合成设计(CCD)优化实验设计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对马麝夏季采食策略进行分析。对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植物、山杏、密齿柳、蒙古扁桃、脚苔草、狭叶锦鸡儿、高山地榆、紫丝膜菌、秦氏黄芪、紫丁香、小叶金露梅、内蒙野丁香,共占夏季食物组成比例的70%以上,为马麝夏季的主要食物组成。响应曲面模型具有较高的显著性(P<0.05),夏季马麝表现出偏爱粗蛋白含量低、单宁含量低的植物。其中,当植物中能量在17070.18~18967 J/g的范围内,马麝趋向于取食能量更高单宁含量更低的植物,随着粗蛋白含量和能量的降低,食物中的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贺兰山马麝夏季的采食策略与食草动物的传统采食优化理论营养物质均衡化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马麝
食性
营养采食策略
响应曲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兴凯湖秋季丹顶鹤觅食生境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12
作者
侯德明
刘尊显
+1 位作者
郭丽滨
李梦莎
《野生动物》
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
丹顶鹤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影响丹顶鹤种群的最重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使丹顶鹤失去了生存基础。因湿地减少及人为干扰,丹顶鹤的野外种群已经极其稀少。本研究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秋季丹顶鹤的觅食生境进行了研究。利用样方法对丹顶鹤...
丹顶鹤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影响丹顶鹤种群的最重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使丹顶鹤失去了生存基础。因湿地减少及人为干扰,丹顶鹤的野外种群已经极其稀少。本研究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秋季丹顶鹤的觅食生境进行了研究。利用样方法对丹顶鹤觅食地的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盖度、水深进行了测量,得到丹顶鹤觅食生境数据。根据对野外调查数据用方差分析以及平均值比较等数学方法处理,获得丹顶鹤最佳觅食地的植被高度为60- 120cm,植被盖度低于75%,植被密度低于600棵/m2,人类干扰距离大于5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觅食生境
保护
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被引量:
6
13
作者
李志军
刘尊显
《野生动物》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2006年11~2007年1月在银川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5只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3.12%±8.91%)、取食(26.78%±9.1...
2006年11~2007年1月在银川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5只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3.12%±8.91%)、取食(26.78%±9.15%)、运动(21.33%±6.50%)、反刍(16.24%±4.07%)和其他(2.53%±0.30%,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冬季马鹿的卧息在一昼夜中只有1个高峰期(12:00~15:00),而取食在一昼夜中有2个高峰期(8:00~10:00和17:00~18:00),且这2种行为在1d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8:00~10:00和16:00~18:00较多,而反刍在11:00~15:00较集中;其他行为发生的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年龄因素对马鹿冬季昼间的取食和其他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运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性别因素对马鹿冬季昼间的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圈养
行为
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生理时期水貂的饲养管理
14
作者
卢金
赵琬婧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
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水貂不同生理学时期的生理特点及繁殖、生长发育和换毛规律,可将一年的生活周期划分为准备配种期、配种期、妊娠期、产仔哺乳期和恢复期.
关键词
生理时期
饲养管理
水貂
准备配种期
产仔哺乳期
生理特点
换毛规律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英杰
王迪
原卉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生态定位研究站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2,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15007)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
文摘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管理
湿地保护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Keywords
Nature reserve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Wetland protection
Heilongjiang San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X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春季水禽迁徙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丽
李梦莎
刘尊显
权万浩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吉林莫莫格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黑龙江
省
三江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
文摘
笔者于2006年4月15日~5月5日,在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采用路线法和定点观测法对春季迁徙水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水禽35种,隶属于7目9科,总数量15 257只。鸭类最多,达9 898只,其次是雁类,为4 913只,其他还有大天鹅10只,鹭类56只,鹤类34只,鸥类72只,鹬类25只,鸊(?)类15只,凤头麦鸡200只,鸬鹚33只,骨顶鸡1只。统计的游禽共为14 869只,占总数量的97.46%;涉禽共为388只,只占总数量的2.54%。此外,对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三江自然保护区
迁徙
水禽
保护
Keywords
Sanjiang Nature Reserve
Waterfowl
Migration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猛禽资源及保护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尊显
张庆艳
郑志刚
李传宝
机构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06年第5期32-34,共3页
文摘
通过1997~2004年三江自然保护区猛禽的调查研究。记录猛禽33种,分属2目4科,占黑龙江省猛禽种数的80.48%。其中隼形目24种,鸮形目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由于栖息生境保护的加强和人为干扰的减少,保护区猛禽数量逐年增加。
关键词
三江自然保护区
猛禽
保护
Keywords
San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irds of prey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和干扰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生态指示
被引量:
3
4
作者
朱玉
张文广
管强
田雪
赵予熙
姜明
肖盈丽
王瑶
赵琬婧
王瑜
原卉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19-3827,共9页
基金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101287)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10508056RQ)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1060)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专题联盟资助(ANSO-PA-2020-14)。
文摘
节肢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指示湿地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的23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样品采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数量、群落组成、多样性的影响以及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指示作用。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0目47科1825只,主要以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主。自然湿地节肢动物的多度是干扰湿地的4.27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湿地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在自然湿地显著高于干扰湿地(P<0.05),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干扰湿地显著高于自然湿地(P<0.05)。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聚类和非度量多纬尺度排序(NMDS)显示,两种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指示值法分析显示,自然湿地的指示类群为叶甲科、蚁形甲科、叶蝉科、蚜科、盲蝽科、摇蚊科以及姬蜂总科,干扰湿地未发现指示类群。综上所述,湿地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响应十分敏感,可以作为指示湿地健康状况的关键生物类群。
关键词
昆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生态指示
沼泽湿地
湿地退化
Keywords
insect community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indicators
marsh
wetland degrada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螺类组成生态指示
被引量:
5
5
作者
管强
武海涛
陈展彦
李洪宇
芦康乐
刘吉平
吕宪国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20-332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901
2016YFC0500408)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61
41671260)
文摘
螺类作为湿地的重要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这使得螺类成为潜在的环境指示物种。为了研究中国东北沼泽湿地不同类型湿地螺类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螺类作为不同类型湿地指示物种的可能,在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对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湿地、臌囊苔草湿地、毛苔草湿地、漂筏苔草湿地共17个采样点进行螺类样品采集。共采集到了螺类8科13属17种4452个。研究表明,螺类以扁卷螺科Planorbidae、椎实螺科Lymnaeidae、膀胱螺科Physidae为主;4种不同类型湿地螺的种类组成不同,这些螺类的种类组成与不同类型湿地的水深、植物类型组成等湿地特征是相对应。螺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lef指数)在不同类型湿地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筛选了指示螺类6种,无褶螺是小叶章沼泽化草甸的指示物种,小土蜗、半球多脉扁螺和虹蛹螺是臌囊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琥珀螺是毛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平盘螺是漂筏苔草湿地的指示物种,这表明了螺类是沼泽湿地类型的重要指示生物。也为螺类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生态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积累。
关键词
螺类
生态指示
不同湿地类型
水生无脊椎动物
Keywords
snails
ecological indicators
different types of wetlands
aquatic invertebrates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PS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6
作者
白文杰
李红宇
机构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6期118-119,共2页
文摘
将GPS应用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工作中,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密坐标,完成国家公益林调查与管理中各种境界线的勘测与放样落界,成为国家公益林调查与动态监测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GPS
国家公益林
管护经营
分类号
S757.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
被引量:
2
7
作者
高惠
刘振生
滕丽微
赵宠南
刘尊显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国家
林业局野生动物
保护
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文摘
2010年7月4~18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牦牛的行为,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夏季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所有行为划分为运动、摄食、休息、社群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表明,运动、摄食和休息是牦牛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1.06±2.36)%、(33.14±2.51)%和(22.84±4.71)%,社群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49±0.17)%和(1.47±0.20)%。运动的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8:00~10:00和15:00~16:00;摄食行为的高峰期出现在9:00~10:00和15:00~16:00,12:00~13:00有个小高峰出现:休息的高峰期出现在10:00~12:00和13:00~15:00;贺兰山牦牛呈现出取食-休息-取食的行为规律。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年龄的牦牛行为进行了比较,成体与幼体的社群行为差异显著(P<0.05),运动、摄食、休息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牦牛
贺兰山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Keywords
Feral yak
Helan Mountains
Behavior time budget
Activity rhythm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圈养麇鹿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8
作者
李建春
刘尊显
黄兴光
李伟
徐凤珠
机构
济南动物园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09年第2期76-78,107,共4页
文摘
2008年11~12月在济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圈养麇鹿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麋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6.45%±7.34%)、取食(24.79%±8.11%)、运动(18.67%±5.93%)、反刍(17.50%±5.52%)、其他(2.59%±0.87%)。在冬季糜鹿的卧息在1 d内有1个高峰期(12:30~14:30),取食在1 d中有2个高峰期(8:30~9:30和17:30~18:30),占麇鹿各种行为比例最多的2种行为在1 d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10:30和15:30各有1个较为明显的高峰期,反刍在1 d中有1个高峰期(9:30~11:30),其他行为在1 d中发生的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年龄因素对麇鹿冬季昼间的卧息、取食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他行为影响显著(P<0.05),对反刍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性别因素对糜鹿冬季昼间的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糜鹿
圈养
行为
活动规律
Keywords
David's deer
In captivity
Behavior
Activity rhythm
分类号
Q958.12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恢复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
7
9
作者
李海兴
孙晓新
满秀玲
王清波
李东
胡艳玲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黑龙江
三江
平原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
定位观测研究站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
盘锦市绿色发展服务中心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044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572016CA03)。
文摘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三江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其次是Cu,而Zn、Mn和Cr的影响很小。随土壤深度增加,Cu、Pb、Zn、Mn和Cr含量呈波动变化。Cu和Pb含量在退耕还湿11年之前,在0~1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而在退耕还湿11年之后,在40~5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变化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退耕恢复期间,土壤Cu、Pb、Zn与Cr含量随退耕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但Zn含量增加与减少未达到显著程度(P> 0.05)。而退耕样地土壤Mn含量从恢复第1年开始就显著低于大豆田(P <0.05)。大豆田和退耕前6年的恢复样地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退耕8、11年样地和天然沼泽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中度,退耕15和25年样地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轻度。【结论】随着退耕还湿时间的延长,土壤中Cu、Pb、Zn和Cr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退耕15、12、2和10年左右恢复到天然湿地水平。而土壤Mn含量在退耕开始后便与天然湿地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逐渐降低。
关键词
三江平原
退耕还湿
重金属
污染评价
Keywords
Sanjiang Plain
convert farmland to wetl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evaluation
分类号
S714.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沼泽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
被引量:
3
10
作者
芦康乐
武海涛
杨萌尧
王清波
吕宪国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2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901,2016YFC05004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1099,41671260)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101080JC).
文摘
依据2017年5、7、9月对三江平原19处沼泽湿地(参照湿地6处,受损湿地13处)的水生无脊椎动物采样结果,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构建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健康状况。通过对27个候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扁卷螺科百分比、龙虱科百分比、刮食者百分比4个指标构成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核心指标。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参数值,将各参数值加和得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值。根据参照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评价标准,对小于25%分位数的值进行三等分,确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健康评价标准:≥2.58,无干扰;1.72~<2.58,轻度干扰;0.86~<1.72,中度干扰;0~<0.86,重度干扰。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有78.95%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其中47.37%受到了中重度干扰),21.05%属于无干扰。
关键词
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Keywords
aquatic invertebrates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health assessment
marsh wetlands
the Sanjiang plain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兰山马麝夏季营养采食策略
被引量:
4
11
作者
赵唱
刘尊显
滕丽微
高惠
孙玉姣
王志勇
王继飞
马忠其
刘振生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国家
林业局野生动物
保护
学重点实验室
宁夏贺兰山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银川市绿化一处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572014CA03
DL13EA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72221)
文摘
2014~2016年,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样方法,收集到70份马麝(Moschus sifanicus)新鲜粪便样本,并采集植物啃食样本进行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进行对照研究,运用密度转化法计算出马麝各食物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贺兰山地区马麝夏季的主要食物组成。通过对主要成分中单宁含量、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运用中心合成设计(CCD)优化实验设计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对马麝夏季采食策略进行分析。对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植物、山杏、密齿柳、蒙古扁桃、脚苔草、狭叶锦鸡儿、高山地榆、紫丝膜菌、秦氏黄芪、紫丁香、小叶金露梅、内蒙野丁香,共占夏季食物组成比例的70%以上,为马麝夏季的主要食物组成。响应曲面模型具有较高的显著性(P<0.05),夏季马麝表现出偏爱粗蛋白含量低、单宁含量低的植物。其中,当植物中能量在17070.18~18967 J/g的范围内,马麝趋向于取食能量更高单宁含量更低的植物,随着粗蛋白含量和能量的降低,食物中的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贺兰山马麝夏季的采食策略与食草动物的传统采食优化理论营养物质均衡化相符。
关键词
贺兰山
马麝
食性
营养采食策略
响应曲面模型
Keywords
Helan Mountains
Alpine musk deer
Diet composition
Nutrition strategy
Response surface model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兴凯湖秋季丹顶鹤觅食生境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12
作者
侯德明
刘尊显
郭丽滨
李梦莎
机构
黑龙江
省饶河县林业局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黑龙江
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野生动物》
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
文摘
丹顶鹤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影响丹顶鹤种群的最重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使丹顶鹤失去了生存基础。因湿地减少及人为干扰,丹顶鹤的野外种群已经极其稀少。本研究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秋季丹顶鹤的觅食生境进行了研究。利用样方法对丹顶鹤觅食地的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盖度、水深进行了测量,得到丹顶鹤觅食生境数据。根据对野外调查数据用方差分析以及平均值比较等数学方法处理,获得丹顶鹤最佳觅食地的植被高度为60- 120cm,植被盖度低于75%,植被密度低于600棵/m2,人类干扰距离大于500m。
关键词
丹顶鹤
觅食生境
保护
兴凯湖
Keywords
Red-crowned crane
Foraging habitat
Conservation
Xingkai Lake
分类号
S865.35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被引量:
6
13
作者
李志军
刘尊显
机构
银川市中山公园动物园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自选课题(94-01)资助
文摘
2006年11~2007年1月在银川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5只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3.12%±8.91%)、取食(26.78%±9.15%)、运动(21.33%±6.50%)、反刍(16.24%±4.07%)和其他(2.53%±0.30%,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冬季马鹿的卧息在一昼夜中只有1个高峰期(12:00~15:00),而取食在一昼夜中有2个高峰期(8:00~10:00和17:00~18:00),且这2种行为在1d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8:00~10:00和16:00~18:00较多,而反刍在11:00~15:00较集中;其他行为发生的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年龄因素对马鹿冬季昼间的取食和其他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运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性别因素对马鹿冬季昼间的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关键词
马鹿
圈养
行为
活动规律
Keywords
Red deer
Captivity
Behavior activity rhythm
分类号
Q958.12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生理时期水貂的饲养管理
14
作者
卢金
赵琬婧
机构
黑龙江
省铁力市畜牧兽医局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
文摘
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水貂不同生理学时期的生理特点及繁殖、生长发育和换毛规律,可将一年的生活周期划分为准备配种期、配种期、妊娠期、产仔哺乳期和恢复期.
关键词
生理时期
饲养管理
水貂
准备配种期
产仔哺乳期
生理特点
换毛规律
生长发育
分类号
S865.2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赵英杰
王迪
原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春季水禽迁徙初步研究
王丽
李梦莎
刘尊显
权万浩
《野生动物》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猛禽资源及保护
刘尊显
张庆艳
郑志刚
李传宝
《野生动物》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和干扰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生态指示
朱玉
张文广
管强
田雪
赵予熙
姜明
肖盈丽
王瑶
赵琬婧
王瑜
原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螺类组成生态指示
管强
武海涛
陈展彦
李洪宇
芦康乐
刘吉平
吕宪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GPS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中的应用
白文杰
李红宇
《防护林科技》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
高惠
刘振生
滕丽微
赵宠南
刘尊显
《野生动物》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圈养麇鹿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李建春
刘尊显
黄兴光
李伟
徐凤珠
《野生动物》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恢复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评价
李海兴
孙晓新
满秀玲
王清波
李东
胡艳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沼泽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
芦康乐
武海涛
杨萌尧
王清波
吕宪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贺兰山马麝夏季营养采食策略
赵唱
刘尊显
滕丽微
高惠
孙玉姣
王志勇
王继飞
马忠其
刘振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兴凯湖秋季丹顶鹤觅食生境初步研究
侯德明
刘尊显
郭丽滨
李梦莎
《野生动物》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李志军
刘尊显
《野生动物》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不同生理时期水貂的饲养管理
卢金
赵琬婧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