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输水背景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1
作者 王嘉伟 董国涛 +2 位作者 蒋晓辉 聂桐 李跃红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6-1420,共15页
黑河流域生态调水等政策实施有效缓解了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在该流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针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时段较短、区域局限,且大多未对其受环境治理政策及其他驱动因素影响进行定性... 黑河流域生态调水等政策实施有效缓解了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在该流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针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时段较短、区域局限,且大多未对其受环境治理政策及其他驱动因素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旨在揭示1990—2022年产水深度、生境质量、碳储存量和土壤保持量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耦合InVEST-PLUS模型评估生态输水对下游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解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后,流域碳储存量和生境质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产水深度与土壤保持量则呈先增后减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阶梯状分布,高值集中于祁连山区,低值分布于中下游荒漠带。(2)下游碳储量、生境质量与正义峡年均径流量显著正相关(P<0.05)。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输水使两者在实际情景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3)地理探测器各驱动因子中,数字高程、气温、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占主导地位。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因子交互解释力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高于单因子解释力。研究结果可为黑河流域生态治理与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PLUS耦合模型 驱动力研究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水文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输水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立新 鲁学纲 范正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3-57,共5页
基于长序列径流、地下水位和湖泊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得出近60 a下游水文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输水的启示:1正义峡和狼心山年径流量突变逐渐延迟,且年内分配不均匀... 基于长序列径流、地下水位和湖泊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得出近60 a下游水文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输水的启示:1正义峡和狼心山年径流量突变逐渐延迟,且年内分配不均匀,增加下游春季下泄水量十分必要;2地下水位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绿洲核心区呈上升趋势,而绿洲边缘区均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造成核心区的土壤盐渍化和边缘区的干旱化,因此开展基于地下水位的下游生态水量调度方案是未来恢复下游植被的必然;3根据东居延海面积和库容的关系曲线,基于无效蒸腾最小确定的东居延海适宜面积为35.6 km2,据此计算年最小补水量为0.55亿m3,而依据东居延海生态功能的合理水面面积和年补水量尚需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地下水位 生态 黑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生态调水后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国涛 廉耀康 +2 位作者 范正军 畅祥生 谷佳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共5页
为了客观认识和评估生态调水对黑河下游绿洲植被的影响,基于遥感技术手段,分析了生态调水后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7年,水域和林地、草地面积变化过程呈Ⅴ形,2000年以来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植被覆盖度... 为了客观认识和评估生态调水对黑河下游绿洲植被的影响,基于遥感技术手段,分析了生态调水后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7年,水域和林地、草地面积变化过程呈Ⅴ形,2000年以来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植被覆盖改善区域占总面积的比例近30%,水域面积持续扩大;额济纳绿洲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经历了由林地和中、高覆被草地转变为低覆被草地和未利用地,而后转变为林地和中、高覆被草地的过程;通过近20a的生态调水,总体上遏制了下游绿洲植被持续减少的状态,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说明黑河生态调水对下游植被恢复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生态调水年份的增加,林草地向高覆被转变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水 植被指数 遥感 额济纳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地区张掖市用水结构分析
4
作者 高喆 李凯 +1 位作者 畅祥生 董国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37,39,共3页
区域用水结构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洛伦兹曲线、区位熵、基尼系数及洛伦兹不对称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张掖市近年来的用水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原因。结果表明:近年来张掖市各行业用水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各县(区)之... 区域用水结构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洛伦兹曲线、区位熵、基尼系数及洛伦兹不对称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张掖市近年来的用水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原因。结果表明:近年来张掖市各行业用水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各县(区)之间存在不均衡性;农业用水空间分布绝对平均,生活用水空间分布总体上相对平均,其不均衡性相对较小且比较稳定;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空间不均衡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高台县和甘州区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占比较大、临泽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占比较小是造成相应行业用水空间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线遥感生态指数的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薛华柱 袁茜 +2 位作者 董国涛 姚楠 张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B_RSEI),分析该区域2001—2019年的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B_RSEI具有稳定的方向性和整体性,能更好地反映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2001—2019年鄂尔多斯市B_RSEI呈现起伏增长和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性。(2)地表含水量指数是促进B_RSEI的主要因素,是解释B_RSEI分布的主要单因子,地表温度是抑制B_RSEI的主要因素,其交互作用最大。(3)鄂尔多斯生态质量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的67.13%,准格尔旗、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地区生态治理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整体改善,B_RSEI有利于分析生态质量年际变化,为鄂尔多斯市生态治理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基线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套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尚志 薛华柱 +3 位作者 李静茹 周利娟 谷佳贺 董国涛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河套灌区是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也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2019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探究河套灌区在近十年来的生态变化情况,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2010年TM及2016年和2020年OLI/TIRS数据,利用绿度、湿度、干度、热度... 河套灌区是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也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2019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探究河套灌区在近十年来的生态变化情况,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2010年TM及2016年和2020年OLI/TIRS数据,利用绿度、湿度、干度、热度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河套灌区的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2010年至2020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区域的绿度水平显著提高,湿度增加变化明显,干度和热度两大指标均有所下降,遥感生态指数由0.45上升到0.57,生态水平有所提高。沙漠及盐碱化地区的生态水平有变好的趋势,部分区域完成了从无植被到有植被覆盖的转换,人为影响因素显著,极大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水平。本次研究通过多种环境因子、遥感生态指数等手段研究河套灌区的生态变化情况,探讨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河套区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凯 陈子豪 +2 位作者 董国涛 张震域 王维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3,共4页
根据黑河水量统一调度的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黑河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后影响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的因素,分析了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下泄水量、调水历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来水量、调... 根据黑河水量统一调度的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黑河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后影响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的因素,分析了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下泄水量、调水历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来水量、调水历时有密切相关关系,只考虑单一因素,上断面来水量越大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小,调水历时越长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小;综合考虑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率与上断面来水量、调水历时之间的关系,根据建立的经验公式,上断面来水量越大、调水历时越短河道区间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小,上断面来水量越小、调水历时越长蒸发渗漏损失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蒸发渗漏 水量调度 统计学 黑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生态水量调度实践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道席 张婕 杜得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99,共4页
2000年开始实施的黑河水量统一调度有效增加了输往黑河下游的水量,改善了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但仅确保正义峡下泄总水量和确保输水到东居延海,未考虑水量分配过程与下游生态需水过程的吻合,未论证东居延海应保持的适宜水量,进入下游的... 2000年开始实施的黑河水量统一调度有效增加了输往黑河下游的水量,改善了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但仅确保正义峡下泄总水量和确保输水到东居延海,未考虑水量分配过程与下游生态需水过程的吻合,未论证东居延海应保持的适宜水量,进入下游的水资源未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通过对中游农作物用水规律、下游植被的生态需水规律、维持东居延海适宜水量等的研究,提出春季集中调度、适时洪水调度、秋季3个月连调的生态水量调度模式,并采取加强水调督查、用水管理等措施进行黑河生态水量调度,使进入下游的水量明显增加、河道断流天数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东居延海湖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量调度 调度模式 生态需水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生态调水重大问题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钢 杜得彦 董国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2,共5页
2000年黑河流域开始实施生态水量调度,近20a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系统总结了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黑河流域生态调水工作取得的进展,梳理了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分析了黑河生态水量调度面临... 2000年黑河流域开始实施生态水量调度,近20a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系统总结了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黑河流域生态调水工作取得的进展,梳理了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分析了黑河生态水量调度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主要科技需求:黑河上游降水径流预报,中游地区农业用水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黑河流域地下水和生态监测系统构建,不同来水条件下黑河下游生态保护目标,黄藏寺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研究,智慧黑河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水 水资源管理 水量调度 水资源配置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莹莹 陈子豪 +2 位作者 杨建顺 唐娜 董国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灌溉用水和绿洲生态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位于黑河干流上游的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行后,将控制黑河上游来水总量的65%~84%,处于黑河水资源工程管...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灌溉用水和绿洲生态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位于黑河干流上游的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行后,将控制黑河上游来水总量的65%~84%,处于黑河水资源工程管理体系的核心位置。为充分发挥黄藏寺水利枢纽在黑河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在调查收集黑河干流水文、气象、中下游用水规律、河道输水效率、黄藏寺水利枢纽和下游梯级电站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制定满意度考核标准,确定水库调度运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提高黑河水资源调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可为黄藏寺水利枢纽调度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藏寺水利枢纽 优化调度 遗传算法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耕地变化与节水灌溉对地表耗水与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震域 唐娜 +2 位作者 吴彦昭 董国涛 赵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为探究黑河中游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影响下地表水耗水及地下水动态演变特征,基于1985—2022年黑河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月数据和中游地区49眼地下水观测井埋深月数据,结合对节水灌溉的实地调研结果,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 为探究黑河中游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影响下地表水耗水及地下水动态演变特征,基于1985—2022年黑河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月数据和中游地区49眼地下水观测井埋深月数据,结合对节水灌溉的实地调研结果,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地表水耗水和地下水埋深对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的响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变化、节水灌溉和水量统一调度多重影响下,黑河中游地表水耗水量略有下降;黑河中游地下水埋深总体呈增大趋势,扩耕较大的大满灌区东南部与东北部及友联灌区中部地下水埋深明显增大;不同灌溉方式对地下水埋深也有较大影响,河灌区地下水埋深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变化,井灌区和混灌区地下水埋深随地下水开采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耗水 地下水埋深 耕地面积变化 节水灌溉 黑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娜 张震域 +3 位作者 廉耀康 董国涛 高喆 李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3,122,共6页
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直接驱动因素。为评估黑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探索土地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响应关系,基于InVEST模型,分析黑河流域不同时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量化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碳... 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直接驱动因素。为评估黑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探索土地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响应关系,基于InVEST模型,分析黑河流域不同时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量化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河流域1992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7.644 9亿、7.698 5亿、7.733 1亿、7.699 0亿t,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1992—2020年累计增加了541万t,空间上呈现从西南到东北碳密度减少的趋势;1992—2020年黑河流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裸地转换为耕地、稀疏植被和草地,植被斑块和草地转换为森林,植被覆盖度和郁闭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土地覆被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13
作者 李凯 卢广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分析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机制,选取2000年和2011年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主要为未利用地向耕地转化,其他各种土地利... 为分析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机制,选取2000年和2011年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主要为未利用地向耕地转化,其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也比较频繁;生态环境演变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驱动因子分析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植被恢复潜力研究
14
作者 李凯 高喆 +2 位作者 廉耀康 董国涛 畅祥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98,共5页
为分析黑河尾闾额济纳绿洲生态治理效果及未来植被恢复潜力,基于2000—2020年MOD13Q1数据集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K检验分析了额济纳绿洲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相似生境法探讨了额济纳绿洲植被... 为分析黑河尾闾额济纳绿洲生态治理效果及未来植被恢复潜力,基于2000—2020年MOD13Q1数据集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K检验分析了额济纳绿洲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相似生境法探讨了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未来植被恢复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NDVI呈增大趋势,增长速率为0.001 3/a,季节尺度上春季NDVI呈显著增大趋势的面积占比最大;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附近植被覆盖度较高,研究期内西河中游区域植被覆盖度增长明显;未来植被仍呈现两河周边高、绿洲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黑河尾闾湖泊周边等已经接近或达到最大植被恢复潜力,八道河至天鹅湖河道、七道河尾部河道、四道河与六道河河道尾部以及西河下段西部等区域植被提升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植被恢复潜力 额济纳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居延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廉耀康 李凯 +3 位作者 马万飞 邢博闻 董国涛 孙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7-89,共3页
东居延海作为尾闾浅水湖泊,其形成的湿地对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改善局部小气候、抑制沙尘暴等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东居延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2022年8月开展了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密度、生物... 东居延海作为尾闾浅水湖泊,其形成的湿地对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改善局部小气候、抑制沙尘暴等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东居延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2022年8月开展了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运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探究了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居延海共检出浮游植物51种,密度为30.86万个/L,总生物量为0.938 mg/L,浮游植物和密度与生物量呈现湖北部高、湖南部低的特点;相关分析、冗余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因子主要为TP,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受电导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居延海 浮游植物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喀斯特流域基流分割及其演变特征——以猫跳河上游流域为例
16
作者 娄晶智 罗娅 +6 位作者 舒栋才 赵爽 杨胜天 周秋文 董国涛 王娇娇 李睿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9594-9605,共12页
估算基流量并分析其演变特征,对于河流生态功能维护和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贵州高原喀斯特流域基流分割特征尚不清楚,对其基流演变规律的认识仍有待深入。以位于贵州高原喀斯特区的猫跳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5—2... 估算基流量并分析其演变特征,对于河流生态功能维护和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贵州高原喀斯特流域基流分割特征尚不清楚,对其基流演变规律的认识仍有待深入。以位于贵州高原喀斯特区的猫跳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5—2021年气象水文资料,运用数字滤波法分割基流;同时,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基流的变化趋势、突变点和周期性,并通过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阐明降水因素和非降水因素对基流的分别影响。结果表明:(1)猫跳河上游流域最佳退水系数为0.985,最佳基流分割方案为Eckhardt(ECK)正-反双向滤波,其滤波结果基流过程线更接近猫跳河上游基流的实际变化过程。(2)猫跳河上游流域年均基流量和基流指数分别为119.6mm和0.31,年基流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42mm/a(P=0.4788),基流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0022/a(P=0.0015)。基流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存在一个11年的震荡周期。(3)非降水因素是导致基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影响率为86.4%,而降水因素对基流的影响较小,影响率为13.6%。旨在为贵州高原喀斯特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河流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分割 基流演变 猫跳河 喀斯特流域 贵州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下游全境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金峰 王忠静 +2 位作者 郑航 鲁学纲 齐桂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20-2826,共7页
耦合概念性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模型WEAP和分布式地下水模型MODFLOW,建立需求驱动的黑河流域中下游全境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并利用地表水文站点和地下水观测点数据进行模型率定.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地表水模拟的纳氏系数〉0.7,地下水... 耦合概念性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模型WEAP和分布式地下水模型MODFLOW,建立需求驱动的黑河流域中下游全境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并利用地表水文站点和地下水观测点数据进行模型率定.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地表水模拟的纳氏系数〉0.7,地下水位模拟的均方根残差〈0.80m.应用模型对流域历史水循环反演模拟表明,黑河干流(黑河东枝)2002-2012年水量统一调度使正义峡年均来流较原管理方式增加1.63亿m3(约18%);讨赖河(黑河西枝)因人类活动改变了西部子水系河流水文情势,基本切断了与黑河干流下游尾闾水系的水力联系;黑河东西两枝人类活动和出山口径流变化共同影响着下游狼心山断面径流量,直接导致了居延海之前消失和现在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水循环 人类活动 水资源管理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水文站逐日流量过程预报模型研究
18
作者 任立新 楚楚 范正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36,共3页
通过多输入单输出模型和考虑系统蓄水变量的多输入单输出模型,对黄河兰州水文站逐日流量过程进行了建模与试预报。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水文站逐日流量过程可根据干流小川水文站和支流民和、享堂水文站的逐日流量进行建模预报;经拟合期和... 通过多输入单输出模型和考虑系统蓄水变量的多输入单输出模型,对黄河兰州水文站逐日流量过程进行了建模与试预报。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水文站逐日流量过程可根据干流小川水文站和支流民和、享堂水文站的逐日流量进行建模预报;经拟合期和试报期验证,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且考虑系统蓄水变量的多输入单输出模型的预报效果要好于多输入单输出模型的;预报过程中个别点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逐日流量进行预报,预报时段偏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模型 流量 兰州水文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地区植被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聂桐 董国涛 +5 位作者 蒋晓辉 郭欣伟 党素珍 郑嘉昊 李立缠 王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6,共11页
植被作为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全球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坡向、坡度、气温、降水和土壤类型5类自然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GD... 植被作为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全球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坡向、坡度、气温、降水和土壤类型5类自然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GDP 3类人文因子,分析榆林地区植被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并揭示了促进植被生长影响因子的最适宜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8年植被覆盖趋向改善,NDVI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0.11/10 a,2008年以后植被增长较为明显;NDVI在2018年中高等级(0.6—0.8)面积比2000年中高等级面积明显增加;中高等级集中于榆林市东部黄土丘陵区,中低等级(0.2—0.4)集中于榆林市西北部的风沙区,植被覆盖呈现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人口密度和气温因子较好地解释植被NDVI空间分异性,是影响NDVI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因子,GDP、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是次级影响因子,其他因子对NDVI空间分异存在间接影响;坡向、降水和土壤类型因子与其他自然、人文因素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3)自然、人文因子对榆林市NDVI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表现为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关系,不存在独立关系。该研究揭示了促进植被生长的各影响因素适宜类型或范围,自然、人文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植被影响更加显著,为地方政府指导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异性 驱动力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植被时空分布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任立清 董国涛 +2 位作者 谷佳贺 薛华柱 聂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4-250,共7页
为了探究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与自然因子之间的关系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植被、气候、土壤和地形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的方法,揭示了黑河上游地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自然因素对植被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机制,并确定了促进植被生... 为了探究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与自然因子之间的关系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植被、气候、土壤和地形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的方法,揭示了黑河上游地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自然因素对植被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机制,并确定了促进植被生长的各主要自然因子最适宜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NDVI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1—2017年NDVI年际呈波动式增加趋势,年增长速率为0.0017,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2)日照时数、高程和降水作为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对NDVI的空间分异性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3)黑河上游植被NDVI与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呈现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关系。促进植被生长的各自然因子最佳范围以及该条件下NDVI均值具有明显的差异,热量成为限制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地理探测器 自然因子 黑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