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格尔《全集》:论发展中体系的编纂
1
作者
Walter Jaeschke
张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黑格尔
编纂
全集
德国古典哲学
哲学史
科学性
自我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释并否定普遍历史”?——论阿多诺历史哲学的内在困境和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
2
作者
洪凯源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面对历史哲学中必然趋势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矛盾,阿多诺一方面像黑格尔那样承认历史中必然趋势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批判黑格尔将这一趋势解释为理性的自身发展,并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对这一趋势进行重构。在他看来,历史毋宁是由工具理性主导的...
面对历史哲学中必然趋势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矛盾,阿多诺一方面像黑格尔那样承认历史中必然趋势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批判黑格尔将这一趋势解释为理性的自身发展,并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对这一趋势进行重构。在他看来,历史毋宁是由工具理性主导的,否则个体就会因为历史与理性的绑定丧失对其进行批判的规范性维度。然而,这一历史(工具理性)和历史哲学家(理性)的二元对立却动摇了历史哲学成立的基础,使得我们无法解释历史哲学家的理性立场本身在历史中的产生。本文将回到唯物主义历史哲学的原型,尝试说明上述内在困境并非是该解释路径的必然结果,而是因为阿多诺没有像马克思那样进入对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阿多诺
黑格尔
历史哲学
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承认”作为国家秩序与国际秩序的原则
被引量:
2
3
作者
瓦尔特.耶施克
徐龙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8,共6页
费希特和黑格尔都在国家间的承认和个人间的承认之间进行类比。在他们那个时代,西方国家的契约社会已经建立起来,个体之间不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国与国之间仍然处于"自然状态",仍需要"为承认...
费希特和黑格尔都在国家间的承认和个人间的承认之间进行类比。在他们那个时代,西方国家的契约社会已经建立起来,个体之间不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国与国之间仍然处于"自然状态",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前提,"承认"范畴已经不再是国际法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国际法
契约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格尔《全集》:论发展中体系的编纂
1
作者
Walter Jaeschke
张灯
机构
德国波鸿大学
黑格尔档案馆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黑格尔
编纂
全集
德国古典哲学
哲学史
科学性
自我理解
分类号
B516.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G23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释并否定普遍历史”?——论阿多诺历史哲学的内在困境和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
2
作者
洪凯源
机构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
黑格尔档案馆
清华大学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基金
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
文摘
面对历史哲学中必然趋势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矛盾,阿多诺一方面像黑格尔那样承认历史中必然趋势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批判黑格尔将这一趋势解释为理性的自身发展,并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对这一趋势进行重构。在他看来,历史毋宁是由工具理性主导的,否则个体就会因为历史与理性的绑定丧失对其进行批判的规范性维度。然而,这一历史(工具理性)和历史哲学家(理性)的二元对立却动摇了历史哲学成立的基础,使得我们无法解释历史哲学家的理性立场本身在历史中的产生。本文将回到唯物主义历史哲学的原型,尝试说明上述内在困境并非是该解释路径的必然结果,而是因为阿多诺没有像马克思那样进入对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
阿多诺
黑格尔
历史哲学
理性
工具理性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承认”作为国家秩序与国际秩序的原则
被引量:
2
3
作者
瓦尔特.耶施克
徐龙飞
机构
德国波鸿大学
黑格尔档案馆
德国波恩大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摘
费希特和黑格尔都在国家间的承认和个人间的承认之间进行类比。在他们那个时代,西方国家的契约社会已经建立起来,个体之间不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国与国之间仍然处于"自然状态",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前提,"承认"范畴已经不再是国际法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
承认
国际法
契约社会
Keywords
acknowledgement
international law
contract society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格尔《全集》:论发展中体系的编纂
Walter Jaeschke
张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解释并否定普遍历史”?——论阿多诺历史哲学的内在困境和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
洪凯源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承认”作为国家秩序与国际秩序的原则
瓦尔特.耶施克
徐龙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