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能增塑剂的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符立言 蒿银伟 +2 位作者 焦冰晶 张有恒 苏军义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5-580,共16页
含能增塑剂是固体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剂基体的能量、燃速、稳定性等性能有显著影响。目前,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对低感度、极端环境耐受等性能的特殊需求,在某一方面具备性能优势的新型增塑剂逐渐成为了研究重点。文章系统综述了... 含能增塑剂是固体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剂基体的能量、燃速、稳定性等性能有显著影响。目前,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对低感度、极端环境耐受等性能的特殊需求,在某一方面具备性能优势的新型增塑剂逐渐成为了研究重点。文章系统综述了2012~2022年间有关新型含能增塑剂的研究报道,汇总了其分子设计、合成、物化性质及应用测试等相关内容,梳理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型含能增塑剂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期为其设计、性能表征和推进剂配方的研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固体推进剂 含能增塑剂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喜平 王晓 +4 位作者 杜丽媛 赵子潇 王晓欢 姚大虎 张玉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9,88,共7页
目的综述天然高分子(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和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方法分类讨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木质素分别与PVA进行共混制备共混膜的方法... 目的综述天然高分子(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和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方法分类讨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木质素分别与PVA进行共混制备共混膜的方法及应用。结果总结了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共混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指出了该类共混膜今后发展的方向。结论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研究是目前科研的热点之一,该共混膜对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天然高分子 共混膜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刚 杨寒冰 +4 位作者 杜丽媛 陈学兵 董澈 查荃稚 张威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41,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将次磷酸铝(AHP)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引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制备了一系列阻燃PBS复合材料,并采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微型量热测试以及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HP可以...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将次磷酸铝(AHP)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引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制备了一系列阻燃PBS复合材料,并采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微型量热测试以及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HP可以有效提高PBS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AHP与MC复配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两者质量比为2:1,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即可使复合材料达到UL 94 V-0级别,极限氧指数达到29%;AHP以及复合阻燃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及其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次磷酸铝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阻燃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氧化石墨烯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松 赫玉欣 +6 位作者 冯孟婷 张丽 刘少祯 张兴龙 秦明志 陈冰 蒋元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8,共5页
环氧树脂(EP)热膨胀系数(CTE)为65×10^(-6)℃^(-1),碳纤维(CF)CTE为-12×10^(-6)℃^(-1),因此降低EP的CTE是提高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低温使用性能的关键。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四氧化三铁改性氧化石墨烯(Fe_3O_4... 环氧树脂(EP)热膨胀系数(CTE)为65×10^(-6)℃^(-1),碳纤维(CF)CTE为-12×10^(-6)℃^(-1),因此降低EP的CTE是提高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低温使用性能的关键。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四氧化三铁改性氧化石墨烯(Fe_3O_4-GO)修饰EP,研究了GO及Fe_3O_4-GO对EP基体CTE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Fe_3O_4-GO表面的官能团可与EP基体形成共价键,从而加强了与EP基体的界面作用;相对于纯EP,GO和Fe_3O_4-GO改性E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升高了3.71℃和5.74℃;相对于纯EP,GO和Fe_3O_4-GO改性EP在Tg下的CTE值分别降低了23.77%和33.61%,但在Tg上的CTE值均高于纯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氧化石墨烯 改性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后处理工序的应用探讨
5
作者 成小强 马俊 +2 位作者 冯彬 白立光 赵晓东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4,129,共8页
针对真空脱水技术和碱塔技术在过氧化氢后处理工序的应用效果,分别从工作液脱水、降解物再生、工作液中过氧化氢的分解和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其中,碱塔脱水量为0.65 g/L,真空脱水量为0.83g/L。工作液经碱塔处理后,过... 针对真空脱水技术和碱塔技术在过氧化氢后处理工序的应用效果,分别从工作液脱水、降解物再生、工作液中过氧化氢的分解和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其中,碱塔脱水量为0.65 g/L,真空脱水量为0.83g/L。工作液经碱塔处理后,过氧化氢质量浓度由0.25g/L降至0.03g/L;真空脱水处理的工作液中过氧化氢含量维持不变。工作液经碱塔处理后,总有效蒽醌增量为1.62~2.12 g/L,蒽醌再生率为1.43%~1.90%;而真空技术采用物理除水,不具备再生作用。真空脱水的运行成本约为碱塔运行成本的1/4。结果表明,真空脱水技术的脱水能力和运行成本优于后者,但碱塔技术具有一定的工作液再生能力和分解工作液中过氧化氢的能力。最后,分别从再生剂改进和再生工艺改进两方面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法固定床 过氧化氢 真空脱水 碱塔 降解物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TiO_2化学复合镀配位剂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岳军 刘定富 +2 位作者 程天来 孔令海 王圆圆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34,共6页
以沉积速率、复合镀液稳定性、复合镀层的孔隙率、硬度和纳米TiO_2在镀液中的分散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柠檬酸、乳酸及氨基乙酸三种配位剂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单独做配位剂时,复合镀液稳定性好、复合镀层孔隙率较低... 以沉积速率、复合镀液稳定性、复合镀层的孔隙率、硬度和纳米TiO_2在镀液中的分散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柠檬酸、乳酸及氨基乙酸三种配位剂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单独做配位剂时,复合镀液稳定性好、复合镀层孔隙率较低;乳酸单独做配位剂时,复合镀层硬度较高;在(Ni-P)-纳米TiO_2溶液中加入15 g/L柠檬酸和25 mL/L乳酸时,兼顾了柠檬酸和乳酸在溶液中单独做配位剂时镀层的耐蚀性和硬度,复合镀层硬度达到568.98 HV,孔隙率仅为0.52个/cm^2;而通过各项指标的考察,氨基乙酸不适合做配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纳米TiO2化学复合镀 配位剂 分散性 稳定性 硬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的合成与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闫镒腾 白森虎 +4 位作者 薛金强 刘杉 仝斌 钱露 吉应旭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的燃烧热高、燃烧温度低、热稳定性好、燃气洁净以及与氧化剂相容性好,是传统惰性黏合剂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的有利替代品之一,在高能推进剂配方中广泛使用,但其分子链中存在大体积极性叠氮侧基,阻碍了分子链的运...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的燃烧热高、燃烧温度低、热稳定性好、燃气洁净以及与氧化剂相容性好,是传统惰性黏合剂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的有利替代品之一,在高能推进剂配方中广泛使用,但其分子链中存在大体积极性叠氮侧基,阻碍了分子链的运动,降低了主链的柔韧性,导致其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力学性能较差。化学改性可以较好地调节GAP的性能,引起了国内外含能材料研究者们广泛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一步法、两步法GAP的合成工艺;论述了各种GAP的化学改性方法,阐明了不同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了未来开发可控易行、绿色环保的高分子量GAP合成策略、性能研究方法以及在高能热塑性弹性体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 复合固体推进剂 化学改性 黏合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类染料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魁 马俊 柴春玲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3,共6页
介绍了蒽醌类染料废水的来源和水质特点,以及国内外有关蒽醌类染料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物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指出各种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是处理蒽醌类染料废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葸醌类染料 物理技术 氧化技术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氢类自燃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符立言 焦冰晶 +2 位作者 王棒棒 崔尚平 蒿银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5-1166,共12页
硼氢类自燃离子液体具有粘度低、点火延迟时间短、成本低等优势,是最具潜力的传统推进剂燃料代替品之一。系统综述了基于硼氢阴离子构筑的自燃离子液体的相关研究,汇总了硼氢类自燃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与物化性质,总结了2011... 硼氢类自燃离子液体具有粘度低、点火延迟时间短、成本低等优势,是最具潜力的传统推进剂燃料代替品之一。系统综述了基于硼氢阴离子构筑的自燃离子液体的相关研究,汇总了硼氢类自燃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与物化性质,总结了2011年以来有关硼氢类自燃离子液体燃烧机理和自燃性能的研究,展望了硼氢类自燃离子液体的发展趋势与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液体推进剂 自燃 硼氢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工艺中废弃活性氧化铝的回收利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飞 许颖睿 +3 位作者 柴春玲 申敬敬 白立光 赵晓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9,共8页
蒽醌法过氧化氢的生产工艺中广泛使用活性氧化铝作为蒽醌降解物的再生剂,活性氧化铝的寿命较短,失活后形成大量固体废物,是困扰过氧化氢生产企业的难题。采用焙烧、浸渍等方法,可以实现废弃活性氧化铝的重复利用,有效减少固体废物的产... 蒽醌法过氧化氢的生产工艺中广泛使用活性氧化铝作为蒽醌降解物的再生剂,活性氧化铝的寿命较短,失活后形成大量固体废物,是困扰过氧化氢生产企业的难题。采用焙烧、浸渍等方法,可以实现废弃活性氧化铝的重复利用,有效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废弃活性氧化铝也可以作为铝源生产水处理剂、α-氧化铝等产品。概述了近几年过氧化氢生产行业中废弃活性氧化铝回收利用的研究报道,总结了废弃活性氧化铝的组成、再生工艺的改进及回收生产其他产品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活性氧化铝 氧化铝回收 氧化铝再生 蒽醌降解物再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铁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叠氮化物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朝喜 陈军锋 +3 位作者 郭甜甜 刘睿 王万祥 王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67,共9页
基于Fe^(3+)显色技术,建立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叠氮化物的高氯酸铁分光光度法。研究结果表明:N_(3)^(-)与Fe^(3+)反应生成的棕红色络合物的特征吸收峰为454 nm;氨基磺酸铵可有效掩蔽NO_(2)^(-) 的干扰,蒸馏能消... 基于Fe^(3+)显色技术,建立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叠氮化物的高氯酸铁分光光度法。研究结果表明:N_(3)^(-)与Fe^(3+)反应生成的棕红色络合物的特征吸收峰为454 nm;氨基磺酸铵可有效掩蔽NO_(2)^(-) 的干扰,蒸馏能消除色度、CN^(-)、SCN^(-)、硫化物等对测定的影响;当取样体积为150 mL、蒸馏定容体积为100 mL、使用10 mm比色皿时,方法检出限为0.08 mg/L(以N_(3)^(-)计),测定下限为0.32 mg/L;平均回收率为88.0%~104%,相对标准偏差(n=6)为0.3%~5.6%。对实际工业废水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为1.37 mg/L。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叠氮化物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叠氮化物 水与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叠氮基和硝基新型增塑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二龙 杨琳琳 +2 位作者 王志昌 刘长波 薛金强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3-841,共9页
针对具有出色玻璃化转变温度(Tg=-101℃)的含能增塑剂DNPH(2,2-二硝基丙基正己酸酯)生成焓(-702 kJ·mol^(-1))偏低的问题,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叠氮基团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单叠氮基的DNPAH(2,2-二硝基丙基-6-叠氮基己酸酯)和双叠... 针对具有出色玻璃化转变温度(Tg=-101℃)的含能增塑剂DNPH(2,2-二硝基丙基正己酸酯)生成焓(-702 kJ·mol^(-1))偏低的问题,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叠氮基团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单叠氮基的DNPAH(2,2-二硝基丙基-6-叠氮基己酸酯)和双叠氮基的DNPDAH(2,2-二硝基丙基-5,6-二叠氮基己酸酯)。通过1H-NMR、FTIR及EA等结构解析技术确定了两种全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DNPH的生成焓相比,DNPAH(-417.8 kJ·mol^(-1))和DNPDAH(-113.4 kJ·mol^(-1))分别提高了40.5%、83.9%。表明,在增塑剂结构中引入叠氮基可显著提高其生成焓。另外,二者的Tg分别为-99、-80℃。DNPAH热稳定性好、机械钝感、挥发性及迁移性低。分子动力学(MD)模拟及实验研究表明,DNPAH与PBT(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相容性较好。在相同增塑比时,与PBT常用增塑剂BDNPF/A(双(2,2-二硝基丙基)缩甲/乙醛)及BuNENA(N-丁基硝氧乙基硝胺)相比,DNPAH增塑的Tg更低,尤其是当增塑比为2∶1时,低至-88℃。DNPAH有望作为PBT基推进剂用新型含能增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转变温度 增塑剂 生成焓 叠氮基 相容性 增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分离器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德华 王欢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6年第2期23-24,32,共3页
以某项目中甲醇合成装置的甲醇分离器为例,对低温复合板容器的裙座对接结构、接管补强结构设计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符合低温容器结构特点的方案,为类似设备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甲醇 低温 结构设计 翻边锻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种能量基叠氮增塑剂合成与性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宁二龙 杨琳琳 +3 位作者 苗成才 朱天兵 刘长波 薛金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9-967,共19页
与仅含叠氮基(─N3)的增塑剂相比,含多种能量基的叠氮增塑剂往往具有更大的密度、更高的氧平衡、更突出的能量性能等,能赋予推进剂更大的比冲和更好的燃烧性能,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在分子层面精准调控结构中微观能量基的种... 与仅含叠氮基(─N3)的增塑剂相比,含多种能量基的叠氮增塑剂往往具有更大的密度、更高的氧平衡、更突出的能量性能等,能赋予推进剂更大的比冲和更好的燃烧性能,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在分子层面精准调控结构中微观能量基的种类、数量及其区域分布位置等重要参数,成为设计合成高能量密度、钝感、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热稳定性、高氧平衡含能增塑剂的关键。为此综述了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报道的含硝基(─C─NO_(2))、硝酸酯基(─O─NO_(2))、硝胺基(─N─NO_(2))、氟胺基(─NF_(2))以及呋咱基(1,2,5‑噁二唑基)5种叠氮增塑剂在分子设计、合成、性能表征及推进剂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梳理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给出了合成综合性能优良的多种能量基叠氮增塑剂的几点建议,并指出含─C─NO_(2)和─N─NO_(2)叠氮增塑剂是兼顾分子性能和合成难度的潜在研究方向,以期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增塑剂 多能量基团 精准调控 分子设计 硝基 硝胺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戊二烯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5
作者 井文杰 黄瑞 +2 位作者 黄娟娟 刘晨 王亚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3-1449,共7页
对双环戊二烯(DCPD)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解聚行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考察了进样口温度对DCPD原料质量评价的影响,研究了C_(5)和C_(9)馏分制DCPD产品的有机杂质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色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中,DCPD随温度变化的分解... 对双环戊二烯(DCPD)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解聚行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考察了进样口温度对DCPD原料质量评价的影响,研究了C_(5)和C_(9)馏分制DCPD产品的有机杂质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色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中,DCPD随温度变化的分解规律符合Sigmoid函数数学模型,当温度高于200℃时DCPD开始解聚。程序升温进样口可以避免DCPD的解聚,有利于含有高沸点组分原料的分析,更适用于对DCPD原料质量的评价,特征目标物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7%。C_(5)和C_(9)馏分制DCPD原料有机杂质结构复杂,有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空间异构体存在,且二者杂质组成有明显差异,可通过含苯环取代DCPD类杂质组分作为区分产品来源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戊二烯 SIGMOID函数 气相色谱 程序升温进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GAP的合成与展望
16
作者 闫镒腾 孙善虎 +2 位作者 刘杉 吉应旭 白森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1-771,共11页
含支化结构的聚叠氮缩水甘油醚(BGAP)含能黏合剂比线型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含能黏合剂具有更高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宽的官能度(f)调节范围、更高的生成热、更低的黏度等,能够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的能量水平以及改进其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 含支化结构的聚叠氮缩水甘油醚(BGAP)含能黏合剂比线型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含能黏合剂具有更高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宽的官能度(f)调节范围、更高的生成热、更低的黏度等,能够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的能量水平以及改进其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是叠氮黏合剂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如何可控调节官能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重要结构参数,成为获得高质量BGAP含能黏合剂的关键。本文详细阐述了BGAP的一步裂解叠氮化法合成工艺并提出了可能的合成机理,介绍了BGAP的性能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了BGAP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发展方向,强调优化BGAP的后处理工艺、提高BGAP的制备能力以及加强BGAP的基础性能和应用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聚叠氮缩水甘油醚(BGAP) 固体推进剂 性能研究 含能黏合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射制备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12
17
作者 唐刚 杜丽媛 +3 位作者 王浩 周子健 张浩 杜晓燕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淀粉为接枝骨架,丙烯酸(AA)以及丙烯酸钠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γ射线辐射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中和度、交联剂用量、辐照剂量、辐照剂量率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和度为... 以淀粉为接枝骨架,丙烯酸(AA)以及丙烯酸钠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γ射线辐射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中和度、交联剂用量、辐照剂量、辐照剂量率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和度为80%,交联剂含量为0.375%,辐射剂量为4.8 k Gy,辐射剂量率为40 Gy/min条件下,制备的吸水树脂吸水倍率可达1815.4 g/g。研究发现,吸水率随着辐照剂量以及辐照剂量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Γ射线 淀粉 丙烯酸 辐射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在聚氨酯中扩散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 姚大虎 +3 位作者 白森虎 汪存东 赫玉欣 张玉清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4-598,共5页
为研究二异氰酸酯类型、温度、硝化甘油(NG)含量等因素对NG在聚氨酯弹性体内扩散性能的影响,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COMPASS力场下对NG和聚氨酯弹性体混合体系进行了模拟。构建NG与不同聚氨酯弹性体的混合体系模型,并进行结构优化,先后进... 为研究二异氰酸酯类型、温度、硝化甘油(NG)含量等因素对NG在聚氨酯弹性体内扩散性能的影响,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COMPASS力场下对NG和聚氨酯弹性体混合体系进行了模拟。构建NG与不同聚氨酯弹性体的混合体系模型,并进行结构优化,先后进行恒温恒压系综(NPT)和恒温恒容系综(NVT)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NG在混合体系中的均方位移,通过爱因斯坦方程计算得到其扩散系数。结果表明:NG在聚氨酯弹性体内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8 cm2·s-1,与实验数据一致;扩散系数随聚氨酯弹性体链的柔顺性增加而上升;随温度的不断升高,扩散系数先缓慢上升,当超过308K后,扩散系数急剧增加。随NG含量的不断升高,扩散系数先缓慢下降,当超过14%后,扩散系数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聚氨酯弹性体 扩散系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硝化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的生态固沙性能及其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对比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浩 刘白玲 +4 位作者 王文浩 于文杰 陈华林 徐前 龚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2,共6页
研究聚氨酯用于漠化治理的技术依据,从固沙性能和生态效应两方面,详细探讨了聚氨酯用于生态固沙的综合效果,并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对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浓度为2%时,2种材料的固沙强度均能满足固沙的基本要求,而且... 研究聚氨酯用于漠化治理的技术依据,从固沙性能和生态效应两方面,详细探讨了聚氨酯用于生态固沙的综合效果,并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对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浓度为2%时,2种材料的固沙强度均能满足固沙的基本要求,而且均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与抗冻融稳定性,从而能够经受沙漠环境温差的大幅度变化;另外,2种固沙材料都可提高沙土的保水性能,有利于沙土微生物的生长以及植物发芽率的提高。对比2种固沙材料可知,聚醋酸乙烯酯对提高植物的发芽率以及沙土微生物的生长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聚氨酯与沙粒可形成韧性固结层,能进一步提高其抗风沙侵蚀的能力,同时聚氨酯有更好的保水性,能促进沙土中细菌的生长及延长植物的存活时间,但对种子的前期发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固沙 聚氨酯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沙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冰片烯类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亚杰 张朝明 +2 位作者 杜丽媛 李权 张玉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3,共3页
简要介绍了降冰片烯的特点、性质,然后综述了降冰片烯类化合物的聚合方式以及降冰片烯在合成橡胶、离子交换膜、光学材料等方面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降冰片烯类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降冰片烯类化合物 聚合方式 合成橡胶 离子交换膜 光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