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吕金雷 吕柳青 +4 位作者 邵毅 杨岭 曾艳 肖红波 陈钦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32例(64眼)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及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治疗组),每组各16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A组用缬沙坦每天80m...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32例(64眼)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及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治疗组),每组各16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A组用缬沙坦每天80mg口服,B组缬沙坦加PTX(200mg,每天两次)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底的变化、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血浆果糖胺(FA)、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水平(ET)、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1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trix metallopro-teinaseinhibitor1,TIMP-1)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21d后,对照组眼底病变治疗有效率为68.8%(22眼),治疗组则高达93.8%(30眼),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5)。治疗21d后,A组肾功能(Scr、Ccr、BUN、尿β2微球蛋白)、FA、Fib、ET和MMP2/TIMP1水平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而B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两组患者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Scr、Ccr、BUN、尿β2微球蛋白)、FA、Fib、ET和MMP2/TIMP1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PTX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单用缬沙坦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肾血流动力学,保护眼底和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己酮可可碱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长时间正加速度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惠兰 陈勇胜 +1 位作者 谢放 孙津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长时间正加速度(+Gz)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Gz暴露,n=12)和+Gz暴露组(n=12)。分别于4、8、12周后处死两组动物(每个时... 目的观察重复、长时间正加速度(+Gz)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Gz暴露,n=12)和+Gz暴露组(n=12)。分别于4、8、12周后处死两组动物(每个时间点4只),采用放射免疫及生物化学法测定静脉血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力、内源性一氧化碳(CO)浓度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并对主动脉内膜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随+Gz暴露时间的延长,实验室兔静脉血AngⅡ、ET及血管内皮细胞HO-1、CO、cGMP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但暴露至第12周时已不再增加;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动脉内膜下及中膜浅层的泡沫细胞及胶原含量仅见少量增加,而+Gz暴露8、12周后主动脉内膜下及中膜浅层可见大量增生的泡沫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重复、长时间+Gz暴露会诱发AngⅡ和ET的产生,但也会增加HO-1、CO、cGMP的分泌,对血管免受进一步损伤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 血管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缩血管肽类 血红素加氧酶-1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