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市寺庄顶污灌区土壤及小麦重金属污染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朱桂芬 张春燕 +2 位作者 王建玲 王学锋 陈得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3-268,共6页
通过田间采样及室内样品分析,对新乡市寺庄顶污灌区土壤和小麦子实中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土壤中Cr含量达标,Cd、Ni、Zn和Cu的含量超标,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5.31、1196.64、2799.25和145.78mg.kg-1,是国家土壤环境二... 通过田间采样及室内样品分析,对新乡市寺庄顶污灌区土壤和小麦子实中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土壤中Cr含量达标,Cd、Ni、Zn和Cu的含量超标,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5.31、1196.64、2799.25和145.78mg.kg-1,是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的108.85、19.94、9.33和1.46倍;污染最严重的Cd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所占比例平均为56.84%,Ni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所占比例平均为37.44%和39.55%,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所占比例平均为78.24%,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所占比例平均为57.70%。小麦子实中Cd污染最严重,其平均含量为2.55mg.kg-1,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25.5倍,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Cd总量严重超标且迁移能力最强的可交换态所占比例较高引起的,Ni、Cr和Zn含量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12.98、6.12和1.32倍,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对寺庄顶灌区小麦的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灌 小麦子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污染土壤对小麦和白菜根伸长抑制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彩霞 刘军军 +1 位作者 陈秋颖 周庆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8-1362,共5页
含有残留兽药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可造成农业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为评价兽药污染的潜在生态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生长箱培养的方法,测定了黄潮土在2种常用兽药土霉素、伊维菌素污染条件下,对2种作物(小麦... 含有残留兽药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可造成农业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为评价兽药污染的潜在生态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生长箱培养的方法,测定了黄潮土在2种常用兽药土霉素、伊维菌素污染条件下,对2种作物(小麦和白菜)根伸长、芽伸长的抑制率,以及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土壤中土霉素、伊维菌素浓度与作物根伸长及芽伸长抑制率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2种兽药对植物根、芽伸长抑制强度为:伊维菌素垌土霉素;在药物的胁迫下,作物的根伸长较芽伸长敏感,2种作物的敏感性为:小麦>白菜,小麦为兽药污染的敏感植物。土霉素和伊维菌素的复合污染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兽药 根伸长 芽伸长 抑制率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与Cu复合污染对玉米萝卜和小白菜3种作物生态毒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通 金彩霞 +2 位作者 朱雯斐 刘国光 刘海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环丙沙星与Cu复合污染对3种作物(玉米、萝卜和小白菜)种子发芽、根伸长及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丙沙星与Cu复合作用下,3种作物根伸长抑制率和芽伸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显著相关(P<0.05);在不同Cu处...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环丙沙星与Cu复合污染对3种作物(玉米、萝卜和小白菜)种子发芽、根伸长及芽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丙沙星与Cu复合作用下,3种作物根伸长抑制率和芽伸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显著相关(P<0.05);在不同Cu处理浓度下,3种作物根伸长抑制率和芽伸长抑制率均随环丙沙星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低Cu浓度(100mg·kg-1)下,环丙沙星与Cu复合污染对玉米根伸长和芽伸长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对萝卜根伸长和芽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对小白菜的根伸长表现为拮抗作用,而对小白菜的芽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在高浓度Cu(400mg·kg-1)胁迫下,二者复合污染对玉米的根伸长和芽伸长均起一定协同作用,而对萝卜和小白菜的根伸长起拮抗作用,芽伸长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CU 复合污染 芽伸长 根伸长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残留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秋颖 金彩霞 +1 位作者 吕山花 樊颖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943-6945,6952,共4页
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使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同时也对土壤环境、表层水体等带来不良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影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对... 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使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同时也对土壤环境、表层水体等带来不良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影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对有关兽药残留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残留 生态毒理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间歇曝气A^2/O工艺处理低碳氮(磷)比生活污水 被引量:6
5
作者 罗亚红 李冬 +3 位作者 曾辉平 蔡言安 许达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提高A2/O工艺处理低碳氮(磷)比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使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采用2种模式A2/O工艺处理实验废水.模式1为投加填料的A2/O工艺,反应器在优化工况tHR=8.2 h、污泥回流比R=80%、硝化液回流比r=250%~300%、ρ(D... 为提高A2/O工艺处理低碳氮(磷)比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使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采用2种模式A2/O工艺处理实验废水.模式1为投加填料的A2/O工艺,反应器在优化工况tHR=8.2 h、污泥回流比R=80%、硝化液回流比r=250%~300%、ρ(DO)=1.5~0.5 mg/L条件下运行,出水TP质量浓度仍超标.模式2为模式1的改良——末端间歇曝气填料A2/O工艺,好氧段后增设1个间歇曝气段,并改变污泥回流和排泥方式,系统在长污泥龄tSR=22.3 d、A2/O段优化工况、间歇曝气段tHR=4 h、曝气周期1 h(曝气1 min(ρ(DO)=0.3~0.5 mg/L)、沉淀59 min)的条件下,COD、NH4+-N、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7.8%,99.1%,95.5%和90.8%,出水亚硝化率在70%以上,污泥中反硝化除磷菌与聚磷菌比达95.65%.系统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的氮磷同步去除,出水满足国家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2/O工艺 低碳氮比污水 反硝化除磷 短程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邢新艳 陈得军 +2 位作者 赵东方 陈俊如 朱桂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以蔗糖和天然海泡石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蔗糖水热碳化后以无定形碳沉积在海泡石表面,使得海泡石表面含有C-H,C=O和C=C等... 以蔗糖和天然海泡石为原材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蔗糖水热碳化后以无定形碳沉积在海泡石表面,使得海泡石表面含有C-H,C=O和C=C等有机官能团。考察该复合吸附剂对水中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实验表明,C/海泡石复合吸附剂亲有机性明显提高,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与海泡石相比大幅度提高。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复合吸附剂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磺胺类兽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不同作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金彩霞 毛蕾 司晓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671,共6页
研究了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和磺胺甲噁唑(SMZ)的遗传毒性。在去离子水中分别加入三种兽药的标准品,设计1、5、10、50、100 mg·L-1共5个剂量组,以蒸馏水为阴性对照,10 mg·L-1的Na N3溶液为阳性对照。用微核实验... 研究了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和磺胺甲噁唑(SMZ)的遗传毒性。在去离子水中分别加入三种兽药的标准品,设计1、5、10、50、100 mg·L-1共5个剂量组,以蒸馏水为阴性对照,10 mg·L-1的Na N3溶液为阳性对照。用微核实验检测其对蚕豆、玉米、小麦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发效应,综合分析三种兽药单一及复合条件下的遗传毒性,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药物作用于作物的根尖细胞均能诱发微核效应,说明3种药物对作物根尖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不同作物对3种磺胺类兽药的敏感性不同,在磺胺嘧啶(SD)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单一处理下,3种作物的敏感性分别为蚕豆>玉米>小麦;而磺胺甲噁唑(SMZ)单一处理下,3种作物的敏感顺序为蚕豆>小麦>玉米。兽药复合时,单一兽药对作物的低促作用会消失且复合磺胺类兽药的毒性普遍高于单一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不同作物 微核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冯精兰 栗笑迎 +2 位作者 刘群 刘梦琳 孙剑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85,共5页
为了解淮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16个采样点沉积物中Cu、Cr、Zn、Cd、Pb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 为了解淮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16个采样点沉积物中Cu、Cr、Zn、Cd、Pb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与河南省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相比,Cd富集最严重,其次为Pb;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淮河上游沉积物中Zn、Cu和Cr主要来源于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过程,Cd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污、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农业活动,上述两种来源对Pb均有影响;地积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部分采样点Cd的污染程度达到中等和强生态危害水平,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生态风险 淮河上游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咸水反渗透淡化中膜面结垢预测及防垢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跃飞 苏现伐 +1 位作者 李铁梅 周建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68-1377,共10页
苦咸水反渗透(BWRO)中的防垢过程,首先取决于给水水质,而根据水质条件和垢在膜面的形成机理采取相应的防垢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显然,有效地管控膜面无机结垢及抑制膜面污染需要开展无机结垢趋势的预测、防垢措施和非破坏性无机垢监控等... 苦咸水反渗透(BWRO)中的防垢过程,首先取决于给水水质,而根据水质条件和垢在膜面的形成机理采取相应的防垢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显然,有效地管控膜面无机结垢及抑制膜面污染需要开展无机结垢趋势的预测、防垢措施和非破坏性无机垢监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一系列传统和新兴的分析技术,包括摩尔比率法、直接目测法和光谱法等已应用于BWRO过程中膜面防垢研究。本文详细综述了该过程中无机结垢趋势的预测、防垢方法和非破坏性无机垢监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针对目前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咸水淡化 无机结垢 反渗透 结垢趋势预测 防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盐水溶液软化过程中膜面动态结垢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铁梅 宋跃飞 +1 位作者 王楠楠 王雪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7-378,共12页
膜面结垢是纳滤(NF)膜盐水溶液软化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者对NF膜面结垢趋势预测和膜面污染物形貌的先进科学表征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但对NF膜面动态结垢机制和过程还没有系统的报道。本文详细描述了包括... 膜面结垢是纳滤(NF)膜盐水溶液软化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者对NF膜面结垢趋势预测和膜面污染物形貌的先进科学表征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但对NF膜面动态结垢机制和过程还没有系统的报道。本文详细描述了包括膜阻力、浓差极化阻力、滤饼层阻力和膜孔堵塞阻力在内的NF膜结垢阻力理论模型;综述了包括膜面浓差极化、构晶离子成核和膜面结晶沉淀的NF膜面动态结垢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表面结晶和主体结晶两种NF膜面结晶生长机制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NF膜面结垢机理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盐水软化 结垢机理 膜面结垢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区域中铬·铅·砷·镉的污染特征及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万峰 朱春友 +3 位作者 宋琳琳 张国庆 黄耀 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341-6345,共5页
[目的]以我国某典型工业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产生原因。[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检测方法调查工业区内水体和土壤中铬(Cr)、铅(Pb)、砷(As)和镉(Cd)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一步对污... [目的]以我国某典型工业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产生原因。[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检测方法调查工业区内水体和土壤中铬(Cr)、铅(Pb)、砷(As)和镉(Cd)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一步对污染状况进行影响评价。[结果]水体中Cr质量浓度水平相对较高(最高质量浓度为303μg/L);土壤样品中Pb、As和Cd污染极其严重(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2 719.7 mg/kg、91.8 mg/kg和19.6 mg/kg)。根据我国地表水Ⅲ类标准和土壤二级标准值计算,水体中Cr最高浓度超过评价标准5.06倍;土壤中Pb、As和Cd最高浓度分别超过评价标准8.07倍、2.67倍和64.27倍。水体(/土壤)中Cr、Pb、As和Cd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53(/0.08)、0.05(/0.83)、0.43(/1.14)和0.08(/7.08);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90.9%(10/11个)的水样和70.4%(19/27个)的土壤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表明研究区域水体和土壤中4种物质复合污染相对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Pb和Cd具有显著相关性(R2=0.81),表明两者可能为复合污染,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污染源。[结论]来源解析表明,工矿业生产中用到的原材料及排放的废弃物是污染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影响评价 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2
作者 金彩霞 高若松 吴春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综述国内外对环境中磺胺类药物的来源、生态行为(吸附、迁移、降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磺胺 土壤环境 水环境 生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尿素等4种物质对土壤中磺胺间甲氧嘧啶吸附的影响
13
作者 金彩霞 皮云清 +3 位作者 吴春燕 薛万新 陈秋颖 刘军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以及尿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腐殖酸(HA)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M在土壤中的吸附...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以及尿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腐殖酸(HA)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M在土壤中的吸附分配系数Kd为18.9 mL.g-1,有机碳吸附常数KOC为466.2 mL.g-1,具有一定的移动性。50 mg.L-1尿素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可降低土壤对磺胺间甲氧嘧啶的吸附量,增大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500 mg.L-1尿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和腐殖酸(HA)也可增大SMM在土壤中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甲氧嘧啶 土壤 吸附 环境物质 分配系数Kd 有机碳吸附常数K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水稻土中六氯乙烷厌氧脱氯的研究
14
作者 金彩霞 赵保真 +3 位作者 李明亮 薛万新 吴春艳 陈婉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1-1095,共5页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常用有机氯化合物——六氯乙烷(HCE)在水稻土中的降解及硫酸盐对水稻土硫酸盐还原菌厌氧脱氯的贡献。结果表明:HCE的降解速率随土壤中HCE起始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质量浓度(≥60 mg·kg-1)后...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常用有机氯化合物——六氯乙烷(HCE)在水稻土中的降解及硫酸盐对水稻土硫酸盐还原菌厌氧脱氯的贡献。结果表明:HCE的降解速率随土壤中HCE起始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质量浓度(≥60 mg·kg-1)后,则随HCE起始浓度增加而降低;HCE在土壤中降解时,生物降解占较大比例;土壤硫酸盐含量的增加提高了硫酸盐还原菌活性,加快了HCE的降解,但过量的硫酸盐(≥60 mg·kg-1)则不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HCE的降解;加入硫酸盐和HCE 21 d后,土壤中pH、Eh值达到硫酸盐还原菌适宜生长值,此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也达到最大,而后变化不明显。通过试验初步得出,可以通过控制土壤的pH值、Eh值或添加适量浓度硫酸盐等方法加速HCE的降解,以降低其对土壤和水体产生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乙烷 脱氯 厌氧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H)_3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
15
作者 郑立庆 周庆祥 王学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176-11179,共4页
研究了Fe(OH)3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OH)3对噻虫嗪的水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温度和pH值对其催化作用无明显影响。对噻虫嗪的水解情况进行拟合可知,其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噻虫嗪的水解产物进行GC-MS鉴定可知,其... 研究了Fe(OH)3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OH)3对噻虫嗪的水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温度和pH值对其催化作用无明显影响。对噻虫嗪的水解情况进行拟合可知,其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噻虫嗪的水解产物进行GC-MS鉴定可知,其主要水解产物为3-(2-氯-噻唑-5-亚甲基)-5-甲基-4-氧代-(1,3,5)噁二嗪。Fe(OH)3催化噻虫嗪水解的机理可能是噻虫嗪C=N基团上的N可与Fe(OH)3中的Fe配合,使C=N键更容易受到OH-的进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水解 Fe(OH)3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磺胺间甲氧嘧啶对土壤呼吸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金彩霞 刘军军 +3 位作者 陈秋颖 樊静 周庆祥 潘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18,共5页
为评价兽药污染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环境风险,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兽药抗生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对黄潮土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间甲氧嘧啶可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强度,抑制率和激活率分别可达72%和254%,... 为评价兽药污染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环境风险,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兽药抗生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对黄潮土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间甲氧嘧啶可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强度,抑制率和激活率分别可达72%和254%,药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小于其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在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的前11d,其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以抑制作用为主;药物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最大抑制和激活率可分别达到18%和30%;磺胺间甲氧嘧啶作用于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主要表现为激活效应,最大激活率分别为17%和25%。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土壤微生物呼吸及酶活性的抑制率或激活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甲氧嘧啶 土壤呼吸 酶活性 抑制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精兰 翟梦晓 +1 位作者 申君慧 孙剑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多环芳烃用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分离后,所得萃取液经蒸发浓缩,然后过装有1g无水硫酸钠和2g硅胶的层析柱净化。以Varian PAHs色谱柱为分离柱,不...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多环芳烃用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分离后,所得萃取液经蒸发浓缩,然后过装有1g无水硫酸钠和2g硅胶的层析柱净化。以Varian PAHs色谱柱为分离柱,不同比例配成的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34~1.52ng.g-1之间。方法用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3.2%~10.6%之间。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方法的回收率,结果在57.1%~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器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应灵 谢友海 +2 位作者 袁建梅 周庆祥 刘国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7-295,共9页
采用改进的Sol-gel方法,制备了单分散椭球形微孔结构的掺B纳米Ti O2光催化剂,并用TG-DTA、XRD、XPS、UV-Vis、TEM、BET等手段进行表征.以难生化降解的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采用HPLC检测,通过不同光照时间下染料降解率考察了产物的... 采用改进的Sol-gel方法,制备了单分散椭球形微孔结构的掺B纳米Ti O2光催化剂,并用TG-DTA、XRD、XPS、UV-Vis、TEM、BET等手段进行表征.以难生化降解的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采用HPLC检测,通过不同光照时间下染料降解率考察了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进的Sol-gel法制得的光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孔结构,而且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窄、粒径小、分散性好;适量B的掺杂能够有效促进Ti 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催化剂制备条件:B掺杂的摩尔分数为20%、450℃煅烧2 h,此时所制得的B-Ti O2光催化剂活性比纯Ti O2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掺杂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铜的流动注射-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樊静 叶存玲 +2 位作者 秦玉霞 朱桂芬 冯素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88-1092,共5页
根据在酸性介质中,Cu2+对溴酸钾氧化藏红T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利用自制的二苯卡巴腙功能键合硅胶做固相萃取固定相,联用流动注射样品处理技术,建立了在线选择性固相萃取催化动力学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痕量Cu2+的新方法。研究了富集时间... 根据在酸性介质中,Cu2+对溴酸钾氧化藏红T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利用自制的二苯卡巴腙功能键合硅胶做固相萃取固定相,联用流动注射样品处理技术,建立了在线选择性固相萃取催化动力学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痕量Cu2+的新方法。研究了富集时间、反应管长、富集和洗脱流速、反应介质及洗脱液、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共存物质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铜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010~0.60mg/L,检出限为7.9×10-4mg/L。在线分离富集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提高20多倍,允许干扰物质存在的倍率提高了近10倍。11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一份样品溶液从分离富集处理到测定,仅需6min和6mL试剂。方法已用于中药和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催化动力学 流动注射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席国喜 邢新艳 +1 位作者 路宽 卢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56,81,共4页
以聚乙二醇为相变材料、埃洛石为基体材料,采用无水乙醇夹带的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借助于SEM、FT-IR和TG-DSC等手段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特征、吸附效果、复合机理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中... 以聚乙二醇为相变材料、埃洛石为基体材料,采用无水乙醇夹带的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相变材料。借助于SEM、FT-IR和TG-DSC等手段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特征、吸附效果、复合机理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中聚乙二醇的适宜含量为6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8.7℃、相变焓为105.6J/g,复合相变材料经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较好的兼容性、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埃洛石 聚乙二醇 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