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0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主任周德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人民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1
作者 周德庆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共3页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关键词 安全水平 水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 生活 人体健康 营养要求 亚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安保保障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宣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82,共22页
本文综述了生物安保在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生物安保作为一种基于风险分析的战略性综合方法,其核心目标在于防控疫病风险,保障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生物安保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讨... 本文综述了生物安保在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生物安保作为一种基于风险分析的战略性综合方法,其核心目标在于防控疫病风险,保障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生物安保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讨论了这一概念与生物安全、疫病防控和健康养殖、动物卫生等概念的联系与差别,并提出生物安保、动物卫福和生态干预构成动物卫生三要素,探讨了生物安保体系构建的六大要素和生物安保计划的实施流程。随后,概述了生物安保概念所涉及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科技和政策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接下来,文章讨论了全球和区域性组织在推动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战略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法规体系构建方面的实践,特别介绍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等国际组织重视运用生物安保理念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水产养殖企业生物安保分级及其技术内容,以无特定病原(SPF)虾苗培育为例介绍了国外企业生物安保的发展,描述了水产养殖企业生物安保体系构建方法和在对虾育苗场的实践。最后,文章重点指出了中国在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了生物安保战略的发展方向,包括构建国家生物安保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路线图、强化生物安保相关的研究与教育普及,优先发展种业生物安保,构建高标准生物安保水平上的种业体系,以保障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保 水产养殖 疫病防控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3
作者 陈云龙 张发扬 +3 位作者 单秀娟 滕广亮 戴芳群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7,共11页
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是黄海生态系统的优势种,阐明其种群繁殖规律是揭示优势种维持机制的前提,也是深层次认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其卵巢各发育阶段进行了组织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时相卵... 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是黄海生态系统的优势种,阐明其种群繁殖规律是揭示优势种维持机制的前提,也是深层次认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其卵巢各发育阶段进行了组织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和卵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细纹狮子鱼的产卵类型。结果显示,细纹狮子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为刚从卵原细胞分化为卵母细胞时期,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占比较大;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增大,细胞周围出现一层滤泡膜;第Ⅲ时相,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泡,卵黄开始积累,质膜与滤泡膜间出现放射带,滤泡膜变为2层;第Ⅳ时相,卵黄开始填充卵黄泡,并逐渐结成卵黄小板;第Ⅴ时相,卵黄融成单一大卵黄球,细胞核溶解;第Ⅵ时相卵母细胞退化,卵黄被逐渐吸收形成空腔,部分卵母细胞形态不规则。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分为6期,不同发育时期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组成比例不同。其中,Ⅳ期卵巢内卵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为0.90~1.00 mm,主要由第Ⅲ、Ⅳ时相卵母细胞组成;Ⅴ期卵巢内卵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为1.70~1.80 mm,主要由第Ⅲ、Ⅳ、Ⅴ时相卵母细胞组成,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增多;Ⅵ期卵巢卵径呈双峰分布,优势粒径组主要集中于0.50~0.70 mm和1.10~1.20 mm,处于小生长期的卵母细胞和退化的卵母细胞比例较高。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型分批产卵类型。研究结果揭示了细纹狮子鱼卵巢发育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丰富该鱼的繁殖生态学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纹狮子鱼 组织切片 卵巢发育 卵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弧菌Vibrio sp.L2褐藻胶裂解酶AlgL3199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4
作者 王海英 陈志芳 +3 位作者 朱甜甜 孙晶晶 王伟 郝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4-184,共11页
褐藻胶通过生物降解法可制备低分子质量的褐藻寡糖,以克服褐藻胶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妆品等行业。该研究克隆表达了一株海洋弧菌Vibrio sp.L2中的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L3199,并对其酶学性质和降解产物进行研究。... 褐藻胶通过生物降解法可制备低分子质量的褐藻寡糖,以克服褐藻胶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妆品等行业。该研究克隆表达了一株海洋弧菌Vibrio sp.L2中的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L3199,并对其酶学性质和降解产物进行研究。以Vibrio sp.L2基因组为模板,克隆褐藻胶裂解酶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4a(+)/AlgL3199进行异源表达,经HisTrap^(TM)HP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及降解产物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酶AlgL3199最适温度为40℃,在10~35℃下保温1 h可保留80%以上的活性;最适pH值为10,在pH 8~10孵育12 h可保留70%以上的活性;金属离子终浓度为1 mmol/L时,Cu^(2+)、Mn^(2+)、Co^(2+)对重组酶AlgL3199有明显促进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及EDTA完全抑制酶的活性;NaCl终浓度为1.125 mol/L时对重组酶AlgL3199激活效应最强;根据底物特异性及薄层层析结果表明,重组酶AlgL3199酶解PolyM、PolyG及褐藻酸钠的主产物均为二糖至四糖,是一种具有G偏好性的内切型双功能酶。以上结果表明,AlgL3199已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异源表达,在低温和弱碱性环境下比较稳定,是一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这为褐藻胶的降解提供了一种新型工具酶,有利于褐藻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褐藻寡糖 酶学性质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
作者 赵竹明 李彩霞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财税政策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但目前我国绿色财税政策的体系尚不够健全,力度、手段也有待加强。应积极构建并高效推进有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税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了回顾,并对现有财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新宇 史宝 +2 位作者 程汉良 王成刚 马晓东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00-108,116,共10页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全过程,我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水产动物肠道菌群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肠道菌群作为动物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以及应对环...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全过程,我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水产动物肠道菌群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肠道菌群作为动物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以及应对环境胁迫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在生长和品质方面,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以及肌肉脂肪含量;在抗病方面,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够促进水产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抑制病原菌的定殖;在抗逆方面,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够提高水产动物对冷应激、低盐胁迫等环境胁迫的适应。相关研究有助于探究益生菌、益生元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又有利于水产动物宿主肠源性益生菌的筛选与利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肠道菌群对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中生长、品质、抗病以及抗逆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对肠道菌群在水产养殖相关应用做出展望,为未来水产养殖业中肠道菌群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养殖 肠道菌群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抗生素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佳音 李鸣霄 +9 位作者 陈曦 宋超 许晶 范立民 裘丽萍 李丹丹 徐慧敏 孟顺龙 穆希岩 夏斌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0-294,共15页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被列为四大新污染物。它们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在环境中的残留和迁移会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产生长久危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养殖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和兽...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被列为四大新污染物。它们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在环境中的残留和迁移会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产生长久危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养殖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和兽药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环境中有农用抗生素污染物残留。因此,研究这类农用抗生素新污染物在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可以为药物使用风险评估、残留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毒理学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毒代动力学和其应用于农用抗生素的案例及影响毒代(药代)动力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农用抗生素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抗生素 毒代动力学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8
作者 王春元 王印庚 +4 位作者 赵伟志 于永翔 张正 荣小军 刘定远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研究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抑菌活性和机理。通过测定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研究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溶液与溶藻弧菌作用前后,... 研究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抑菌活性和机理。通过测定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研究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溶液与溶藻弧菌作用前后,菌液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电导率,溶藻弧菌生物被膜、运动性和聚集能力的变化,研究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机理。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对溶藻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4 mg/mL和8 mg/mL。没食子酸能破坏溶藻弧菌的细胞壁,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清除成熟的生物被膜,抑制溶藻弧菌的运动和聚集能力。本研究为探明没食子酸抑制溶藻弧菌的作用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其防治水生动物溶藻弧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溶藻弧菌 抑菌机理 细胞壁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双壳贝类麻痹性贝毒检测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9
作者 邓宇翔 吴海燕 +3 位作者 徐希震 赵辉辉 谭志军 郑关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6,共9页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毒素,给人类健康、渔业经济及海洋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双壳贝类是消费者摄入PSP的主要来源,随着PSP中毒事件频发,全球对双壳贝类中PSP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毒素,给人类健康、渔业经济及海洋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双壳贝类是消费者摄入PSP的主要来源,随着PSP中毒事件频发,全球对双壳贝类中PSP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首先介绍PSP理化性质,其次从前处理提取净化、仪器条件、基质效应、方法验证方面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在双壳贝类中PSP检测中的优劣势进行总结,经对比分析发现,目前1%乙酸已成为LC-MS/MS检测技术中最常用的PSP提取试剂,石墨化炭黑填料和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分别更适用于净化、分离双壳贝类中PSP提取物,影响基质效应的因素主要为内源性干扰如磷脂、蛋白质等,外源性干扰如检测方法中有机物和聚合物残留等杂质。本文重点分析LC-MS/MS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双壳贝类中PSP的检测提供参考,也为贝类养殖产业绿色发展及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双壳贝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自然感染贝类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李萍 夏继涛 +6 位作者 白昌明 徐瑞东 徐婷婷 刘爽 姚亮 余星潼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9,共13页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ovement disorder nodavirus,MDNV)是α野田村病毒属的一类新型野田村病毒。为了解MDNV在贝类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研究综合运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组织病理和组织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对黄海...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ovement disorder nodavirus,MDNV)是α野田村病毒属的一类新型野田村病毒。为了解MDNV在贝类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研究综合运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组织病理和组织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对黄海海区野生贝类样品携带和感染MDNV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TaqMan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所采集的太平洋牡蛎(Crossostrea gigas)和栉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中均有MDNV阳性检出,前者的阳性检出率为16.67%(1/6),后者的阳性检出率为33.3%(2/6);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中均未检测到MDNV。组织病理分析显示,太平洋牡蛎外套膜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嗜酸性包涵体,细胞核发生固缩;鳃组织上皮细胞受损,胞质内出现空泡化,部分细胞核固缩,鳃丝内充斥着大量的嗜酸性包涵体。栉孔扇贝消化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异常嗜酸性包涵体,鳃组织中部分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发生核固缩。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和栉孔扇贝的病变部位均可见深紫色或淡紫色的MDNV探针杂交信号。来源于贝类的MDNV、虾类的MDNV和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的RNA聚合酶(RdRp)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太平洋牡蛎与栉孔扇贝的MDNV序列相似度为99.3%,而这二者与CMNV原始分离株序列片段的相似度为83.3%。本研究首次证实,MDNV在自然条件下能够感染近海区域的野生贝类,并导致靶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同时也表明,需密切关注患病贝类作为传染源或宿主导致MDNV在水产养殖动物中大规模传播和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 自然感染 宿主跳跃 太平洋牡蛎 栉孔扇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转糖基活性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未莹莹 桂敏娟 +2 位作者 孙慧慧 赵玲 曹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04-412,共9页
高聚合度的几丁寡糖和壳寡糖因其优越的功能活性而备受关注,但传统的制备方法存在诸多限制,如过程难以控制、分离纯化难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不仅具备水解活性,还具有转糖基(transglycosylation,TG)活性,TG反应... 高聚合度的几丁寡糖和壳寡糖因其优越的功能活性而备受关注,但传统的制备方法存在诸多限制,如过程难以控制、分离纯化难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不仅具备水解活性,还具有转糖基(transglycosylation,TG)活性,TG反应生产高聚合度寡糖时表现出底物易获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备TG活性的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几丁质酶TG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并探讨了通过对这些位点进行分子改造后对TG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具TG活性的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推动高聚合度寡糖的绿色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糖基活性 几丁质酶 壳聚糖酶 高聚合度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螺原体病研究进展
12
作者 薛新宇 谢国驷 +1 位作者 吴成龙 史成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2,共5页
河蟹螺原体病是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其病原为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主要河蟹养殖区均有发现,并给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河蟹产业的主要病原之一。论文综述了河蟹螺原体病的研究现状,重... 河蟹螺原体病是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其病原为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近年来,该病在我国主要河蟹养殖区均有发现,并给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河蟹产业的主要病原之一。论文综述了河蟹螺原体病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该病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致病机制、诊断和防控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病的综合防控途径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河蟹螺原体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螺原体病 中华绒螯蟹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邢静怡 郭晓萌 +5 位作者 王蒙 管鑫 邱亮 李安琪 张庆利 黄倢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9-1560,共12页
十足目虹彩病毒病是一种新发的甲壳动物疫病,由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DIV1)感染引起。该病毒包含两个原始分离株,即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rimp hemocyte iridescent virus, SHIV 20141215)和红螯螯虾虹彩病毒(Chera... 十足目虹彩病毒病是一种新发的甲壳动物疫病,由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DIV1)感染引起。该病毒包含两个原始分离株,即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rimp hemocyte iridescent virus, SHIV 20141215)和红螯螯虾虹彩病毒(Cherax quadricarinatus iridovirus, CQIV CN01)。DIV1传播速度快、宿主范围广、致死率高,在近年来广泛流行于虾蟹养殖业中,给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针对此疫病已开发了多种诊断技术,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的准确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 红螯螯虾虹彩病毒(CQIV) 疫病诊断 甲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海蓬子对养殖尾水盐度和营养盐水平的适应能力研究
14
作者 迟赛赛 李秋芬 +5 位作者 罗梓峻 孙波 田文杰 马莹 董志国 崔正国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为研究耐盐植物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对海水养殖尾水不同营养盐浓度和盐度配比的适应能力,分别配制低(LNC)、中(MNC)、高(HNC)3个营养盐浓度等级和0、20、30、404个盐度等级交叉的海水养殖尾水,灌溉培育60 d,同时测定北美... 为研究耐盐植物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对海水养殖尾水不同营养盐浓度和盐度配比的适应能力,分别配制低(LNC)、中(MNC)、高(HNC)3个营养盐浓度等级和0、20、30、404个盐度等级交叉的海水养殖尾水,灌溉培育60 d,同时测定北美海蓬子的生长(地上部生长高度、茎节数、腋芽与分支数、生物量)和生理[叶绿素、丙二醛(MDA)]指标。结果显示,在中低营养盐水平下,0~30盐度范围内北美海蓬子地上部生长高度、茎节数、腋芽与分支数以及鲜重、干重积累量最高可达15.86 cm、13节、18个、29.88 g、1.35 g,显著高于40盐度水平的11.52 cm、10节、12个、21.2 g、0.72 g(P<0.05),且在盐度20及30下更有利于其茎节分化,而当盐度达到40时植株受到明显胁迫,北美海蓬子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盐度水平(P<0.05)。高营养盐条件下,盐度40虽不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但其他生长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以有效减轻不同盐度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差异性的影响并缓解高盐度下的胁迫效应;同时,高营养盐处理组平均叶绿素含量为3.24 mg/(g·FW),显著高于低营养盐组[2.28 mg/(g·FW)]和中度营养盐组[2.45 mg/(g·FW)](P<0.05),说明营养盐浓度升高促进了植株叶绿素合成。因此,北美海蓬子可耐受0~30的盐浓度范围,适度盐度(20、30)更有利于其生长,此外,提高营养盐浓度可以缓解盐胁迫作用及削弱不同盐度对北美海蓬子生长造成的差异性,并有利于叶绿素合成。综上所述,北美海蓬子可作为净污植物处理高盐度富营养化养殖尾水,同时具有作为耐盐植物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植物 北美海蓬子 海水养殖尾水 盐胁迫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蓄积差异研究
15
作者 秦翰林 毕宇杰 +4 位作者 姜舒祺 吴成辰 谭志军 耿倩倩 郭萌萌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6,共14页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HFPO-DA、HFPO-TA、HFPO-TeA)的生物富集、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以及机体蛋白质对目标物蓄积的影响。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解析菲律宾蛤仔对PFOA...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HFPO-DA、HFPO-TA、HFPO-TeA)的生物富集、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以及机体蛋白质对目标物蓄积的影响。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解析菲律宾蛤仔对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的富集、分布与消除行为。此外,通过提取菲律宾蛤仔体内水溶性蛋白,进行了体外蛋白质孵育实验,分析不同目标物与蛤仔机体蛋白质的结合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目标物分子–蛋白质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及其与富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快速富集,富集速率按照HFPO-DA、PFOA、HFPO-TA、HFPO-TeA的顺序依次升高,在不同组织中的富集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内脏团、鳃、外套膜、闭壳肌,并在净化21 d后趋于空白组水平。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蓄积能力、不同目标物分子–蛤仔机体蛋白质的结合率均与目标物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低,吸收速率常数(Ku)和生物浓缩系数(BCF)越大,蛋白质结合率越低,其分子结构也是富集能力强弱和蛋白质结合力强弱的关键影响因素,C-O键和碳氟链的增加有助于目标物分子与蛋白质残基的碱基结合,目标物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和蛋白结合率由低到高依次为HFPO-DA、PFOA、HFPO-TA、HFPO-TeA。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4个目标物与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A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其结合能由低到高依次为HFPO-TeA、HFPO-TA、PFOA、HFPO-DA,结合能越低,越容易与蛋白质结合。目标物的极性端与FABP1-A氨基酸残基直接形成氢键,疏水端则与非极性残基有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氢键数量的多少是导致目标物与蛋白结合亲和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释双壳贝类中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的差异化生物富集行为及富集机制,为新污染物的防控和治理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醚羧酸替代品 菲律宾蛤仔 生物富集 蛋白质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两种养殖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16
作者 田涛 窦世龙 +3 位作者 姜帅 李红叶 徐后国 郭冉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59-62,共4页
试验设置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流水式养殖模式为对照组(C组),零排水养殖模式为试验组(F组和S组),每组5个水泥池,养殖密度300尾/m2,养殖周期60 d。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两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 试验设置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流水式养殖模式为对照组(C组),零排水养殖模式为试验组(F组和S组),每组5个水泥池,养殖密度300尾/m2,养殖周期60 d。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两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共同优势菌门,但零排水模式中拟杆菌门占比更高。功能预测显示,零排水模式微生物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功能上更活跃,为对虾提供了更多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排水养殖 流水式养殖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水体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过型固相萃取净化法快速测定鱼肉中地西泮残留量的研究
17
作者 田强兵 李毅 +4 位作者 王菲 孙晓杰 屈思瑶 任静 李蕾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通过型固相萃取净化法快速、便捷、定量检测鱼肉中地西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鱼肉样品用少量乙腈浸提,浸提液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减压蒸干,用乙腈水溶液溶解、定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定量分析,该方法... 建立了一种基于通过型固相萃取净化法快速、便捷、定量检测鱼肉中地西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鱼肉样品用少量乙腈浸提,浸提液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减压蒸干,用乙腈水溶液溶解、定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定量分析,该方法在0.20~50.00 ng/mL线性范围内地西泮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51600 x-14500,相关系数为r=0.9998。方法检出限为0.10μg/kg,定量限为0.25μg/kg。以0.25、1.50、2.50μg/kg这3个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地西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2%、92.0%和93.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6%、9.0%和6.0%。综上,该方法前处理快速简便、检出限低、准确度高、实用性强,适用于鱼肉样品中地西泮残留的大批量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型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鱼肉 地西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对渔业资源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亚丹 孟祥民 《中国水产》 2025年第5期38-40,共3页
双氯芬酸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医疗废水、农业径流等途径持续输入水环境,已成为威胁渔业资源的新兴污染物。本文阐述了双氯芬酸对贝类、鱼类等水产经济生物的毒理学效应,剖析了其污染来源、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机制,并针... 双氯芬酸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医疗废水、农业径流等途径持续输入水环境,已成为威胁渔业资源的新兴污染物。本文阐述了双氯芬酸对贝类、鱼类等水产经济生物的毒理学效应,剖析了其污染来源、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困境提出环境监测、高效降解技术研发、养殖用水管理优化及政策法规协同治理等防控策略。本研究不仅为构建双氯芬酸污染防控体系提供了支撑,对保障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同时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治理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经济生物 渔业资源 非甾体抗炎药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志杰 冷凯良 +5 位作者 孙伟红 刘艳萍 翟毓秀 谭志军 郭萌萌 王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建立了水产品中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法。以氘代氯霉素(d5-CAP)为内标,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氮气吹干,正己烷液液分配脱脂后,采用配有ESI源的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负离... 建立了水产品中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法。以氘代氯霉素(d5-CAP)为内标,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氮气吹干,正己烷液液分配脱脂后,采用配有ESI源的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负离子模式测定,可同时对水产品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省去固相萃取步骤,具有操作简便、有机试剂消耗量少、测定周期短和定量更准确等优点。方法的检出限:氯霉素为0.01μg/kg,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为0.0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内标法 氯霉素 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海4种小型鱼类摄食排空率的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孙耀 刘勇 +1 位作者 张波 唐启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9-684,共6页
采用现场或实验室模拟法测定了体重分别为 ( 6 72± 1 95 )g、( 2 0 3± 0 46)g、( 0 68±0 1 5 )g和 ( 2 1 8± 0 60 )g的渤、黄海 4种小型鱼类斑、赤鼻棱、玉筋鱼和小鳞的摄食排空率 ;并比较了线性、指... 采用现场或实验室模拟法测定了体重分别为 ( 6 72± 1 95 )g、( 2 0 3± 0 46)g、( 0 68±0 1 5 )g和 ( 2 1 8± 0 60 )g的渤、黄海 4种小型鱼类斑、赤鼻棱、玉筋鱼和小鳞的摄食排空率 ;并比较了线性、指数和平方根 3种常用数学模型对其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统计检验结果表明 ,4种实验鱼类的摄食排空曲线均可较好地用 3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 (df=7— 1 0 ,r2 =0 785 2— 0 9787,P <0 0 1 ) ;如果以r2 为指标评价 ,指数模型对玉筋鱼和小鳞的拟合程度较高 ,而平方根和直线模型较适于描述赤鼻棱和斑 ;综合评价结果则进一步表明 ,指数模型最适于定量描述 4种鱼类的摄食排空曲线 ,平方根模型次之 ,直线模型较差。 4种鱼类摄食排空率有较大差异 ,从排空起始至胃含物的 5 % ,用时范围在 1 1 64— 2 4 70h之间 ;本实验条件下 ,4种鱼类摄食排空率顺序为 :玉筋鱼 >赤鼻棱 >斑 >小鳞。引起不同鱼类摄食排空率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胃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排空率 鱼类 黄海 渤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