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善甫 《创新科技》 2020年第2期84-91,共8页
河南省各级各类“双创”示范基地自启动建设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受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多重制约,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国家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需求相比,仍面临着理念认识有所偏... 河南省各级各类“双创”示范基地自启动建设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受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多重制约,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国家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需求相比,仍面临着理念认识有所偏差、政策导向精准不足、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双创”示范基地升级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动能转换、效率提升为根本宗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在动能转换、要素集聚、产业协同等方面发力,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培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双创”示范基地 高质量发展 “双创”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双创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善甫 《创新科技》 2020年第9期68-77,共10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大都闭关封城,全球产业链中断导致各国经济雪上加霜。河南省创新创业创造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大都闭关封城,全球产业链中断导致各国经济雪上加霜。河南省创新创业创造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挑战中也不乏各种机会。河南省必须坚持把创新创业创造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切实提高科技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创新创业 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创新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以小额信贷“卢氏模式”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豆晓利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111,共7页
为破解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难的世界性难题,卢氏县创新出了“卢氏模式”,其宝贵经验值得关注和总结。通过构建包括小额信贷需求满意度、小额信贷资金投入、减贫成效、产业支撑、宣传与培训等5个一级指标体系共13个指标,对“卢氏模... 为破解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难的世界性难题,卢氏县创新出了“卢氏模式”,其宝贵经验值得关注和总结。通过构建包括小额信贷需求满意度、小额信贷资金投入、减贫成效、产业支撑、宣传与培训等5个一级指标体系共13个指标,对“卢氏模式”的实践成效进行跟踪评估,发现卢氏县扶贫对象对小额信贷政策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小额信贷资金投入显著增长,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扶贫政策宣传与培训的效果也初步显现。今后应聚焦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全国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可持续性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扶贫 小额信贷 卢氏县 “卢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家“深秋心态”修炼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善甫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06,共3页
"深秋心态"就是大势的时候不要跟风、起哄,萧条的时候也不要放弃播种和耕耘的信心。"深秋心态"是企业家做出战略决策时的最佳心态,它有利于企业家保持战略定力、畅通人生道路、对未来充满信心、培育企业家精神。企... "深秋心态"就是大势的时候不要跟风、起哄,萧条的时候也不要放弃播种和耕耘的信心。"深秋心态"是企业家做出战略决策时的最佳心态,它有利于企业家保持战略定力、畅通人生道路、对未来充满信心、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修炼"深秋心态",要从修心开始,要心态平和但不乏忧患意识,要有诚信合作的心态,要有坚守之心与放弃之心,要用匠心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企业家 “深秋心态” 战略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战略叠加效应背景的郑州金融人才需求、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豆晓利 《征信》 2017年第8期71-75,共5页
基于多个国家战略密集落地河南势必形成叠加效应这一背景,分析国家战略规划对郑州金融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与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的比较,从数量和结构等层面综合评价郑州金融人才资源的现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郑州2016—202... 基于多个国家战略密集落地河南势必形成叠加效应这一背景,分析国家战略规划对郑州金融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与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的比较,从数量和结构等层面综合评价郑州金融人才资源的现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郑州2016—2020年金融人才的需求数量,预测到2020年郑州金融人才存在着4.19万的需求缺口。因此,郑州需要通过重视高校人才培养与输出、优化制度环境等措施弥补金融人才需求缺口,以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效应 金融人才 需求预测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