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2019年11月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黄委主任岳中明,副主任苏茂林、牛玉国等出席揭牌仪式。研究中心主要职责包括紧密围绕构建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 2019年11月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黄委主任岳中明,副主任苏茂林、牛玉国等出席揭牌仪式。研究中心主要职责包括紧密围绕构建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以及综合性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利委员会 决策咨询 生态空间 一体化保护 科学研究 黄河流域 揭牌仪式 前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砒砂岩区地貌-植被-侵蚀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申震洲 姚文艺 +5 位作者 肖培青 饶良懿 李勉 杨吉山 焦鹏 荆诚然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71,共8页
砒砂岩地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的核心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点。揭示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地貌植被侵蚀耦合规律,对于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评述了砒砂岩区侵蚀地貌特征、植被生境空间分异规律、侵蚀空... 砒砂岩地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的核心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点。揭示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地貌植被侵蚀耦合规律,对于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评述了砒砂岩区侵蚀地貌特征、植被生境空间分异规律、侵蚀空间分异规律,以及砒砂岩区地貌-植被-侵蚀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应着重从机理层面对砒砂岩区的地形地貌空间结构分异特征、植被生境和群落分异特征及侵蚀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将三者作为一个耦合系统的因素进行研究,解决制约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理论水平提升与实践的瓶颈问题;研究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侵蚀年内时空分异性特征及其成因,揭示坡沟系统水蚀年内时空分异性特征与自然植被时空分异性特征的耦合机理;揭示砒砂岩区地貌-植被-水蚀空间耦合机理。本综述可为黄河流域砒砂岩区生态保护、侵蚀规律研究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坡沟系统 植被-水蚀耦合 侵蚀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房平 马云 +1 位作者 申杰 张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2,88,共4页
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给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给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对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延河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河流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水环境质量堪忧,流域水污染防控压力大,水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提出了延河流域水生态治理的对策:总体规划、协同共治、精准施策,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动流域协同治理、改善延河河流水质,修复流域生物生境、恢复延河河流健康,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流域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控 延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波迎流面流速及切应力垂线分布研究
4
作者 丰青 肖千璐 +2 位作者 张晓华 郑艳爽 李彬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3,共11页
沙波床面水流运动特性与平坦床面具有显著差异,现有沙波迎流面流速分布公式大多以水平流速作为研究对象,对沙波流速垂线分量空间分布变化对水平分量垂线分布的影响关注较少,未能完整描述沙波迎流面流速和切应力分布特征。基于经典沙波... 沙波床面水流运动特性与平坦床面具有显著差异,现有沙波迎流面流速分布公式大多以水平流速作为研究对象,对沙波流速垂线分量空间分布变化对水平分量垂线分布的影响关注较少,未能完整描述沙波迎流面流速和切应力分布特征。基于经典沙波地形水槽实验观测数据,对沙波迎流面流速水平分量和垂线分量沿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速偏移角的概念,用以描述沙波迎流角对流速水平分量和垂线分量分配的影响,研究了流速偏移角在沙波迎流面上的沿程分布规律;在沙波迎流面上建立子坐标系统,运用坐标旋转的方式建立了床面上方水体中标准坐标系统与近底子坐标系统转换关系,构建了沙波迎流面处流速矢量与水体主流流速矢量的数学关系,推导了考虑流速水平分量和流速垂线分量沿程调整规律的沙波迎流面流速和切应力垂向分布公式。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水深减小,流速偏移角向负值不断增大,在0.1倍相对水深处达到负最大值,而后开始减小,在临近迎流面处恢复为正值。流速偏移角自沙波迎流面近底处与水深呈指数函数关系,至水体上部时流速方向基本与主流方向一致。建立的沙波迎流面流速垂线分布公式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反映了沙波地形对其迎流面水流流速垂向分布和紊动扩散通量垂线分布空间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沙波床面水流运动特征和空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波 流速垂线分布 流速偏移角 迎流面 紊动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黄河上游洪水及宁蒙河道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艳爽 张晓华 +1 位作者 丰青 尚红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56,共7页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2018年黄河上游洪水的水沙特点以及洪水对宁蒙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黄河上游洪水具有洪量大、持续时间长、洪峰流量大等特点。进入宁蒙河道洪峰流量为2880~3600 m^(3)/s,内蒙古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发生大范...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2018年黄河上游洪水的水沙特点以及洪水对宁蒙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黄河上游洪水具有洪量大、持续时间长、洪峰流量大等特点。进入宁蒙河道洪峰流量为2880~3600 m^(3)/s,内蒙古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发生大范围漫滩。宁蒙河道洪水期河道冲淤调整较大,内蒙古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产生明显的“淤滩刷槽”效果,漫滩洪水冲刷效率高于非漫滩洪水。洪水对河道排洪能力的恢复作用显著,洪水后内蒙古河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站同流量水位分别下降0.71 m和0.47 m,平滩流量分别增加约500 m^(3)/s和320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量 洪水 过流能力 宁蒙河道 2018年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泥沙冲淤调整特点
6
作者 张晓华 郑艳爽 +1 位作者 尚红霞 丰青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9,共9页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阐明黄河上游宁蒙河道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不同粒径泥沙来源及冲淤调整特点:长时期(1952—2012年)河段来沙组成以细泥沙为主,占总沙量的52.7%,且来源与中泥沙和较粗泥沙相同,主要来自巴彦高勒以上;特粗泥沙是淤积的主...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阐明黄河上游宁蒙河道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不同粒径泥沙来源及冲淤调整特点:长时期(1952—2012年)河段来沙组成以细泥沙为主,占总沙量的52.7%,且来源与中泥沙和较粗泥沙相同,主要来自巴彦高勒以上;特粗泥沙是淤积的主体,占总淤积量的56.2%,且来源比例在巴彦高勒以上、十大孔兑和沿河沙漠三个地区比较相近。不同粒径泥沙的普遍冲淤调整规律为:细泥沙、中泥沙和较粗泥沙随来水来沙发生冲淤调整,特粗泥沙持续累积淤积。因此,不同粒径泥沙在不同时期的年内调整特点有较大差别,汛期1986年以前特粗泥沙是淤积的主体,细泥沙和中泥沙冲刷;1986年后细泥沙和中泥沙转冲为淤,细泥沙成为淤积的主体。非汛期泥沙由1986年前的冲刷转为1986年后的淤积,主要在于细泥沙和中泥沙由冲转淤及较粗泥沙的增淤。初步分析表明,河段各时期泥沙的冲淤调整取决于干流来水来沙量及水流过程,十大孔兑的来沙量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宁蒙河道悬河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宁蒙河道 不同粒径泥沙 冲淤特点 泥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缓宁蒙河道泥沙淤积方案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华 郑艳爽 +2 位作者 张防修 窦身堂 丰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4,30,共6页
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阐明宁蒙河道不同粒径泥沙来源及冲淤规律:细泥沙是宁蒙河道来沙的主体,主要来源于下河沿以上和宁夏支流,且细、中泥沙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有较好的响应关系,随流量的增大河道淤积效率显著降低;而较粗泥沙和特粗泥... 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阐明宁蒙河道不同粒径泥沙来源及冲淤规律:细泥沙是宁蒙河道来沙的主体,主要来源于下河沿以上和宁夏支流,且细、中泥沙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有较好的响应关系,随流量的增大河道淤积效率显著降低;而较粗泥沙和特粗泥沙在来沙量中比例较低,特粗泥沙主要来源于入黄风沙,多发生淤积且流量增大也难以提高输送能力。由此提出宁蒙河道减缓淤积的“拦粗排细”综合治理方案,水库调控恢复洪水过程输送细、中泥沙,水土保持和风沙治理拦减较粗泥沙和特粗泥沙。制定了多种减淤方案,并利用水动力模型进行了方案计算,表明各种单项措施减淤效果都有限,河道仍持续淤积,只有采用“拦粗排细”综合治理方案可使河道微冲,且包含水库调控恢复洪水过程的方案对内蒙古河段的减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沙 河道输沙 泥沙来源 减淤方案 宁蒙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黄河下游九堡至大张庄河段河势演变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向 李军华 +2 位作者 江恩慧 张向萍 许琳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57,共3页
黄河下游九堡至大张庄河段畸形河势严重威胁滩区安全。基于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采用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对该河段近10 a河势进行提取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水体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提取,实现对河势变化的实时追踪;经过... 黄河下游九堡至大张庄河段畸形河势严重威胁滩区安全。基于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采用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对该河段近10 a河势进行提取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水体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提取,实现对河势变化的实时追踪;经过10 a的自然调整,九堡至大张庄河段Ω形河势在汛期洪水的作用下已得到明显改善,河势基本归顺,工程间迎送流关系总体良好,但大张庄工程靠河尚不稳定,仍需密切关注其河势变化。同时也印证了有利的水沙过程可有效改善不利河势,为黄河下游畸形河势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提取 畸形河势 遥感影像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TEM的河岸崩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新宇 张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140,189,共5页
河岸崩塌现象在天然河流中非常普遍,在河道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量化研究河岸土体性质和岸坡倾角对河岸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河岸稳定和坡脚冲刷的BSTEM模型,选取6种不同典型物质的河岸,研究了6种岸坡倾角下均质河岸的稳定性。... 河岸崩塌现象在天然河流中非常普遍,在河道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量化研究河岸土体性质和岸坡倾角对河岸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河岸稳定和坡脚冲刷的BSTEM模型,选取6种不同典型物质的河岸,研究了6种岸坡倾角下均质河岸的稳定性。在忽略潜水位的条件下,非粘性岸坡和粘性岸坡的崩塌模式不同。对于非粘性河岸,影响河岸稳定性的主导因素是有效内摩擦角,有效内摩擦角越大,河岸越稳定;对于粘性河岸,影响河岸稳定性的主导因素是有效粘聚力,有效粘聚力越大,河岸越稳定。有效粘聚力差值相同时,有效内摩擦角差值的绝对值越小,安全系数增加越多。岸坡倾角增加使河岸稳定性降低,安全系数减小。非粘性河岸的有效内摩擦角越大,安全系数对岸坡倾角的变化越敏感。而对于粘性河岸,有效粘聚力越大,安全系数对岸坡倾角的变化越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崩塌 BSTEM 土体性质 岸坡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方式的优化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彦 侯素珍 +3 位作者 杨飞 王平 胡恬 赖瑞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206,39,共6页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为多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来水来沙情况的变化及对水库功能需求和对水库泥沙冲淤规律认识的深化,该运行方式亦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为此,针对不同的典型年份设定集中敞泄与分段敞泄的敞泄排...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为多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来水来沙情况的变化及对水库功能需求和对水库泥沙冲淤规律认识的深化,该运行方式亦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为此,针对不同的典型年份设定集中敞泄与分段敞泄的敞泄排沙方案,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对选取的2018~2019年丰水少沙年和2014~2016年枯水少沙年设定12种控制运用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各方案下库区冲淤变化的优劣,据此选取适合三门峡水库的控制运用方式。结果表明,2018~2019年分段敞泄方案的冲刷效果优于集中敞泄方案,即使在后汛期的控制水位抬高至310 m,也能达到较好的冲刷效果;2014~2016年分段敞泄方案虽优于集中敞泄方案,但其冲刷主要集中于2014年汛期,2015、2016年整体呈淤积状态,综合考虑建议枯水少沙年份水库采用“泥沙年际调节”运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沙模型 控制运用方式 敞泄排沙 冲淤变化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小浪底水库水动力-强人工措施排沙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思奇 张翎 +2 位作者 杨飞 江肖鹏 杨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7,10,共4页
提高水库排沙效率,较长时期内保持合理的可调节库容,是延长水库寿命、解决用水与排沙矛盾的关键。水动力排沙能力强,但耗费水资源量大,对局部区域淤积改善能力有限;人工清淤能够定点改善局部淤积形态,但排沙能力无法与天然水动力相比。... 提高水库排沙效率,较长时期内保持合理的可调节库容,是延长水库寿命、解决用水与排沙矛盾的关键。水动力排沙能力强,但耗费水资源量大,对局部区域淤积改善能力有限;人工清淤能够定点改善局部淤积形态,但排沙能力无法与天然水动力相比。利用数学模型对下泄清水期、洪水期等不同时期下小浪底水库实施水动力-强人工措施的时机、强度及部位进行计算论证,以期通过适当的强人工措施,配合相应的水动力条件,高效率排沙的同时改善局部淤积形态,实现小浪底水库有效库容的长期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强人工 排沙 小浪底水库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黏性沙级配对浊度法测量含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千璐 张晓华 +2 位作者 郑艳爽 尚红霞 丰青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利用浊度仪测量水流含沙量时,泥沙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是影响浊度仪标定结果的主要泥沙因素。采用黄河原型非黏性沙配制不同粒径、不同含沙量浑水水体,开展固定粒径、粗细沙、混合沙等多组次试验研究,对黄河天然沙粒径及级配对浊度仪输... 利用浊度仪测量水流含沙量时,泥沙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是影响浊度仪标定结果的主要泥沙因素。采用黄河原型非黏性沙配制不同粒径、不同含沙量浑水水体,开展固定粒径、粗细沙、混合沙等多组次试验研究,对黄河天然沙粒径及级配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机制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含沙量条件下,非黏性泥沙粒径对水体浊度的影响特征符合Mie散射定律;含沙量变化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数量级为10~10^(2),泥沙颗粒粒径变化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数量级为10^(−1)~1;相同含沙量条件下,悬沙比表面积与浊度仪输出浊度符合线性分布。建立了考虑非黏性沙级配影响的含沙量与浊度关系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非黏性沙粒径及泥沙浓度对水体浊度的影响,可为浊度与含沙量关系的准确率定及测量结果的校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法 浊度仪 非黏性沙 泥沙级配 含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云模型的甘肃省水安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长春 朱亚强 +2 位作者 吴京 侯爰冰 张发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6,共4页
定量评估区域水安全是水安全问题诊断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为分析甘肃省水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2个系统层、6个准则层、25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云模型综合评价了甘肃... 定量评估区域水安全是水安全问题诊断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为分析甘肃省水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2个系统层、6个准则层、25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云模型综合评价了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5、2020年水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10、2015、2020年各市(州)水安全呈上升趋势,总体处于基本安全和比较安全等级;水资源短缺和水旱灾害为影响甘肃省水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改善水资源条件、提高现代水管理水平为提升甘肃省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组合赋权法 指标体系 云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