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紊动与盐度共同作用的黄河口黏性泥沙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柏文 拾兵 +1 位作者 王俊杰 巴彦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为研究多因素共同作用对黄河口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利用盐度、温度和紊动剪切率同时可控的沉降桶,开展黄河口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系列试验,分析并厘清了盐度和紊动剪切率共同作用对黄河口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机制;基于正态分布的多... 为研究多因素共同作用对黄河口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利用盐度、温度和紊动剪切率同时可控的沉降桶,开展黄河口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系列试验,分析并厘清了盐度和紊动剪切率共同作用对黄河口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机制;基于正态分布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絮凝体沉降速度与紊动剪切率、盐度间的关系式,揭示出絮凝体沉降速度和粒径均随着紊动剪切率和盐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试验研究发现,黄河口泥沙最佳絮凝条件为紊动剪切率13~15/s、盐度7‰~10‰。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认识黄河口黏性泥沙颗粒的絮团发育和沉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黏性泥沙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紊动剪切率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及其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2
作者 卢书慧 姚庆锋 +3 位作者 杨明 史红玲 王惠敏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后,宁蒙河段水量有所减小,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同时期,宁蒙河段平滩河宽缩窄,平滩水深变浅,平滩面积减小,平滩宽深比增大。建立的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面积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平滩宽深比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河床演变原理可知,汛期水量大、来沙系数小,则水沙过程有利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增大,河道平滩宽深比减小,横断面形态朝着窄深方向调整;汛期水量小、来沙系数大,则水沙过程不利于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减小,河道平滩宽深比增大,横断面形态朝着宽浅方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水沙过程 横断面形态 河道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淤区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治昊 王艳华 +2 位作者 戴清 李敬义 袁玉平 《水利经济》 2007年第6期44-45,59,共3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口淤区土地资源,发挥其淤背固堤与经营创收双重功效,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淤区开发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包边盖顶厚度不足、水资源贫乏、科技含量低及管理水平差是制约黄河口淤区开发的主要因素... 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口淤区土地资源,发挥其淤背固堤与经营创收双重功效,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淤区开发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包边盖顶厚度不足、水资源贫乏、科技含量低及管理水平差是制约黄河口淤区开发的主要因素;改善土地质量、推广节水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管理水平是未来黄河口淤区开发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淤区开发 制约因素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二维泥沙有限元数学模型及应用(Ⅱ)——潮流和泥沙输运沉积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东风 张修忠 +2 位作者 韩巧兰 程义吉 陈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利用多沙黄河河口潮波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时刻近海海区潮汐、河口口门河道、河海流场、含沙量、河床变形和海底等值线等图形对入海河口海域潮汐和潮流海洋动力特性、入海泥沙运动扩散输移规律、河口拦门沙形状、形成过程、... 利用多沙黄河河口潮波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时刻近海海区潮汐、河口口门河道、河海流场、含沙量、河床变形和海底等值线等图形对入海河口海域潮汐和潮流海洋动力特性、入海泥沙运动扩散输移规律、河口拦门沙形状、形成过程、泥沙冲淤和海底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都与实测资料和遥感图像的分析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二维潮波泥沙数学模型 潮流 潮汐 泥沙运动 海底冲淤变化 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清8汊河海域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程义吉 杨晓阳 孙效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18,共2页
总结了清8改汊前后的水沙变化及特点,分析了新口门附近不同等深线的冲淤变化和拦门沙纵断剖面冲淤变化的特征,认为:①清8改汊后,来水来沙不平衡,水沙集中在汛期8、9两个月的1~2次洪水中;②浅水区等深线的推进距离大于深水区,并且不同... 总结了清8改汊前后的水沙变化及特点,分析了新口门附近不同等深线的冲淤变化和拦门沙纵断剖面冲淤变化的特征,认为:①清8改汊后,来水来沙不平衡,水沙集中在汛期8、9两个月的1~2次洪水中;②浅水区等深线的推进距离大于深水区,并且不同等深线向海中推进的形状均为由曲变平;③清8改汊后尾闾河道主槽产生了一定距离的溯源冲刷,到2002年汛后拦门沙还未形成;④口门前缘海岸线不甚突出,河道滩槽高差较大,水流入海畅通,输沙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冲淤 海岸演变 清8汊河 黄河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宝玉 张治昊 +3 位作者 戴清 刘春晶 李敬义 聂莉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0-43,共4页
在回顾黄河河口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黄河河口水沙条件、尾闾河道演变、拦门沙演变、滨海区海洋动力、河口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河口演变的新情况,提出了黄河河口研究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演变规律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原河道停水后海岸演变 被引量:9
7
作者 程义吉 杨晓阳 孙效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9-31,共3页
1996年5月,在黄河口清8断面以上950m处实施了截流改汊工程,改汊后原河道海岸失去了泥沙补给,在海洋动力作用下发生了剧烈演变。为了掌握原河道海岸的冲淤变化,1996年10月在原河道口门前左、中、右共布设了3个断面,1996年10月至2002年10... 1996年5月,在黄河口清8断面以上950m处实施了截流改汊工程,改汊后原河道海岸失去了泥沙补给,在海洋动力作用下发生了剧烈演变。为了掌握原河道海岸的冲淤变化,1996年10月在原河道口门前左、中、右共布设了3个断面,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同断面上按照规范实施了3次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表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原河道停水后浅水海岸蚀退大于深水,北部大于南部。同水深侵蚀速率口门北侧和前方是初期大于后期,近岸浅水区大于远岸深水区;口门南侧4m以内的浅水区为冲刷,4m以上深水区呈现淤积。从年均侵蚀量看,中间断面最大,北部次之,南部最小。造成海岸侵蚀的动力因素很多,但波浪(风暴潮)和海流是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海岸演变 海岸蚀退 海床侵蚀 岸坡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二维潮波泥沙有限元数学模型及应用(Ⅰ)——模型及其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东风 程义吉 +2 位作者 邹冰 张红武 韩巧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8,共8页
分析了建立黄河河口泥沙有限元模型的必要性,并结合黄河河口实际情况,建立了黄河河口二维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从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的潮位、流速和冲淤验证结果可以看出,由模型模拟的潮汐和潮流的等海洋动力特性以及泥沙冲淤和海底... 分析了建立黄河河口泥沙有限元模型的必要性,并结合黄河河口实际情况,建立了黄河河口二维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从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的潮位、流速和冲淤验证结果可以看出,由模型模拟的潮汐和潮流的等海洋动力特性以及泥沙冲淤和海底变形都与实测资料一致,表明建立的河口泥沙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可进行黄河河口的潮汐、潮流和泥沙运动及海底冲淤演变的模拟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海洋动力 有限元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对河口区段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郑玉成 王宗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5,28,共3页
通过对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河口区段河道河势、水情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调水调沙使河势发展趋向理想化,河道过洪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建议:①调水调沙的时间应不少于20 d;②对调水调沙试验的效果分析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数据要一致,... 通过对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河口区段河道河势、水情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调水调沙使河势发展趋向理想化,河道过洪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建议:①调水调沙的时间应不少于20 d;②对调水调沙试验的效果分析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数据要一致,以便于掌握和对外宣传调水调沙的作用;③2005年调水调沙转入正常运行,对于运行期间的有关指标也要进行统一观测;④对西河口控导工程未建坝岸进行完善;⑤加强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 河口河段 调水调沙 黄河 2002—200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对河口形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安平 刘跃文 陈俊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8-29,共2页
对2002年8月、2004年8月2次河口拦门沙区水下地形测验及河口段河道地形测量的水沙条件、断面、地形资料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2~2004年,黄河口经历了蚀退、延伸、再次蚀退、再次延伸的4个阶段;②河口河道比降、河口海洋动... 对2002年8月、2004年8月2次河口拦门沙区水下地形测验及河口段河道地形测量的水沙条件、断面、地形资料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2~2004年,黄河口经历了蚀退、延伸、再次蚀退、再次延伸的4个阶段;②河口河道比降、河口海洋动力、河口边界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河口演变进程面临重大转折;③河口口门前方产生一个最大淤积厚度中心,最大淤积厚度超过10 m,1~10 m淤积厚度等值线依次层层嵌套,淤积厚度超过1.0 m的范围仅占河口拦门沙区面积的12%,淤积量却占到总淤积量的75.1%;④2年间河口口门区域造陆面积共约13 km2;⑤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利津水文站冲淤平衡计算差值为1.47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演变 河口形态 调水调沙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河疏浚在黄河河口防洪与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春华 杨丽霞 李长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77,共2页
针对黄河河口实施的挖河疏浚工程,结合当地防洪和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指出挖河疏浚在河口防洪与经济建设中具有减淤河道、降低同流量水位、塑造中水河槽、改善水流挟沙能力、调整河势、加固堤防、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维护海岸、提供建筑... 针对黄河河口实施的挖河疏浚工程,结合当地防洪和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指出挖河疏浚在河口防洪与经济建设中具有减淤河道、降低同流量水位、塑造中水河槽、改善水流挟沙能力、调整河势、加固堤防、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维护海岸、提供建筑材料等作用。同时,提出了加大河口挖河疏浚力度、开展挖河泥沙输导的相关技术专题研究、做好泥沙作为污染物或污染物载体的处理,力求使工程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 经济建设 挖河疏浚 黄河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实体模型的规划与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开荣 李泽刚 +3 位作者 王金亭 赵静 唐梅英 李士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9,共2页
黄河河口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黄河河口冲淤演变较其他江河的河口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加上黄河河口观测资料既少又不系统,河口数学模型还很不成熟,对上述诸多现象还难以模拟。因此,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必须借助于模型试验的手... 黄河河口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黄河河口冲淤演变较其他江河的河口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加上黄河河口观测资料既少又不系统,河口数学模型还很不成熟,对上述诸多现象还难以模拟。因此,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必须借助于模型试验的手段,只有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综合方法才可望得到更为有效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模型黄河”工程 实体模型 河口冲淤 冲淤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动床阻力分析与计算
13
作者 侯志军 王开荣 杨晓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4,39,共3页
对不同形式的阻力公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利用M ann ing-Strickler综合阻力公式及E inste in H A单元阻力公式对黄河河口区阻力进行了求算。结果表明:将阻力分解为沙粒阻力和沙波阻力后合成计算,求得的黄河河口动床阻力比较符合实际。
关键词 沙粒阻力 沙波阻力 水力半径 阻力系数 动床阻力 河口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黏性非均匀泥沙沉降速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柏文 拾兵 +3 位作者 王霞 马俊峰 王俊杰 巴彦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48,共6页
黄河口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因素包括含沙量、泥沙粒径、温度、盐度以及紊动剪切力等。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泥沙絮凝分形理论以及修正的絮凝体粒径,推导出更为准确的絮凝体沉降速度计算公式;为验证理论公式的适用性,采用黄河口的黏性... 黄河口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因素包括含沙量、泥沙粒径、温度、盐度以及紊动剪切力等。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泥沙絮凝分形理论以及修正的絮凝体粒径,推导出更为准确的絮凝体沉降速度计算公式;为验证理论公式的适用性,采用黄河口的黏性细泥沙颗粒进行静水沉降试验研究,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新式温控矩形沉降桶进行试验,并采用偏正态分布模型分析泥沙絮凝沉降过程,厘清黄河口泥沙絮凝沉降速度及其随盐度和含沙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沉降速度 盐度 分形维数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挖河疏浚工程段落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振余 李士国 +1 位作者 刘航东 石怀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2-63,共2页
通过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认为挖河位置在河口段最好,将开挖河段选择在下游窄河段的过渡段应列为其次。同时建议继续实施河口挖河工程,尽快进行口门疏浚,以保持良好的水沙通道,尽可能延长现行入海流路使用年限。
关键词 挖河疏浚 河口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清8改汊后河道演变概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宗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S1期100-104,共5页
分析了1996年清8人工改汊后,河道水位、比降、冲淤等演变变化及新口门淤积等概况,对今后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今后治理运用意见。
关键词 黄河口 改汊 河道演变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小军 卢书慧 +3 位作者 史红玲 刘裕 张海霞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沿程六站平滩流量由1960年代中期的3600~5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900~4000 m^(3)/s。2000年前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说明2000年后宁蒙河段河床演变机理发生了变化,遵循不同规律。建立的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式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减小(增大)而增大(减小),随着汛期水流过程参数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过程 河床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挖河减淤数学模型研究
18
作者 王宗文 韦直林 李士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86,共3页
运用经过补充和完善的复合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黄河河口挖河减淤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差异在观测误差范围之内,说明模型各项参数选择基本准确,有一定的可信度;采用的复合一维(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运用经过补充和完善的复合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黄河河口挖河减淤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差异在观测误差范围之内,说明模型各项参数选择基本准确,有一定的可信度;采用的复合一维(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并逐步向二维和三维模型发展,以求取得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效果分析 挖河减淤 黄河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19
作者 王宗文 张治昊 +1 位作者 王滨 赵详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5-66,共2页
通过对黄河口一期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期黄河口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建议加强对黄河口治理的研究,黄河口河道的观测,编制黄河口治理二期工程项目规划,继续稳定黄河入海流路。
关键词 黄河口 治理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挖河固堤工程综合效果分析
20
作者 由宝宏 李敬义 孙玉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69,共2页
原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表明,3次挖河固堤工程共加固大堤长度24.8km,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大堤防渗能力、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从1997年汛后至2005年汛前,利津-清6河段由挖河引起的减淤量为442万-527万m^3。同时建议:①坚持不懈... 原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表明,3次挖河固堤工程共加固大堤长度24.8km,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大堤防渗能力、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从1997年汛后至2005年汛前,利津-清6河段由挖河引起的减淤量为442万-527万m^3。同时建议:①坚持不懈地开展挖河固堤工程;②挖河疏浚应首选在河口段实施;③开挖断面应适应小水水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淤效果 挖河固堤工程 河口河道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