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壶口瀑布景观与水文泥沙响应关系研究
1
作者 潘轶敏 何智娟 +2 位作者 王煜 张迪 郝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5,共6页
在全球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发生了一定变化,进而引起瀑布等河流水景观发生相应改变。壶口瀑布为黄河干流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天然瀑布,基于长期连续原型观测数据、野外调查及历史资... 在全球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发生了一定变化,进而引起瀑布等河流水景观发生相应改变。壶口瀑布为黄河干流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天然瀑布,基于长期连续原型观测数据、野外调查及历史资料,开展壶口瀑布形态、规模、颜色等主要景观特征研究,系统分析了壶口瀑布景观变化与河段水文泥沙等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1956—2023年壶口瀑布景观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6年以来壶口瀑布规模总体萎缩,清水瀑布出现概率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观测 水文泥沙 壶口瀑布 景观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数字孪生平台构建技术与应用
2
作者 余真真 闫莉 +4 位作者 秦奋 孙晓娟 穆威臣 再开鑫 黄解放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4,共5页
为有效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科学决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数字孪生平台,设计包含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底板、模型与技术仿真、业务应用等的模型框架。通过对水资源、水生态、水... 为有效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科学决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数字孪生平台,设计包含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底板、模型与技术仿真、业务应用等的模型框架。通过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监测数据归类整编,建立全流域数据体系。采用一体化数据采集与监测、大数据集成与分析、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融合、数字孪生建模与仿真等技术,实现生态环境状况、自然保护地分布、生态流量保障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数据汇聚呈现。通过平台生态数据可视化展示、生态模拟和生态透视应用实践,展示了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统计情况、河口三角洲重点保护动植物演化情况、土地利用类型演变情况、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对景泰石林淹没范围,提升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多源数据汇聚治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平台 数据底板 生态保护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过程变化趋势及阶段划分研究
3
作者 葛雷 甘茶 +1 位作者 燕文昌 冀翔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为合理划定黄河水沙变化阶段,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潼关、花园口、利津6个主要水文断面1956—2022年的水文泥沙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点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水沙变化趋... 为合理划定黄河水沙变化阶段,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潼关、花园口、利津6个主要水文断面1956—2022年的水文泥沙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点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水沙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他水文断面呈下降趋势,径流序列突变点为1969年、1986年和2018年,与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运用密切相关,且具有流域性影响;多数水文断面泥沙序列突变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受流域水土保持等影响;建议进行径流序列分析时划分为1969年以前、1969—1985年、1986—2017年、2018年至今4个阶段,泥沙序列分析应以趋势性评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趋势分析 突变点检验 阶段划分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建军 彭勃 +1 位作者 郝伏勤 黄锦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106,119,共4页
根据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以水功能区为核心,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完善... 根据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以水功能区为核心,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与监督管理相适应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保障黄河干支流生态环境用水量,维持和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治 水质监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弯道水流点源污染物输运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5
作者 杨安邦 朱海 +5 位作者 陈盛 方超 徐溦珺 陆晨雪 王玲玲 余真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1,39,共10页
为预测水上污染事故发生时,连续弯道水流中点源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和分布规律,采用WALE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构建了三维连续弯道水流污染物输运模型。针对4组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的连续弯道水动力结构及点源污染物输运特征开展模拟研究,分析了... 为预测水上污染事故发生时,连续弯道水流中点源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和分布规律,采用WALE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构建了三维连续弯道水流污染物输运模型。针对4组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的连续弯道水动力结构及点源污染物输运特征开展模拟研究,分析了雷诺数变化对水动力结构与紊动特性的影响,对比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点源污染物在弯曲河道下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混合速率,并揭示了污染物在二次环流和紊动输运共同作用下的输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的增大使弯道内断面平均环流强度被削弱,水流结构更为均匀;污染物的沿程平均横向分散系数和垂向分散系数均与雷诺数呈指数型负相关关系;污染物的空间混合程度与雷诺数呈正相关关系;污染物的充分混合面积百分比与雷诺数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水流 雷诺数 大涡模拟 点源污染 混合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鱼类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潘轶敏 葛雷 周子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09,116,共6页
为掌握黄河调水调沙对鱼类影响过程,在2023年黄河调水调沙期小浪底坝址至花园口河段开展水生态系统监测,初步探讨了黄河调水调沙对鱼类影响的主要途径、范围、时限以及程度,结果表明:调水调沙对鱼类的影响局限在排沙期;水体短期内含沙... 为掌握黄河调水调沙对鱼类影响过程,在2023年黄河调水调沙期小浪底坝址至花园口河段开展水生态系统监测,初步探讨了黄河调水调沙对鱼类影响的主要途径、范围、时限以及程度,结果表明:调水调沙对鱼类的影响局限在排沙期;水体短期内含沙量剧增和溶解氧迅速降低,是对鱼类及其栖息生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小浪底水库高含沙水体排泄是引发坝下“流鱼”的主要原因,“流鱼”分为水库鱼类机械性损伤死亡、坝下鱼类窒息死亡以及“浮头”等,随着含沙量沿程迅速降低,“流鱼”现象逐渐减弱,至伊洛河口基本消失;在调水调沙结束两个月后,鱼类总质量基本可恢复至调水调沙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水生生物 鱼类 含沙量 溶解氧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优先保护次序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瑞玲 连煜 +3 位作者 黄锦辉 王新功 娄广艳 葛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9,共6页
从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河流健康角度,筛选出流域层面需要重点保护的湿地,建立了黄河重要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流域、区域生态保护要求,论证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 从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河流健康角度,筛选出流域层面需要重点保护的湿地,建立了黄河重要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流域、区域生态保护要求,论证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优先次序,提出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功能 评价指标 保护次序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修复实现途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家东 娄广艳 +1 位作者 田开迪 马红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83-84,共2页
黄河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修复是河湖生态复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黄河中下游河段特点、功能定位及保护要求、水生生态状况,提出了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和格局,并从优化生态调... 黄河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修复是河湖生态复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黄河中下游河段特点、功能定位及保护要求、水生生态状况,提出了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和格局,并从优化生态调度、加强重要栖息生境保护、继续实施重点区域河口区生态补水、强化河湖监管等水生态保护修复实现途径。对推进黄河中下游“健康水生态”,实现河湖梁康良性维持,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河湖生态复苏 水生态保护修复修复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条红线”的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保障能力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锐 刘永峰 +2 位作者 史瑞兰 闫海富 曹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以甘肃省下发的"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为指引,在对嘉峪关市水资源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供水方案的修改意见,并对总体规划在各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保障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 以甘肃省下发的"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为指引,在对嘉峪关市水资源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供水方案的修改意见,并对总体规划在各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保障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讨赖河流域分水制度规定时段内,可以保证嘉峪关市的讨赖河取水指标;现状嘉峪关市的6大地下水源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地下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能够保障规划水平年需要的地下水量;规划水平年嘉峪关市各用水户的用水指标控制在建议范围内,并且在嘉峪关市污水管网建设完备、配套中水回用工程的情况下,中水供水量是有保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三条红线 城市总体规划 水资源保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配置工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体系构建研究
10
作者 黄羽 袁文博 +4 位作者 郭丹阳 郑欢 幸悦 杜孝天 熊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5-1120,共6页
为快速准确地判定水资源配置工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级别并采取响应措施,从分析污染事故直接及间接危害入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判定模型,从污染事故特征、社会与生态健康风险以及事故应急响应3个方面筛选出12个预警指标,形成涵... 为快速准确地判定水资源配置工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级别并采取响应措施,从分析污染事故直接及间接危害入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判定模型,从污染事故特征、社会与生态健康风险以及事故应急响应3个方面筛选出12个预警指标,形成涵盖污染监测与预测、警情评估、事故处置方案评估等内容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体系。该预警体系将层次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环境流体动力学程序(EFDC)模型结合,可实现事故预警等级快速判定。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取水口水质影响敏感区域为例,将构建的预警体系应用于可能突发的氨氮超标排放事故预警模拟,可为事故预警等级的快速、有效判定与突发事故精准处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预警体系 预警响应 事故预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治理黄河70年水生态保护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航 王瑞玲 +2 位作者 葛雷 王增礼 余真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1,共3页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对黄河下游河流生态和河道生态用水保障、典型区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海生态修复状况和流域外供水区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对黄河下游河流生态和河道生态用水保障、典型区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海生态修复状况和流域外供水区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河口生态调度、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遏制了黄河下游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黄河下游河道湿地面积增加,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改变了黄河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黄河入海水量显著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着力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初步遏制了流域水生态失衡的态势,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要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保护 湿地 生态调度 水资源管理 效益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云成 王瑞玲 娄广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 鱼类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云成 王化儒 娄广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7-70,共4页
以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系统总结近年来黄河流域健康评估试点研究的成果,深入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的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等,统筹考虑流域与区域的关系,研究构建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健康评估体系。... 以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系统总结近年来黄河流域健康评估试点研究的成果,深入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的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等,统筹考虑流域与区域的关系,研究构建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健康评估体系。黄河内蒙古河段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包括16个指标,结合内蒙古河段实际,在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基础上,调整增加了主槽过流能力、防凌指标、敏感生态需水满足程度等7个特有评估指标,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健康评估提供了很好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估 指标体系 内蒙古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潼关河段污染物示踪扩散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巍 张建军 +2 位作者 闫莉 陈文 余真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63,共5页
为探索黄河潼关河段污染物扩散和自净降解规律,以渭河高浓度废污水为示踪剂,2011年5月,在渭河入黄口以下8 km左右的潼关河段设置14个断面,同步观测采样点水文要素和水质因子,分析渭河入黄后污染物沿程浓度分布情况。试验数据显示,渭河... 为探索黄河潼关河段污染物扩散和自净降解规律,以渭河高浓度废污水为示踪剂,2011年5月,在渭河入黄口以下8 km左右的潼关河段设置14个断面,同步观测采样点水文要素和水质因子,分析渭河入黄后污染物沿程浓度分布情况。试验数据显示,渭河水体中高浓度氨氮在渭河入黄口下游约8 km处基本混合均匀。通过现场污染带观测,在基本了解污染物在此河段的混合特性和水质降解特性的基础上,采用Matlab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求得该河段当时水文条件下纵向离散系数、横向扩散系数E_x、E_y分别为31、0.26 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示踪试验 高浓度废污水 潼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支流交汇河段污染物传输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真真 朱海 +3 位作者 毛颂平 闫莉 张雷 赵丽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黄河干流与支流交汇河段水质演变趋势,从水环境系统变化规律出发,以黄河小北干流与汾河入黄河交汇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实尺度三维大涡模拟模型,实现高精度污染物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汾河入黄河干流交汇口横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大... 为了研究黄河干流与支流交汇河段水质演变趋势,从水环境系统变化规律出发,以黄河小北干流与汾河入黄河交汇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实尺度三维大涡模拟模型,实现高精度污染物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汾河入黄河干流交汇口横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大,水流流速分布不均,紊动能最大值为0.036 m^(2)/s^(2),汇合口下游左岸形成了较大范围的低流速区,引起污染物滞留;受地形影响,在汾河入黄后污染物在汾河入黄口下游形成约11 km长的污染带;计算区域河段宽深比大,污染物垂向混合扩散效应极小,扩散过程以二维为主,污染物横向扩散梯度与水体紊动能分布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小北干流 汾河入黄河段 大涡模拟 复杂水动力条件 污染物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生态调度对下游鱼类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雷 周子俊 +2 位作者 沈红保 黄玉芳 王益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为评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生态调度效果,选择其下游巩义段和利津段于2018—2020年鱼类繁殖期(4—6月)对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鱼类7目15科52种;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3.24~5.1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8~... 为评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生态调度效果,选择其下游巩义段和利津段于2018—2020年鱼类繁殖期(4—6月)对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鱼类7目15科52种;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3.24~5.1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8~0.5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29~4.30,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81~0.92,两河段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统计量W均大于0;与2010—2011年相比,黄河下游鱼类群落多样性增加明显,群落结构趋于稳定,鱼类资源恢复良好。连续多年的黄河生态调度对下游鱼类资源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黄河利津段过河口洄游鱼类资源恢复较慢,建议进一步增加繁殖期入海水量,修复河口近海洄游鱼类栖息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度 巩义段 利津段 繁殖期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抽查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秀梅 张天宇 闫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0,共5页
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实现饮水安全的重要前提。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黄河流域(片)现场抽查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及保护现状,深入分析了水源地变更或实际供水功能改变、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取水口水质监测频... 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实现饮水安全的重要前提。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黄河流域(片)现场抽查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及保护现状,深入分析了水源地变更或实际供水功能改变、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取水口水质监测频次不够、监测项目不全、水质存在污染风险等典型问题,从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核准、应急备用水源地规划及建设、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监测和监督性监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示范水源地创建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建议,对“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饮用水水源地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现场抽查 对策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子俊 单凯 +4 位作者 娄广艳 黄玉芳 葛雷 马红亮 闫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3,129,共6页
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科学开展黄河健康评估的前提,但现有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反映黄河特性,在黄河健康评估实践中存在一定不适宜性。在全国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黄河特征、战略功能定位和新形势下黄河健康需求,... 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科学开展黄河健康评估的前提,但现有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反映黄河特性,在黄河健康评估实践中存在一定不适宜性。在全国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黄河特征、战略功能定位和新形势下黄河健康需求,对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适应性进行调整,构建了新形势下黄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并以黄河干流源头至利津河段为对象,结合各河段生态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梳理分析不同河段适宜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评估 指标体系 新形势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立法建议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孙晓娟 韩艳利 毛予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6,39,共5页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于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有关的法律、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行政法规的系统梳理,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黄河流域生态...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于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有关的法律、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行政法规的系统梳理,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立法建议:通过立法建立上下游、省(区)间、多元化、多样化、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考核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并制定严格的管理、使用、监督、评价制度,建立并逐步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制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生态保护效果与补偿资金分配相关联的激励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补偿机制 补偿基金 黄河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效果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娄广艳 葛雷 +3 位作者 黄玉芳 马红亮 周子俊 单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3,共4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从生态系统保护和河流健康维护角度,分析评估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效果,结果显示:下游重要断面的生态基流、敏感期生态流量、生态廊道功能维持及湿地生态流量得到全面满足;与2009—20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从生态系统保护和河流健康维护角度,分析评估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效果,结果显示:下游重要断面的生态基流、敏感期生态流量、生态廊道功能维持及湿地生态流量得到全面满足;与2009—2010年相比,2020年河南段、山东段监测到的鱼类分别增加了16、12种;2020年下游河道湿地面积比2019年增加了7.2%;2020年河口地区代表性湿地芦苇沼泽湿地面积达到1.73万hm2,超过20世纪90年代初自然保护区建立时1.4万hm2的水平,生态调度在下游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继续深化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和加强生态调度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度 水生态保护 生态效果评估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