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立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舒 张瑞嘉 +3 位作者 蒋秀华 张永永 孙世雷 李强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0,共6页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从而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缓解流域用水紧张的局面,亟须开展水资源节约集...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从而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缓解流域用水紧张的局面,亟须开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立法研究。因此,从国家层面、流域层面和省(区)层面全面系统总结了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相关的制度,并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划分为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经济激励制度、监督考核制度四类,分析了这四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界定流域管理机构和当地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建立强制性用水定额体系、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市场激励机制、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监督考评体系等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 节约 集约 立法研究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27
2
作者 林学钰 廖资生 +1 位作者 苏小四 钱云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4,共8页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开发潜力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潘启民 曾令仪 何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采用水均衡法评价黄河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评价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 g/L的计算面积为152 485km2,资源量为154.54亿m3;其中矿化度M≤1 ... 采用水均衡法评价黄河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评价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 g/L的计算面积为152 485km2,资源量为154.54亿m3;其中矿化度M≤1 g/L区域的计算面积和资源量分别为119 703 km2和116.52亿m3。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 g/L的总补给量为161.94亿m3、可开采量为119.39亿m3;其中矿化度M≤1g/L的总补给量为122.46亿m3、可开采量为90.75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资源量 可开采量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向辉 张世伟 刘东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7,共3页
简要介绍了一个集流域信息、数据库管理、优化决策、系统在线帮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开发设计思路,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解决目前管理效率低、水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设高效可... 简要介绍了一个集流域信息、数据库管理、优化决策、系统在线帮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开发设计思路,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解决目前管理效率低、水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设高效可靠的、实用先进的综合查询信息系统。认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逻辑结构应包括4部分:①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②水政管理子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子系统;④水资源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对流域供水、防洪、排沙、节水灌溉、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库设计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10a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焯 蒋秀华 +2 位作者 朱彪 李晓 霍文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5-27,共3页
通过梳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和《黄河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报告》中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成果,综合设定12种供需情景,结合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节水规划等开展2030年流域经济社会需水量预测,并对流域水资源承载能... 通过梳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和《黄河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报告》中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成果,综合设定12种供需情景,结合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节水规划等开展2030年流域经济社会需水量预测,并对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节水、调水、监管等适应性对策,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供水量 经济社会需水量 承载能力 供需情景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潘启民 张如胜 李中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55,共2页
黄河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具有地区分布差异大的特点。受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影响,黄河兰州以上河段和花园口以下河段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而兰州至花园口的广大地区则相对比较贫乏。1956~2000年历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相对比较... 黄河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具有地区分布差异大的特点。受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影响,黄河兰州以上河段和花园口以下河段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而兰州至花园口的广大地区则相对比较贫乏。1956~2000年历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相对比较稳定,地表水资源量则变化较大,总体上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水资源量 地区分布 历年变化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7
作者 潘启民 曾令仪 张春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4,共2页
黄河流域1956~2000年多年平均,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12.32亿m3,其中山丘区为39.89亿m3、平原区为72.43亿m3;1980~2000年多年平均,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10.35亿m3,其中山丘区为43.61亿m3、平原区为66.74亿m3.1980~2... 黄河流域1956~2000年多年平均,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12.32亿m3,其中山丘区为39.89亿m3、平原区为72.43亿m3;1980~2000年多年平均,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10.35亿m3,其中山丘区为43.61亿m3、平原区为66.74亿m3.1980~2000年均值与1956~2000年均值相比,全流域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所减小,但山丘区由于近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使得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 山丘区 平原区 不重复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黄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8
作者 潘启民 李中有 张春岚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3年第3期43-46,共4页
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下游河段频繁断流是黄河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集中体现,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水资源量、河流水质、泥沙等方面阐... 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下游河段频繁断流是黄河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集中体现,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水资源量、河流水质、泥沙等方面阐述了2000年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并按照干流河段分析了当年全河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利用 地表水资源 2OOO年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9
作者 林学钰 廖资生 +1 位作者 钱云平 苏小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67,共9页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基流分割法 基流量 基流指数法(BFI)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天然年径流长期丰枯状态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少文 张学成 +2 位作者 王玲 丁晶 王文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0,46,共3页
基于Markov过程分析方法,对黄河陕县528年(1470~1997年)的天然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年径流在长期的丰枯状态转移中,平水年和偏枯水年的自转移概率均较大,并且无论年径流处于何种初始状态,向偏枯水年转移的概率均大于... 基于Markov过程分析方法,对黄河陕县528年(1470~1997年)的天然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年径流在长期的丰枯状态转移中,平水年和偏枯水年的自转移概率均较大,并且无论年径流处于何种初始状态,向偏枯水年转移的概率均大于向偏丰水年转移的概率;②黄河年径流在长期的丰枯状态转移中,出现平水年的状态占优势,而出现丰水年和枯水年的再现时间均较长,并且出现偏枯水年的概率大于出现偏丰水年的概率;③在黄河年径流长期丰枯变化的各态互转移过程中,存在以平水年为状态转移中心的邻态互转移模式,它的存在影响着年径流各态互转移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过程 状态转移 长期变化 丰枯状态 年径流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年降雨-径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少文 张学成 +2 位作者 王玲 丁晶 刘国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基于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通过GA BP混合算法 ,使用黄河上游兰州水文站 45年实测降雨和径流序列资料 ,建立了降雨—径流预测的GA 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 ,仅用预报前时段的降雨和径流作为输入 ,来实现下时段的径流预测 ,其预... 基于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通过GA BP混合算法 ,使用黄河上游兰州水文站 45年实测降雨和径流序列资料 ,建立了降雨—径流预测的GA 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 ,仅用预报前时段的降雨和径流作为输入 ,来实现下时段的径流预测 ,其预报精度较差 ,但在预报期内有一定精度的降雨预报输入时 ,所建模型对下时段的径流预测 ,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相比 ,预报精度较高 ,能较好地反映黄河上游区的降雨—径流规律 ,可应用于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预测 降雨预报 径流序列 预报精度 水文站 时段 BP神经网络模型 实测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年降雨-径流BP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少文 张学成 +2 位作者 王玲 王文圣 丁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改进的BP算法,对黄河兰州水文站45年(1956~2000年)的年降雨和径流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年降雨-径流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仅用预报前时段的年降雨和径流资料作为输入来预测下一时段的径流,其预报精度较差... 采用改进的BP算法,对黄河兰州水文站45年(1956~2000年)的年降雨和径流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年降雨-径流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仅用预报前时段的年降雨和径流资料作为输入来预测下一时段的径流,其预报精度较差,但在预报期内有相对误差小于10%的降雨预报值输入时,所建模型对下一时段的径流预测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相比,预报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黄河上游区的年降雨-径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改进BP算法 预测模型 年降雨-径流模型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天然年径流超长期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少文 何伟 +2 位作者 王文圣 丁晶 王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12,共3页
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黄河陕县(三门峡)水文站528年的年径流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析,认为:①在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分析中,引入小波分析这一先进工具来探讨黄河年径流时间序列在时序演变上的复杂结构以及多尺度变化的特性是适宜的;... 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黄河陕县(三门峡)水文站528年的年径流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尺度分析,认为:①在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分析中,引入小波分析这一先进工具来探讨黄河年径流时间序列在时序演变上的复杂结构以及多尺度变化的特性是适宜的;②黄河年径流时间序列存在128年左右和64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它们主导着黄河年径流超长期的变化特性;③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黄河年径流变化的大趋势处于枯水阶段,并会持续若干年,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多尺度分析 时间序列 超长期变化 年径流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小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卓颖 倪广恒 +1 位作者 雷志栋 王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21,共3页
结合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于栅格的较小尺度的连续计算分布式水文模型(TH IHM s-SW),并在岔巴沟小流域进行了验证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小流域尺度内时空变异性;模型中的大多数参数具有... 结合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于栅格的较小尺度的连续计算分布式水文模型(TH IHM s-SW),并在岔巴沟小流域进行了验证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小流域尺度内时空变异性;模型中的大多数参数具有物理意义,需要率定的参数较少;模拟计算内容丰富,计算得出的信息全面;模型对黄土高原正在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模型中预留了水力侵蚀及重力侵蚀产沙模块,以便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实现水沙的耦合计算,建立适用于黄土高原的产水产沙及水沙输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HMs—SW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岔巴沟小流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白河流域径流预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春岚 刘东旭 +1 位作者 杨向辉 何新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5,共2页
根据黄河源区河流自身的特点,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p,q),概化为ARMA(p,1),并运用最小信息准则,确定模型的最佳阶数p,运用修正的可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的动态修正,以达到最佳参数的跟踪效果,并在白河流域进行了应用... 根据黄河源区河流自身的特点,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p,q),概化为ARMA(p,1),并运用最小信息准则,确定模型的最佳阶数p,运用修正的可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的动态修正,以达到最佳参数的跟踪效果,并在白河流域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精度较高,其径流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均在0.8以上,径流总量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最小信息准则 时变参数 递推最小二乘法 白河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黄河生命低限流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学成 贾新平 畅俊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3-45,共3页
在给出黄河生命低限流量和河流生命定义的前提下,以水流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为理论基础,得到黄河干流主要节点生命低限流量数值。通过估算入黄一级支流最低入黄流量及黄河干流自然损耗量,如河道水面蒸发、水库水面蒸发、水库渗漏量、河... 在给出黄河生命低限流量和河流生命定义的前提下,以水流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为理论基础,得到黄河干流主要节点生命低限流量数值。通过估算入黄一级支流最低入黄流量及黄河干流自然损耗量,如河道水面蒸发、水库水面蒸发、水库渗漏量、河道侧渗量等,逐步得到了黄河干流主要断面生命低限流量数值。该数值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生命 低限流量 研究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拦截粗颗粒泥沙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贵枢 钱云平 +1 位作者 李雪梅 林银平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12,共7页
黄河流域修建了大量水库,并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产出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入黄泥沙,从而缓解了下游河道的淤积。研究表明,位于长城以南子午岭林区以北大约8万km2的区域为粒径大于0.05mm... 黄河流域修建了大量水库,并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产出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入黄泥沙,从而缓解了下游河道的淤积。研究表明,位于长城以南子午岭林区以北大约8万km2的区域为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主要来源区,20多年来治理粗颗粒泥沙来源区的工作已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土保持 水库 泥沙来源 粗颗粒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还原及一致性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焯 任凤仪 +1 位作者 李晓 刘玉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40,134,共5页
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发生变化,黄河天然径流量的系列一致性受到影响,难以支撑流域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配置。以黄河中游下垫面变化剧烈、天然径流量减少程度显著的典型支流无定河为例,采用曼-肯德尔检验法和年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对天然... 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发生变化,黄河天然径流量的系列一致性受到影响,难以支撑流域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配置。以黄河中游下垫面变化剧烈、天然径流量减少程度显著的典型支流无定河为例,采用曼-肯德尔检验法和年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对天然径流量系列一致性进行判别,采用降水径流相关法开展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一致修正,修正结果表明,白家川断面现状下垫面条件下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9.58亿m^(3),较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简称“二调”)成果减少1.93亿m^(3),减少幅度为16.8%。将上述方法推广至黄河流域,分析得出黄河流域现状下垫面条件下天然径流量为490亿m^(3),较天然时期下垫面条件下580亿m^(3)减少了15.5%,较“二调”下垫面条件下534.8亿m^(3)减少了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径流量 一致性修正 无定河 水资源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洪水泥沙阶段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亚军 徐十锋 +1 位作者 吕文星 徐建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9期80-83,I0003,共5页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治理黄河泥沙的核心区域。根据建站至2016年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皇甫川、窟野河、孤山川、秃尾河、佳芦河、大理河和延河等支流次暴雨洪水泥沙资料,以支流为分析单元,通过Pettitt检定法把各支流划分为早期...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治理黄河泥沙的核心区域。根据建站至2016年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皇甫川、窟野河、孤山川、秃尾河、佳芦河、大理河和延河等支流次暴雨洪水泥沙资料,以支流为分析单元,通过Pettitt检定法把各支流划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时段,按照暴雨洪水和暴雨泥沙的关系分析了区内各支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支流中期和近期时段不完全一致,这主要是与支流下垫面治理有关;按照支流入选标准在研究区内各支流中共选取486场洪水参与计算,对建立的暴雨洪水和暴雨泥沙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与早期下垫面相比,中期和近期所表现出来的减洪减沙比例不尽相同,总体上次洪径流量中期减少1/3、近期减少3/4,次洪输沙量中期减少2/5、近期减少9成以上,减沙比例大于减洪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洪径流量 次洪输沙量 支流筛选 时段划分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金丽 严子奇 +3 位作者 李东 周祖昊 张学成 刘佳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5,92,共10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为了揭示黄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特征、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研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双累积曲线法、Copula函数、累...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为了揭示黄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特征、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研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双累积曲线法、Copula函数、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分析1960-2010年黄河流域的径流系数时空变化规律、7个主要区间降雨-径流关系的突变年份、降雨径流组合概率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黄河全流域降雨-径流关系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其中除黄河源区的径流系数没有明显变化及少数地区的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有明显减小的趋势;黄河流域7个主要区间,即唐乃亥以上、唐乃亥—兰州、兰州—头道拐、头道拐—龙门、龙门—三门峡、三门峡—花园口及花园口—利津的降雨-径流关系突变年份依次为1989、1984、1997、1979、1992、1987和1970年,年份差异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时间的影响,流域内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开展的年份、水利工程的兴建时间都是造成降雨-径流关系发生转折的重要因素;黄河流域主要区间降雨-径流关系发生转折后,同等降雨条件下其产流能力降低;人类活动是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贡献率均在50%以上,且越往下游,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径流量 降雨量 时空演变 贡献率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