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西段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惠波 吴冠宇 +1 位作者 李长保 王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9期15-19,共5页
陕西省秦岭区域汉江、丹江流域是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省内引汉济渭工程的核心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使陕南整体被划入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面临缺乏项目资金但有治理要求... 陕西省秦岭区域汉江、丹江流域是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省内引汉济渭工程的核心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使陕南整体被划入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面临缺乏项目资金但有治理要求、缺乏补偿机制但有限制性法规的突出矛盾,为了破解当前不利局面,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给予当地政府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从陕西省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水源区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尤其是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尽快启动实施“丹治”“十四五”规划,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以弥补水源区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彰显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局和“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水源区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白云 郝永宏 王媛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7期17-18,共2页
水土流失是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的影响很大。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对于综合治理的工作需要以小流域作为基础单元,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力... 水土流失是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的影响很大。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对于综合治理的工作需要以小流域作为基础单元,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因此,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河流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应用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郝永宏 张帆 王媛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7期192-193,共2页
近几年,我国愈加重视环境及资源保护,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从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小河流水土流失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对小河流治理工作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应用途径进... 近几年,我国愈加重视环境及资源保护,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从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小河流水土流失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对小河流治理工作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应用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有关部门及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流 治理工程 水土保持 应用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俊侠 任婧宇 +1 位作者 杨亚娟 惠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6期53-55,共3页
根据"天地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情况,对"天地一体化"技术在水土保持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防治责任范围图件不规范、合规性鉴定困难、未批先建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 根据"天地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情况,对"天地一体化"技术在水土保持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防治责任范围图件不规范、合规性鉴定困难、未批先建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管工作逐步走向成熟提供参考,全面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天地一体化”技术 监管 生产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任怀泽 张榆兴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8期229-23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将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应用在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中,能够利用无人机超低空飞行的特点完成一定范围的监测工作,获得起到良好的效果。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将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应用在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中,能够利用无人机超低空飞行的特点完成一定范围的监测工作,获得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出无人机低空遥测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我国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低空遥测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水土保持“拦沙换水”生态补偿模式浅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惠波 李斌斌 +5 位作者 惠露 赵俊侠 王婷 唐红玉 赵晓林 李丹阳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6期16-18,共3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水土保持"拦沙换水"试点工程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配置方法,这种生态补偿模式有利于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节约利用水资源、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和缓解黄河宁蒙河段防洪防凌压力,对黄河流域水权转... 内蒙古鄂尔多斯水土保持"拦沙换水"试点工程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配置方法,这种生态补偿模式有利于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节约利用水资源、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和缓解黄河宁蒙河段防洪防凌压力,对黄河流域水权转换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内蒙古鄂尔多斯水土保持"拦沙换水"的思路和构想着手,阐述了水土保持"拦沙换水"试点工程实施的必要性,结合水土保持"拦沙换水"发展现状,分析其综合效益预期,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沙换水 水土保持 十大孔兑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侯芳 刘立峰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2年第2期10-12,共3页
人类活动对水土资源量及质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特点,分析论述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可为该区各类项目建设... 人类活动对水土资源量及质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特点,分析论述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可为该区各类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丘陵沟壑区 项目建设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峰 马小真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期232-234,共3页
水土保持监测是调整水土流失的基础措施,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据。由于卫星遥感影像大多数应用于大范围监测工作,影像质量受到云层、雾霾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分辨率未能达到实际要求,严重阻碍水土保持监测实施... 水土保持监测是调整水土流失的基础措施,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据。由于卫星遥感影像大多数应用于大范围监测工作,影像质量受到云层、雾霾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分辨率未能达到实际要求,严重阻碍水土保持监测实施。从总结和分析监测数据、获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监测信息、获取处理原始航拍信息及监测水土流失等方面介绍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实施拦沙工程回顾和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惠波 吴冠宇 +1 位作者 惠露 寇冠一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52-56,共5页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对下游淤积危害最大的粗泥沙主要来源区,也是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中之重,其面积占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的23.9%。据统计,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多年平均(1954—2007年系列)输入黄河泥沙2.55亿t/a,侵蚀模数高达1.36...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对下游淤积危害最大的粗泥沙主要来源区,也是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中之重,其面积占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的23.9%。据统计,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多年平均(1954—2007年系列)输入黄河泥沙2.55亿t/a,侵蚀模数高达1.36万t/(km^(2)·a),是黄土高原强烈侵蚀的中心,因此在该区域实施拦沙工程,构建拦截入黄泥沙的第一道防线势在必行。阐述了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现状,回顾和梳理了拦沙工程项目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前置要件办理环节多周期长,地方配套资金未能足额到位,财政预审核减中央投资和工程勘察设计费、监理费等,竣工验收工作滞后,监测站点布局不完善、监测内容单一及信息化水平低,工程建设急需中期评估调整等6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拦沙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沙工程 淤地坝 高质量发展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军 马剑 马小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3-24,共2页
水行政许可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规定涉河建设项目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律要求。黄河上中游流域部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开展防洪安全论证,设防标准低,突发暴雨洪水带来的灾害严重。以陕西绥德"7... 水行政许可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规定涉河建设项目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律要求。黄河上中游流域部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开展防洪安全论证,设防标准低,突发暴雨洪水带来的灾害严重。以陕西绥德"7·26"暴雨洪水灾害为例,总结了提高暴雨洪水灾害防御能力、减少灾后损失的主要措施和手段,提高领导干部水法律法规和防洪安全意识、各层级建设项目管理者防汛岗位责任明确、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利用河长制工作平台促进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有机结合、推动司法互助、加大违法建设项目惩处力度、动员沿黄社会力量加强黄河法制文化建设和国家重大节日普法教育宣传,以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行政管理 暴雨洪灾 河湖长制 黄河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效益分析
11
作者 刘立峰 刘思君 李子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60-565,共6页
为解决陕北黄土丘陵区低标准梯田田埂坎易侵蚀、易崩塌等问题,以陕西省榆林市赵家峁建设的7块梯田为研究对象,对比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与传统梯田埂坎技术,分别在的梯田田坎外坡为75°和45°的田埂上配置黄花菜、... 为解决陕北黄土丘陵区低标准梯田田埂坎易侵蚀、易崩塌等问题,以陕西省榆林市赵家峁建设的7块梯田为研究对象,对比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与传统梯田埂坎技术,分别在的梯田田坎外坡为75°和45°的田埂上配置黄花菜、四季玫瑰、苦水玫瑰;田坎上配置紫花苜蓿、五叶地锦等作物,设置自然恢复对照,对降雨、水分盈亏、作物成活率、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量、投入产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近自然生态埂坎植被覆盖率明显较自然恢复大,但达到植被生长平稳期时,二者的植被覆盖率并无明显差别。(2)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侵蚀量是传统埂坎侵蚀量的1.5%,蓄水保土效益良好。(3)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建设费和维护费用少,所采用的经济作物黄花菜与紫花苜蓿的投入小、效益高。因此,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可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经济效益较好,有较好应用前景。今后应进一步探索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规模化建设方法,以便于该技术在研究区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梯田 生态埂坎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冠宇 惠波 +1 位作者 李长保 王鹏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建成淤地坝35 049座,占全国淤地坝总数的58%,是淤地坝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陕西省淤地坝建设发展现状及成效,从病险淤地坝影响安全运用、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林业占地手续制约水保生态治理项目实施的积极性、运行管... 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建成淤地坝35 049座,占全国淤地坝总数的58%,是淤地坝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陕西省淤地坝建设发展现状及成效,从病险淤地坝影响安全运用、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林业占地手续制约水保生态治理项目实施的积极性、运行管理手段落后等4个方面,分析了淤地坝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顶层规划体系、超前谋划项目前期、加强建设管理、创新筹融资机制、提升运行管理效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6个方面的应对举措,可为陕西省淤地坝高质量发展和打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建设管理 黄土高原地区 陕西省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水保重点工程信息录入与管理实践和思考
13
作者 惠波 刘立峰 +2 位作者 郭锐 白云 惠露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6期42-43,60,共3页
智慧水土保持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也是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智慧水土保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加大水土保持项目精细化管理和强监管的一个具体表现。梳... 智慧水土保持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也是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智慧水土保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加大水土保持项目精细化管理和强监管的一个具体表现。梳理和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情况,阐明了重点工程信息系统操作实践注意事项,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推进措施及建议,以期为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土保持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信息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评价分析
14
作者 刘思君 王秋霞 雷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85-390,共6页
近年来宽幅旱作梯田得到大面积推广,梯田田面宽度由原来的2~5 m增至14 m以上,然而田埂坎仍然普遍按75°坡度设计施工,增加了土壤重力侵蚀的活跃程度,预计20 a后崩塌损坏率将达到70%~80%。因此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 近年来宽幅旱作梯田得到大面积推广,梯田田面宽度由原来的2~5 m增至14 m以上,然而田埂坎仍然普遍按75°坡度设计施工,增加了土壤重力侵蚀的活跃程度,预计20 a后崩塌损坏率将达到70%~80%。因此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以减少田埂坎崩塌,目前该技术处于试验研究阶段,需要对该技术进行评价,以论证其示范推广的可行性。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试验研究、实地调研、查阅文献多获取基础数据,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简便性5条原则,从稳定性、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4个方面确定13项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进行评价,获得4项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924 9、0.697 1、0.907 8和0.899 3,分别属于“很好”“良好”“很好”和“很好”。说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稳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是生态效益还不突出。研究结果有助于快速判断该技术在坡面水土整治中的成效,营造接近自然稳定的坡面防护体系的科学性,也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近自然 夯土筑坎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健健 艾琦森 +4 位作者 韩立钦 高璐媛 杨磊 马胜平 张耀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08-115,共8页
重力侵蚀是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的重要侵蚀类型之一,也是流域产沙的重要途径。本数据集以辛店沟流域为主要观测区域,采用测针法和兜土法对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观测。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重力侵蚀是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的重要侵蚀类型之一,也是流域产沙的重要途径。本数据集以辛店沟流域为主要观测区域,采用测针法和兜土法对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观测。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2017年在绥德县辛店沟流域利用测针法选取并布设12处观测点共计367根测针;利用兜土法布设4块观测布开展观测。由专业人员通过测量坡度、坡向、垂直位移、侵蚀面积,记录侵蚀类型及位置,采集土样,计算出土壤含水量、重力侵蚀量等数据,经整理后形成重力侵蚀观测数据集。本数据集为2017–2018年两年的观测数据,主要包含重力侵蚀定点观测记录和土壤水分记录。在观测期内辛店沟流域主要发生土体浅层的小型重力侵蚀,包括泻溜、小型崩落、小型滑塌等,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沟坡坡度、降雨等。坡面坡度是重力侵蚀的主要控制因素,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大于55°的陡峭沟坡上,植被的发育对小型的重力侵蚀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数据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重力侵蚀规律研究、侵蚀影响因素分析以及为黄土高原地区防灾减灾和水保措施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店沟 重力侵蚀 测针法 土壤水分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1:500不动产测量技术在侵蚀沟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子渊 高璐媛 +2 位作者 党维勤 田金梅 刘硕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2期60-62,共3页
以黄土高原王茂沟小流域典型支毛沟为研究对象,将消费级无人机与1∶500倾斜摄影测量相结合,配合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利用飞行控制软件GS RTK App规划井字形航线,模拟出多镜头倾斜摄影相机达到的效果,同时借助地面控制点获取倾斜、正射影... 以黄土高原王茂沟小流域典型支毛沟为研究对象,将消费级无人机与1∶500倾斜摄影测量相结合,配合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利用飞行控制软件GS RTK App规划井字形航线,模拟出多镜头倾斜摄影相机达到的效果,同时借助地面控制点获取倾斜、正射影像,使用Pix4D、Smart3D等软件构建了侵蚀沟高分辨率三维模型以及DOM、DEM等。据对获取成果的详细评估,两种方法的水平误差与高程误差均可满足《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H/Z 3003—2010)的要求;同时,获取的点云数据相比RTK人工测量更密集、均匀,解决了侵蚀沟内地形复杂、陡峭而导致的人无法到达的区域测量精度降低的问题。该方法在运用合理的前提下,可较好地代替手持RTK人工测量工作,其具有的便捷性、可操作性及精确性,使其在流域侵蚀监测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不动产测量 侵蚀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17
作者 刘思君 敏玉芳 +3 位作者 郭玉梅 刘立峰 雷欣 张耀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1964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沟口布设径流泥沙观测站,观测韭园沟径流泥沙形成过程,观测数据覆盖1964–1969年与1...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站”)1964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沟口布设径流泥沙观测站,观测韭园沟径流泥沙形成过程,观测数据覆盖1964–1969年与1974–2018年两个时段。依据测流断面观测的水位、流速和含沙量3项指标,通过计算获得流量、输沙量、洪水总量、洪水输沙量、单位面积径流量、径流系数、单位面积土壤侵蚀量、逐日平均流量、逐日平均含沙量、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等数据,经整理、校对、复校、审核后形成包含实测流量、洪水水位要素摘录、逐次洪水测验、逐日平均流量、逐日平均含沙量及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表的整编数据。本数据集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和经过不同程度治理后的蓄水拦泥效益研究提供科学可靠和长期连续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 韭园沟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文年型下盐胁迫对白茎盐生草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刘巧玲 赵广兴 +4 位作者 李王成 贾振江 安文举 张欣 刘嘉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3-993,共11页
【目的】为明晰白茎盐生草在典型干旱区适宜生长的最佳水盐条件和耐盐阈值。【方法】采用室外桶栽控制试验,以当地土壤盐浓度3.2 g/kg(S1)为对照,分别设置4.5 g/kg(S2)、6 g/kg(S3)、10 g/kg(S4)、14 g/kg(S5)、18 g/kg(S6)和22 g/kg(S7... 【目的】为明晰白茎盐生草在典型干旱区适宜生长的最佳水盐条件和耐盐阈值。【方法】采用室外桶栽控制试验,以当地土壤盐浓度3.2 g/kg(S1)为对照,分别设置4.5 g/kg(S2)、6 g/kg(S3)、10 g/kg(S4)、14 g/kg(S5)、18 g/kg(S6)和22 g/kg(S7)的土壤盐浓度,共7个盐分水平,研究特丰水年(W3)、平水年(W2)、特枯水年(W1)下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白茎盐生草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征、生理变化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1)土壤含盐量为14 g/kg以上时白茎盐生草将无法萌发及生长。(2)不同生育期白茎盐生草对水分和盐分胁迫响应的敏感性不同,水盐胁迫对其生长期的影响高于成熟期。生长期时,水分和盐分对其生长生理等指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水盐交互作用对肉质化、叶片保水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影响显著,但成熟期水盐交互作用对白茎盐生草的生理生长无显著的影响。(3)水分主要影响白茎盐生草的生理特征,而盐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征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水分和盐分胁迫的交互作用下,白茎盐生草主要通过增大肉质化程度和质膜相对透性,降低叶片保水力和生物量等应对逆境。(4)由白茎盐生草地上鲜重和土壤盐分的回归方程(y=107.36+5.54x-0.92x^(2),R^(2)=0.97)求解得出,白茎盐生草的耐盐阈值为10.98 g/kg。白茎盐生草的耐盐生长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各处理按生长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W2S2(0.82),W3S2(0.78),W2S1(0.77),W3S1(0.72),W3S3(0.71),W2S3(0.67),W2S4(0.54),W1S2(0.38),W3S4(0.36),W1S1(0.34),W1S3(0.20),W1S4(0.13)。【结论】平水年下4.5 g/kg的土壤盐浓度(W2S2)是白茎盐生草的生长最佳水盐条件,且白茎盐生草属于耐盐能力强的植物,可用于盐碱地的改良和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年型 耐盐阈值 综合评价 白茎盐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19
作者 雷欣 敏玉芳 +4 位作者 郭玉梅 康建芳 刘思君 张耀南 张榆兴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降水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1964–1969年、1974–2018年的雨量站数据整编内容。在韭园沟流域内布设雨量站,使用普通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进行... 降水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1964–1969年、1974–2018年的雨量站数据整编内容。在韭园沟流域内布设雨量站,使用普通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获得原始观测数据,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整理、校对、复校、审核,形成降水量观测成果表,包括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本数据集可以作为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段降水量 韭园沟流域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探讨
20
作者 惠波 吴冠宇 武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0期69-71,共3页
“十三五”以来,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20年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其手续办理环节多、程序烦琐、周期长、费用大,致使前期工作时间拉长、施工时间压缩、建设成本增加,年度任务难以按... “十三五”以来,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20年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其手续办理环节多、程序烦琐、周期长、费用大,致使前期工作时间拉长、施工时间压缩、建设成本增加,年度任务难以按时完成,严重制约各项目县实施项目的积极性。为了探索在一定政策允许范围内减轻或避免占用林地问题,从林草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数据不一致、宜林地界定不清晰、森林植被恢复费征缴等方面分析了占用林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发展趋势,结合实际阐明了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将淤地坝建设项目纳入森林植被恢复费免征范围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淤地坝建设提供参考,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大水保理念高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建设 占用林地 黄土高原地区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