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提桑黄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恺 丁志超 +1 位作者 裴娟娟 闫景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9-294,共6页
为了研究碱提桑黄菌丝体多糖PL-N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分析了PL-N的化学组成及基本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抗氧化模型、细胞试验和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综合评价了PL-N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过氧... 为了研究碱提桑黄菌丝体多糖PL-N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分析了PL-N的化学组成及基本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抗氧化模型、细胞试验和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综合评价了PL-N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过氧化氢诱导SH-SY5Y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L-N的总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84.92%和16.92%,不含蛋白质,主要由D-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组成,其分子摩尔比为5.5∶7.8∶1.8∶1。PL-N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在2.0 mg/m L时,PL-N的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1%和83.3%。同时,在80μg/m L时,PL-N预处理对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达到88.7%,揭示其突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模型组相比,灌胃高剂量PL-N的小鼠脏器指数、血清和肝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极显著增加(P<0.01),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PL-N具有突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应用于膳食、理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丝体多糖 碱提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晓冰 林标声 +1 位作者 王振伟 郑黎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9-578,共10页
【目的】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采用厌氧培养法,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对所筛选的... 【目的】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采用厌氧培养法,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与参考基因组相比,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627127 bp,GC含量28.60%,含有4171个基因,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经鉴定为丁酸梭菌,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乳酸 分离鉴定 基因组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叶金雀花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振伟 郑黎静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145,共7页
目的:评估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开拓线叶金雀花资源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利用纸片扩散法、二倍稀释法、生长曲线变化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试... 目的:评估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开拓线叶金雀花资源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利用纸片扩散法、二倍稀释法、生长曲线变化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试验分析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线叶金雀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53%,料液比1∶27 (g/mL),超声温度77℃,超声时间68 min,该条件下线叶金雀花总黄酮提取率为2.46%。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1.40±0.21) mm、12.5 mg/mL和25 mg/mL。在线叶金雀花总黄酮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的生长对数期消失,细胞形态出现明显损伤,包括细胞变形、塌陷和细胞液外泄。结论:最优提取条件下,线叶金雀花总黄酮的提取率较高,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叶金雀花 总黄酮 提取率 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恺 田振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33,共3页
为提高亚麻籽油提取率,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 为提高亚麻籽油提取率,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亚麻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果胶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提取率为85.64%。采用果胶酶可以有效提取亚麻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酶法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恺 郑黎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89,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酯化变性的方法制备柠檬酸酯淀粉。分析了制备出的柠檬酸酯淀粉的吸热焓以及糊化特性,并分别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了柠檬酸酯淀粉的表面特征和红外吸收特性。
关键词 柠檬酸酯淀粉 吸热焓 糊化特性 红外吸收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蛋白酶修饰处理对豌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永 张粲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7-150,共4页
利用中性蛋白酶修饰处理盐溶法提取的豌豆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对豌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最优处理条件:豌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5 U/g、p H 6.0、温度65℃、时间50 min。为开发豌豆"双蛋白&qu... 利用中性蛋白酶修饰处理盐溶法提取的豌豆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对豌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最优处理条件:豌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5 U/g、p H 6.0、温度65℃、时间50 min。为开发豌豆"双蛋白"新型冰激淋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蛋白酶 豌豆分离蛋白 凝胶性 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状冷水可溶亲脂性玉米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恺 郭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37,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旨在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颗粒状冷水可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先利用乙醇-碱法处理,然后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进行酯化,探讨酯化时间、酯化温度、酯化pH、无水乙醇稀释倍数4个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旨在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颗粒状冷水可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先利用乙醇-碱法处理,然后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进行酯化,探讨酯化时间、酯化温度、酯化pH、无水乙醇稀释倍数4个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优化酯化反应条件。经验证得出制备高取代度颗粒状冷水可溶亲脂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酯化时间4.5 h、酯化温度31.9℃、酯化pH为8.3、无水乙醇稀释倍数为2.4。所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乙醇-碱法 颗粒 冷水可溶 亲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4,5-三氟)苯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溶解度测定
8
作者 姚新鼎 方瑞娜 +2 位作者 庞宏建 刘伟 马金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5,120,共5页
以3,4,5-三氟苯胺和丙烯酰氯为原料,碳酸氢钠为缚酸剂,制得N-[(3,4,5-三氟)苯基]丙烯酰胺(TFP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TFPA进行结构表征。探讨原料物质的量比、碳酸氢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TFPA收率的影响... 以3,4,5-三氟苯胺和丙烯酰氯为原料,碳酸氢钠为缚酸剂,制得N-[(3,4,5-三氟)苯基]丙烯酰胺(TFP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TFPA进行结构表征。探讨原料物质的量比、碳酸氢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TFPA收率的影响。获得适宜反应条件为:3,4,5-三氟苯胺和丙烯酰氯物质的量比为1∶1.1,碳酸氢钠为总投料质量的1.2%,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5℃,产物收率可达74.4%。得到TFPA在乙醇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函数方程,拟合关联度为0.999。建立的溶解度随温度关联模型为TFPA结晶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 4 5-三氟)苯基]丙烯酰胺 丙烯酰氯 酰胺化 溶解度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木药材与食用菌栽培间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探讨
9
作者 王国英 杨洁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6-248,共3页
对三木药材与食用菌栽培间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对三木药材的土地利用、废弃物利用的模式,在总结经济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食用菌栽培对三木药材品质提升的重要作用,为三木药材产业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环... 对三木药材与食用菌栽培间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对三木药材的土地利用、废弃物利用的模式,在总结经济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食用菌栽培对三木药材品质提升的重要作用,为三木药材产业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农业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木药材 食用菌 栽培模式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10
作者 郭永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2期8-10,共3页
针对当前开封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集群发展中普遍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由政府主导并整合集聚区企业资源和高职教育资源,成立食品科技产业学院,探索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集聚区创新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 针对当前开封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集群发展中普遍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由政府主导并整合集聚区企业资源和高职教育资源,成立食品科技产业学院,探索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集聚区创新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开封经济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食品科技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高级技能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