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卫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86,共3页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挖掘历史、凝练特色,塑造了厚重博大的校园"水利文化";以高职教育为时代背景,凝练了特色鲜明的"职教文化";以现教育理念为着眼点,营造校园处处蕴含文化的良好环境...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挖掘历史、凝练特色,塑造了厚重博大的校园"水利文化";以高职教育为时代背景,凝练了特色鲜明的"职教文化";以现教育理念为着眼点,营造校园处处蕴含文化的良好环境,体现出学校的厚重历史与和谐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校园文化 建设模式 黄河水院 校园水利文化 校园职教文化 厚重校史 和谐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市黄河滩区水利建设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秀英 李梅华 王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1,共2页
分析了开封市黄河滩区的自然概况和社会现状,从渠(沟)、建筑物、避水台、道路和移民安置等方面拟定了水利建设方案。同时指出,恢复和建设渠系工程、上避水台和堤外安置是解决黄河滩区人民生活、生产问题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渠系工程 避水台 水利建设 黄河滩区 开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断面形态与过流能力调整及相互关系研究
3
作者 曹京京 申红彬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演变情况复杂,是重点关注与治理河段。基于河床滞后响应模型,分别建立游荡段主槽宽度、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以及平滩流量的滞后响应模型,并模拟分析主槽宽度与主槽水深、主槽宽度与河相系数、平滩流量与河相系数、流...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演变情况复杂,是重点关注与治理河段。基于河床滞后响应模型,分别建立游荡段主槽宽度、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以及平滩流量的滞后响应模型,并模拟分析主槽宽度与主槽水深、主槽宽度与河相系数、平滩流量与河相系数、流速与河相系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断面形态参数及过流能力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确定系数与纳什效率系数均在0.80以上,相互关系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变化趋势符合良好。其中:2000年前主槽宽度减小,水深变幅不大,河相系数逐渐减小,平滩流量逐渐减小到最小值,但流速逐渐增大到最大值;2000年后主槽宽度增大,水深增大,但河相系数继续减小,平滩流量虽然逐渐增大,但是流速逐渐减小,相关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段 断面调整 过流能力 滞后响应 相互关系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辉 党争 +1 位作者 陈琳 张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96,共6页
为准确把握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时空特征,以黄河流域九省(区)356个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法、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 为准确把握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时空特征,以黄河流域九省(区)356个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法、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空间分布经历了由低值区向中值区、高值区演变的过程;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在空间上正相关,呈显著集聚空间分布格局,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核密度呈“兴”字形分布特征,以黄河中下游为核心集聚区,集聚差异从中游向下游逐步扩大;冷热点呈“西部冷、东部热”的分布格局,表现为冷点区持续扩大、热点区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布方向呈东(略偏北)—西(略偏南)的空间态势;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水平是主导因素,交通条件是关键因素,自然条件是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时空分异 空间自相关 核密度分析 标准差椭圆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悬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皇甫行丰 张晨霞 +2 位作者 刘新号 阎震鹏 田良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4,共3页
根据影响黄河稳定性的地质因素,按构造因素、堤基因素、河道地质地貌因素3个层次进行悬河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沁河口—郑州铁路桥段和郑州铁路桥—东坝头段属不稳定段;东坝头—张庄段属极不稳定段;张庄—陶城铺段属次... 根据影响黄河稳定性的地质因素,按构造因素、堤基因素、河道地质地貌因素3个层次进行悬河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河南段沁河口—郑州铁路桥段和郑州铁路桥—东坝头段属不稳定段;东坝头—张庄段属极不稳定段;张庄—陶城铺段属次不稳定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悬河 稳定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运行养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韵侠 郑兰霞 吴汉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2-84,共3页
从结构、机电系统、闸与堤防结合处、整体度汛等方面,提出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工程存在的险情与隐患,并提出了一系列涵闸闸门减振防振、启闭机过载安全保护、启闭设施维护、隐患预防与防洪安全度汛的技术措施。实践表明,科学把握工程运... 从结构、机电系统、闸与堤防结合处、整体度汛等方面,提出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工程存在的险情与隐患,并提出了一系列涵闸闸门减振防振、启闭机过载安全保护、启闭设施维护、隐患预防与防洪安全度汛的技术措施。实践表明,科学把握工程运行特点,严格管理制度,精心维护,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工程险情与隐患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防洪工程 穿堤引水 引水涵闸 运行养护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永川 孔令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149,共5页
首先陈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的举办情况,指出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测绘实践教学衔接不足,对全体学生测绘实践技能提高有限,应该将大赛与常规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然后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两轮顶岗与"五化教学&... 首先陈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的举办情况,指出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测绘实践教学衔接不足,对全体学生测绘实践技能提高有限,应该将大赛与常规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然后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两轮顶岗与"五化教学"模式、学分制教学计划、实训室开放、测量协会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实施,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制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班级、院系、学校有比赛,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构建了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 测量技能 实践教学 技能大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淤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万勇 吴韵侠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黄河淤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目的在于对黄河机淤固堤形成的淤区实行节水灌溉。机井提水、管道输水、沟灌滴灌相结合的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用地埋管输水到地头,用塑料软管代替沟畦在田间输水,用水的自然落差低压输水和配水对树木能准确、... 黄河淤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目的在于对黄河机淤固堤形成的淤区实行节水灌溉。机井提水、管道输水、沟灌滴灌相结合的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用地埋管输水到地头,用塑料软管代替沟畦在田间输水,用水的自然落差低压输水和配水对树木能准确、适时适量灌溉,具有节水节电、节地节肥、自由灵便、简单易行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单位水量产值,节约灌溉投资,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淤固堤 黄河淤区 节水灌溉 沟灌 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段黄河泥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琳 李长明 +4 位作者 陈诚 闫国新 张亚坤 柴枭雄 张英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144,162,共5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和价值日益凸显。为了探讨开封段黄河泥沙作为混凝土细集料的可行性,设计了12组混凝土配合比试件,研究黄河泥沙与机制砂混合比例、粉煤灰水泥取代率对混凝...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和价值日益凸显。为了探讨开封段黄河泥沙作为混凝土细集料的可行性,设计了12组混凝土配合比试件,研究黄河泥沙与机制砂混合比例、粉煤灰水泥取代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在选定黄河泥沙最大替代比例工况下,黄河泥沙与粉煤灰的相适性。试验结果表明:黄河泥沙替代机制砂比例为10%时28 d龄期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比普通混凝土增大5%;黄河泥沙的最优替代比例20%工况下,混凝土强度可达41.3 MPa、坍落度为190 mm、拓展度为480 mm,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性能基本相同;在黄河泥沙的最大替代比例30%工况下,黄河泥沙与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相适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粉煤灰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利水保措施蓄水拦沙作用分析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胜利 杨邦柱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3,共2页
对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利水保措施的蓄水拦沙作用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水保措施年均蓄水量为10亿m^3,年均拦沙量3亿t,支流水库和淤地坝的拦沙量占水保措施拦沙量的77.8%。这种蓄水拦沙作用是在80、90年代降雨量减少的情况下得出的,由于... 对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利水保措施的蓄水拦沙作用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水保措施年均蓄水量为10亿m^3,年均拦沙量3亿t,支流水库和淤地坝的拦沙量占水保措施拦沙量的77.8%。这种蓄水拦沙作用是在80、90年代降雨量减少的情况下得出的,由于前期积累、隐蔽、潜伏着许多泥沙问题,某些支流遇到较大暴雨产沙量激增,这对黄河下游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当前应当把更多的精力和投资放在沟道的整治和利用上,大力修建控制性的大型骨干水库或淤地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措施 水保措施 蓄水拦沙 黄河中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测验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连惠萍 连惠瑶 周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3-45,共3页
传统方法河道淤积测验由于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员和测量设施多,测量设施维护工作量大及测验速度低而逐渐被淘汰。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以GPS为代表的新技术将逐渐成为测量的主要方法,它具有测量精度较高,测量数据可以自动采集,不受测... 传统方法河道淤积测验由于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员和测量设施多,测量设施维护工作量大及测验速度低而逐渐被淘汰。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以GPS为代表的新技术将逐渐成为测量的主要方法,它具有测量精度较高,测量数据可以自动采集,不受测量现场通视和天气条件的影响,不需断面基线标志杆等优点。特别是它的测量成果能够自动为有关数字处理软件所利用,对快速发挥测验成果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测验 GPS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术教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士恒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发展职业教育,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要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各个方面做好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相结合的工作。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技能 职业资格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测量技术在黄河灌区规划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聚方 郝亚东 于富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913-10915,共3页
依据黄河灌区的特点和传统测量技术的特点,分析了传统测量技术中控制测量方案设计、作业单元选择、数据采集技巧及质量控制方法等在灌区规划治理中的应用,以兰考灌区治理的案例为例说明传统测量技术在我国灌溉区规划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河灌区 勘丈测量 规划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民职业分化及职业发展困境问题研究——基于河南省背景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凤琨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农民就业经历了由单一农业生产到多元化的职业分化过程;阐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等原因,农民从事农业、外出务工或在农村非农企业中供职都存在各自问题。应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以产业为基础,产城...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农民就业经历了由单一农业生产到多元化的职业分化过程;阐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等原因,农民从事农业、外出务工或在农村非农企业中供职都存在各自问题。应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以产业为基础,产城融合发展,引领"三化"协调,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措施化解农民职业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职业分化 农民职业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 农民工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S无线通讯技术的自动化灌溉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转莉 高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188,共5页
针对传统的大水漫灌等灌溉方式灌水不均、容易造成农作物病害或涝死、浪费水资源和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基于GPRS无线通讯技术对自动化灌溉系统进行了设计。为了获取有效的灌溉数据,同时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设计了自动灌溉... 针对传统的大水漫灌等灌溉方式灌水不均、容易造成农作物病害或涝死、浪费水资源和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基于GPRS无线通讯技术对自动化灌溉系统进行了设计。为了获取有效的灌溉数据,同时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设计了自动灌溉数据信息的预处理方法,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灌溉数据进行预测。为了验证该自动化灌溉系统的性能,对其进行了数据采集试验和灌溉预测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灌溉数据监测和预测的准确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灌溉系统 RPRS无线通讯技术 预处理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塑造技术研究
16
作者 荆旭春 胡相杰 王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共2页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目前存在的二级悬河等问题,依靠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新技术,提出了在河南段按3条基本平行的过水通道进行设计、在山东段按复式断面设计单一过水通道的河道形态塑造方案:采用"取沙塑造河道→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目前存在的二级悬河等问题,依靠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新技术,提出了在河南段按3条基本平行的过水通道进行设计、在山东段按复式断面设计单一过水通道的河道形态塑造方案:采用"取沙塑造河道→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修筑控导工程→束水塑造河道"新方法,可逐步消除二级悬河的不利河势,同时为黄河下游的淤积泥沙提供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固结技术 泥沙资源化 河道形态塑造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南段水文地质勘察现状与研究回顾
17
作者 田秋菊 曾令宜 王现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9-40,共2页
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岸边河南段水文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总结和分析了多年来有关黄河岸边集中水源地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并指出了这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河岸边地下水资源与黄河的水文条件、地层结构、开采方案等关系密... 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岸边河南段水文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总结和分析了多年来有关黄河岸边集中水源地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并指出了这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河岸边地下水资源与黄河的水文条件、地层结构、开采方案等关系密切。黄河下游水文地质勘察和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如黄河边界的处理概化,黄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水资源计算方法,地下水开采对黄河大堤的影响的理论探讨,黄河的治理、开发对岸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等是今后水文地质工作的重点,也是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工作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文地质勘察 水源地 河南段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测技术在黄河滩区植被群落监测中的需求分析与引进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巧丽 吕桂军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2期52-54,共3页
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丰富,每年滩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面积都会随着主河槽的变化而变化,多年来,这些变化都是依靠载人航空、卫星遥感技术甚至是人工进行测量提取的,覆盖不够全面,数据不够精确。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无人机遥测技术的优点,... 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丰富,每年滩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面积都会随着主河槽的变化而变化,多年来,这些变化都是依靠载人航空、卫星遥感技术甚至是人工进行测量提取的,覆盖不够全面,数据不够精确。本文通过介绍当前无人机遥测技术的优点,具体分析了无人机遥测技术监测黄河(开封段)植被群落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引进模式,期待引进无人机遥测技术后可以对黄河(开封段)滩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以及植被立体结构等变化做全方位无死角的探测,为黄河(开封段)滩区植被群落格局合理的分布及人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测技术 黄河(开封段) 滩区植被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感应技术的黄河冰层厚度监测方法
19
作者 刘许亮 王俊 陈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1,110,共5页
根据空气、冰与水不同的介电特性,利用空气层、冰层和水层3种不同介质组合成的电容传感器容值不同的原理,研制了电容感应式冰层厚度传感器,其可将采集的冰层厚度信息通过GSM短消息进行传输,实现对黄河冰层厚度的测报。电容传感器采用同... 根据空气、冰与水不同的介电特性,利用空气层、冰层和水层3种不同介质组合成的电容传感器容值不同的原理,研制了电容感应式冰层厚度传感器,其可将采集的冰层厚度信息通过GSM短消息进行传输,实现对黄河冰层厚度的测报。电容传感器采用同面规则排列的多极结构,激励信号经多路开关从上至下分别接通电极,获取不同电极板间的电压值序列,将电压值信号经过合理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准确测量冰层-水层、冰层-空气层的分界面,计算两个分界面的距离,就可得出冰层的厚度。应用结果表明:电容感应式冰层厚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与手工实测数据非常接近,在某些测量点存在约10%的测量误差,基本能满足冰水情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感应技术 传感器 厚度测报 冰层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温室环境自动调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玲 杨亚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温室环境自动调控的作业水平,从电子信息与信号控制角度展开系统的优化设计。以通用型的自动调控系统核心组成与功能特征为出发点,选定温度、湿度及光照度作为温室环境的主监测参数建立电子通信回路数学模型,展开系统...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温室环境自动调控的作业水平,从电子信息与信号控制角度展开系统的优化设计。以通用型的自动调控系统核心组成与功能特征为出发点,选定温度、湿度及光照度作为温室环境的主监测参数建立电子通信回路数学模型,展开系统相应的控制实现与硬件匹配。同时,进行自动调控监测试验作业,结果表明: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下的温室环境自动调控系统布局规划可行,系统综合调控效率相对提升了5.80%;由于电子信号监测反馈的及时准确性,系统调控速率可提升至92.02%,温室满足效率可达90.11%。因此,将智能控制与内部电路信号处理深度结合,是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主流革新方向之一,有利于农业监测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的有效升级,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自动调控系统 电子通信回路 系统调控速率 通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