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ET管理理念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宏谋 丁志宏 张文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3,共4页
结合ET管理的水资源管理新理念,在深入分析和探讨黄河流域现行地表水资源管理体系所需补充完善之处的基础上,从区域水量平衡基本方程出发,构建了一个融合ET管理理念的包括地表水资源管理体系、ET管理体系、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在内的黄... 结合ET管理的水资源管理新理念,在深入分析和探讨黄河流域现行地表水资源管理体系所需补充完善之处的基础上,从区域水量平衡基本方程出发,构建了一个融合ET管理理念的包括地表水资源管理体系、ET管理体系、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在内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并对建立和完善ET管理体系所需解决的问题及其可能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资源综合管理 水文循环 ET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关系不确定性的时间尺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永 丁志宏 何宏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针对河川径流与泥沙变化所具有的复杂多时间尺度性和其间变化关系的复杂不确定性,为深入研究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表现,以三门峡水文站为例,首先应用EMD方法对该站1919~1995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时序分别进行... 针对河川径流与泥沙变化所具有的复杂多时间尺度性和其间变化关系的复杂不确定性,为深入研究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表现,以三门峡水文站为例,首先应用EMD方法对该站1919~1995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时序分别进行多时间尺度分解,得到一系列相应的具有不同周期的波动分量,在此基础上,运用SPA方法对基于不同分解水平和时间尺度而得到的集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时序之间变化关系的不确定性具有显著的时间尺度特征,即二者之间的同、异、反特性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径流 泥沙 不确定性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目标ET计算及水资源调配方案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峰 董国涛 张文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01-111,共11页
为了解决在黄河流域基于径流-蒸散发(runoff-evapotranspiration,R-ET)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区域目标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合理确定问题,该文先梳理了目标ET的计算步骤,确定了各分项ET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目标ET的评估指标体系... 为了解决在黄河流域基于径流-蒸散发(runoff-evapotranspiration,R-ET)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区域目标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合理确定问题,该文先梳理了目标ET的计算步骤,确定了各分项ET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目标ET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实例进行验证。目标ET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为:第一步,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制定方案集;第二步,针对不同的分项目标ET,分别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遥感估算模型及用水定额法等方法进行计算;第三步,通过计算各方案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可持续性、公平性和高效性的评估,确定最优方案。以黄河流域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实例,制定了5个计算方案,经过计算方案1为现状用水方案,目标ET值为468.79 mm;方案2为扩大引黄水方案,目标ET为450.89 mm;方案3为压采地下水方案,目标ET为432.95 mm;方案4为减少引黄水方案,目标ET为406.11 mm;方案5为节水方案,其目标ET为383.27 mm。通过综合评估可知方案5为最优方案。通过实例验证认为,该方法对于区域目标ET的确定是一种适用的、较准确的方法,也会为下一步黄河流域实施基于R-ET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水资源 节水 黄河流域 目标蒸散发 方案评估 分布式水文模型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目标ET的优化配置及调控措施实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峰 荣晓明 +1 位作者 张文鸽 何宏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针对黄河流域R-ET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目标ET的优化配置问题,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构建了水资源总量控制、ET总量控制、粮食用水保障和生态生活用水保障,共4个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设计了遗传算法的相关参数,从而对目标ET的优化配置进行求解... 针对黄河流域R-ET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目标ET的优化配置问题,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构建了水资源总量控制、ET总量控制、粮食用水保障和生态生活用水保障,共4个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设计了遗传算法的相关参数,从而对目标ET的优化配置进行求解。以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实例,对2015年5个方案的目标ET进行优化配置,其中灌溉耕地目标ETIta占到总目标ETta的36%左右;居工地ETJta占到20%左右,不可控目标ETNta占到50%左右。各分项实际ET的分布比例为:不可控ETN为实际ET总值的64.4%,灌溉耕地ETI为33.6%和城乡居工地ETJ为2%,经过对比认为要达到目标ET,削减和调控的重点在不可控ET和耕地ET。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分项目标ET的调控重点和相关措施,为下一步实施黄河流域的R-ET水资源管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目标ET 优化配置 调控措施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门峡以下水资源供需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蒋晓辉 刘昌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黄河三门峡以下河段高含沙水质,给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水资源供需紧张。通过水库模拟调配,研究黄河三门峡以下流域在不同状况下水资源的供需形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三门峡和小浪底两水库的运行,极大地改善了三门峡... 黄河三门峡以下河段高含沙水质,给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水资源供需紧张。通过水库模拟调配,研究黄河三门峡以下流域在不同状况下水资源的供需形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三门峡和小浪底两水库的运行,极大地改善了三门峡以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但在来水较枯的年份,水资源供给仍然紧张;②小浪底水库采用多年泥沙调节的运用方式既保证了下游输沙生态用水、减少了泥沙的淤积,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③由黄河下游向外流域调水,可引用的水量既少又不稳定,因此在枯水期过多地引水只能加重黄河下游自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需矛盾 水库调度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果逆向扩散法的黄河堤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峰 谷晓伟 何宏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40,共4页
针对黄河堤防的生态安全评价,提出了基于后果逆向扩散法进行堤防生态安全影响因子的识别;即:根据黄河堤防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逆向思维,反向扩散,寻根溯源,寻找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从主要因素扩散到具体的影响因子。然后对识别出的生... 针对黄河堤防的生态安全评价,提出了基于后果逆向扩散法进行堤防生态安全影响因子的识别;即:根据黄河堤防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逆向思维,反向扩散,寻根溯源,寻找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从主要因素扩散到具体的影响因子。然后对识别出的生态安全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类和提取,分析了影响因子的内容,并构建黄河堤防生态安全评价可选指标集和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开展黄河堤防生态工程的安全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堤防 生态安全评价 后果逆向扩散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区域实际ET计算案例研究
7
作者 冯峰 靳晓颖 董国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5,18,共4页
针对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实际ET(蒸散发量)计算问题,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所需资料、数据处理和方法验证进行了设计,以黄河流域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实例,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该区域1990—1999年平均降水量为268... 针对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实际ET(蒸散发量)计算问题,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所需资料、数据处理和方法验证进行了设计,以黄河流域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实例,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该区域1990—1999年平均降水量为268 mm,区域实际ET有天然ET(由陆地ET和水域ET构成)、耕地ET、城乡居工地ET组成,其中平均天然ET为246 mm,耕地ET为133 mm,城乡居工地ET为0.547 mm。1990—1999年,鄂尔多斯地区平均实际ET为379.5 mm。对区域实际ET计算方法的研究和验证,可为进一步探索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实际ET 分布式水文模型 SWAT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56
8
作者 张文鸽 黄强 蒋晓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结合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的水力学与栖息地模型,以黄河干流兰州-石嘴山河段为研究样区及该河段的关键鱼种黄河鲤鱼为对象物种,以流速及水深二水力学因子进行研究,推求该研究样区兰州、安宁渡、下河沿、青铜峡和石嘴山五断面对象物种的流... 结合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的水力学与栖息地模型,以黄河干流兰州-石嘴山河段为研究样区及该河段的关键鱼种黄河鲤鱼为对象物种,以流速及水深二水力学因子进行研究,推求该研究样区兰州、安宁渡、下河沿、青铜峡和石嘴山五断面对象物种的流量与权重可使用面积的关系。通过对上述各断面1975-1985年汛前共11年生态、水文及断面资料的分析计算,归纳出研究断面汛前适合的生态流量分别为195、220、220、220、175 m3/s,计算结果在Tennant法界定的生态流量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生态流量 物理栖息地 水深 流速 权重可使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降水量与参考作物腾发量的联合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丁志宏 何宏谋 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8,共4页
为从系统和风险的新角度描述灌溉系统的两个基本变量,在分析参考作物腾发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宁夏卫宁灌区为例,基于灌区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之间具有的天然相关性,首先应用P-III曲线法推求得到二者的频率分布曲线,再运用Copula函... 为从系统和风险的新角度描述灌溉系统的两个基本变量,在分析参考作物腾发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宁夏卫宁灌区为例,基于灌区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之间具有的天然相关性,首先应用P-III曲线法推求得到二者的频率分布曲线,再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年际联合分布模型,给出了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重现期等值线图,为灌溉系统的规划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降水量 参考作物腾发量 联合分布概率 COPULA 干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H Copula的渭河与汾河径流丰枯遭遇频率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傅玉勇 闫澍旺 丁志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分析现有的常用二维理论联合分布模型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应用GH 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渭河与汾河之间年径流量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然后,基于该联合分布模型,应用频率分析法对二者之间的径流丰枯遭遇频率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获得了渭... 在分析现有的常用二维理论联合分布模型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应用GH 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渭河与汾河之间年径流量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然后,基于该联合分布模型,应用频率分析法对二者之间的径流丰枯遭遇频率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获得了渭河与汾河年径流量之间变化的基本规律,其结果对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防洪减灾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汾河 径流 GH COPULA 径流丰枯遭遇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A的长江上游径流演化标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志宏 谢国权 李恩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共3页
针对河川径流时序所具有的非线性与非平稳性特征,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对长江上游控制性水文站—宜昌站1878~2001年的月均流量时序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流域河川径流的长程相关性及其... 针对河川径流时序所具有的非线性与非平稳性特征,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对长江上游控制性水文站—宜昌站1878~2001年的月均流量时序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流域河川径流的长程相关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河川径流时序波动具有长程相关性,且其标度指数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即在短时间尺度上具有强烈的正持续性,在长时间尺度上具有强烈的负持续性,且其正持续性至多可持续19个月,显示了长江上游流域产汇流系统演化具有复杂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宜昌 径流 长程相关性 D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翔宇 李玉娟 +3 位作者 张国玉 姜秋 孙闻 靳顶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7,共5页
近年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促进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工业用水效率的高低。研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影响,对推动各地落实最严格水资... 近年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促进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工业用水效率的高低。研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影响,对推动各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支撑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浙江省为典型案例,通过MK-P检验法分析2005-201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定量化地描述各指标的重要性,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模型进行多目标决策评价。结果表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后,指标下降明显,建立的评价体系合理,相关工作的影响权重达到了71%,工业用水效率提高,成效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工业用水效率 MK-P检验 评价体系 改进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算法的窟野河流域水文情势相似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舒 李宁波 +3 位作者 齐青松 白乐 姚曼飞 刘兵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3,116,共5页
为了明晰不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效果,基于窟野河径流控制站温家川水文站1954—2016年的日径流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分析了不同人类活动影响期的水文情势相似度。结果表明:①水土保持措施和... 为了明晰不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效果,基于窟野河径流控制站温家川水文站1954—2016年的日径流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分析了不同人类活动影响期的水文情势相似度。结果表明:①水土保持措施和煤矿开采均大幅减小了窟野河的径流量,其中煤矿开采的采空区储存水量减水效应大于水土保持措施涵养水源的作用;②人类活动弱干扰时期(第一时期)、水土保持时期(第二时期)和煤矿开采时期(第三时期)两两之间的DTW距离分别为0.13(第一、二时期)、0.19(第一、三时期)和0.17(第二、三时期),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和煤矿开采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效果较为相似;③煤矿开采对非汛期流量、基流的影响历时、最大流量出现时间、大/小流量出现次数的影响均比水土保持措施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DTW算法 相似度 水土保持 窟野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汇流及产沙输沙数学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国庆 王云璋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8年第3期27-31,共5页
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描述产流产沙过程的水文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现代水文模型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产流产沙 数学模型 水文模型 汇流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的黑河莺落峡年径流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锋 丁志宏 赵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67,共4页
在分析EMD、EEMD和CEEMD方法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改进了残差估计方法,提出了水文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的新方法——CEEMDAN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黑河莺落峡站1945-2015年的年径流量时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中,揭示了黑河上游流域水文水资源系... 在分析EMD、EEMD和CEEMD方法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改进了残差估计方法,提出了水文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的新方法——CEEMDAN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黑河莺落峡站1945-2015年的年径流量时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中,揭示了黑河上游流域水文水资源系统变化的复杂多时间尺度特征,显示了CEEMDAN方法在水文时间序列分解中所具有的分解完整性、模态精准性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EMDAN 黑河 莺落峡 年径流量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汛期水沙联合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志宏 张金良 冯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0-1135,共6页
为在宏观上对黄河中游水沙运动的变化规律从随机过程的角度予以揭示,以黄河中游潼关水文站1952—1998年期间流量超过6 000 m3/s的次洪过程中的洪峰流量和相应的沙峰含沙量系列为基础,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黄河中游汛期水沙联合分布... 为在宏观上对黄河中游水沙运动的变化规律从随机过程的角度予以揭示,以黄河中游潼关水文站1952—1998年期间流量超过6 000 m3/s的次洪过程中的洪峰流量和相应的沙峰含沙量系列为基础,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黄河中游汛期水沙联合分布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沙丰枯同步频率中,同丰的频率略大于同枯的频率,同平的频率最小,分别为25.61%、24.14%和8.61%;在水沙丰枯异步频率中,水平(枯)沙枯(平)的频率为8.93%,水丰(平)沙平(丰)的频率为7.46%,水丰(枯)沙枯(丰)的频率最小,为4.43%;同一重现期可以对应不同的水沙组合事件。水沙联合分布模型的构建实现了对次洪过程中水沙变量的耦合度量与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汛期 洪水 水沙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识别 被引量:15
17
作者 蒋晓辉 刘晓燕 +1 位作者 张曙光 蔡庆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共3页
关键物种的保护是维持黄河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以黄河干流不同年代生物调查资料为依据,首先根据黄河干流各个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结构,计算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比较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的大小,识别出关键种群;然... 关键物种的保护是维持黄河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以黄河干流不同年代生物调查资料为依据,首先根据黄河干流各个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结构,计算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比较各类种群的关键性指数的大小,识别出关键种群;然后计算种群中物种保护的次序,优先保护的物种就是关键物种。研究结果表明,鱼、北方铜鱼、黄河鲤鱼及花斑裸鲤是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中关键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 关键物种 关键性指数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居延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管新建 齐雪艳 +2 位作者 吴泽宁 李恩宽 杜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256,261,共5页
在了解东居延海湿地功能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基础理论,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结合湿地功能表现效果,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建立并量化湿地功能价值指标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各功能价值的能值。研究... 在了解东居延海湿地功能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基础理论,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结合湿地功能表现效果,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建立并量化湿地功能价值指标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各功能价值的能值。研究结果表明:东居延海湿地总价值为1.56×1020sej,其中社会价值2.41×1019sej、经济价值2.68×1019sej、生态价值1.04×1020sej,湿地能值货币价值为2.12亿元,单位面积湿地价值为453.86万元/km2,是青海湖湿地价值的1.16倍。东居延海的存在对额济纳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及改善西北地区盐碱化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居延海 湿地 生态服务系统 能值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贴近度方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文鸽 管新建 徐清山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分析了模糊贴近度方法用于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步骤,并以宁夏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探讨了模糊贴近度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原理直观,计算方法简单,能较完整地反映水环境质... 分析了模糊贴近度方法用于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步骤,并以宁夏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探讨了模糊贴近度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原理直观,计算方法简单,能较完整地反映水环境质量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而准确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贴近度 隶属函数 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文鸽 管新建 杨文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6,78,共3页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度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为研究时间段,对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度量。结果表明:①宁夏生态经济系统2003年人均...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度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为研究时间段,对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度量。结果表明:①宁夏生态经济系统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7007 hm2/人,表明人类活动对该系统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为不可持续发展;②宁夏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其供给以耕地为主,需求以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可用于人类消费的生态空间类型结构较为单一;③人均生态赤字的存在,进一步揭示了宁夏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