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侧记
1
作者 肖培青 左仲国 吕锡芝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0期I0001-I0002,I0007,I0008,共4页
黄河水保研究所,随着人民治黄事业的兴起而诞生,随着黄河治理开发的实践而成长,以探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为己任,以开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技术为使命,以减少人黄泥沙改善水沙关系为目标,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为黄河流... 黄河水保研究所,随着人民治黄事业的兴起而诞生,随着黄河治理开发的实践而成长,以探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为己任,以开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技术为使命,以减少人黄泥沙改善水沙关系为目标,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提质增效提供科技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学 水土保持技术 水土流失规律 流域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治理 黄土高原 提质增效 水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科普成效显著
2
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2期I0007-I0007,共1页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志愿服务等项目,基于郑州“模型黄河”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平台,开展了大量的科学普及和科技推广工作。通过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专业讲解和科普展示等不同形式。
关键词 科技推广工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学普及 生态治理 志愿服务 黄河水土保持 成效显著 科普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管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天空地一体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估研究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多个项目(课题),研发出一套集成星载多源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天)、无人机遥...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天空地一体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估研究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多个项目(课题),研发出一套集成星载多源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天)、无人机遥感数据高效分析(空)、野外精准快速调查(地)的"天空地一体化"监管技术。其主要优势:一是采集数据类型多,包含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无人机LiDAR测绘等;二是影像解译方法精度高,水体、植被、建筑物等大类专题信息一键化自动提取精度可达85%以上;三是大数据挖掘及影像解译速度快,1h内可解译分析4万km^2高分一号影像,30 min内完成1m分辨率多光谱单景影像单地类提取;四是水土保持监管技术支撑能力强,通过星载遥感影像解译和无人机遥感数据分析,可快速、精准获取人为扰动活动图斑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量,流程化计算、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可高效满足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状况 水行政主管部门 影像解译 公益性行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倾斜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沟系统侵蚀产沙特征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丁文峰 李勉 +1 位作者 张平仓 姚文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坡沟系统介于坡面尺度和流域尺度之间,揭示其侵蚀产沙特征对于认识流域侵蚀产沙及建立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有重要意义。采用放水冲刷法,通过2.125、3.205、5.250、7.185L/min4个不同的放水流量,在4m长坡面(坡度为20°)和3m长沟坡(... 坡沟系统介于坡面尺度和流域尺度之间,揭示其侵蚀产沙特征对于认识流域侵蚀产沙及建立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有重要意义。采用放水冲刷法,通过2.125、3.205、5.250、7.185L/min4个不同的放水流量,在4m长坡面(坡度为20°)和3m长沟坡(坡度为50°)组成的坡沟系统上,对坡沟系统的侵蚀产沙特征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试验条件下的每一个放水流量来说,坡沟系统内的侵蚀产沙垂直分布都呈双峰曲线,侵蚀量的变化均呈现出沿坡沟系统从上到下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沟坡部分的侵蚀量占全坡侵蚀量的百分比由放水流量2.125L/min时的38.13%,增加到放水流量7.185L/min时的56.01%。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单纯治坡或治沟均不能明显减少土壤流失量,采取坡、沟兼治才是有效减少土壤流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沟系统 侵蚀产沙 放水流量 侵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坝地泥沙淤积信息的流域侵蚀产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立峰 金绥庆 +2 位作者 付明胜 王喆 王凯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淤积年限53年、淤积厚度为10.58 m的王茂沟流域背塔沟闷葫芦坝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洪水冲刷成的深沟,通过剖面辨识将泥沙沉积层分为86个淤积巡回,结合1959-2012年间降雨资料以及流域侵蚀产沙沉积剖面的物理特征,建立了淤地坝沉积序... 以淤积年限53年、淤积厚度为10.58 m的王茂沟流域背塔沟闷葫芦坝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洪水冲刷成的深沟,通过剖面辨识将泥沙沉积层分为86个淤积巡回,结合1959-2012年间降雨资料以及流域侵蚀产沙沉积剖面的物理特征,建立了淤地坝沉积序列的时间坐标。在此基础上,依据泥沙沉积量计算了坝控范围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模数,分析了土壤侵蚀模数变化与当时对应农村经济政策和土地利用的密切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泄洪设施的淤地坝,层淤积泥沙量与次侵蚀性降雨最大30 min降雨强度(I30)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可为无水文资料地区水沙资料的反演提供新的可行途径;水土流失治理必须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才能符合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闷葫芦坝 坝地淤积量 土壤侵蚀模数 侵蚀产沙 王茂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和主流操作方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晓林 程红刚 +2 位作者 岳本江 马力 马伟虎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6期46-48,共3页
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热点较多,主要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思维、修复植被与复垦土壤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矿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土物种保持与特定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和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技术。另外,生态恢复监测指标、植被... 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热点较多,主要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思维、修复植被与复垦土壤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矿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土物种保持与特定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和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技术。另外,生态恢复监测指标、植被等具体要素的监测、生态恢复驱动力的监测是讨论的重点,3S技术、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社交网络媒体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热点。根据矿山生态恢复的不同功能和特点,有7种模式,包括生态恢复模式、自然资源利用模式、旅游开发模式、土地复垦模式、造湖模式、垃圾处理模式和储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研究热点 恢复技术 主流恢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淤地坝次降雨泥沙淤积预测 被引量:6
7
作者 管新建 李占斌 +1 位作者 李勉 魏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1-225,共5页
为了探求淤地坝在次降雨情况下的泥沙淤积量,以黄土高原丘陵区花梁坝实测数据为例,引用3层前馈型BP网络建模方法,对侵蚀性降雨条件下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行了研究。在模型输入层变量分别为最大30min降雨强度(mm/min)、降雨总量(mm)、平... 为了探求淤地坝在次降雨情况下的泥沙淤积量,以黄土高原丘陵区花梁坝实测数据为例,引用3层前馈型BP网络建模方法,对侵蚀性降雨条件下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行了研究。在模型输入层变量分别为最大30min降雨强度(mm/min)、降雨总量(mm)、平均降雨强度(mm/min)和降雨侵蚀力(mm2.min),输出层变量为淤地坝泥沙淤积量,根据降雨资料和淤积信息对应关系所计算的实际资料,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并运用训练后的网络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BP网络的绝对拟合误差和相对拟合误差均较低,绝对拟合误差最大为-0.0061万t,相对拟合误差最大为-1.2946%。同时,BP网络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泥沙淤积预测的绝对误差最大为-0.039万t,相对误差最大为-5.5901%。该模型的建立为土壤侵蚀产沙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泥沙淤积量 BP神经网络 花梁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Ⅰ副区淤地坝淤积调查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立峰 杜芳艳 +2 位作者 马宁 马竹娥 王惠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索适合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沟道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的新方法,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沟道74个不同坝型的淤地坝为基础,将其看作小流域的沉沙池,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测量与分析计算,利... [目的]探索适合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沟道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的新方法,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沟道74个不同坝型的淤地坝为基础,将其看作小流域的沉沙池,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测量与分析计算,利用淤地坝赋存的泥沙信息获得不同级别沟道的土壤侵蚀量。[结果](1)在地形复杂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沟道对应的淤地坝控制面积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2)土壤侵蚀模数调查值较设计值显著降低,造成淤地坝空坝率上升,使淤地坝长期保持负效应。[结论]利用闷葫芦坝淤积量推算坝体控制面积土壤侵蚀量,方法简单合理。同时小流域坝系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可较准确地确定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丘Ⅰ副区 小流域 淤地坝 土壤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抗蚀促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土壤侵蚀与生态治理"研究团队,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土壤侵蚀与生态治理"研究团队,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研发出可有效恢复砒砂岩区植被的抗蚀促生新材料,实现了保水、抗蚀、增肥、促生多功能一体化,实现了阻控侵蚀与恢复植被功能一体化;研发出砒砂岩改性筑坝材料并进行了示范应用,实现了阻控砒砂岩结构遇水溃散与破坏的目标;创建了抗蚀促生材料-工程-生物措施体系与坡沟系统地貌单元高适配的二元立体配置模式,突破了砒砂岩治理措施体系与侵蚀空间分异相匹配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一体化 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脆弱区 砒砂岩 科研创新 示范应用 生物措施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化遥感信息解译系统平台
10
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2期I0008-I0008,共1页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和中央修缮购置专项资金项目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搭建了基于多源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化遥感信息解译系统平台,基于该系统...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和中央修缮购置专项资金项目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搭建了基于多源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化遥感信息解译系统平台,基于该系统平台重点研发了林草/农田时变探测与自动分类遥感探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协 遥感大数据 遥感探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研发计划 自动分类 修缮购置专项 省部级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