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
37
1
作者
姚文波
刘文兆
+1 位作者
赵安成
李怀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目区效果不明显,大尺度地域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成效就有限。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重视综合治理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评价,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利用综合治理的经济利益调动实施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引导群众致富与其客观上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基于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泾河流域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兼议泾河流域治理方略
被引量:
13
2
作者
冉大川
刘斌
+2 位作者
罗全华
张志萍
郭永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5,共4页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刻不容缓。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同步 ,才能实现泾河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活动
水沙变化
泾河流域
治理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探究
3
作者
陈峰峰
马多荣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86-90,共5页
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以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野狐沟流域为研究区,实地调查典型潜蚀区土壤潜蚀状况,并采集原状土,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室内土壤潜蚀模拟试验,观测土壤潜蚀发生状况。结果表明:(1)土壤潜蚀主要发生在...
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以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野狐沟流域为研究区,实地调查典型潜蚀区土壤潜蚀状况,并采集原状土,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室内土壤潜蚀模拟试验,观测土壤潜蚀发生状况。结果表明:(1)土壤潜蚀主要发生在有集中来水的陡峭裸露坡面,产生的落水洞与潜蚀桥多为长条形或矩形,平均长度、宽度、深度分别为3.40、0.31、0.40 m,单个潜蚀微地貌平均体积为0.44 m^(3);(2)潜蚀区土壤多在60 min左右完成30 cm土层入渗,部分潜蚀试验管的土壤出现入渗速率持续下降至稳定后又迅速增大的潜蚀现象;(3)潜蚀区域的土壤颗粒主要由中粉粒和粗粉粒组成,二者占比之和达到60%以上,粗砂粒和石砾较少。土壤潜蚀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暴雨条件下径流集中冲刷、裸露的陡坡、土壤颗粒主要由中粉粒和粗粉粒组成、适中的土壤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存在可打开的优势渗流通道。因此,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可通过分散径流、增加植被覆盖、改变土壤颗粒组成、增加土壤密度等方式抑制土壤潜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潜蚀
微地貌
土壤入渗
土壤性质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特征
4
作者
陈峰峰
赵江平
陈云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6,共7页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采用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基于标准径流小区坡面土壤水分观测方法,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撂荒地与不同类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状况及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1)与撂荒地相比,...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采用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基于标准径流小区坡面土壤水分观测方法,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撂荒地与不同类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状况及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1)与撂荒地相比,人工幼林土壤含水量整体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降水量的增加(减少)而升高(降低);(2)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相较于撂荒地,刺槐和油松在50 cm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在80—120 cm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丁香幼林土壤水分整体偏低;(3)油松和撂荒地土壤水分代表深度分别为:120 cm和80 cm,决定系数(R2≥0.9)和纳什系数(NSE≥-0.1)对该结果的评价显示土壤水分代表深度的选择均是可接受的,刺槐和丁香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研究认为,在黄土丘陵区,人工幼林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低态势,相较于撂荒地,刺槐和丁香土壤水分变异性较大,油松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刺槐
丁香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时间稳定性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齐家川示范区的项目管理及投资效应
5
作者
麻宗荣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9-60,共2页
齐家川示范区由建设单位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监理单位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对骨干工程等专业程度高、国家投资比例较大的工程,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且不宜招投标的工程,...
齐家川示范区由建设单位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监理单位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对骨干工程等专业程度高、国家投资比例较大的工程,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且不宜招投标的工程,建设单位与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签订实施协议书,由乡镇、村组织实施。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工程国家投资比例较大,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工程群众和地方投资较多,建议今后的生态工程建设据此调整投资比例。乡镇、村组织非企业法人,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处在不可替代的位置上,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能否以建设单位与乡镇、村组织所签订的项目建设协议为凭据支付建设资金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项目管理
投资效应
齐家川示范区
庆阳市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
37
1
作者
姚文波
刘文兆
赵安成
李怀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水利
部
水土
保持
研究所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塬沟壑区农果林多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9)
文摘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目区效果不明显,大尺度地域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成效就有限。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重视综合治理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评价,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利用综合治理的经济利益调动实施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引导群众致富与其客观上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基于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
问卷调查
Keywords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questionnaire
分类号
S157.4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泾河流域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兼议泾河流域治理方略
被引量:
13
2
作者
冉大川
刘斌
罗全华
张志萍
郭永乐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
上中游管理
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5,共4页
基金
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资助
文摘
泾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大的增洪增沙是开荒 (包括陡坡开荒和毁林开荒 )。 90年代人为年均增洪 15 10万 m3 ,年均增沙 146 5万 t,比 80年代分别增加 2 6 .4%和 40 .2 % ;比 70年代分别增加85 .3%和 6 9.0 %。制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刻不容缓。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同步 ,才能实现泾河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为活动
水沙变化
泾河流域
治理方略
Keywords
mankind activities
water and sediment variation
Jing river basin
scheme of controlling
分类号
P333.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探究
3
作者
陈峰峰
马多荣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86-90,共5页
文摘
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以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野狐沟流域为研究区,实地调查典型潜蚀区土壤潜蚀状况,并采集原状土,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室内土壤潜蚀模拟试验,观测土壤潜蚀发生状况。结果表明:(1)土壤潜蚀主要发生在有集中来水的陡峭裸露坡面,产生的落水洞与潜蚀桥多为长条形或矩形,平均长度、宽度、深度分别为3.40、0.31、0.40 m,单个潜蚀微地貌平均体积为0.44 m^(3);(2)潜蚀区土壤多在60 min左右完成30 cm土层入渗,部分潜蚀试验管的土壤出现入渗速率持续下降至稳定后又迅速增大的潜蚀现象;(3)潜蚀区域的土壤颗粒主要由中粉粒和粗粉粒组成,二者占比之和达到60%以上,粗砂粒和石砾较少。土壤潜蚀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暴雨条件下径流集中冲刷、裸露的陡坡、土壤颗粒主要由中粉粒和粗粉粒组成、适中的土壤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存在可打开的优势渗流通道。因此,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可通过分散径流、增加植被覆盖、改变土壤颗粒组成、增加土壤密度等方式抑制土壤潜蚀发生。
关键词
土壤潜蚀
微地貌
土壤入渗
土壤性质
黄土丘陵沟壑区
分类号
P64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特征
4
作者
陈峰峰
赵江平
陈云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
保持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水利
部
水土
保持
研究所
水利
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55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1703)
陕西省水保研发项目(2017SBKJ-01)。
文摘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采用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基于标准径流小区坡面土壤水分观测方法,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撂荒地与不同类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状况及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1)与撂荒地相比,人工幼林土壤含水量整体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降水量的增加(减少)而升高(降低);(2)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相较于撂荒地,刺槐和油松在50 cm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在80—120 cm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丁香幼林土壤水分整体偏低;(3)油松和撂荒地土壤水分代表深度分别为:120 cm和80 cm,决定系数(R2≥0.9)和纳什系数(NSE≥-0.1)对该结果的评价显示土壤水分代表深度的选择均是可接受的,刺槐和丁香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研究认为,在黄土丘陵区,人工幼林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低态势,相较于撂荒地,刺槐和丁香土壤水分变异性较大,油松较为稳定。
关键词
油松
刺槐
丁香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时间稳定性
黄土丘陵区
Keywords
Pinus tabulaeformis
Robinia pseudoacacia
Syzygium aromaticum
soil moistur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temporal stability
loess hilly area
分类号
S152.7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齐家川示范区的项目管理及投资效应
5
作者
麻宗荣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9-60,共2页
文摘
齐家川示范区由建设单位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监理单位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对骨干工程等专业程度高、国家投资比例较大的工程,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且不宜招投标的工程,建设单位与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签订实施协议书,由乡镇、村组织实施。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工程国家投资比例较大,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工程群众和地方投资较多,建议今后的生态工程建设据此调整投资比例。乡镇、村组织非企业法人,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处在不可替代的位置上,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能否以建设单位与乡镇、村组织所签订的项目建设协议为凭据支付建设资金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项目管理
投资效应
齐家川示范区
庆阳市
黄河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TV51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姚文波
刘文兆
赵安成
李怀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泾河流域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兼议泾河流域治理方略
冉大川
刘斌
罗全华
张志萍
郭永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探究
陈峰峰
马多荣
《中国水土保持》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特征
陈峰峰
赵江平
陈云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齐家川示范区的项目管理及投资效应
麻宗荣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