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对尾闾改道事件的沉积响应——以1855、1976、1996年三期改道为例
1
作者 孔淼淼 刘夙睿 +6 位作者 王厚杰 毕乃双 胡利民 闫天浩 任晰熙 刘彦昊 吴晓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三角洲尾闾河道摆动会引起入海口位置变迁,进而导致三角洲物源供应与动力过程发生快速调整,引起三角洲沉积演化格局发生重大转变。黄河三角洲因其巨量的入海泥沙供应和频繁的尾闾河道摆动成为研究河流改道影响下三角洲沉积演化的理想区... 三角洲尾闾河道摆动会引起入海口位置变迁,进而导致三角洲物源供应与动力过程发生快速调整,引起三角洲沉积演化格局发生重大转变。黄河三角洲因其巨量的入海泥沙供应和频繁的尾闾河道摆动成为研究河流改道影响下三角洲沉积演化的理想区域。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前人发表的22根沉积物柱状样的测年数据与粒度资料,结合尾闾改道信息,重点探讨了1855、1976和1996年3期黄河尾闾改道事件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演化的控制机制,对比揭示了水下三角洲不同区域对同一改道事件的空间差异性响应。研究表明,1855年黄河北上重新注入渤海引起黄河水下三角洲物源的快速变化,导致黄河水下三角洲不同区域均表现出沉积物粒度细化,砂含量降低,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由双峰转为单峰为主的特征。1976年黄河由刁口流路改道至清水沟流路,废弃刁口三角洲叶瓣粒度明显粗化,砂含量增加,沉积速率降低,海源有机质对该区有机碳埋藏的影响增加;莱州湾区域和现行河口区域由于黄河细粒泥沙的直接供给,粒度细化,砂含量减少,沉积速率增加。1996年至今黄河行水清8汊流路,刁口区域持续缺少沉积物供应,粒度继续呈现粗化趋势;莱州湾区域主要物源转为沿岸再悬浮物质,粒度粗化;现行河口区域水下三角洲受黄河泥沙直接供给,但由于输运过程中的动力分选及黄河入海泥沙的变化,浅水区及其东北部深水区呈粗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改道 黄河水下三角洲 三角洲演化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水文测量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毕栋 毕博 《绿色中国》 2025年第9期112-114,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紧张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在水资源管理中强调生态优先,推动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水文测量为水资源科学调配、利用及环保提供数据支持,精准数据助力可持续管理,改善分配公平性,促进生态修...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紧张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在水资源管理中强调生态优先,推动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水文测量为水资源科学调配、利用及环保提供数据支持,精准数据助力可持续管理,改善分配公平性,促进生态修复与保护。但技术进步下,融入该理念于水文测量工作、提升管理效率仍面临挑战。本文分析其影响,探讨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水文测量 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7·20”暴雨洪水影响下黄河口水文特征变化
3
作者 徐禾禾 刘夙睿 +5 位作者 陈健斌 王厚杰 毕乃双 俞永庆 王亚梅 吴晓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1,共14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暴雨洪水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暴雨洪水不仅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极易改变陆源物质向海输送通量,引起水沙扩散格局的变化,对河口演变至关重要。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暴雨洪水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暴雨洪水不仅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极易改变陆源物质向海输送通量,引起水沙扩散格局的变化,对河口演变至关重要。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遭遇特大暴雨事件,在黄河下游形成了为期1周的暴雨洪水事件。本文通过实测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手段,探讨了洪水前、洪水初期、洪水后期和洪水后的黄河口水文特征、水体层化结构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洪水期间利津站的日均径流量为1.95×10^(8)m^(3),输沙量为1.58×10^(6)t,分别是洪水前、后的2.71倍和9.38倍;由于高流量持续时间与洪水周期均短于调水调沙的调水阶段,因此本次暴雨洪水的入海水沙通量略低于调水阶段;暴雨洪水注入导致黄河口的浊度和盐度在洪水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浊度的最高值和高浊度范围明显变大,冲淡水呈NW—SE向向外海扩张,但在潮流切变锋等因素的影响下,泥沙在河口近岸迅速沉积,扩散范围远小于冲淡水;与人工洪水相比,暴雨洪水对河口盐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羽流扩散范围较为局限,泥沙扩散范围与人工洪水差异较小,符合潮流切变峰阻隔下入海泥沙的沉降范围;洪水的汇入还造成了河口地区较高程度的水体层化,水体浮力频率最高可达到0.1 s−2以上,与洪水后的浮力频率值有着量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黄河口 泥沙扩散 冲淡水 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富集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响应关系
4
作者 何继宏 赵世斗 赵云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了探究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趋势及其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DEA模型,对2007—2021年我国资源富集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VAR模型,探讨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 为了探究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趋势及其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DEA模型,对2007—2021年我国资源富集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VAR模型,探讨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富集区水资源利用总体处于DEA无效率状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极差为0.572,省(区)之间差异明显;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脉冲响应关系,产业结构转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江西、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4个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趋于增强,其他省(区)的影响减小乃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转型 DEA模型 VAR模型 资源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文现代业务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士辉 刘帅 +2 位作者 田水利 张健 李泽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1-13,16,共4页
在分析黄河水文测报服务主要短板的基础上,从站网布局、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基础保障四个维度,研析了黄河水文现代业务和管理体系构建思路与框架,进而给出其实现途径。提出面向服务和需求,完善站网体系、空天地立体自动监测体系,建设... 在分析黄河水文测报服务主要短板的基础上,从站网布局、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基础保障四个维度,研析了黄河水文现代业务和管理体系构建思路与框架,进而给出其实现途径。提出面向服务和需求,完善站网体系、空天地立体自动监测体系,建设水文物理网;构建智能高效的信息传输处理和情报预报服务系统,打造水文信息网;完善测验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等,织好水文管理支撑网。通过"三网"融合,实现"现实水文"和"模拟水文"的有效补充验证,强力提升水文测报管理效率和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站网 监测预报 测验管理 基础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水文曲线绘图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静 岳成鲲 +1 位作者 杨钊 张伟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共4页
水文曲线的自动绘制及图形储存是水文工作中的难点,专门开发的水文曲线绘图系统能够自动绘制多种水文曲线,包括水位—流量关系线、单断沙关系线、过程线、河道大断面图及跨年度的曲线套绘;系统设计采用C++编程语言、嵌入式数据库以及计... 水文曲线的自动绘制及图形储存是水文工作中的难点,专门开发的水文曲线绘图系统能够自动绘制多种水文曲线,包括水位—流量关系线、单断沙关系线、过程线、河道大断面图及跨年度的曲线套绘;系统设计采用C++编程语言、嵌入式数据库以及计算机图形技术,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对水位—流量关系线精度进行的分析表明,系统误差、随机不确定度、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偏离值检验等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系统的开发填补了自动绘制水文曲线的技术空白,为黄河水文电子图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储存 自动绘制 绘图系统 水文曲线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水文测报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安鹏 闫堃 李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8,共2页
水文测报在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文测报技术及设备是提高测验成果质量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黄河水文测报技术和设备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位观测由人工观读水尺发展到超声波、雷达水... 水文测报在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文测报技术及设备是提高测验成果质量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黄河水文测报技术和设备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位观测由人工观读水尺发展到超声波、雷达水位计自动测报;渡河设施由人力牵拉木船(拉纤)发展到无线遥控电动吊箱水文缆道;流量记载计算实现自动化;泥沙采样及处理技术明显提升;水情拍报实现了网络化、自动化。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在水文测报中得到广泛应用,水文测报能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测报 技术及装备 发展 黄河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蓝永超 丁永建 +2 位作者 沈永平 畅俊杰 魏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在气候变暖对黄河上游水资源情势变化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由于黄河上游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使其形成具有独特的水文水资源系统。这个系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且表现为对降水的敏... 介绍了近年来在气候变暖对黄河上游水资源情势变化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由于黄河上游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使其形成具有独特的水文水资源系统。这个系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且表现为对降水的敏感性远大于气温。黄河上游的天然地表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着温度持续上升,黄河上游21世纪水循环的演变趋势呈现为蒸发量增加,径流量进一步减少。一般来讲,随着气温升高, 海洋和陆地蒸发量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全球降水量总体上增加,黄河上游降水增加的概率加大;但由于增加的幅度有限,加之随气温上升而增加的蒸发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降水的可能增加,还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量的减少。未来黄河上游水资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必须通过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各种途径来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的水资源问题,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黄河上游 水资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下的黄河源区水资源预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车骞 王根绪 +2 位作者 孔福广 陈玲 姜秀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建立不同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情景,模拟和预测未来水资源的变化。针对黄河源区特殊的下垫面条件,着重冰雪和冻土的水文过程调试,对模拟结果的评价显示,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建立不同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情景,模拟和预测未来水资源的变化。针对黄河源区特殊的下垫面条件,着重冰雪和冻土的水文过程调试,对模拟结果的评价显示,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的水资源变化。不同情景下演算得出的水资源量数据可信,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模型结构以及参数的优化,模型在寒区水资源研究和管理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气候波动 土地覆盖 黄河源区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体中泥沙与污染物迁移转化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永 周艳丽 +1 位作者 李群 姜胜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8-29,32,共3页
黄河泥沙对水质有着显著的影响,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特有的问题和困难。在黄河多沙水体监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体中重金属、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等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科... 黄河泥沙对水质有着显著的影响,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特有的问题和困难。在黄河多沙水体监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体中重金属、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等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科学研究黄河水环境问题,必须结合水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水化学和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等多门学科,充分研究黄河泥沙的特点、理化特性和黄河泥沙与污染物间的作用,确立科学系统的多沙水体前处理方法和监测技术,才能对黄河水质污染状况作出科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水体 泥沙特性 污染物 迁移转化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水文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输水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立新 鲁学纲 范正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3-57,共5页
基于长序列径流、地下水位和湖泊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得出近60 a下游水文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输水的启示:1正义峡和狼心山年径流量突变逐渐延迟,且年内分配不均匀... 基于长序列径流、地下水位和湖泊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得出近60 a下游水文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输水的启示:1正义峡和狼心山年径流量突变逐渐延迟,且年内分配不均匀,增加下游春季下泄水量十分必要;2地下水位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绿洲核心区呈上升趋势,而绿洲边缘区均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造成核心区的土壤盐渍化和边缘区的干旱化,因此开展基于地下水位的下游生态水量调度方案是未来恢复下游植被的必然;3根据东居延海面积和库容的关系曲线,基于无效蒸腾最小确定的东居延海适宜面积为35.6 km2,据此计算年最小补水量为0.55亿m3,而依据东居延海生态功能的合理水面面积和年补水量尚需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地下水位 生态 黑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和县水文水资源现状及其测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密玲 郭云杰 +1 位作者 刘玉平 权雄章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5期212-213,共2页
对民和县的水文水资源、水文机构、水文测报等进行简要介绍,以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防汛抗旱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文 水资源 现状 测报 青海民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下游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比分析
13
作者 左超 常兴 +1 位作者 辛朋磊 张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91,200,共9页
基于2002-2022年黄河流域上中下游3个典型水文站(兰州、龙门和利津)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水沙关系曲线以及双累积曲线分析了其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并计算了气候变化和... 基于2002-2022年黄河流域上中下游3个典型水文站(兰州、龙门和利津)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水沙关系曲线以及双累积曲线分析了其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并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兰州水文站(汛期和非汛期)和利津水文站(非汛期)的径流量具有显著增加趋势且变化率分别为4.83、2.47和3.37亿m^(3)/a,龙门水文站输沙量在非汛期具有显著的减小趋势且变化率为-128.01万t/a;各水文站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突变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汛期时兰州水文站、龙门水文站和利津水文站输沙量的突变点分别为2008年、2009年和2018年;兰州水文站(非汛期)和利津水文站(汛期和非汛期)的水沙关系拟合相对较好,其中龙门水文站(汛期)和利津水文站(非汛期)河道受径流侵蚀作用而使输沙量较大,兰州水文站(非汛期)和利津水文站(汛期)受到河道水流侵蚀能力最强;在非汛期人类活动对龙门水文站(径流量)和利津水文站(输沙量)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94.69%和94.50%,降水对兰州水文站和龙门水文站输沙量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99.54%和99.03%。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水沙合理调控及生态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沙变化 驱动因素 趋势和突变分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巡测技术在黄河中游测区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丹 曹鸽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6,8,共3页
围绕水文测验模式改革背景下的巡测技术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其在水文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与改进方向。以黄河中游测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巡测技术为主的测验模式,并设计了应用方案,根据方案的运行结果讨论了未来水文测验的发展趋势以及巡... 围绕水文测验模式改革背景下的巡测技术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其在水文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与改进方向。以黄河中游测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巡测技术为主的测验模式,并设计了应用方案,根据方案的运行结果讨论了未来水文测验的发展趋势以及巡测技术的潜在改进方向,为水文测验领域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测验 巡测技术 管理决策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测量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可持续性研究
15
作者 毕博 毕栋 《绿色中国》 2025年第7期112-114,共3页
水文测量技术是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工具,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监测自然环境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该技术在水资源管理、环境污染监测、生态恢复等方面均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探讨了该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 水文测量技术是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工具,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监测自然环境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该技术在水资源管理、环境污染监测、生态恢复等方面均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探讨了该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中的可持续性发展路径。研究表明,随着技术更新和跨学科整合,该技术将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精确和高效的支持,以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测量技术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性 环境监测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遥感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梁钧兰 《江西农业》 2022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我国属严重缺水国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保障民生、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研究人员能依托先进的设备更高效地采集水文数据,提高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水平,并且能依托该技术进行洪... 我国属严重缺水国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保障民生、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研究人员能依托先进的设备更高效地采集水文数据,提高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水平,并且能依托该技术进行洪水监测,加强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对水资源的蒸发和降水量进行监测,提高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水文水资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魏雯 孙吉雄 苟万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9,共6页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日益关注。兰州是全国惟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是兰州市创建山水城市的依据,也...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日益关注。兰州是全国惟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是兰州市创建山水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针对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情况,阐释了兰州市黄河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湿地的保护管理不完善、水资源破坏严重、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以及宣传、教育工作相对落后等。最后,分别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提出黄河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措施和建议,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黄河湿地 保护 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山东测区水文吊箱缆道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8
作者 阎永新 姜东生 +2 位作者 万鹏 张雨 庞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14,共4页
电动吊箱缆道是水文测验最常用的设施装备之一,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介绍了吊箱缆道的结构组成、发展过程,对使用管理、技术设计提出了建议,结合水文监测需求展望了电动吊箱的发展趋势:1吊箱作为能安装现代水沙监测仪器... 电动吊箱缆道是水文测验最常用的设施装备之一,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介绍了吊箱缆道的结构组成、发展过程,对使用管理、技术设计提出了建议,结合水文监测需求展望了电动吊箱的发展趋势:1吊箱作为能安装现代水沙监测仪器的一个平台,而不是仅能使用悬杆和铅鱼等简单的测验设备;2具有吊箱水平运行的自动调整功能;3改善供电环境和方式;4设计科学、实用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测验人员工作安全和设备安全;5闭口式升降吊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箱缆道 渡河设施 水文装备 山东测区 水文测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窟野河水文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念良 马文进 +3 位作者 蔡文彦 曹胜利 白跃虎 罗荣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根据黄河中游较大支流窟野河流域各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统计,通过对流域概况、降水、径流、泥沙以及洪水特性的分析,得出主要结论:窟野河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窟野河暴雨洪水特点是该流域发生大洪水机遇较多,... 根据黄河中游较大支流窟野河流域各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统计,通过对流域概况、降水、径流、泥沙以及洪水特性的分析,得出主要结论:窟野河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窟野河暴雨洪水特点是该流域发生大洪水机遇较多,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历时短,含沙量大,泥沙颗粒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性 径流 泥沙 洪水 窟野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对黄河山东河段水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东生 阎永新 王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8,共3页
小浪底水库自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运行以来,至2014年已连续进行13 a调水调沙实践,处于黄河最下游的山东段在调水调沙的作用下,河道形态及水文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实测资料分析表明:2002—2014年,黄河山东段河道主槽明显刷深,河道形态向... 小浪底水库自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运行以来,至2014年已连续进行13 a调水调沙实践,处于黄河最下游的山东段在调水调沙的作用下,河道形态及水文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实测资料分析表明:2002—2014年,黄河山东段河道主槽明显刷深,河道形态向良性发展,宽深比减小,平滩流量大幅增大,主槽河道输水输沙能力明显增强,未漫滩洪水同流量下水位大幅降低,悬移质泥沙呈粗化趋势。实践表明,调水调沙是黄河山东段河道形态向良性发展、主槽河道输水输沙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性 河道形态 调水调沙 山东河段 小浪底水库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