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晨辉 邓昌斌 高国策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呈现“下强上弱”格局,然而黄河下游巨大经济“蛋糕”的背后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为切实推动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对流域...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呈现“下强上弱”格局,然而黄河下游巨大经济“蛋糕”的背后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为切实推动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对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生态实情及规划方针,对黄河下游湿地、森林、城市三类生态系统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并从经济学视角,依据竞争性和排他性将黄河下游生态产品科学分类,针对不同类别提出强化流域内部门协同联动、引入民营资本深度参与、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及构建流域生态产品交易服务平台等促进黄河下游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生态产品价值 核算指标体系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5次调水调沙情况分析
2
作者 刘洪才 火传斌 +1 位作者 任汝信 薛庆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29,32,共3页
2002年开始的5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冲刷了下游河道,增大了主槽排洪能力;提高了平滩流量,减少了漫滩损失;稳定了河势,下游河势正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减少了工程出险次数,节约了大量投资。虽然5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 2002年开始的5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冲刷了下游河道,增大了主槽排洪能力;提高了平滩流量,减少了漫滩损失;稳定了河势,下游河势正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减少了工程出险次数,节约了大量投资。虽然5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分析了调水调沙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调水调沙的建议:继续开展调水调沙、在河口及过洪能力较小的卡口河段实施疏浚措施、全河协调水量、尽可能增大流量、加大流量冲刷高含沙洪水、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调水调沙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喀斯特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3
作者 何志腾 夏栋 +4 位作者 罗婷 蒋佳媛 赵冰琴 付亮 吴琼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是深入了解鄂西喀斯特小流域地区碳汇能力的关键,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固碳能力。为探究鄂西喀斯特小流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土壤结构稳定性及有机碳(SOC)储量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是深入了解鄂西喀斯特小流域地区碳汇能力的关键,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固碳能力。为探究鄂西喀斯特小流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土壤结构稳定性及有机碳(SOC)储量的影响,以宜昌市下牢溪柏树林(CF)、农田(VF)、石坎农田(ST)、石坎人工林(SF)、天然林(NF)5种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经过干、湿筛对比分析各土地类型土壤粒径分布以及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变化,以期为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2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比例最多,且呈随粒径减小质量分数降低的趋势;CF土壤的>2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比例最多,农耕地则相反。2)CF和NF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_(WD))和几何平均直径(G_(MD))均比农耕地高,其中CF样地的土壤分形维数D和土壤可蚀性K值最小,表明CF样地具有较高的土壤结构稳定性,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强。3)土壤各粒径团聚体SOC质量分数表现为林地较农耕地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SOC质量分数最高,土壤团聚体LOC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同团聚体SOC类似。4)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SOC质量分数与分形维数和土壤可蚀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M_(WD)和G_(M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对土壤水稳性影响最显著,表明土壤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抗侵蚀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鄂西喀斯特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团聚体粒径分布、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影响显著。实行人工植林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固碳能力,促进鄂西喀斯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喀斯特地区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用地增长极限规模测算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新奇 薛春璐 +1 位作者 王伟 杜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5-61,共7页
快速城市化出现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需要测算一个极限区间值进行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以促进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的落实。但是如何测算这个极限规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 快速城市化出现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需要测算一个极限区间值进行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以促进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的落实。但是如何测算这个极限规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个常规方法组合和关键指标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研究首先对城市用地扩展规模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人口数量和GDP分别与建成区面积相关性,确定了城市人口数量对建成区面积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采用逻辑斯蒂模型,依据我国1950-2010年经济数据,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依据1951-2010年全国人口数据对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分为三个方案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原则,将人均城市用地规模取值控制在65.0-115.0 m2,计算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结果表明,到2045年,中国的城市化预测水平为79.99%,在中国人口增长控制较好的情况下,人口规模将达到14.97亿人,城市用地扩展规模为77 857.38-137 747.70 km2;若中国人口达到有关研究的预测峰值16亿人,中国城市化水平稳定在80%,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将会是83 200.00-147 200.00 km2。综合以上分析,未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应在7.8万km2到14.7万k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规模 扩展极限 城市化 人口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室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广月 王银山 杨建顺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4,共2页
土工格室利用网格体系与土体产生的摩擦力和对土体的侧限约束力,在边坡表面形成轻型网状结构体,避免了边坡表面与冲蚀介质直接接触,达到减轻水流对坡面的冲蚀、防止表面土体溜坍、对土体补强加固的目的。介绍了使用土工格室的设计计算... 土工格室利用网格体系与土体产生的摩擦力和对土体的侧限约束力,在边坡表面形成轻型网状结构体,避免了边坡表面与冲蚀介质直接接触,达到减轻水流对坡面的冲蚀、防止表面土体溜坍、对土体补强加固的目的。介绍了使用土工格室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土工格室 边坡防护 水土保持 设计 计算方法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堤基渗流的数值模拟和管涌临界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鹏 王霜 王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2,共6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双层堤基、三层堤基以及多层堤基内部的水力梯度分布,将堤基内部各区域的水力梯度与相应的允许水力梯度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堤基管涌发生的临界上游水头。三层堤基和多层堤基中,堤基内部存在细砂夹层,随着细砂夹层...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双层堤基、三层堤基以及多层堤基内部的水力梯度分布,将堤基内部各区域的水力梯度与相应的允许水力梯度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堤基管涌发生的临界上游水头。三层堤基和多层堤基中,堤基内部存在细砂夹层,随着细砂夹层埋深的增加,管涌发生的临界上游水头逐渐增大,通道深度不断增加,管涌破坏发生的标志是细砂夹层被冲破,发生竖向流土破坏;当细砂夹层埋深达到一定深度时,细砂上部砂砾石层的渗水量增加,增加到足以将砂砾石表面的颗粒带出,管涌破坏过程与双层堤基类似,通道主要形成在黏土下部的砂砾石表面,临界水头有所减小。将该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管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基结构 管涌 数值模拟 临界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汛抢险装袋机车架结构受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7
作者 刘兴燕 侯佼建 张一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53,共7页
作为汽车承载基体,车架在装载、运输和卸载等过程中承担主要载荷,车架的质量对整车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车架必须具备足够刚度,以确保在装袋机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尽量减少车身变形;同时,车架还应具... 作为汽车承载基体,车架在装载、运输和卸载等过程中承担主要载荷,车架的质量对整车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车架必须具备足够刚度,以确保在装袋机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尽量减少车身变形;同时,车架还应具有足够强度以确保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车架受力情况,主要对车架在静态弯曲、扭转工况下进行了研究,并对车架进行动态模态分析,从而校核计算车架的刚度、强度;最终建立了防汛抢险装袋机车架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机器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具有最佳的效率和性能。通过优化设计,在确保车架强度、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减少车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袋机 车架 ANSYS 静态分析 模态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