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径流年际变化规律及丰枯统计特征
1
作者 黄静 李想 +4 位作者 沈延青 包娟 刘靖 魏加华 王战策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6,共12页
【目的】黄河上游水量和库容占全流域的近2/3和4/5,是流域主要产水区和径流年际调蓄区。然而,长期以来径流年际变异大且难以准确预测,制约了上游水库工程“蓄丰补枯”效益发挥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方法】为进一步增强对径流的认知,搜集... 【目的】黄河上游水量和库容占全流域的近2/3和4/5,是流域主要产水区和径流年际调蓄区。然而,长期以来径流年际变异大且难以准确预测,制约了上游水库工程“蓄丰补枯”效益发挥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方法】为进一步增强对径流的认知,搜集了黄河干流主要断面1956—2022年还原径流(唐乃亥、兰州、利津)以及1736—1911年考古径流(青铜峡),采用Copula函数、非一致性检验等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上游对全流域径流贡献度、上游径流年际变化规律以及丰枯统计特征。【结果】研究表明,兰州与全流域径流丰平枯同步概率71.5%,其中同枯和同丰发生概率分别为32.2%和20.3%。兰州断面单年枯水和丰水发生概率分别为43.3%和26.9%,其中特丰发生概率为7.5%,研究期未发生特枯;两年连枯和连丰发生概率分别为19.7%和12.1%,三年连枯和连丰发生概率分别为7.7%和4.6%;丰枯转移发生概率为16.7%。【结论】为有效应对特丰特枯、连丰连枯不利影响,一方面须提升径流长期预测水平并充分挖潜龙羊峡水库年际调蓄能力,另一方面须加快构建黄河流域“一线七库”水网工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特丰特枯 连丰连枯 COPULA函数 非一致性检验 黄河上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分级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毅 李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135,共4页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隐患根据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进行分级,是灾害发生事后分级的一种方法,不利于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结合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提出对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发生前进行分级的方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隐患根据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进行分级,是灾害发生事后分级的一种方法,不利于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结合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提出对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发生前进行分级的方法,综合了失事危害程度和失事风险水平两个因素,将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隐患分为四级进行管理。其目的是指导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对隐患点按照轻重缓急,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应对:对灾害隐患突出、工程治理条件较好的隐患点,可分期实施工程治理;对灾害隐患一般、已逐步趋于稳定的隐患点,采取动态监测为主的防范措施。该方法在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分级和防治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分级方法 灾害防治 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与龙羊峡水电站水量不平衡原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沈延青 靳少波 白钰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1期117-119,123,共4页
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是龙羊峡水电站经济运行及防洪调度的控制站,近几年,唐乃亥水文站与龙羊峡水电站入库水量差值越来越大,出现明显的水量不平衡现象,因此分析查找产生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更科学、更可靠的开展龙羊峡及龙刘梯级... 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是龙羊峡水电站经济运行及防洪调度的控制站,近几年,唐乃亥水文站与龙羊峡水电站入库水量差值越来越大,出现明显的水量不平衡现象,因此分析查找产生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更科学、更可靠的开展龙羊峡及龙刘梯级水库调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量不平衡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人工增雨效益评估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俊才 沈延青 +12 位作者 曹光明 邹松兵 陆志翔 靳少波 李芳 阮宏威 蓝永超 董晓宁 康耀辉 张毅 李季 尹振良 许宝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2,11,共3页
为缓解黄河上游来水不足和下游严重缺水的状况,自1997年开始开展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作业。近20 a来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增雨效果。回顾和总结过去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作业,对于以后工作的开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如... 为缓解黄河上游来水不足和下游严重缺水的状况,自1997年开始开展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作业。近20 a来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增雨效果。回顾和总结过去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作业,对于以后工作的开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如何对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科学合理地指挥高效人工增雨作业,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黄河上游河曲人工增雨作业区与对比区域的降水过程中云雨物理量的变化特征,采用统计检验与物理检验两种手段来评估人工增雨效果,进而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与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降水过程变化流域径流响应过程,从作业区及其代表子流域详细评估径流过程及各水平衡分量的差异。通过集成适宜于本区域云雨物理过程分析方法、分布式降水径流物理模型、时序差异性监测统计方法,提出科学客观、全面系统的研究区人工增雨降水效果与径流响应的定量方法,给出作业区客观全面的降水量与径流量评估结论,并对20 a来人工增雨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人工增雨 效益评估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羊曲水电站河岸缓冲带生态安全评价与功能区划 被引量:1
5
作者 雷生鑫 尹鑫 +2 位作者 刘何静 张新平 权全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16-21,共6页
以羊曲水电站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多源数据,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了研究对象的生态敏感性和灾害风险性,建立了50、200、500和1500 m共4种不同宽度的河岸缓冲带,对库区河岸缓冲带的生态安全等级进行了分类划分与功... 以羊曲水电站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多源数据,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了研究对象的生态敏感性和灾害风险性,建立了50、200、500和1500 m共4种不同宽度的河岸缓冲带,对库区河岸缓冲带的生态安全等级进行了分类划分与功能区划。结果表明:库区河岸缓冲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度敏感区面积较大,高灾害和中灾害风险区占据了研究区的大部分,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威胁。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管理与保护策略,比如加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升植被覆盖度和优化土地利用管理。同时,对库区河岸缓冲带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市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灾害风险性 功能区划 生态安全 河岸缓冲带 羊曲水电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段冰情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中元 王涛 +3 位作者 孙泽朝 陈博文 靳少波 程佳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9-629,共11页
为支撑黄河流域冰凌洪水灾害防御等相关工作,基于黄河宁蒙段的多年冰情、水情、气象等相关观测资料,采用Sen斜率分析等方法分析冰情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该河段冰凌洪水灾害明显减少,1970-2000年平均每年1.3次,2000年之后为0... 为支撑黄河流域冰凌洪水灾害防御等相关工作,基于黄河宁蒙段的多年冰情、水情、气象等相关观测资料,采用Sen斜率分析等方法分析冰情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该河段冰凌洪水灾害明显减少,1970-2000年平均每年1.3次,2000年之后为0.46次,灾害发生位置有向黄河宁蒙河段下游区域转移趋势;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断面流凌天数自1950年以来分别以0.43、0.59 d/(10 a)的速率增加;头道拐断面受万家寨水库运用影响较大,水库运用前期流凌天数以8.85 d/(10 a)的速率增加,水库运用后以6.40 d/(10 a)的速率快速减少,即封河过程加快;在气候变暖影响下3个断面的封冻天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巴彦高勒断面距上游水库最近下降趋势最快,为-7.64 d/(10 a);水库运行可减缓其上游河段因气候变暖导致的封冻天数下降,1998年万家寨水库运用之后头道拐站、三湖河口站封冻天数变化趋势由-7.06、-7.98 d/(10 a)转变为-4.94、-1.49 d/(10 a),封冻天数降低速率明显减缓,并且距离库区越近这种减缓作用越明显;河冰对河道泥沙输移影响显著,头道拐断面封、开河期的含沙量分别是稳封期的6.2倍、9.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冰情 凌汛灾害 时空分布 黄河宁蒙段 气候变化 水库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羊曲水电站及邻近库区河岸带土壤侵蚀的时空异质性与相关因素探析
7
作者 张峰华 张新平 +3 位作者 张国盛 尹鑫 权全 樊有锋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22-27,共6页
以龙羊峡水电站库区至上游支流巴沟河段黄河两岸5 km河岸带为研究对象,依据库区位置(羊曲坝下、羊曲库首、羊曲库中、羊曲库尾、班多水电站库区和支流巴沟河)和河岸位置(左岸、右岸)组合划分为12个分段,构建了2000—2022年土壤侵蚀模数... 以龙羊峡水电站库区至上游支流巴沟河段黄河两岸5 km河岸带为研究对象,依据库区位置(羊曲坝下、羊曲库首、羊曲库中、羊曲库尾、班多水电站库区和支流巴沟河)和河岸位置(左岸、右岸)组合划分为12个分段,构建了2000—2022年土壤侵蚀模数及其相关因素的年尺度时间序列,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获取了不同置信度的变化像元,进而通过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各河岸带土壤侵蚀模数的潜在影响变量。结果表明:12个河岸带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最大NDVI均呈正相关,其中RHR、LMR、RMR达到极显著水平,RBD相关性不显著,其余8个达到显著水平;12个河岸带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潜在蒸发量均呈负相关,其中RBG达到显著水平;12个河岸带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其中RBD达到极显著水平,LHR、RHR、LMR、RMR、LTR和RTR达到显著水平;RBD和RBG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均气温均呈不显著负相关,其余10个河岸带则呈不显著正相关;RBD、RHR、RMR、RTR和LBR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地表净辐射通量均呈不显著负相关,其余7个则呈不显著正相关;12个河岸带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均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其中RMR和RBG达到显著水平,其余10个则不显著;12个河岸带的造林潜力地块及其气候生产潜力的分析结果表明支流巴沟河河岸带的单位面积年均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班多水电站库区次之,其后为坝下(羊曲大坝至龙羊峡大坝),最低的为羊曲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 时空异质性 土壤侵蚀 河岸带 邻近库区 羊曲水电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羊曲水电站陆生生态影响区域土地类型解析
8
作者 胡一栋 闫姝婉 +3 位作者 张雅敏 孟祥飞 权全 刘建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以黄河羊曲水电站陆生生态影响区域为研究区,采用现场实地调研和遥感影像解译等方式开展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解析研究,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土地利用参考资料和遥感应用指数解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比不同分类方法的识别精度,核算区... 以黄河羊曲水电站陆生生态影响区域为研究区,采用现场实地调研和遥感影像解译等方式开展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解析研究,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土地利用参考资料和遥感应用指数解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比不同分类方法的识别精度,核算区域内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采用最大似然法分类、神经网络分类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方法分别对林地、耕地和草地的识别结果进行校正,并对多重判别的问题像元进行归类,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情况。对最终分类的影像进行统计,得到研究区内林地、耕地、草地面积分别为40.33、38.55、361.37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类型 陆生生态系统 生态影响 羊曲水电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羊曲水电站建设对陆生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世隆 闫姝婉 +3 位作者 张路 孟祥飞 权全 刘建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8-11,21,共5页
水电站建设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环境影响,以黄河羊曲水电站建设淹没影响区为研究范围,结合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采用价值当量因子法评估生态功能价值,并对比分析淹没前后的变化。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陆... 水电站建设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环境影响,以黄河羊曲水电站建设淹没影响区为研究范围,结合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采用价值当量因子法评估生态功能价值,并对比分析淹没前后的变化。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陆生生态系统的分析地类,探究了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供给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和耕地面积接近,但是林地的生态功能价值更高,其主要的生态功能体现为调节功能和支持功能;耕地与林地和草地的生态功能差异明显,耕地主要是提供食物生产的供给功能;研究区涉及的3个县中同德县和兴海县受影响区域面积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陆生生态系统 羊曲水电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羊曲水电站陆生生态影响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0
作者 段军邦 闫姝婉 +3 位作者 梁涛 孟祥飞 权全 刘建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12-15,共4页
黄河羊曲水电站建设会对区域陆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及水电站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正向或负向影响,提出了针对水电站陆生生态影响区域生态补偿的对策与建议:生态补偿范围涵盖兴海县、同德县和贵南... 黄河羊曲水电站建设会对区域陆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及水电站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正向或负向影响,提出了针对水电站陆生生态影响区域生态补偿的对策与建议:生态补偿范围涵盖兴海县、同德县和贵南县的7个乡镇和22个村落,补偿的地类包括林地、耕地和草地;林地采取异地栽培人工种植林的方法,弥补淹没区域内的林地生态系统损失;草地补偿以沙地生态恢复和种植人工草地为主,代替淹没区域内的天然牧草地;耕地则以经济补偿为主;生态补偿应该以水电开发公司为主体,政府、市场和社会补偿共同完成,对不同的地类给予针对性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 羊曲水电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电公司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黎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年第9期54-56,共3页
分析了黄河水电自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销售交易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大水电进入电力市场应回归其应有价值,设想需要研究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电力市场 电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梯级电站水库联合调度方式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靳少波 沈延青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2期98-100,104,共4页
通过对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历史运行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主要是龙羊峡、刘家峡电站)的联合调度方式,提出合理、可行、多方受益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梯级电站 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2016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靳少波 沈延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6,61,共4页
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1997—2016年的人工增雨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黄河上游水汽来源的简要分析,明确了人工增雨范围;通过对人工增雨的飞机、火箭、燃烧炉作业原理进行介绍,分析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方法,介绍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各阶段人工... 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1997—2016年的人工增雨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黄河上游水汽来源的简要分析,明确了人工增雨范围;通过对人工增雨的飞机、火箭、燃烧炉作业原理进行介绍,分析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方法,介绍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各阶段人工增雨进展情况和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并统计了人工增雨取得的成效,对下一步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提出了建议:1加强研究,争取在人工增雨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方法上有所突破;2在增雨时间和范围、站点布设、作业方式等方面,确定一个可以长期执行的科学、经济、实用的方案;3加大对增雨区部分群众的宣传和科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人工增雨 河曲地区 黄河上游 1997-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
14
作者 三梅英 贾升策 +7 位作者 杨程 刘靖 余忠全 方伟 尚嘉楠 明波 郭怿 程龙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71-77,I0007,共8页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关系到流域水土保持和调水调沙工作,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径流情势的不确定性。开展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对保障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CMIP6气候模式数据...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关系到流域水土保持和调水调沙工作,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径流情势的不确定性。开展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对保障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CMIP6气候模式数据作为驱动数据,采用分期组合预测方法建立基于滚动策略的中长期径流分期预测组合模型,预测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和玛曲站2024—2100年在9种气候模式和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逐月径流量,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森林模型预测不同置信度水平下的未来径流概率区间,分析未来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通过计算预测区间覆盖率和预测区间平均带宽,发现预测区间覆盖率在0.80以上,预测区间平均带宽为100~200,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清晰度较高,预测结果准确度较高;②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和玛曲站未来径流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唐乃亥站的未来径流减少速率大于玛曲站,夏秋两季的未来径流减少幅度高于春季,冬季变化幅度不足4%;③将基于9种气候模式的径流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在SSP126、SSP370、SSP585路径下,2024—2100年唐乃亥站和玛曲站径流减少速率分别为13.9×10^(6)、38.8×10^(6)、49.8×10^(6) m^(3)/a,玛曲站径流减少速率分别为6.9×10^(6)、26.8×10^(6)、36.3×10^(6) m^(3)/a,可以说随着碳排放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径流减少速率不断加快,未来径流的变化趋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气候模式 径流 未来情势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水风光发电出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权 陈嘉威 +1 位作者 刘杨 虎珀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9,共7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此背景下,需开展水风光一体化建设,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分析“双碳”背景下黄河干流调节能力较强的宁木特、茨哈峡、龙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此背景下,需开展水风光一体化建设,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分析“双碳”背景下黄河干流调节能力较强的宁木特、茨哈峡、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小浪底水电站典型年出力特性,开展其周边风能资源、光能资源出力特性研究,为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提供支撑,为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高效转化奠定基础。研究表明:茨哈峡、龙羊峡、刘家峡、古贤、碛口、小浪底水电站年内丰枯出力比较小,宁木特、黑山峡水电站年内丰枯出力比较大;研究区域内风电年内出力高峰发生在冬季、春季或夏季,不同电站周边区域日内出力高峰发生时间不尽相同,出力系数峰值为0.5左右,风电全年平均出力系数为0.30~0.48,保证率为31%~45%;光伏电站出力系数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昼夜出力变化较大,多数在每日13:00~14:00出力达到峰值,出力系数峰值为0.70~0.79,光伏电站全年平均出力系数为0.23左右,保证率为3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资源 风能资源 光能资源 出力特性 出力保证率 黄河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家峡水电站过机含沙量异常影响指标及阈值研究
16
作者 王小鹏 崔鑫 +1 位作者 宋伟华 王战策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49,56,共5页
2019年以来,在刘家峡水电站的调度运行中发现,库水位在1723 m以下时,因洮河河道冲刷而过机含沙量增大,发生过机含沙量突增现象,严重影响机组安全。为充分识别造成刘家峡水电站过机含沙量增大的主要指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皮尔逊相关系... 2019年以来,在刘家峡水电站的调度运行中发现,库水位在1723 m以下时,因洮河河道冲刷而过机含沙量增大,发生过机含沙量突增现象,严重影响机组安全。为充分识别造成刘家峡水电站过机含沙量增大的主要指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得出过机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位、流量、流速等,在此基础上按照水库运行调度实际设置不同坝前水位、入出库流量方案,通过RSS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方案下水库坝前含沙量,提出刘家峡水库调度运行建议,即当入库流量不超过2000 m^(3)/s时,坝前水位可按照不低于1722 m控制;当入库流量进一步增大时,从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分析,可保持坝前水位不低于17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过机含沙量 RSS模型 刘家峡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李家峡水电站水能复核 被引量:1
17
作者 华家鹏 杨振 +1 位作者 白钰 祁万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6,29,共3页
李家峡水库投入运行已5年,为了对该水库水能情况进行复核,采用了长系列法和代表系列法进行了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的计算,并与初步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合理的成果。同时,结合李家峡水库的特点,分别采用历年逐月调节计算和... 李家峡水库投入运行已5年,为了对该水库水能情况进行复核,采用了长系列法和代表系列法进行了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的计算,并与初步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合理的成果。同时,结合李家峡水库的特点,分别采用历年逐月调节计算和采用历年逐日调节计算,对计算成果差别较小的原因作出了分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李家峡水电站 水能 发电量 代表系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公伯峡水电站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 星玉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69,共4页
结合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建设具体情况,针对该区域内独特的地质、土壤和气候条件,在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施工区内,划分出了不同的治理区域。在分析该区水土流失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工程治理和植物治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内的... 结合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建设具体情况,针对该区域内独特的地质、土壤和气候条件,在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施工区内,划分出了不同的治理区域。在分析该区水土流失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工程治理和植物治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内的主要治理措施,为黄河上游同类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伯峡 水土流失 预防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黄河源区径流分期组合预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强 尚嘉楠 +6 位作者 方伟 杨程 刘登峰 明波 沈延青 祁善胜 程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9,共10页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产流区和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提高黄河源区径流预报准确率可为流域水资源科学调配和水风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以黄河源区唐乃亥和玛曲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月份径流组分的差异,考虑积雪...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产流区和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提高黄河源区径流预报准确率可为流域水资源科学调配和水风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以黄河源区唐乃亥和玛曲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月份径流组分的差异,考虑积雪覆盖率及融雪水当量变化,构建了中长期径流分期组合机器学习预报模型及其可解释性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年内的径流预报时段可划分为融雪影响期(3—6月)和非融雪主导(以降雨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期(7月—次年2月);2)与传统不分期模型相比,唐乃亥站和玛曲站分期组合预报模型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0.897、0.835,确定系数(R2)分别达0.897、0.839,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10%、17%,提高了径流预报准确率,通过分位数映射校正,唐乃亥站和玛曲站预报模型的R2分别进一步提升至0.926和0.850;3)基于SHAP机器学习可解释性分析框架,辨识了预报因子对径流预报结果的贡献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降水、前一个月流量、蒸发、气温、相对湿度、融雪水当量等,发现了不同预报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散点分布具有拖尾式或阶跃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径流预报 分期组合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玉孝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3年第8期113-116,121,共5页
通过对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混凝土施工程、灌浆工程的系统研究与实践,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施工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的难题,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高寒地区高拱坝快速、安全、优质的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 快速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