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审计利润初探
- 1
-
-
作者
邓鸿
-
机构
黄梅县审计局
-
出处
《武汉财会》
1990年第12期19-19,共1页
-
文摘
帐面利润是企业会计帐簿和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经营利润。审计利润是经审计核实后的利润。它是审计人员以企业帐面利润为基数,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规、条例和会计核算制度和技术,通过一系列会计处理项目的审增审减后所核定的企业经营利润额。帐面利润一般是经营者和财会人员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自我鉴定结果;审计利润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鉴定结果。我们一般用M<sub>1</sub>表示帐面利润,用M<sub>2</sub>表示审计利润。笔者谈谈运用审计利润考核帐面利润的两种方法。 (一)、净额考核法。把审计利润M<sub>2</sub>与帐面利润M<sub>1</sub>之间的差额称为净额。
-
关键词
帐面利润
审计人员
实现利润
企业经营
利润审计
经营成果
会计处理
两种方法
财经政策
考核法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浅谈怎样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 2
-
-
作者
李耀华
-
机构
黄梅县审计局
-
出处
《武汉财会》
1988年第2期28-29,共2页
-
文摘
一、审计监督质置的标准。审计工作的职能是实行经济监督。因而审计质量的标准应着眼于“监督”二字上,包括监督的效率和监督的效果。当然,审计应具有两重性,有批判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但须寓于监督之中,监督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监督来搞好服务。具体标准是: 一要实事求是、查清问题。审计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对其问题要彻底查深查透.所谓深,就是明于勘复,查明一个问题。要反复勘查核实。所谓透,就是稽失无隐,稽查过失不能隐瞒真象。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表现在:会计记录失真,存在三假(假凭据。做假帐、假报表);核算失严,存在三乱(乱串户、乱列支、乱冲转);管理失控,存在三无(无计划、无制度、无手续);工作失责,存在三多(帐目积压多、技术差错多、职责不明址皮多)。面对“四失”,审计要善于辨别真伪,要“疑以之踪,不可不察”,
-
关键词
审计监督
审计质量
会计记录
假帐
经济监督
监督质量
法制观念淡薄
无隐
主审
二字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为贪污分子发奖岂非咄咄怪事?
- 3
-
-
作者
邓鸿
金记柱
-
机构
黄梅县审计局
-
出处
《武汉财会》
1990年第6期44-44,共1页
-
文摘
最近,我们对一乡镇企业——某磷肥厂进行审计,发现一桩怪事,该厂竟为贪污犯蔡某兑现奖金3300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89年5月,该磷肥厂供销员蔡某从某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站购进氯化胺110吨,每吨单价382元,计款42,020元,蔡某当时谎报单价为420元,厂财务科则按此价汇去货款46,200元,蔡某为了贪污这一笔差价款4,180元,将生资站开出的真实发货票销毁,改用一张商业统一零售发货票。自填单价420元交财务科报销,将4,180元的差价款中饱私囊。蔡某的所作所为不但未受到任何怀疑和查处,反而作为该厂购进原材料氯化胺的“有功之臣”给予3300元的重奖。
-
关键词
乡镇企业
财务科
贪污犯
农业生产资料
单价
氯化胺
磷肥厂
审计
原材料
贪污分子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应当杜绝私占公物的现象
- 4
-
-
作者
邓鸿
-
机构
黄梅县审计局
-
出处
《武汉财会》
1989年第9期37-37,共1页
-
文摘
近年来,一些公职人员利用各种机会,将公家财产据为己有的事时有发生,据笔者调查了解,其主要手法是: 一是以购办公用品的名义,用公款购买个人适用的家具用具,供个人享用或以公款购进后再折价卖给私人,占公家便宜。如某单位主要负责人新居落成后,尚缺一部彩色电视机,而该单位正好有一部新购回的进口大彩电,于是他就以公家电视机难以保管为由,为“安全”起见,按半价处理给了他个人。
-
关键词
公职人员
公物
主要手法
办公用品
主要负责人
彩色电视机
单位财产
现象
财产登记
公款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