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市徽州区茶园绿色防控及农药集中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传东 方春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8期133-134,137,共3页
介绍了黄山市徽州区茶园绿色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当地茶园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园 绿色防控 农药集中配送 问题 建议 安徽黄山 徽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区2005年中稻褐稻虱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2
作者 方春华 方德琪 程传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4期119-119,共1页
阐述2005年单季中稻褐稻虱发生特点,分析褐稻虱重发的原因,指出褐稻虱重发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褐稻虱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及虫源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刁永刚 杨海博 +6 位作者 瞿钰锋 陈晓 方春华 吴颖 程遐年 张孝羲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72-2882,共11页
徽州稻区作为我国白背飞虱北迁与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分析其中、晚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对皖南稻区乃至江淮稻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解剖,研究了徽州稻... 徽州稻区作为我国白背飞虱北迁与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分析其中、晚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对皖南稻区乃至江淮稻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解剖,研究了徽州稻区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及虫源性质。运用GrADS和ArcGIS分析2009年白背飞虱主要迁入期的天气背景,并利用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对主要迁入期进行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在中、晚稻以第3代危害为主。中稻田第2—4代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出型,同时第3代前半期还存在部分滞留本地繁殖或者是外地白背飞虱迁入现象;而晚稻第3代后半期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入型,第4—5代属于基本迁出型。风切变、下沉气流和强降水可作为徽州稻区预测白背飞虱迁入的气象背景。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湘南、赣中及赣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种群消长 虫源性质 轨迹分析 降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地区有机茶园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程传东 吴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148-148,151,共2页
分析黄山地区茶树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介绍有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构建情况,以提高"三茶"生产水平。
关键词 有机茶园 病虫害 发生现状 绿色防控技术 安徽黄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药菊黑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5
作者 方春华 《安徽农业》 2002年第8期22-22,共1页
黄山药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花序入药,具清凉解热、止渴生津等功效。黄山药菊不仅是一味常用中药,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清凉饮料,近年来行销全国各地,成为山区产业结构调整新的亮点。
关键词 黄山药菊 黑锈病 症状 传染途径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大红袍荸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6
作者 方春华 程传东 《安徽农业》 2002年第4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徽州 大红袍荸荠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菊天牛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3
7
作者 方春华 刘轩武 李延山 《安徽农业》 2003年第3期25-25,共1页
菊天牛是我县滁菊上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受害株率为10%~30%.1999年,全县因菊天牛危害造成的滁菊减产约30%.近年来,随着我县滁菊种植扩大,其危害逐年加重.
关键词 滁菊害虫 发生特点 菊天牛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三拂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8
作者 方春华 耿继光 周群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3期180-180,共1页
31%三拂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或世代重叠严重条件下,使用31%三拂100m l/667m2能有效控制其危害。
关键词 31%三拂 稻纵卷时螟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9
作者 吴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66-167,共2页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在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7 d、齐穗期3次用药,对纹枯病、细条病、稻曲病等防治效果好,可有效预防中后期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实现"一药多治",操作简单,增产增收作用明显,推荐用量为40%戊唑·噻唑...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在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7 d、齐穗期3次用药,对纹枯病、细条病、稻曲病等防治效果好,可有效预防中后期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实现"一药多治",操作简单,增产增收作用明显,推荐用量为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1 050 m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 水稻病害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杀乳油防治二化螟药效试验
10
作者 方德琪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2期71-71,共1页
用12%马.杀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剂量以150 g/667 m2防治效果最佳,达96.26%。
关键词 马·杀乳油 水稻二化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