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古典文学中的“七”:以先秦两汉文学为中心 |
潘定武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2
|
《史记》文体的文学史思考 |
潘定武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3
|
二语学习成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石铃凤
沈可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文道、文体与时代——古典文学盛衰小论 |
潘定武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5
|
论“象外之谈”及其美学意义 |
陈玲
刘运好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6
|
传统识字教育的现代阐释 |
张心科
戴元枝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7
|
《西游记》“六耳猕猴”意象的文化与心理学阐释 |
张振国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
8
|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朱生东
何玉荣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
9
|
《荷塘月色》在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本呈现 |
张心科
戴元枝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10
|
儿童出版领域的“民国潮”透视 |
戴元枝
张心科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1
|
古代宗族与科举仕宦的关系研究——以明清徽州社会宗族为例 |
曲晓红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2
|
20世纪前期中学语文选修课程的发展及启示 |
戴元枝
张心科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3
|
论胡适与乾嘉考据学派 |
房列曙
吴云峰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14
|
《圆圆曲》主题之争及思考 |
潘定武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5
|
胡适:现代诗经学的开山人 |
汪大白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6
|
建构地域文化自信:《新安文献志》的范式意义 |
张小明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7
|
自古及今 百年瞬间 季节更替——《儒林外史》叙事时间的三个维度 |
乔根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8
|
朱子理学对徽州宗族祠堂的影响 |
方利山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9
|
说“轻”论“沉”——汉语中词义交叉现象研究 |
何芳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1
|
|
|
20
|
穿越历史的审视——读赵焰《思想徽州》 |
黄立华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