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有横断面形态的研究成果及其在黄河下游的适用性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敏 李勇 王卫红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8,共7页
总结了中外学者对冲积性河流横断面形态研究的现状,从研究方法上对其进行归纳。内容涉及到经验公式、终极假说和力学理论分析等相关领域,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用黄河的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并找出了其不能适用的原因,并对以后研... 总结了中外学者对冲积性河流横断面形态研究的现状,从研究方法上对其进行归纳。内容涉及到经验公式、终极假说和力学理论分析等相关领域,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用黄河的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并找出了其不能适用的原因,并对以后研究黄河下游横断面调整,提出了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形态 河相关系 河宽 经验公式 极值假说 冲积性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引水口布置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催花 郭选英 +2 位作者 李远发 段高云 张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4,共7页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是治理黄河泥沙的重要战略措施,引水口布置是自流放淤实现淤粗排细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弯道水力学理论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概化模型试验等多种手段,从多引沙、多引粗沙的角度,认为引洪放淤闸应布置在弯道段弯顶...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是治理黄河泥沙的重要战略措施,引水口布置是自流放淤实现淤粗排细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弯道水力学理论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概化模型试验等多种手段,从多引沙、多引粗沙的角度,认为引洪放淤闸应布置在弯道段弯顶附近上游,确定了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放淤闸位。综合考虑引沙和防淤堵,合理确定了放淤闸底板高程。该成果已在2004年黄河小北干流放淤原型试验中得到检验,结果表明放淤闸多引沙、多引粗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流放淤 多引沙 多引粗沙 引水口布置 淤粗排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地区暴雨产流产沙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国庆 王云璋 +1 位作者 李皓冰 康玲玲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根据黄河中游暴雨产流产沙特点 ,分析了产流机制和产沙的动力条件 ;通过径流水源划分 ,建立了两水源暴雨产流模型 ;综合考虑降雨、土壤含水量、地面径流的影响 ,在将地面径流概化为宽浅式明渠流的基础上 ,建立了暴雨产沙模型。并应用黄... 根据黄河中游暴雨产流产沙特点 ,分析了产流机制和产沙的动力条件 ;通过径流水源划分 ,建立了两水源暴雨产流模型 ;综合考虑降雨、土壤含水量、地面径流的影响 ,在将地面径流概化为宽浅式明渠流的基础上 ,建立了暴雨产沙模型。并应用黄河中游孤山川、窟野河和黄甫川流域的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产流产沙 水文模型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6
4
作者 王国庆 王云璋 康玲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利用月水文模型 ,采取假定气候方案 ,分析了黄河上中游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敏感 ,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 ,如气温不变 ,降水增加1 0 %时 ,径流量约增加 1 7%。如降水不变 ,气温升高 1℃ ,则径流... 利用月水文模型 ,采取假定气候方案 ,分析了黄河上中游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径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敏感 ,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 ,如气温不变 ,降水增加1 0 %时 ,径流量约增加 1 7%。如降水不变 ,气温升高 1℃ ,则径流减少 5 %左右。在区域上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 径流 气候变化 敏感性 月水文模型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文学 张隆荣 +1 位作者 张原锋 梁国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1,共7页
为研究影响射流冲刷的因素,作者进行了70组试验,分别研究了单管和多管,水平和有入射角,贴底和离开床面,静水和动水等情况。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床沙一定、河流流速与射流流速相比不大的情况下,冲刷坑的几何尺寸与V2/3... 为研究影响射流冲刷的因素,作者进行了70组试验,分别研究了单管和多管,水平和有入射角,贴底和离开床面,静水和动水等情况。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床沙一定、河流流速与射流流速相比不大的情况下,冲刷坑的几何尺寸与V2/3jD5/6有较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射流清淤 潼关高程 水槽试验 水下淤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潼关以下黄河三门峡库区汛期冲刷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侯素珍 焦恩泽 +1 位作者 姜乃迁 王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3,共5页
通过实测资料对 1974年以来三门峡库区溯源冲刷和沿程冲刷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溯源冲刷的范围 ,初步研究了溯源冲刷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入库流量、坝前水位和河床条件等之间的关系 ,并对沿程冲刷及其与水沙的关系进行分析 ,明确了大流量时... 通过实测资料对 1974年以来三门峡库区溯源冲刷和沿程冲刷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溯源冲刷的范围 ,初步研究了溯源冲刷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入库流量、坝前水位和河床条件等之间的关系 ,并对沿程冲刷及其与水沙的关系进行分析 ,明确了大流量时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是水库冲刷的主要形式 ,是增大水库排沙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库区 汛期 冲刷规律 溯源冲刷 沿程冲刷 冲刷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模拟的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东风 张红武 +1 位作者 许雨新 张俊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63,共5页
本文以水流和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沙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导出了本模型的离散方程式,用质量集中和预估校正法处理、迭代求解方程组。以黄河济南河段1976年汛期的洪水演进和河床演变为例从水位过程、流量... 本文以水流和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沙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导出了本模型的离散方程式,用质量集中和预估校正法处理、迭代求解方程组。以黄河济南河段1976年汛期的洪水演进和河床演变为例从水位过程、流量过程、断面平均流速和最大流速、全域流速场和河床断面冲淤形态等方面,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计算。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或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模型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有限元 验证 水沙运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康玲玲 王云璋 +3 位作者 王霞 常茂德 王国庆 李皓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2,81,共5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 4条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和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与系统研究 ,提出了适应于该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 ,初步确定了小流域不同单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
关键词 关键措施 组合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治理方略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红武 张俊华 姚文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共4页
治黄方略为我国历代安民的决策课题。本文针对“水少沙多”这两点黄河难治的症结,指出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同时提出了与外流域调水结... 治黄方略为我国历代安民的决策课题。本文针对“水少沙多”这两点黄河难治的症结,指出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同时提出了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增加黄河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也可乘机排沙入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治理方略 泥沙 排沙入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坡面入渗与侵蚀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申震洲 姚文艺 +2 位作者 李勉 李伟伟 赵海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通过黄土坡面的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坡度、流量条件下坡面的侵蚀特征及坡面入渗与侵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裸坡的侵蚀量分别是草被覆盖度为30%,80%坡面的4倍和20倍;80%草被覆盖度坡面的稳定入渗率为30%覆... 通过黄土坡面的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坡度、流量条件下坡面的侵蚀特征及坡面入渗与侵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裸坡的侵蚀量分别是草被覆盖度为30%,80%坡面的4倍和20倍;80%草被覆盖度坡面的稳定入渗率为30%覆盖度坡面的2倍,是裸坡的9倍;10°坡面的侵蚀产沙量只有20°,30°坡面的1/10;20°,30°坡面的入渗率约是10°坡面的1/10;1 L/min流量下的相对稳定侵蚀量是5 L/min和7.5 L/min流量的1%左右,而3 L/min的稳定侵蚀量则为后者的20%左右;在不同的流量条件下,坡面侵蚀量随入渗率的增加呈线性减少,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条件 坡度 流量 侵蚀量 入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与纵横断面调整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申冠卿 张原锋 +1 位作者 尚红霞 李小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4,共5页
黄河以水少沙多而著称于世。泥沙沉积受制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和河道边界的约束。堤防的约束在防御洪水泛滥的同时,使得河道沉积速率明显加大。纵、横断面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而调整,河道边界的约束使得主流趋于稳定的同时,带来主槽沉积速率... 黄河以水少沙多而著称于世。泥沙沉积受制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和河道边界的约束。堤防的约束在防御洪水泛滥的同时,使得河道沉积速率明显加大。纵、横断面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而调整,河道边界的约束使得主流趋于稳定的同时,带来主槽沉积速率大于滩地,局部河段“二级悬河”发展严重。目前下游河道萎缩是一定水沙条件下的产物,遇到有利水沙,断面仍会发生相应调整,主槽萎缩的局面会得到改善,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会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泥沙沉积 断面调整 纵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段平滩流量计算及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夏军强 吴保生 +1 位作者 王艳平 李文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4,共9页
黄河下游不仅断面形态复杂,而且主槽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沿程变化较大。因此采用河段平均的特征变量来描述主槽形态及过流能力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与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表示河段平均的主槽特征变量... 黄河下游不仅断面形态复杂,而且主槽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沿程变化较大。因此采用河段平均的特征变量来描述主槽形态及过流能力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与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表示河段平均的主槽特征变量,计算的河段平滩宽度、水深、面积及流量恒满足水流连续条件。采用该方法计算了1960-2006年中典型年份花园口至高村游荡河段的平滩流量。结果表明河段平滩流量能从总体上综合反映游荡段主槽的过流能力,且其变化幅度远小于断面平滩流量。分析了河段平滩流量与所在河段冲淤量的关系,并建立了河段平滩流量与进口断面两年平均的汛期流量及来沙系数的相关关系。计算了近期黄河下游各河段平滩流量的变化过程,所得结果较好地描述了平滩流量在高村至艾山河段较小,在其上游游荡段及下游弯曲段相对较大的"驼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主槽形态 过流能力 断面平滩流量 河段平滩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干流泥沙组成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晓华 潘贤娣 +1 位作者 李勇 岳德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0-74,共5页
本文利用系统、一致的颗粒级配资料,详细分析了黄河中游主要控制站长时期泥沙组成和泥沙粒径的变化,认为近期黄河中游有来沙细化的现象,但这是由于来沙量的减少造成的,泥沙组成规律并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泥沙组成 细化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侵蚀方式演变与侵蚀产沙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肖培青 郑粉莉 +1 位作者 汪晓勇 姚文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双土槽径流小区系统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坡面侵蚀方式演变对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分析了沟蚀发育不同阶段对坡面侵蚀产沙的贡献。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发育初期,沟头溯源侵蚀占主导地位,侵蚀产沙量呈增加趋势... 利用自行设计的双土槽径流小区系统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坡面侵蚀方式演变对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分析了沟蚀发育不同阶段对坡面侵蚀产沙的贡献。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发育初期,沟头溯源侵蚀占主导地位,侵蚀产沙量呈增加趋势;坡面侵蚀发育中期,沟蚀的宽度和深度变化已属于切沟形态发育的范围,导致了侵蚀产沙量的急剧增加;坡面侵蚀发育后期,沟蚀发育过程处于后期稳定阶段,侵蚀产沙量变化伏动较小。在坡面侵蚀发育初期、中期和后期,沟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产沙量的28.7%,70.4%和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方式演变 侵蚀产沙过程 沟蚀 黄土坡面 模拟降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用黄河泥沙对下游平原土地质量及其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秦明周 朱连奇 +1 位作者 陈云增 单红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7-109,135,共4页
通过 5 0年来引黄用沙的总量及其分布研究 ,在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泥沙对土壤质地、肥力、盐分运移规律及其景观的影响 ,并提出在欣赏引黄成就的同时 ,应密切关注泥沙堆占土地、次生沙化、次生盐碱化、淤塞排泄河... 通过 5 0年来引黄用沙的总量及其分布研究 ,在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泥沙对土壤质地、肥力、盐分运移规律及其景观的影响 ,并提出在欣赏引黄成就的同时 ,应密切关注泥沙堆占土地、次生沙化、次生盐碱化、淤塞排泄河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溉 泥沙利用 土地质量 景观格局 下游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曲少军 丁六逸 +2 位作者 缪凤举 梁国亭 钱意颖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将作调整 ,本文运用黄河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 ,选择不同水沙系列年进行多方案计算与综合分析 ,得出了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汛期运用方式的方案 ,平水期发电水位除 7~ 8月份仍...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将作调整 ,本文运用黄河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 ,选择不同水沙系列年进行多方案计算与综合分析 ,得出了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汛期运用方式的方案 ,平水期发电水位除 7~ 8月份仍维持 30 5m外 ,可适当抬高至 30 6~ 30 7m ,10月份可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运用方式 排沙流量 潼关高程 小浪底水库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治理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齐璞 孙赞盈 +1 位作者 茹玉英 王开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9,共8页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蓄水拦沙运用,丰水年洪水期集中泄空冲刷产生高含沙洪水,塑造窄深河槽,改造高村以上宽浅河道,利用窄深河槽输送较高含沙洪水入海,经多方案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上述方案减淤效益显著,并可大量节省输沙用水,使黄河的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为了防止高村以上宽河段在清水冲刷期造成滩地坍塌,应加强宽河整治,使其形成窄槽宽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窄槽宽滩 输水输沙 黄河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及其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肖培青 郑粉莉 姚文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5,共6页
利用变坡度坡沟系统模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坡沟系统产流产沙过程,揭示了坡面沟道侵蚀产沙耦合特征。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与降雨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梁... 利用变坡度坡沟系统模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坡沟系统产流产沙过程,揭示了坡面沟道侵蚀产沙耦合特征。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与降雨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梁峁坡面来水径流量与沟坡净侵蚀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梁峁坡面来水含沙量与沟坡净侵蚀量之间呈反线性相关。从水力学角度对坡沟系统单位水流功率与单宽输沙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试验条件下的临界单位水流功率值为0.0043m/s,输沙率随单位水流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沟系统 侵蚀产沙 耦合关系 净侵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江恩惠 梁跃平 +1 位作者 张原锋 张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31,共6页
随着黄河清水来源区基流的减少、中下游地区耗水量的增加,使近十几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高含沙洪水出现机率增加,从而导致一些迎送溜关系较好的控导工程对河势的控导作用明显削弱。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将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及洪水过程... 随着黄河清水来源区基流的减少、中下游地区耗水量的增加,使近十几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高含沙洪水出现机率增加,从而导致一些迎送溜关系较好的控导工程对河势的控导作用明显削弱。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将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及洪水过程,中小洪水持续时间将更长,今后游荡性河道如何整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模型和原型资料的对比,对已建整治工程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工程对中小水的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形势下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设计流量、设计河宽及新型河道整治工程状况下排洪河宽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工程设计 整治流量 整治河宽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科院90年代泥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红武 姚文艺 +1 位作者 张俊华 钱意颖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黄科院 90年代 泥沙 研究进展 水流挟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