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宏兴 王晓 +1 位作者 杨秀英 黄晓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首次将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运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以资丰富迫切需要的生态工程建设评价方法。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综合效益 多目标决策 灰色关联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梯田是山坡地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金慧 高登宽 马宁 《陕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38-40,共3页
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后,具有保土保水、减少水土流失、耕作方便、提高单产的特点。经调查分析,黄丘一副区每平方公里可兴修水平梯田32hm2,约占总面积的1/3,发展潜力很大。
关键词 水平梯田 黄丘-桓鼻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特征与还林还草措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三保 郑妍 马彦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55-57,共3页
黄土丘陵区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总面积中占到 34.81%。而该区在年输入黄河泥沙的总量中占到 74 % ,可以看出黄土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 ,不仅关系到本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黄土高原以至赖以黄河维生的两岸... 黄土丘陵区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总面积中占到 34.81%。而该区在年输入黄河泥沙的总量中占到 74 % ,可以看出黄土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 ,不仅关系到本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黄土高原以至赖以黄河维生的两岸人民工农业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特征 植被演替 黄土丘陵区 退耕还林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坡地枣园低压渗灌系统试验研究初报
4
作者 党维勤 王福林 蔡建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73-76,共4页
本项试验采用先进的渗灌理论,利用当地生产的再生塑料管,为山坡地枣园精心设计了一套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黄土高原地区使用的渗灌系统。结果表明;根系分布层直接渗灌技术,不仅其节水效果显著,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减少... 本项试验采用先进的渗灌理论,利用当地生产的再生塑料管,为山坡地枣园精心设计了一套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黄土高原地区使用的渗灌系统。结果表明;根系分布层直接渗灌技术,不仅其节水效果显著,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损失,增加土壤含水量,减轻病虫的危害,提高枣树生长量,促进枣树早挂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坡地 枣园 节水灌溉 渗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地区林草措施减洪减沙作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冉大川 王宏 +2 位作者 刘斌 白志刚 马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141-143,共3页
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林草措施质量分级标准及林草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黄河中游地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出了4点建议。研究成果可供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深化研究... 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林草措施质量分级标准及林草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黄河中游地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出了4点建议。研究成果可供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深化研究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率 保存面积 林草措施 减洪减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坡地林草植被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付明胜 高登宽 +1 位作者 马小哲 刘红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93-97,共5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坡地不同地形部位小气候、土壤水分与林草植被配置关系的评价和分析,确定了山坡地林草植被建设最优配置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对本区林草植被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乔木 牧草 配置 山坡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影响的分析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宏 冉大川 +1 位作者 白志刚 刘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7-159,共3页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人类活动对该地区径流泥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年均增沙量分别为2439.99万t、4469.25万t、4948.46万t和7254.84万t;年均增洪量...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人类活动对该地区径流泥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年均增沙量分别为2439.99万t、4469.25万t、4948.46万t和7254.84万t;年均增洪量分别为528.07万m^3、324.22万m^3、089.03万m^3和9 583.26万m^3。1970~1996年增沙量分别占同期河道洪水输沙量和水保措施减沙量的5.28%和14.1%,增洪量分别占1.06%和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增洪增沙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韭园沟沟道坝系生态农业系统配套水利保障体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养安 王宏兴 +1 位作者 王晓 郑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3-214,共2页
通过对韭园沟坝系建设成效的分析,论述了发展坝系生态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水利保障配套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沟道坝系 生态农业 水利保障 韭园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 白志刚 +1 位作者 刘立斌 白平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6-10,共5页
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模数高;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地质量,降低农作物产量。提高本区土地生产力的有效... 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模数高;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地质量,降低农作物产量。提高本区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为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增加对土地的物质与技术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特征 山坡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分析法”在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42-43,共2页
小流域泥沙来源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内容 ,目前 ,国内外主要利用径流泥沙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小流域不同地貌部位及不同侵蚀类型的产沙量。研究采用“粒度分折法”,对砒砂岩不同侵蚀类型区典型小流域泥沙来源进行了分析计算 ... 小流域泥沙来源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内容 ,目前 ,国内外主要利用径流泥沙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小流域不同地貌部位及不同侵蚀类型的产沙量。研究采用“粒度分折法”,对砒砂岩不同侵蚀类型区典型小流域泥沙来源进行了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砒砂岩区小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沟谷地 ,占小流域总产沙量的 79.39%~84 .89% ;沟间地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 15 .86 %~ 2 0 .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 粒度分析 沟间地产沙 沟谷地产沙 最小二乘法 土壤侵蚀 砒砂岩区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园沟流域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东晓 党维勤 艾绍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韭园沟流域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是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坝系安全评价指标和指标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流域骨干坝安全度均大于0.8,骨干坝布局均衡系数0.9,坝系安全度0.892 62,从计算... 韭园沟流域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是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坝系安全评价指标和指标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流域骨干坝安全度均大于0.8,骨干坝布局均衡系数0.9,坝系安全度0.892 62,从计算结果看,韭园沟流域坝系基本处于安全状态,骨干坝布局比较合理,评价结果基本上与实际相符。因此,认为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安全评价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系工程 安全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安全度 韭园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坡地节水农业的物理化学方法和蓄水耕作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兴昌 庞小明 +1 位作者 张积祥 王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40-46,共7页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化学试剂浸种、抗蒸腾剂、抗旱剂、保水剂及土壤改良剂与作物抗旱力的关系;通过对水土保持复合耕作法、蓄水覆盖耕作法、截流蓄水沟耕作法及集水深蓄耕作法的概述与分析,以期为黄土高原节水...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化学试剂浸种、抗蒸腾剂、抗旱剂、保水剂及土壤改良剂与作物抗旱力的关系;通过对水土保持复合耕作法、蓄水覆盖耕作法、截流蓄水沟耕作法及集水深蓄耕作法的概述与分析,以期为黄土高原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坡地 蓄水 耕作法 节水农业 化学试剂浸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坡地农业丰产配套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明胜 王晓 +1 位作者 马小哲 马莉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59-61,共3页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第一副区春夏干旱频繁的气候特点和山坡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试验研究将大垄沟种植、顶凌覆盖地膜和配方施肥等多项农业丰产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有效地解决了山坡地农作物捉苗难、生长缓慢的问题,为山坡地高产...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第一副区春夏干旱频繁的气候特点和山坡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试验研究将大垄沟种植、顶凌覆盖地膜和配方施肥等多项农业丰产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有效地解决了山坡地农作物捉苗难、生长缓慢的问题,为山坡地高产稳产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垄沟种植 山坡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项目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三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178-180,共3页
随着西部地区具有样板功能的生态示范县 (区 )域建设 ,即将面临着区域生态安全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问题 ;如何统一经济与生态两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在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规划配置和组织实施上 ,一方面要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采纳自然、社... 随着西部地区具有样板功能的生态示范县 (区 )域建设 ,即将面临着区域生态安全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问题 ;如何统一经济与生态两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在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规划配置和组织实施上 ,一方面要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采纳自然、社会和经济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提出区域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并结合非农领域延伸的观念 ,确定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规划和实施方案。优先考虑事关区域人民生存与发展的优势产业化开发 ,以尽快优势产品开发 ,找准突出的产业经济 ,来弥补大面积退耕后的农村经济亏损 ;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科学可行的规划、实施方案和法律的双重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续产业 生态项目区 西部 生态安全 经济持续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综合治理开发方略研究
15
作者 刘立斌 刘红梅 +2 位作者 任建斌 贾树年 马增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5-27,共3页
通过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环境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了该区综合治理开发的总方略,即: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的原则,抓住国家在该区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采取“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政策保护、稳步发展”的方针。同时,... 通过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环境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了该区综合治理开发的总方略,即: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的原则,抓住国家在该区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采取“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政策保护、稳步发展”的方针。同时,要消除异议、统一认识,因地制宜地抓好“六项”基本措施,突出“三为主”,实行“三优一促”的区域经济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粗沙区 综合治理 方略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书良 王宏兴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134-136,共3页
通过韭园沟示范区典型农户经济效益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韭园沟农民目前经济收入水平还相当低。指出了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恶劣的生态环境、低下的科技文化来源、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滞后的市场发育、偏低的产业化经营程度和匮乏的... 通过韭园沟示范区典型农户经济效益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韭园沟农民目前经济收入水平还相当低。指出了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恶劣的生态环境、低下的科技文化来源、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滞后的市场发育、偏低的产业化经营程度和匮乏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民增收脱贫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制约因素 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茂沟综合防治体系及其效益
17
作者 张金慧 《陕西水利》 1989年第6期30-31,共2页
(一)基本情况陕北黄丘一副区,总面积50984公里~2,该区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植被稀少、土壤侵蚀严重,年总产沙量6.55亿吨,侵蚀模数1~3万吨/公里~2,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地区。
关键词 综合防治体系 侵蚀模数 黄河中游 产沙量 土壤侵蚀 韭园 黄丘 小流域治理 淤地坝 梁峁起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王茂沟流域综合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冯国安 郑宝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经过40多年的综合治理和总结,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陕北王茂沟流域建立了独特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坡沟兼治、治沟领先、加强管护、动态调控”的王茂沟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结合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就,对模式的构建及特点... 经过40多年的综合治理和总结,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陕北王茂沟流域建立了独特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坡沟兼治、治沟领先、加强管护、动态调控”的王茂沟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结合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就,对模式的构建及特点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和总结,得出在类似王茂沟流域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少入黄泥沙、发展区域经济,关键是要突出沟道坝系建设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 沟道坝系 王茂沟流域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地坝管护思路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克良 田安民 白平良 《中国水利》 2003年第9期49-50,共2页
随着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三项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过去的淤地坝管护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 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的淤地坝管护问题提出了思路和意见,即实行产权制度改 革,解决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状况,真正... 随着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三项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过去的淤地坝管护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 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的淤地坝管护问题提出了思路和意见,即实行产权制度改 革,解决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状况,真正做到“谁受益、谁管护”,以保证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取 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产流输沙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建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1-34,共4页
依据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三条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及产流输沙多集中汛期的特点,将流域分为若干单元,以各单元面积内的时段最大降雨、雨强、地貌参数为影响产流输沙综合指标,最后叠加成总指标的方法,建立了产流输沙次和年经验... 依据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三条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及产流输沙多集中汛期的特点,将流域分为若干单元,以各单元面积内的时段最大降雨、雨强、地貌参数为影响产流输沙综合指标,最后叠加成总指标的方法,建立了产流输沙次和年经验模型。统计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与实测值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年清水模数0.69%~4.5%;年浑水模数0.2%~8.4%;年输沙模数0.05%~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 输沙模型 地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