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投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党恬敏 王超 +2 位作者 李小兵 高健健 党维勤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2期92-98,102,共8页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加强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精神,开展老旧淤地坝投资分析研究。文章利用黄委绥德水保站70多年来对于韭园沟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和研究资料,选择11座典型淤地坝进行分析,提出排洪渠...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加强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精神,开展老旧淤地坝投资分析研究。文章利用黄委绥德水保站70多年来对于韭园沟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和研究资料,选择11座典型淤地坝进行分析,提出排洪渠、坝体加高、坝坡绿化、坝地盐碱防治等4种主要措施,并邀请黄河流域7省(自治区)水保部门开展50座典型老旧淤地坝补充相关数据,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对老旧淤地坝建设尺寸和面积、工程量和投资规模进行计算,得出了大型坝投资100万元/座,中型淤地坝投资60万元/座的结论。依据《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提出的提升改造4348座老旧淤地坝,科学预测出完成这些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的总投资规模应为31.6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淤地坝 提升改造 排洪渠 坝体加高 坝坡绿化 坝地盐碱化防治 投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效益分析
2
作者 刘立峰 刘思君 李子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60-565,共6页
为解决陕北黄土丘陵区低标准梯田田埂坎易侵蚀、易崩塌等问题,以陕西省榆林市赵家峁建设的7块梯田为研究对象,对比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与传统梯田埂坎技术,分别在的梯田田坎外坡为75°和45°的田埂上配置黄花菜、... 为解决陕北黄土丘陵区低标准梯田田埂坎易侵蚀、易崩塌等问题,以陕西省榆林市赵家峁建设的7块梯田为研究对象,对比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与传统梯田埂坎技术,分别在的梯田田坎外坡为75°和45°的田埂上配置黄花菜、四季玫瑰、苦水玫瑰;田坎上配置紫花苜蓿、五叶地锦等作物,设置自然恢复对照,对降雨、水分盈亏、作物成活率、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量、投入产出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近自然生态埂坎植被覆盖率明显较自然恢复大,但达到植被生长平稳期时,二者的植被覆盖率并无明显差别。(2)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侵蚀量是传统埂坎侵蚀量的1.5%,蓄水保土效益良好。(3)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建设费和维护费用少,所采用的经济作物黄花菜与紫花苜蓿的投入小、效益高。因此,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可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经济效益较好,有较好应用前景。今后应进一步探索黄土丘陵区梯田近自然生态埂坎技术规模化建设方法,以便于该技术在研究区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梯田 生态埂坎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评价分析
3
作者 刘思君 王秋霞 雷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85-390,共6页
近年来宽幅旱作梯田得到大面积推广,梯田田面宽度由原来的2~5 m增至14 m以上,然而田埂坎仍然普遍按75°坡度设计施工,增加了土壤重力侵蚀的活跃程度,预计20 a后崩塌损坏率将达到70%~80%。因此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 近年来宽幅旱作梯田得到大面积推广,梯田田面宽度由原来的2~5 m增至14 m以上,然而田埂坎仍然普遍按75°坡度设计施工,增加了土壤重力侵蚀的活跃程度,预计20 a后崩塌损坏率将达到70%~80%。因此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以减少田埂坎崩塌,目前该技术处于试验研究阶段,需要对该技术进行评价,以论证其示范推广的可行性。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试验研究、实地调研、查阅文献多获取基础数据,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简便性5条原则,从稳定性、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性4个方面确定13项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进行评价,获得4项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924 9、0.697 1、0.907 8和0.899 3,分别属于“很好”“良好”“很好”和“很好”。说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夯土筑坎技术,稳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是生态效益还不突出。研究结果有助于快速判断该技术在坡面水土整治中的成效,营造接近自然稳定的坡面防护体系的科学性,也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近自然 夯土筑坎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隐患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7期174-177,共4页
应用雷达技术在黄土高原淤地坝隐性病患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建立坝基介电常数的数学模型并利用gprMax软件进行正演仿真,能够有效地识别坝身内部诸如脱空等病害。该文以高频率的电磁波为检测工具,利用各种介质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应用雷达技术在黄土高原淤地坝隐性病患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建立坝基介电常数的数学模型并利用gprMax软件进行正演仿真,能够有效地识别坝身内部诸如脱空等病害。该文以高频率的电磁波为检测工具,利用各种介质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特征,对地下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发射天线将电磁波发送到大坝内部,并利用接收天线对其进行采集,从而对大坝内部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密度进行分析。利用gprMax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适合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前向模型,以提高其识别精度。同时开展不同工况下黄土的介电性质实验,为构建三维介质模型奠定基础。这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不仅提升地质灾害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也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监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保障坝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淤地坝 隐患检测 黄土高原 gprMax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简易大棚智慧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维宝 李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当前我国90%以上的设施结构为简易型塑料大棚,人工经验管理效果较差,缺乏即时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指导。为探索简易大棚中的智慧种植管理技术,以简易大棚草莓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了简易大棚智慧种植平台,该平台包括专家种植标... 当前我国90%以上的设施结构为简易型塑料大棚,人工经验管理效果较差,缺乏即时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指导。为探索简易大棚中的智慧种植管理技术,以简易大棚草莓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了简易大棚智慧种植平台,该平台包括专家种植标准、执行评价、专家答疑解惑、环境感知及健康诊断等功能,通过用户微信和计算机平台进行互动,可针对单品草莓实行全生育阶段24 h监测-分析-决策-管控。本平台物联网系统与高端智能温室相比,监测-分析-决策过程无明显差别,均由物联网系统智能运行,特色优势在于无需花费高额投入部署自动作业端,智能决策信息可由手机端微信传达到种植户,以人力代替自动作业设备实现管控,可极大降低部署成本。该平台应用后,试验项目实施区单个大棚: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y))、产值水分利用效率(WUE_(p))分别提高了128.55%、226.42%;化肥用量降低了40%;农药投入成本降低了32.48%。平台根据草莓不同生育阶段以工艺单形式自动给种植户下达常规种植管理标准要求,并基于环境感知给每个种植户下达临时处置策略,可克服以往草莓种植户系统知识不足、体系化管理薄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种植 物联网 人工智能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丘一副区水土流失对不同雨型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侯芳 李平 马三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2,共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是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为了给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1990—2009年桥沟小流域4个雨量站、8个大型坡面径流场和3个沟口径流泥沙观测站的实测降雨、径流、泥沙资料,把研究时段分为199...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是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为了给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1990—2009年桥沟小流域4个雨量站、8个大型坡面径流场和3个沟口径流泥沙观测站的实测降雨、径流、泥沙资料,把研究时段分为1990—2002年和2003—2009年2个时段,采用K-均值聚类法把观测的1378次降雨划分为Ⅰ型(大雨量、大雨强、低频率、历时中等)、Ⅱ型(小雨量、小雨强、高频率、历时短)、Ⅲ型(中等雨量、中等雨强、中等频率、历时长)等3种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径流场和小流域发生不同雨型时的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使黄丘一副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坡面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减小;Ⅰ型降雨的径流系数显著大于Ⅱ型降雨和Ⅲ型降雨的,黄丘一副区降雨径流主要产生于梁峁坡;Ⅰ型降雨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大于Ⅱ型降雨和Ⅲ型降雨的,峁边线以下沟坡沟道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大于峁边线以上梁峁坡土壤侵蚀模数,即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是控制发生Ⅰ型降雨时峁边线以下沟坡沟道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径流场 降雨类型 径流系数 土壤侵蚀模数 黄丘一副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7·26”暴雨洪水灾害的淤地坝作用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1
7
作者 党维勤 郝鲁东 +2 位作者 高健健 党恬敏 白云 《中国水利》 2019年第8期52-55,共4页
简要介绍了无定河"7·26"暴雨洪水和受灾情况,通过对治理沟与非治理沟的调查与对比分析,得出"60多年水土保持治理作用巨大,尤其是淤地坝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治沟造地与淤地坝对比分析,得出"淤地坝具... 简要介绍了无定河"7·26"暴雨洪水和受灾情况,通过对治理沟与非治理沟的调查与对比分析,得出"60多年水土保持治理作用巨大,尤其是淤地坝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治沟造地与淤地坝对比分析,得出"淤地坝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而治沟造地在这次暴雨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认为黄土高原当前淤地坝超期运行,防洪能力下降,淤地坝变为病险坝的主要原因是重建设轻管理,甚至不管理。从淤地坝普查、减少治沟造地工程、强化病险坝加固、开展创新研究、加大治理投资开展管护力度等多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6”暴雨 淤地坝 黄土高原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北地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普侠 蒋晋豫 +1 位作者 方燕 上官周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4,95,共5页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多以旱作农业为主,其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优势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地理空间和环境容量。基于实地调研结果,认为西北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区域食物供需平衡,在确保我国食物安全...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多以旱作农业为主,其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优势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地理空间和环境容量。基于实地调研结果,认为西北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区域食物供需平衡,在确保我国食物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区域资源禀赋所限,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尚存在一些障碍要素亟待克服,结合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提升西北地区食物安全保障能力的四条建议,以期对西北旱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食物安全 绿色发展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