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竞争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琳 徐炳成 +1 位作者 李凤民 马守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42-3449,共8页
研究了黄土塬区两个旱作冬小麦品种(长武135和平凉40,前者是后者的换代品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竞争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设2种土壤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和40%~45%),采用生态替代法设计了同一播种密... 研究了黄土塬区两个旱作冬小麦品种(长武135和平凉40,前者是后者的换代品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竞争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设2种土壤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和40%~45%),采用生态替代法设计了同一播种密度的6个播种比例组合的盆栽试验。低水分单播条件下,长武135具有较高的产量(长武135为27.59g/pot,平凉40为24.91g/pot),而混播条件下平凉40在产量和相对产量上较长武135品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高水分条件下,平凉40产量随播种比例的减小下降较快(长武135产量曲线斜率35.468,平凉40为36.237)。平凉40低水分单播时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少(长武135为0.67g/pot,平凉40为0.55g/pot),而混播时较多(长武135各比例均值0.58g/pot,平凉40为0.71g/pot),导致了平凉40品种单播时产量较低和混播时产量较高。平凉40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长武135(高水分条件下,长武135为10.03g/pot、平凉40为11.51g/pot;低水分条件下二者分别为8.41g/pot和10.69g/pot),且耗水量大(高水分条件下平凉40多耗水2.72kg/pot,低水分条件下多耗0.98kg/pot),而耗水量/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平凉40低于长武135,从而平凉40品种单位根量消耗的水分低于长武135。总之,在两个生长属性接近的冬小麦品种中,老品种以较大的根系生物量赢得了较高的竞争能力,消耗了较多的水分,而新品种虽然根系生物量较低,耗水量较少,但籽粒产量却较高。亦即,小麦新品种籽粒产量的提高是与根系的减少和对水资源竞争能力的下降相伴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能力 土壤水分 冬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巩擎柱 吕金印 +2 位作者 徐炳成 李凤民 张海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7,92,共6页
采用不同种植方式,对长武135(A,新品种)和平凉40(B,较老的品种)2个冬小麦品种在拔节到成熟期进行了水分处理,用Image-PAM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单种方式下,抗旱性较弱、根系过大的B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其最大... 采用不同种植方式,对长武135(A,新品种)和平凉40(B,较老的品种)2个冬小麦品种在拔节到成熟期进行了水分处理,用Image-PAM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单种方式下,抗旱性较弱、根系过大的B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其最大荧光产量(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 Ⅱ潜在活性(Fv/Fv)、非光化学猝灭(qN)和光化学猝灭(qP)均显著下降,而A品种除qN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旱胁迫及混种方式下,抗旱性较强、根系相对较小的A品种则呈相反的变化,其Fm,Fv,Fv/Fm,Fv/Fv,qN和 qP均显著下降。分析认为,在单种方式及旱作条件下,根系过大品种的个体间竞争激烈,其群体抗旱性较差,而根系相对较小的A品种个体间竞争弱或无竞争,故群体的抗旱性较强;混种方式和旱作条件下,A品种受到B品种的水分竞争压力,导致干旱胁迫加剧。不同种植方式下,A品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种植方式 冬小麦 叶绿素荧光参数 水分利用效率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