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中晚熟区春玉米宜粒收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姜春霞 杨柯 +4 位作者 张冬梅 张伟 刘化涛 翟广谦 刘恩科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778-1782,1822,共6页
2016年在山西忻州开展适宜粒收春玉米品种筛选试验,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品种的抗倒性、灌浆、脱水特性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产量、机收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旨在筛选出山西中晚熟区种植的适宜粒收的春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和育301、先玉1... 2016年在山西忻州开展适宜粒收春玉米品种筛选试验,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品种的抗倒性、灌浆、脱水特性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产量、机收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旨在筛选出山西中晚熟区种植的适宜粒收的春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和育301、先玉1622的倒伏倒折率分别为2.4%,2.5%,灌浆速率均高于对照;生理成熟期(授粉后65 d),和育301籽粒含水率为19.3%,先玉1622籽粒含水率(28.5%)高于对照,但其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高,在生理成熟后10 d籽粒含水率为24.48%,二者均达到适宜籽粒机收的水平;和育301、先玉1622的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9.1%,6.2%,且在大田机收条件下,其籽粒破碎率分别为4.3%,4.9%,籽粒含杂率分别为1.0%,0.6%,总损失率分别为2.2%,1.9%,符合《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1—2008)》中规定的要求。和育301、先玉1622这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低、籽粒灌浆快、生理成熟后脱水快、破损率和杂质率低、产量高,为山西中晚熟玉米区适宜粒收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机收 灌浆速率 脱水速率 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BP5基因参与高粱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常建忠 董春林 +6 位作者 张正 杨睿 蒋丹 张一中 张彦琴 杨丽莉 闫凤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1-1308,共8页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box(SBP-box)基因编码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功能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包括植物叶片的形态建成、胚胎发生、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更替等,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box(SBP-box)基因编码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功能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包括植物叶片的形态建成、胚胎发生、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更替等,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克隆了高粱SbSBP5基因,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逆境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bSBP5编码884个氨基酸,含有一个典型SBP结构域,其启动子区含有ABRE、ARE和MBS等逆境相关顺式元件;SbSBP5可受PEG和外源ABA诱导上调表达,表达峰值时分别是对照的12倍和11倍,SbSBP5启动子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可驱动GUS报告基因表达,并且其活性可受干旱和ABA诱导增强,分别是对照的3倍和4倍。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SbSBP5参与了植株对干旱和外源ABA的响应,为深入研究SbSBP5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P-box 干旱胁迫 高粱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发期和苗期玉米转海藻糖合酶基因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春林 张彦琴 +5 位作者 杨丽莉 梁改梅 杨睿 常建忠 赵巧红 张明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28-31,共4页
在PEG溶液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2个转基因品系和各自受体对照)发芽率、伤害率、芽根比、叶片含水量、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并对其在种子盒、花盆和田间的耐旱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萌发期与苗期抗旱性表现基... 在PEG溶液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2个转基因品系和各自受体对照)发芽率、伤害率、芽根比、叶片含水量、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并对其在种子盒、花盆和田间的耐旱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萌发期与苗期抗旱性表现基本一致,2个转基因品系(T09100-3和H5T37)分别比各自受体(综31和178)耐旱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海藻糖合酶基因 玉米 抗旱性 PEG模拟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耕地休耕模式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敏 黄明镜 +1 位作者 赵聪 黄学芳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0期46-49,共4页
休耕制度是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实现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笔者详细归纳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休耕制度的提出背景以及休耕制度实施的具体方式和休耕补偿办法,并且分析了中国在资源匮乏地区、耕地破... 休耕制度是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实现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笔者详细归纳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休耕制度的提出背景以及休耕制度实施的具体方式和休耕补偿办法,并且分析了中国在资源匮乏地区、耕地破坏地区、生态薄弱区等区域耕地存在的独特性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科学改良措施和当前施行的休耕补贴政策。通过对比国外模式和分析国内现行休耕制度,笔者认为国内当前土地休耕应当大力发展预测模型,科学规划休耕区域,并且加强政府监督,改变当前的休耕补贴方式,刺激更多科研单位和商业公司加入到土地休耕的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制度 耕地 粮食安全 休耕模式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SbSBP1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常建忠 董春林 +3 位作者 张正 杨睿 张彦琴 闫凤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1-1187,共7页
SBP-box(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box)蛋白是绿色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其功能涉及植物叶片发育、胚胎发生、间隔期长度、营养到生殖生长的更替、育性维持等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该研究以高粱材料BTx623花序总RNA为模板... SBP-box(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box)蛋白是绿色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其功能涉及植物叶片发育、胚胎发生、间隔期长度、营养到生殖生长的更替、育性维持等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该研究以高粱材料BTx623花序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克隆了高粱 SbSBP 17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及半定量PCR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 SbSBP 17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 SbSBP 17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编码1个444氨基酸的蛋白质,在其195~269 aa区域含有一个典型的SBP-box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8个SBP17蛋白可分为三组,第Ⅰ和Ⅱ组只有单子叶植物基因,而第Ⅲ组只有双子叶植物基因,SbSBP17与玉米PWZ17260.1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 SbSBP 17启动子含有细胞周期调控元件MSA-like、分生组织发育调控相关元件CAT-box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元件RY-element等。基因表达分析显示, SbSBP 17是花序特异性表达基因,随着花序发育(长度增加), SbSBP 17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当花序长至10 cm时基因表达量达到峰值,约是花序长度最小点(≤2 cm)时的40倍,随后表达量逐渐降低,并于花序长度20 cm时显著降低50%以上。研究推测,随着高粱花序进一步发育, SbSBP 17基因的表达量可能逐渐降低,最终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BP-box SbSBP 17 花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比较
6
作者 董春林 张正 +2 位作者 蒋丹 杨睿 李巍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306-1308,共3页
试验通过人工控水池栽模式对9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了干旱胁迫处理,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及产量性状等,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单7... 试验通过人工控水池栽模式对9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了干旱胁迫处理,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及产量性状等,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单7153产量最高,郑单7168的株高和产量杂种优势均表现突出。表明杂交种郑单7153和郑单7168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亲本自交系在抗旱遗传改良方面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传递系数的分析模型优化与土壤压实应力预测 被引量:6
7
作者 贺亭峰 丁启朔 +2 位作者 张伟 姜春霞 刘恩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2-298,共7页
针对目前基于有限尺度环刀的土壤应力传递系数(Stress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TC)取值方法无法满足不同深度土壤条件下集中系数随加载环境变化研究的问题,将土壤剖面分割为有限尺度的土层,基于分析模型推导ΠSTC公式,以多层土壤应... 针对目前基于有限尺度环刀的土壤应力传递系数(Stress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TC)取值方法无法满足不同深度土壤条件下集中系数随加载环境变化研究的问题,将土壤剖面分割为有限尺度的土层,基于分析模型推导ΠSTC公式,以多层土壤应力传递系数连乘方式计算田间指定深度土壤应力传递系数。基于传感器技术进行田间原位土壤平板下陷试验,通过控制压板直径和土层厚度实测9种加载状态下土壤的应力传递系数;同时,通过有限尺度(Φ50×50 mm环刀)取样于室内,结合土压力传感器进行非扰动土单轴压缩试验,测量各土层(0~50 mm、50~100 mm、100~150 mm、150~200 mm)应力传递系数。运用ΠSTC公式计算3种深度(100、150、200 mm)土壤的应力传递系数分别为0.30、0.17、0.07,综合实测数据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应力传递系数随加载环境的变化规律,由此反算不同加载条件的集中系数。结果显示,随着压板尺度的改变,实测与计算所得相同深度土壤的应力传递系数间并无显著差异,表明土壤应力传递系数与压板土壤接触面当量半径无关,利用ΠSTC公式计算田间土壤应力传递系数方法可行;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应力传递系数显著减小,说明应力传递性能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集中系数随压板直径和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利用分析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测了田间指定加载环境和土壤环境中因连续加载而变化的土壤应力,优化了土壤压实应力传递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压实 分析模型 集中系数 应力传递系数 加载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冬梅 杨柯 +7 位作者 姜春霞 张伟 黄明镜 刘化涛 闫六英 刘恩科 翟广谦 王娟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5-737,共13页
山西中南部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春玉米生产的播期范围较宽,如何通过播期调整适应区域气象及生产特点实现高产抗倒,是该区域推广应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前期筛选出的密植高... 山西中南部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春玉米生产的播期范围较宽,如何通过播期调整适应区域气象及生产特点实现高产抗倒,是该区域推广应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前期筛选出的密植高产宜机收玉米品种‘金科玉3306’和当地主栽玉米品种‘中地88’为材料,比较分析了5个播期(4月16日、4月23日、4月30日、5月7日、5月14日)下生育时期、生理成熟后倒伏及产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影响倒伏的主要生物学及力学因素。结果表明:‘金科玉3306’生理成熟后倒伏率不同播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后4个播期倒伏率始终为0;而‘中地88’随着播期推迟,生理成熟后倒伏率显著增加(P<0.05)。根据拟合方程,‘中地88’4月30日、5月7日和5月14日播种,立秆脱水期每推迟10 d,倒伏率分别增加1.3、2.4和3.2个百分点。通过抗倒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3~4节节长、穗位高系数、重心高度可作为评价抗倒性的负效应指标,第4节单位长度干重、第3节抗弯折强度和单位长度湿重可作为评价抗倒性的正效应指标。随着播期推迟,两个品种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都表现出先显著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推荐4月30日左右为该区域实现高产抗倒,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适宜播种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春玉米 生理成熟 倒伏 立秆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冬梅 杨柯 +7 位作者 姜春霞 张伟 黄明镜 刘化涛 闫六英 刘恩科 翟广谦 王娟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5-869,共15页
晋中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后期可供春玉米立秆脱水时间充足,抗倒性是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的关键因素。增密种植与立秆延期收获是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生长后期倒伏是限制种植密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 晋中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后期可供春玉米立秆脱水时间充足,抗倒性是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的关键因素。增密种植与立秆延期收获是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生长后期倒伏是限制种植密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同时兼顾高产和抗倒就成为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7—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29个玉米主栽品种和已审定、待审定、有潜力的宜机收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春玉米3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下生理成熟后倒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生理成熟期平均倒折率分别为0.4%、1.2%和2.5%,生理成熟后平均倒折率呈显著(P<0.05)增加,且每推迟10 d玉米倒折率分别平均增加0.2个、0.7个和1.5个百分点。根据拟合方程,以GB/T 21962—2008规定的玉米机械粒收条件倒折率小于5%为标准,9.0万株·hm^(-2)仅可立秆至10月2日,7.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可充分利用当地积温立秆脱水至11月。根据收获期产量和倒折率双向平均法,3年都稳定表现出高产抗倒的品种为‘金科玉3306’(7.5万株·hm^(-2))、‘金科玉3306’(9.0万株·hm^(-2))、‘迪卡517’(7.5万株·hm^(-2))和‘华农887’(7.5万株·hm^(-2)),收获期平均产量为14091.8kg·hm^(-2),平均倒折率为1.7%,可推荐为该区域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和密度。一般可根据降水年型、灌溉条件以及品种耐密性等,合理选择6.0万株·hm^(-2)或7.5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以实现高产抗倒,最终提高春玉米机械粒收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机械粒收 生理成熟 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与种植密度对旱地甘蓝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圆峰 王娟玲 +3 位作者 刘恩科 张伟 贺亭峰 王晓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808-1811,共4页
通过在旱田使用甘蓝脉冲式注水移栽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蓝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甘蓝补水移栽机提供合理的移栽密度参数。结果表明,在2 a的试验中,不同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其中,种植密度为7.05万株/... 通过在旱田使用甘蓝脉冲式注水移栽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蓝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甘蓝补水移栽机提供合理的移栽密度参数。结果表明,在2 a的试验中,不同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其中,种植密度为7.0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中甘301和世农703的产量分别为99206、103165kg/hm^2;密度为7.05万株/hm^2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密度4.95万、6.00万株/hm^2。甘蓝补水移栽机适宜的移栽密度为7.0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脉冲式注水移栽机 旱作甘蓝 种植密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叶水提液对糯玉米和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聪 赵敏 +2 位作者 黄学芳 黄明镜 王娟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8-844,共7页
【目的】探讨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pitata化感作用与茬口障碍的关系,为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结球甘蓝风干叶片为供试材料,以适宜山西寒旱区栽培且经济收益相对较高的2种作物:糯玉米Zea mays和西葫芦Cucu... 【目的】探讨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pitata化感作用与茬口障碍的关系,为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结球甘蓝风干叶片为供试材料,以适宜山西寒旱区栽培且经济收益相对较高的2种作物:糯玉米Zea mays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作为受体植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结球甘蓝叶水提液对上述2种受体作物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并计算相应的化感效应指数和综合效应指数。【结果】当结球甘蓝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6 kg·L^(-1)时均显著(P<0.05)抑制盆栽糯玉米苗期根系与地上部的生长。仅当添加的结球甘蓝叶水提液质量浓度为0.10 kg·L^(-1)时,显著降低(P<0.05)西葫芦的苗高与根长。在水提液同一质量浓度下,对糯玉米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始终大于苗高。对西葫芦则表现为当结球甘蓝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8 kg·L^(-1)时,对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当水提液质量浓度降至0.06 kg·L^(-1)时,对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小于苗高。由综合效应指数可知,对西葫芦的化感综合抑制作用要小于糯玉米。【结论】西葫芦可用于结球甘蓝轮作体系,以减轻化感作用而引起的障碍。图2表3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水提液 化感作用 糯玉米 西葫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表观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正 杨睿 +2 位作者 董春林 常建忠 张彦琴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883-1886,共4页
为了准确通过植株农艺性状筛选优良玉米新品种,试验对山西省玉米春播特早熟Ⅱ区6 a间区域试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株高与百粒质量呈正相关,与穗大小和穗粒数呈负相关;玉米穗位高与... 为了准确通过植株农艺性状筛选优良玉米新品种,试验对山西省玉米春播特早熟Ⅱ区6 a间区域试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株高与百粒质量呈正相关,与穗大小和穗粒数呈负相关;玉米穗位高与穗粗、行粒数呈负相关;玉米穗高系数与所有穗部性状均呈正相关。通过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高系数的分析可以初步筛选具有丰产性的玉米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农艺性状 穗部性状 相关性分析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山西省特早熟区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睿 张正 +1 位作者 常建忠 董春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393-1397,1486,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山西省内种植的高产稳产、质优、多抗、熟期适中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以并单16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阳曲县试验基地对1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山西省春播特早熟...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山西省内种植的高产稳产、质优、多抗、熟期适中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以并单16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阳曲县试验基地对1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山西省春播特早熟Ⅱ区太原试点玉米区域试验中,辉玉826、尧玉656、德朗117、并单1605、大智535、长单815这6个参试品种产量较对照并单16分别增产11.52%、10.09%、8.85%、8.71%、8.20%、7.17%,其综合抗性好,建议进一步进行多点生产试验,待品种审定后在特早熟区域内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比较试验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正 董春林 +3 位作者 杨睿 常建忠 张彦琴 曹改萍 《中国种业》 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对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与百粒重、单穗粒重、秃尖长及出籽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单穗粒重、出籽率和百粒重对... 为了明确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对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与百粒重、单穗粒重、秃尖长及出籽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单穗粒重、出籽率和百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但相关性不显著。(2)单穗粒重与行粒数相关系数最大。(3)天农9号相关性分析中,穗粗、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品种改良时优先选择大粒组合;太玉339产量受秃尖长影响最大,其次是出籽率和穗行数,品种改良时优先选择穗行数多的组合;太玉803产量受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影响较大,品种改良时可以优先选择果穗长和穗行数多的组合。(4)不同种植密度下,单穗粒重是决定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百粒重和穗长都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中密度时还可通过提高脱水速率和增加行粒数提高产量;高密度时还可通过增大出籽率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玉米穗部性状 相关性分析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玉米新品种HN518的选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睿 张正 +3 位作者 杨丽莉 张彦琴 常建忠 董春林 《中国种业》 2021年第6期83-86,共4页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621.7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宜山西省玉米南部复播区种植。202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20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选育 HN518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植下两个不同耐旱性玉米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16
作者 张彦琴 吴慧萍 +4 位作者 常建忠 董春林 杨丽莉 张正 杨睿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8,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玉米品种郑单7137在密植条件下对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与耐旱密植型品种熙玉303比较的转录组数据,为玉米品种郑单7137的密植耕作应对干旱胁迫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郑单7137和熙玉303分别进行6×10^(4)株·h... [目的]比较分析玉米品种郑单7137在密植条件下对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与耐旱密植型品种熙玉303比较的转录组数据,为玉米品种郑单7137的密植耕作应对干旱胁迫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郑单7137和熙玉303分别进行6×10^(4)株·hm^(-2)和9×10^(4)株·hm^(-2)进行干旱栽培,在玉米苗期和孕穗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不同密植下的转录组数据,利用cutadapt对数据进行质控,通过Hisat2将质控后的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使用Stringtie对比对到的转录本进行定量,利用edgR包对不同分组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基因,使用GO ontology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进行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在对郑单7137密植下苗期和孕穗期的转录组分析中共鉴定到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1926个和278个,苗期密植条件下对郑单7137影响较大,主要影响到的功能玉米素生物合成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MAPK信号转导、苯丙氨酸、类黄酮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和氧化应激和防御响应等;孕穗期密植对玉米影响较小,对光合作用和苯丙氨酸和类黄酮代谢有影响;在对密植下的郑单7137和熙玉303苗期和孕穗期中鉴定到差异基因分别为2878个和2235个,2个时期均富集到了苯丙酸代谢、光合作用、咖啡因代谢和萜类代谢等,激酶、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显著富集。[结论]密植下对郑单7137的苗期影响较大,在其孕穗期影响较小;在苗期主要通过影响郑单7137的光合作用、苯丙酸代谢、萜类代谢和蛋白酶的磷酸化影响其发育,本研究对郑单7137的合理密植栽培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为玉米耐旱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单7137 熙玉303 转录组 差异基因 GO富集 KEGG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