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土地货币化模式分析与效应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管竹笋 鲍宏礼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文章从生态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了农村土地货币化的模式及其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土地货币化可分为非农用模式和农用模式,同时产生一系列效应: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社区转型加速... 文章从生态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了农村土地货币化的模式及其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土地货币化可分为非农用模式和农用模式,同时产生一系列效应: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社区转型加速和农村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等,为此可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规划城镇化进程、加强转型期农村社区建设、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等方式推动土地货币化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货币化 模式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全球化思想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2
作者 鲍宏礼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2期25-27,共3页
邓小平的全球化思想,以全球化为理论视角审视了世界时代主题,在全球化的进程及趋势中建构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全球化为契机制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紧紧把握全球化浪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深刻地... 邓小平的全球化思想,以全球化为理论视角审视了世界时代主题,在全球化的进程及趋势中建构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全球化为契机制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紧紧把握全球化浪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球性意义,邓小平全球化思想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全球化 中国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中信用原则建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
作者 余炜崧 《理论月刊》 2002年第10期91-92,共2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信用传统的民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今天,中国遭遇信用危机。信用原则的建立有利于刺激内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信用原则 必要性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汉成 夏亚华 梅福林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9-162,共4页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广东、江苏、湖南、安徽四省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广东、江苏、湖南、安徽四省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现状 原因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鲍宏礼 管竹笋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0,共3页
我国农村零售商业普遍具有生产资料销售与生活资料销售并存,总量较大与个体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并存,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并存等特点,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零售商业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实行以连锁经营为主的新型零售商业业态,然后向其他地区... 我国农村零售商业普遍具有生产资料销售与生活资料销售并存,总量较大与个体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并存,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并存等特点,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零售商业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实行以连锁经营为主的新型零售商业业态,然后向其他地区推广是我国农村零售商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第一,以小城镇为中心,以广大农村为腹地,合理布局经营网点,以质取胜;第二,对现有零售网点以特许加盟等形式进行重组与整合,建立统一店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服务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组成大型的经营共同体;第三,注重日常经营管理,以管理提升效率;第四,准确定位,突出经营特色,服务“三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零售商业 连锁经营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17
6
作者 田苗 陈洪全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分析了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原因,并探讨了阻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更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出路。
关键词 农业 电子商务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被引量:2
7
作者 梅福林 夏庆利 《湖北社会科学》 2001年第10期36-38,共3页
实施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农业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城镇化制度、组织制度、科技制度。现行土地制度的显著特点是使用期限不稳定和均田制,它降低了农户投资意愿,扭曲了农户投资结构,加剧了农户投资短期化,提高了农... 实施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农业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城镇化制度、组织制度、科技制度。现行土地制度的显著特点是使用期限不稳定和均田制,它降低了农户投资意愿,扭曲了农户投资结构,加剧了农户投资短期化,提高了农业生产边际成本,我国正在试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能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城镇化是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人多地少矛盾的最佳途径,应大力发展。积极发展各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农业布局区域化,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有利于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应大力推广。科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组织与制度,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土地制度 城镇化 组织制度 科技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差距扩大的表现、原因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江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城乡差距扩大主要是由于对农民索取过多 ,公共资源投入农村的比例过低 ,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对农民限制过多。统筹城乡发展 ,必须围绕“多予、少取、放活”进行制度创新 ,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经济发展... 城乡差距扩大主要是由于对农民索取过多 ,公共资源投入农村的比例过低 ,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对农民限制过多。统筹城乡发展 ,必须围绕“多予、少取、放活”进行制度创新 ,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原因 制度创新 公共资源 农村经济 管理体制 社会保障 教育管理制度 税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新农业”政策的绩效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汉成 夏亚华 鲍宏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近年来,以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等内容的“新农业”政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针对“新农业”政策实施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政策的未来走向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新农业”政策 绩效 展望 绩效分析 农业税 政策 实证分析 未来走向 国内外 减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时代的网络文化特质 被引量:5
10
作者 鲍宏礼 《学术论坛》 200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以全球化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全球化对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全球化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范式的转变,这就是传统文化正在被具有新的文化特质的网络文... 以全球化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全球化对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全球化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范式的转变,这就是传统文化正在被具有新的文化特质的网络文化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全球化 文化特质 范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支持——国际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汉成 易法海 鲍宏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随着农业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强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难以适应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世界各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支持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 ,正逐步成为各国农业的主导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构建新的农业支持政... 随着农业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强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难以适应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世界各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支持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 ,正逐步成为各国农业的主导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构建新的农业支持政策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支持政策 农业保护 农业发展 政策取向 国际贸易 农业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城乡人口流动的新特点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江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乡人口流动出现了所谓的“逆城市化”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我国不仅要积极地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而且要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口布局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敏感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乡人口流动出现了所谓的“逆城市化”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我国不仅要积极地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而且要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口布局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敏感度,重新审视我们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调整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人口流动 发达国家 城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城镇化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逆城市化 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 人口布局 发展道路 重新审视 敏感度 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厚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28-2530,共3页
通过SWOT分析框架,对湖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环境作出系统分析后,认为:湖北省可以避劣势扬优势,抵威胁抓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关键词 绿色产品 产业经济 SWOT分析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鄂东人对辛亥革命的杰出贡献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丹 汪季石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回顾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多视角地透视鄂东志士的革命活动同辛亥革命的爆发两者间的直接关系,可以看到,鄂东志士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从舆论宣传、革命团体组建、组织领导等方面,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 鄂东 辛亥革命 舆论宣传 组织 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农村土地货币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鲍宏礼 管竹笋 《理论月刊》 2005年第9期187-189,共3页
农村地区实行土地货币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它在极大地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的资源、环境及部分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土地货币化需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农村 土地货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苹果产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汉成 易法海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4年第7期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苹果 产销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汉成 《中国果业信息》 2005年第2X期1-4,共4页
中国是世界园艺生产大国,园艺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就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颇多.总体来说,加入WTO后,我国小麦、玉米、油料等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价格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的... 中国是世界园艺生产大国,园艺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就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颇多.总体来说,加入WTO后,我国小麦、玉米、油料等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价格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水果、蔬菜、茶叶等及其加工制品)虽相对具有成本价格比较优势,但由于受品种、质量、农药残留量、采后商品化处理等非价格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现阶段,在我国园艺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以及出口竞争力不强的严峻形势下,园艺产业如何发挥潜在优势,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从生产大国向出口强国的转变,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对我国园艺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就提升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产业 国际竞争 力分析 价格比较 劳动生产率 劳动密集型 园艺生产 国民经济 国际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开发绿色食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8
作者 刘汉成 谢力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62-64,共3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喝足的观念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健康、无公害、注重环保的绿色食品倍受现代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国内的市场分析中得出中国应大力开发以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绿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喝足的观念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健康、无公害、注重环保的绿色食品倍受现代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国内的市场分析中得出中国应大力开发以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绿色食品并逐步向有机食品过渡。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中国开发绿色食品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促进绿色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复合型转移模式研究
19
作者 梅福林 吴勇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1期189-191,共3页
湖北省地处中原,属农业大省。省情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选择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以小城镇转移为主体,以大中城市转移和国外劳务输出为补充,以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的复合型转移模式。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中农民迁移与制度创新的实证分析
20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4年第6期20-25,共6页
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阻机制。众多学者已经证明 ,与二元户籍制度相关的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和大量农村隐形失业人口存在的直接因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阻机制。众多学者已经证明 ,与二元户籍制度相关的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和大量农村隐形失业人口存在的直接因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迁移 制度创新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