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系竞争对两个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生长及资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朱莉 席念勋 张大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5-953,共9页
植物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竞争地下资源会导致根系增生,这被称为根系竞争的“公地悲剧”现象。减少或者消除作物的根系增生有望提高种子产量。但人工育种是否已经无意识地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竞争效应,目前研究尚不足。本研究选取春小麦古老... 植物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竞争地下资源会导致根系增生,这被称为根系竞争的“公地悲剧”现象。减少或者消除作物的根系增生有望提高种子产量。但人工育种是否已经无意识地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竞争效应,目前研究尚不足。本研究选取春小麦古老品种‘和尚头’和现代品种‘92-46’开展温室盆栽试验,通过设置尼龙隔离、无竞争塑料隔离和有竞争塑料隔离,并设置1倍营养和2倍营养两个营养水平,分析根系竞争对春小麦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回归(SMA)方法分析根系竞争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竞争塑料隔离相比,尼龙隔离的根系生物量无显著变化,但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提高。尼龙隔离的古老品种‘和尚头’种子生物量与无竞争塑料隔离无显著差异,而现代品种‘92-46’的种子生物量显著高于无竞争塑料隔离。2倍营养-有竞争塑料隔离与1倍营养-无竞争塑料隔离相比,根系生物量和种子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标准化主轴回归(SMA)分析发现,根系竞争对‘和尚头’的根系资源分配无显著影响,根系竞争显著降低了‘92-46’的根系资源分配但降低程度较小(尼龙隔离相比无竞争塑料隔离);根系竞争对两个品种的茎叶资源分配和种子资源分配均无显著影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和尚头’的根系生物量和茎叶生物量大于‘92-46’,而种子生物量小于‘92-46’。除1倍营养-无竞争塑料隔离处理,其他隔离处理下‘和尚头’的根系资源分配与‘92-46’无显著差异;且‘和尚头’的茎叶资源分配大于‘92-46’,种子资源分配小于‘92-46’。总之,现代品种‘92-46’可能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合作行为,通过根系分泌物介导识别邻株根系并减少根系资源分配;现代品种‘92-46’资源更多分配到繁殖生长,而古老品种‘和尚头’更多分配到茎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农学 “公地悲剧” 根系竞争 合作行为 春小麦品种 生物量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种质演化与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波涛 涂卫 +5 位作者 王海波 董建科 袁平平 景晟林 刘园园 焦文标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6期536-554,共19页
马铃薯野生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栽培马铃薯遗传改良的重要优良性状来源。然而,关于野生和栽培马铃薯的分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1990年Hawkes将Petota组划分为21个分类系,其中包含7个栽培种和228个野生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 马铃薯野生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栽培马铃薯遗传改良的重要优良性状来源。然而,关于野生和栽培马铃薯的分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1990年Hawkes将Petota组划分为21个分类系,其中包含7个栽培种和228个野生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2014年Spooner等对马铃薯分类进行整合和补充,基于各种形态学和分子证据,最终将Petota组划分为由107个野生种和4个栽培种组成的3个进化枝。此外,考古学和现代基因组学分析证实了S.candolleanum是栽培马铃薯的直接祖先种。随着近年来大量的马铃薯种质被测序,更多的基因组信息被揭示,结合新兴的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有望创新马铃薯育种模式与机制,为马铃薯精准分子育种提供新思路。综述探究了马铃薯种质演化、分类进展以及利用展望,以期为马铃薯种质资源改良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演化 分类 野生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种仁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3
作者 成新琪 吴诗颖 +4 位作者 李欣悦 刘文超 刘宏涛 胡孝明 朱华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9-601,共13页
为挖掘油茶含油量及脂肪酸代谢的关键基因,对3个关键发育时期的油茶种仁进行转录组分析,并对富集的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含油量和各脂肪酸组分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转录组分析表明,共获得1777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006个基因上... 为挖掘油茶含油量及脂肪酸代谢的关键基因,对3个关键发育时期的油茶种仁进行转录组分析,并对富集的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含油量和各脂肪酸组分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转录组分析表明,共获得1777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006个基因上调表达,6766个基因下调表达。GO分析表明,3个比较组共有的1302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195个GO条目,每个比较组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到14个、1个和17个GO条目。KEGG分析显示,3个比较组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二芳基庚烷和姜酚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以及谷胱甘肽代谢5条通路中。此外,在脂肪酸合成关键时期的Em0707vsEm1003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生物素代谢和丙酮酸代谢4条通路中,其中12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脂肪酸代谢通路;进一步测定不同时期种仁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ACC、KASⅢ、PATE、KAT2和SAD基因的表达量与种仁含油量和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KASⅢ、ACC、PATE和KAT2基因与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能是调控油茶含油量及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上述研究为油茶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脂肪酸 转录组 基因表达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松乳菇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4
作者 江舒 郑玉凤 +3 位作者 吴芳 张锦凡 熊佳怡 胡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以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为原材料,选取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对微波辅助提取松乳菇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 以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为原材料,选取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对微波辅助提取松乳菇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 g/mL、微波功率640 W、微波时间25 s、水浴温度90℃、水浴时间120 min,在该条件下松乳菇多糖的提取率可达(4.61±0.03)%;松乳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当松乳菇多糖的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微波辅助提取 多糖 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杀菌剂及复配组合测定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的毒力
5
作者 戴宝生 吕锐玲 +3 位作者 张华崇 李蔚 赵茜 刘艳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4-8,共5页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甲基硫菌灵、丙硫菌唑和戊唑醇4种杀菌剂以及咪鲜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亚洲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均有明显...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甲基硫菌灵、丙硫菌唑和戊唑醇4种杀菌剂以及咪鲜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亚洲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中,咪鲜胺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为明显,EC_(50)仅为0.285 9μg/mL;其次是丙硫菌唑,EC_(50)为0.348 1μg/mL;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EC_(50)分别为0.947 7、1.260 9μg/mL。复配剂咪鲜胺∶丙硫菌唑(1∶1、3∶1,V/V)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在1.719 1~3.069 4,其中以咪鲜胺∶丙硫菌唑(1∶1,V/V)的增效作用最好,其SR为3.069 4;其他不同组合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SR为1.075 5~1.367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甲基硫菌灵 丙硫菌唑 戊唑醇 小麦赤霉病 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 室内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萎病对海/陆嫁接棉苗叶片中H2O2、抗病相关酶活性和GST、PAL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明菊 张浩 +1 位作者 朱华国 夏启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为探讨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以抗黄萎病的海岛棉材料Pima90(R)为砧木,以在湖北省感病的陆地棉品种鄂棉22(S)为接穗,获得海/陆嫁接棉苗(S/R),研究海岛棉Pima90(R)、陆地棉鄂棉22(S)和海/陆嫁接棉苗(S/R)接种后的抗病反应,测定叶片中的H2O... 为探讨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以抗黄萎病的海岛棉材料Pima90(R)为砧木,以在湖北省感病的陆地棉品种鄂棉22(S)为接穗,获得海/陆嫁接棉苗(S/R),研究海岛棉Pima90(R)、陆地棉鄂棉22(S)和海/陆嫁接棉苗(S/R)接种后的抗病反应,测定叶片中的H2O2含量,比较三者POD、PAL酶活性水平和PAL、GST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结果显示:以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接种棉苗根部,海/陆嫁接棉苗(S/R)的萎蔫程度介于砧木Pima90(R)和接穗鄂棉22(S)之间,表明利用抗病海岛棉砧木(R)对感病陆地棉(S)嫁接可提高棉苗对黄萎病的抗性;接种后,鄂棉22(S)、Pima90(R)和海/陆嫁接棉苗(S/R)三者叶片中的H2O2含量、POD和PAL活性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感病品种鄂棉22(S)中H2O2含量和POD、PAL活性上升相对较缓慢,抗病品种海岛棉Pima90(R)上升较快,而海/陆嫁接棉苗(S/R)上升幅度介于R和S二者之间,且与抗病砧木Pima90(R)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接种后不同时段对GST和PAL基因的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GST基因表达在Pima90(R)、鄂棉22(S)和海/陆嫁接棉苗(S/R)均表现出先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感病品种鄂棉22(S)中高水平表达持续时间短(8~16 h),而在抗病海岛棉品种Pima90(R)和海/陆嫁接棉苗(S/R)中,高水平表达持续时间较长(8~48 h);PAL基因在Pima90(R)、鄂棉22(S)和嫁接棉苗(S/R)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即均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表达趋势,在8 h和48 h出现2个表达峰值;在感病品种鄂棉22(S)中PAL表达量较低,2个峰值较小;而在抗病海岛棉品种Pima90(R)中,PAL表达水平高,2个峰值较大;海/陆嫁接棉苗(S/R)中PAL表达量介于R和S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海/陆嫁接棉苗 黄萎病 H2O2 抗病相关酶 GST、PAL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麻城福白菊绿原酸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汪芷玥 周际松 +5 位作者 汤凯 胡婷 占剑峰 王蔚新 李士明 吴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240-245,共6页
湖北省麻城福白菊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物,绿原酸是其中含量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质。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其中的绿原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绿原酸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选取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3... 湖北省麻城福白菊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物,绿原酸是其中含量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质。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其中的绿原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绿原酸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选取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微波功率为640 W,料液比为1 g∶20 mL,微波时间为25 s。在此最优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可达6.25%。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福白菊中绿原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并且当福白菊中绿原酸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绿原酸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