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与GIS的黄冈市植被覆盖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盛霖 项俊 +1 位作者 吴博文 黄勇奇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358-2362,共5页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处理黄冈市2000-2013年共14年的同时相的MODIS影像,获得其植被覆盖度,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地形统计和分区统计,较清晰地反映了黄冈市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三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处理黄冈市2000-2013年共14年的同时相的MODIS影像,获得其植被覆盖度,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地形统计和分区统计,较清晰地反映了黄冈市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三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8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处于上升趋势,从2008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则处于下降趋势,但总体而言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良好;从2000年到2013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中变化不明显、上升所占比例较大,下降、急剧下降和快速上升的比例很低;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县市主要有英山县、罗田县、麻城市,植被覆盖较低的县市主要有黄州区、武穴市、黄梅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MODIS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黄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瑶 吴龙月 +3 位作者 向福 曹佩佩 向睿富 方元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6,共5页
以大别山黄州地区泥蒿叶为原料,采用酶法辅助提取总黄酮。基于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泥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了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3%,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0(g∶... 以大别山黄州地区泥蒿叶为原料,采用酶法辅助提取总黄酮。基于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泥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了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3%,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4.12%。泥蒿叶总黄酮提取液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相同质量浓度VC的50%,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相同质量浓度VC的1.4~2.7倍,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蒿叶 总黄酮 酶法提取 抗氧化活性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板栗害虫研究概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云丽 汪玉平 +1 位作者 程水源 钟玉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1-450,共10页
我国板栗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干果之一。但在板栗生产和贮运过程中,常遭受多种虫害,严重制约着板栗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本文综合近年来板栗害虫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各地板栗害虫种类调查情况,概述了主要害虫... 我国板栗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干果之一。但在板栗生产和贮运过程中,常遭受多种虫害,严重制约着板栗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本文综合近年来板栗害虫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各地板栗害虫种类调查情况,概述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板栗害虫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板栗害虫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害虫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锦绣杜鹃花蕾转录组的SSR标记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书珍 张羽佳 +4 位作者 黄诗颖 罗炎炎 金正强 李志良 金卫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4,共8页
[目的]探究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Planch.)EST-SSR的类型、分布频率和分布特征,开发有效的SSR标记,并验证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跨物种转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RNA-seq技术对锦绣杜鹃‘紫鹤’品种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M... [目的]探究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Planch.)EST-SSR的类型、分布频率和分布特征,开发有效的SSR标记,并验证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跨物种转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RNA-seq技术对锦绣杜鹃‘紫鹤’品种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MISA软件对组装的unigenes内部的SSR位点进行检索,分析其类型、分布频率。利用Primer3.0软件设计引物,并对锦绣杜鹃群体和其近缘种映山红群体进行多样性检测,利用POPGENE-PC2.2软件计算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s信息指数、Nei氏多样性指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等参数。[结果]锦绣杜鹃‘紫鹤’花蕾转录组共有49527个unigenes(43766249bp),从中筛选出16120个SSR位点(24.46%),发生频率为1·(2.7kb)^-1。微卫星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24次之间,二核苷酸发生频率最高(9624个,59.70%),其次是单核苷酸(3738个,23.19%),频率最低的为五核苷酸(42个,0.26%)。频率最高的重复基序有A/T、AG/CT、AAG/CTT、AGG/CCT、ACC/GGT、AGC/GCT、AAAG/CTTT、AAGAG/CTCTT、AGAGGG/CCCTCT等。选用13个多态性SSR标记对锦绣杜鹃群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3~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在各SSR位点之间变化范围为1.684~5.930;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1.000和0.433~0.848,平均值分别为0.696±0.426和0.705±0.129;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氏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6~1.961和0.406~0.831,平均值分别为1.376±0.339和0.683±0.131。此13个标记在映山红群体中的跨物种扩增成功率为100%,并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93.4%存在于群体内部。[结论]基于AG/CT重复基序开发的13个SSR标记具有高度的多态性,为后续杜鹃花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大别山野生映山红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杂合度过剩,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杜鹃 转录组测序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跨物种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生物活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杨谷良 李士明 王书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26-231,共6页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能够脱去真核细胞28S r RNA内SRL区域的A4342,从而破坏延伸因子与核糖体的结合,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抑制在延伸阶段的蛋白质家族。RIPs有Ⅰ、Ⅱ、Ⅲ型,苦瓜中已发现的α-苦瓜...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能够脱去真核细胞28S r RNA内SRL区域的A4342,从而破坏延伸因子与核糖体的结合,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抑制在延伸阶段的蛋白质家族。RIPs有Ⅰ、Ⅱ、Ⅲ型,苦瓜中已发现的α-苦瓜素、β-苦瓜素、γ-苦瓜素、δ-苦瓜素、ε-苦瓜素、MAP30等,均属于Ⅰ型RIPs。这些RIPs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虫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生物学活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RIPs的分类、生物学活性、功能与应用等方面,对苦瓜中的RIPs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核糖体失活蛋白 分类 生物活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多酚对胆固醇诱导高血脂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谷良 黄春保 +3 位作者 潘敏雄 龙涛 王书珍 李士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6-1001,共6页
为了研究甘蔗多酚的降血脂作用,试验从甘蔗渣中提取分离甘蔗多酚类化合物,通过HPLC-UV检测了甘蔗渣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胆固醇诱导高血脂大鼠模型,通过灌喂甘蔗渣提取物研究多酚类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HPLC-UV检测发现... 为了研究甘蔗多酚的降血脂作用,试验从甘蔗渣中提取分离甘蔗多酚类化合物,通过HPLC-UV检测了甘蔗渣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胆固醇诱导高血脂大鼠模型,通过灌喂甘蔗渣提取物研究多酚类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HPLC-UV检测发现,甘蔗渣提取物中含有没食子酸、儿茶素、香草酸、咖啡酸、表儿茶素、芥子酸、阿魏酸、芦丁、槲皮甙、槲皮素等多酚化合物,给予不同浓度的甘蔗多酚后,能够有效降低高血脂大鼠体质量,对大鼠肝、脾、肾等脏器的重量没有显著变化,和高血脂组相比,甘蔗多酚处理组大鼠的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TG)的含量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ease,GOT)与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值虽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甘蔗多酚没有细胞毒性,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所造成的高血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多酚 胆固醇 高血脂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柿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谷良 龙涛 +2 位作者 韩露 王艺雅 李士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5,共5页
为确定罗田甜柿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柿果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75℃,乙醇体积分数75%,液料比13∶1(m L∶g)。... 为确定罗田甜柿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柿果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75℃,乙醇体积分数75%,液料比13∶1(m L∶g)。在此条件下,柿果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27%。柿果总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9.72%,证实柿果具有一定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火棘果中多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伟 李格 向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以火棘果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溶剂提取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通过对火棘果多酚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并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出火棘果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70... 以火棘果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溶剂提取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通过对火棘果多酚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并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出火棘果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g∶m L),提取时间4.0 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试验,得出火棘果多酚提取率的平均值为2.84%,与回归方程得出的理论数值2.85%基本相符。该研究为大别山区火棘果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棘果 多酚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不同龄级映山红种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书珍 张霖 +5 位作者 杨雯 罗滢 郑壮 方元平 项俊 金卫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130,共6页
[目的]利用SSR标记比较大别山黄狮寨不同年龄级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探究映山红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大别山野生映山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基径... [目的]利用SSR标记比较大别山黄狮寨不同年龄级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探究映山红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大别山野生映山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基径大小和丛枝多少将大别山黄狮寨典型映山红种群划分为老树、成树、小树、幼苗4个年龄级,筛选出12对多态性强的SSR引物用于PCR扩增,扩增产物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银染。构建"0/1"矩阵,利用POPGENE 32. 0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基于Nei's遗传距离,采用软件MEGA5. 0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不同龄级的映山红遗传多样性差别较大,幼苗和老树种群多样性最差,小树种群多样性最丰富。12个微卫星标记观测等位基因数为3~9个,平均5. 0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 254 9 6. 129 7,平均3. 460 5;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 676 4~0. 881 2和0. 607 7~0. 690 7。Shannon信息指数(I)以小树群体最高,成树次之,幼苗最低。近交系数Fis为-0. 638 3~0. 174 4,平均为-0. 294 6;总近交系数Fit为-0. 615 1~0. 270 6,平均为-0. 162 1,表明各龄级种群内主要繁殖方式为杂交。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89. 7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年龄级内,仅10. 24%存在于年龄级间。基因流水平高,仅1个位点Nm <1。遗传一致度最高的为小树和成树种群。[结论]大别山黄狮寨映山红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中度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年龄级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山红 年龄级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香果树自然种群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媛媛 项俊 +1 位作者 刘亮 方元平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4期52-56,共5页
对湖北省天然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的自然种群分布现状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香果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600 m地带,被不同程度地分割包围在谷底和山腰,地理分布点呈收缩集群分布,种群规模较小;采用方差/... 对湖北省天然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的自然种群分布现状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香果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600 m地带,被不同程度地分割包围在谷底和山腰,地理分布点呈收缩集群分布,种群规模较小;采用方差/均值法对香果树地理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其值=1.75>1,表明其分布点的地理分布趋于集群分布。湖北香果树种群星散间隔的地理分布形式,使地理分布点间产生空间间隔,成为相互间基因交错的障碍,而较小的种群规模,增加了遗传漂变的机率,导致遗传上的不稳定性增加,影响种群的生存能力,这些是导致物种趋向濒危的重要原因。湖北香果树种群这种分布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的特定要求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对香果树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生境片段化的影响。应借助于人为帮助,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其种群规模,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以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种群 物种保护 地理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板栗重要蛀果象甲鉴别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云丽 张帆 +1 位作者 徐艳霞 钟玉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栗雪片象Niphades castanea Chao和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幼虫形态相似,均蛀食板栗果实,是严重影响板栗产量或质量的重要害虫。为快速准确地鉴别这两种害虫,采用野外调查法和室内饲养法,对两种蛀果象甲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特性... 栗雪片象Niphades castanea Chao和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幼虫形态相似,均蛀食板栗果实,是严重影响板栗产量或质量的重要害虫。为快速准确地鉴别这两种害虫,采用野外调查法和室内饲养法,对两种蛀果象甲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同时对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序列进行了提取扩增与分析。结果表明:栗雪片象和栗实象在成虫形态、为害特性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明显;DNA条形码序列(COⅠ基因5′端684bp)可作为两种板栗蛀果象甲鉴定的分子标记,两者具有明显的碱基差异,遗传距离达18.9%~19.6%,在系统发育关系上,栗雪片象与Molytinae亚科的Niphadomimus sp.聚为一支,栗实象与Curculio属3个种聚为一支。研究结果可为两种板栗蛀果象甲幼虫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为象甲科昆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形态、生态和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雪片象 栗实象 形态特征 为害特性 生活习性 DNA条形码序列 CO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HS-5高产β-葡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鹏 王知龙 吴秀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7,共4页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酶活,优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S-5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11%,初始p H值为6.09,发酵时...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酶活,优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S-5发酵产β-葡聚糖酶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11%,初始p H值为6.09,发酵时间60.02 h。在此最佳条件下,测得β-葡聚糖酶的酶活力为20.03 U/m L,比初始酶活力12.98 U/m L提高了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酶 Β-葡聚糖酶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腹刺斑螟生物学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初步记述(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云丽 方程 +2 位作者 任应党 杨琳琳 钟玉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8-1184,共7页
首次发现中国腹刺斑螟幼虫取食板栗叶片,描述了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拍摄了幼虫和蛹的生活特征图和外形等结构特征图,初步描记了其在湖北省罗田县栗园的生活习性;对幼虫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提取、扩增、测序和分析,其5’端629 bp... 首次发现中国腹刺斑螟幼虫取食板栗叶片,描述了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拍摄了幼虫和蛹的生活特征图和外形等结构特征图,初步描记了其在湖北省罗田县栗园的生活习性;对幼虫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提取、扩增、测序和分析,其5’端629 bp的DNA序列可以作为中国腹刺斑螟鉴定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腹刺斑螟 幼虫 生物学 COI gene 板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龙葵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伟 张云 向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3-157,162,共6页
为了探讨龙葵皂苷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科学开发利用大别山区龙葵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关键影响因素,并以龙葵皂苷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大别山龙葵中皂苷类成... 为了探讨龙葵皂苷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科学开发利用大别山区龙葵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关键影响因素,并以龙葵皂苷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大别山龙葵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8%,提取时间4.5 h,料液比1∶15(g/m L),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试验,龙葵皂苷提取率的平均值为2.489 8%,与回归方程得出的理论数值2.505 3%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皂苷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九资河茯苓多糖的HPLC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知龙 张梦梦 +2 位作者 高帆 叶晶 吴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142,共4页
通过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生物降解茯苓多糖的组分。选用黑曲霉HS-5液体发酵,生物降解茯苓多糖。粗多糖液经浓缩、Sevage法纯化、真空干燥处理得到多糖固体样品。利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分析鉴定多糖,采用PMP柱... 通过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生物降解茯苓多糖的组分。选用黑曲霉HS-5液体发酵,生物降解茯苓多糖。粗多糖液经浓缩、Sevage法纯化、真空干燥处理得到多糖固体样品。利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分析鉴定多糖,采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出峰时间比较,确定其分子中的单糖组成与含量分别为:甘露糖5.463%、鼠李糖8.970%、D-木糖52.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生物降解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峰山古杜鹃群落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书珍 查三省 +4 位作者 方娇 李志良 张明菊 干建平 金卫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筛选出来的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74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3.67%,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62 0和1.555 4,奈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0 8,香农氏信息指数I为0.499 0,表明龟峰山古杜鹃群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Rho-M和Rho-H两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小至0.069 8,亦即这两个居群之间的分化最小。试验从分子层面对古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将对龟峰山古杜鹃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以及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龟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HS-5高产β-葡聚糖酶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鹏 姜坤 +1 位作者 刘丽 李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86,共4页
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Box-Behnken(BB)试验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S-5高产β-葡聚糖酶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B设计从影响黑曲霉HS-5产酶培养基的11个因素中筛选出大麦粉、酵母膏、硝酸铵3个显著影响因素,再通过BB... 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Box-Behnken(BB)试验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S-5高产β-葡聚糖酶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B设计从影响黑曲霉HS-5产酶培养基的11个因素中筛选出大麦粉、酵母膏、硝酸铵3个显著影响因素,再通过BB试验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由此得到黑曲霉HS-5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大麦粉3.9%、酵母膏2.1%、硝酸铵0.15%。在此优化条件下,β-葡聚糖酶活力为18.82 U/mL,与预测值18.96 U/mL基本上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酶 黑曲霉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对锦绣杜鹃开花时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娟 王晖 +3 位作者 万若男 武小霞 宋钰睿 项俊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683-3685,共3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GA3、6-BA、KT、GA3+6-BA、GA3+KT处理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花蕾,研究其对锦绣杜鹃花蕾形态指标、开花时期、开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激素处理均可使花蕾发育进程显著加快,开花时期提前,花朵体积... 采用不同浓度的GA3、6-BA、KT、GA3+6-BA、GA3+KT处理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花蕾,研究其对锦绣杜鹃花蕾形态指标、开花时期、开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激素处理均可使花蕾发育进程显著加快,开花时期提前,花朵体积增大,但对花期长短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其中,GA3+KT促进效果最好,1 500 mg/L GA3+15 mg/L KT可使开花提前45 d左右,其次为GA3+6-BA,1 500 mg/L GA3+15 mg/L 6-BA处理可使开花提前33 d左右,而这两种混合液处理效果都显著优于单纯GA3处理;促进效应还与激素的浓度有关,1 500 mg/L GA3促进效应显著优于1 000 mg/L GA3的处理,无论是混合液还是单纯GA3处理,1 500 mg/L GA3促进效应显著优于1 000 mg/L GA3的处理。结构的观察显示,GA3+KT混合液处理显著促进了子房的发育进程,使子房膨大速度加快,提前形成胚珠,并发育至成熟,但对花药的发育进程没有影响或影响不显著,开花后的花药不开裂、不散粉,花粉粒处于四分体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 激素 开花时期 花器官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繁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书珍 靖鑫宇 +4 位作者 梅元正 骆亮 方元平 金卫斌 向福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9期4974-4977,共4页
利用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水势梯度为-0.2^-1.0 MPa),研究繁花杜鹃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繁花杜鹃种子的发芽时间推迟,萌发周期延长,萌发指数Gi、活力指数Vi随着水势的降低而递减,幼苗生物量降低... 利用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水势梯度为-0.2^-1.0 MPa),研究繁花杜鹃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繁花杜鹃种子的发芽时间推迟,萌发周期延长,萌发指数Gi、活力指数Vi随着水势的降低而递减,幼苗生物量降低,胚根增长,胚芽变短,根芽比(R/P)增大;繁花杜鹃种子在萌发期对水分的依赖性较强,以出苗阶段对干旱敏感性最大,对水分要求最高,即水势不能低于-0.6 MPa。本研究为杜鹃花的繁育、种子萌发调控机制的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种子萌发 繁花杜鹃 种苗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火棘果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伟 曾倩兰 向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为了优化火棘果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基于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火棘果中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 为了优化火棘果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基于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火棘果中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4.0 h、提取3次,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5.74%,与理论提取率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火棘果 原花青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