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才见才:《红楼梦》中两组“才人之诗”的翻译——基于杨、霍两个译本的讨论 |
袁湘生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2011-2020) |
魏家海
李洁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9
|
|
3
|
动宾非常规搭配的转喻和隐喻透视 |
黄洁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4
|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法探析 |
陈曼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5
|
《最蓝的眼睛》中规训权力的运行手段 |
刘盛华
李霞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 |
陈曼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2
|
|
7
|
以福柯的规训理论解读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
李霞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8
|
敲响反后殖民统治钟声的新黑人——《土生子》别格·托马斯形象分析 |
江玉娥
林国兵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9
|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
李金奇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0
|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食物意象 |
李霞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1
|
《忠犬八公的故事》:文化趋同还是民族个性 |
吴珊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2
|
论电影片名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
曹英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3
|
美国奇观电影的陌生化叙事 |
李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4
|
菲利普·罗斯“欲望三部曲”中的身体反讽 |
江玉娥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5
|
地方高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略论 |
张正才
宋文生
杜杰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6
|
浅析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评《英语语言学新论》 |
汪艳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7
|
法律英语规划初论 |
郑友阶
张法连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8
|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
岑海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19
|
亟待拯救的黑人文化之根——论《最蓝的眼睛》中乔利的寻根历程 |
李霞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0
|
限定摹状词理论的对比研究 |
黄洁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