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伟利 刘晓虎 关江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3-147,167,共6页
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采用耦合协调模型,研究黄冈市2013—2019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3—2019年,黄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高水平状态,其数值在0.9~1.0;2013—2019... 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采用耦合协调模型,研究黄冈市2013—2019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3—2019年,黄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高水平状态,其数值在0.9~1.0;2013—2019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由初级协调状态向中级协调状态转变,表明黄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耦合度 耦合协调模型 湖北省黄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冈大别山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策略探析
2
作者 尹建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10Z期69-72,74,共5页
乡村旅游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中坚力量.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激增,乡村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乡村旅游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中坚力量.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激增,乡村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黄冈大别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研等方法,结合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成果,总结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查找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旅游需求、“互联网+”推动分析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动力因素,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提出乡村旅游营销模式、产业结构、产品开发、人才队伍转型升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冈大别山区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3
作者 尹建军 曹雪静 罗倩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5期12-14,共3页
大别山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在弘扬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和发扬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以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为研究靶向,主要... 大别山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在弘扬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和发扬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以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为研究靶向,主要探讨红色文化旅游的概念、内涵、意义,分析该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的提出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 路径 黄冈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丽军 苏金豹 万志芳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29,共5页
准确把握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法,对2003~2017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 准确把握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法,对2003~2017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15年来,森林公园总生态承载力持续提高,且2015年以来出现显著大幅提升;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持续下降态势,近年来降速减缓且未来呈现增长趋势。结果表明,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转变,但有效开发程度仍然不够。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激发旅游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承载力 森林公园 时序演变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其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丽军 万志芳 关江华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82,共13页
文章依据旅游系统理论,分别以资源禀赋和经营规模、产业效益和产业地位作为投入要素和产出绩效,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03~2018年中国31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发展... 文章依据旅游系统理论,分别以资源禀赋和经营规模、产业效益和产业地位作为投入要素和产出绩效,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03~2018年中国31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6.80%;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排前三位的浙江、江西和黑龙江的发展指数均值分别为35.02、23.41和20.17;区域间的差异很大,指数均值最高值省份(浙江)是最低值省份(宁夏)的16.23倍,其中2018年两者差距达29.90倍;产业规模大,效益可观,资源优势不明显,产业地位仍待提高。2018年,资源禀赋(1.10)和产业地位(1.62)的分维度指数均值明显低于产业效益(7.32)和经营规模(5.01)两个维度的均值。16年来,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热点的空间位置以浙江和江西为起点自东向西呈辐射状扩散,热点省份的空间相关性愈发紧密,由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差异的普遍存在始终未形成显著的冷点区域;重心南北向移动最大距离为260.03km,远大于东西向移动最大距离105.10km。重心轨迹以2006年、2009年为分界点经历了"东北-东南-西南"三个阶段的时空演变过程,大致呈向右倾斜的"η"状,未来有向西南移动的态势。按得分将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分为发达、较发达、发展中、欠发达四个等级。2003年96.77%的省份处于"欠发达"水平,2018年"发展中"及以上等级占总数的54.84%,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的等级实现了快速提升但还不成熟。文章指出,应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求,优化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水平 森林公园 时空演化 中国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学旅行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以“旅游活动设计”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翠 汪卫民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59,共5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对中学地理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学旅行、翻转课堂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在研学旅行视角下,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基于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核心构架,以高中地理"旅...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对中学地理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学旅行、翻转课堂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在研学旅行视角下,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基于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核心构架,以高中地理"旅游活动设计"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采用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生对"旅游活动设计"项目翻转课堂评价"满意",翻转课堂总体满意度受专业素养、学习过程、课堂效果、教学水平四个公因子影响,其中学习过程评价满意度最低,课堂效果是影响翻转课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要提升翻转课堂满意度,教师主导是关键、交流平台是动力、合理评价是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研学旅行 翻转课堂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实践力与课程思政双核驱动下的《乡土地理调查实践》教学创新 被引量:7
7
作者 江砥 黄勇奇 +2 位作者 胡红兵 陈珂 汪卫民 《地理教学》 2021年第23期9-11,14,共4页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是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类课程,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型课程形态。本文对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改革重点问题和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探讨该课程的思政特色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质性突...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是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类课程,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型课程形态。本文对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改革重点问题和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探讨该课程的思政特色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质性突破,分析创新内核驱动教学在培养高师地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上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持续改进的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 地理实践力 课程思政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再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江砥 汪卫民 《地理教学》 2021年第21期53-55,共3页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是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类课程,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型课程形态。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重点问题以及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回顾总结,并探讨该课程的思政特色与教学改革实质突破,分析了...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是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类课程,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型课程形态。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重点问题以及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回顾总结,并探讨该课程的思政特色与教学改革实质突破,分析了创新内核驱动教学在培养高师地理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出了今后持续改进的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 课程思政 创新内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体验视角下生态旅游满意度研究——以庐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翠 关江华 陈丽军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2,共6页
生态旅游满意度是反映游客生态旅游体验的核心内容,是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生态旅游景区庐山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生态旅游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重要性-绩效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旅游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游客对庐... 生态旅游满意度是反映游客生态旅游体验的核心内容,是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生态旅游景区庐山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生态旅游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重要性-绩效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旅游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游客对庐山风景区生态满意度持中立态度,影响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旅游价格、情感氛围、生态体验等,旅游基础物质需求是影响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的直接原因,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提升游客生态旅游满意度的有利保障;游客对生态景观评价最高,对游客参与活动程度评价最低,资源优势在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评价中具有首次效应,但资源优势所映射的首次效应持久性有限。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是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满意度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生态旅游满意度 因子分析 重要性-绩效分析法 庐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阈下社区参与旅游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俊 《旅游研究》 2018年第1期14-16,共3页
社区参与旅游源起西方,是在其旅游业高度发达、利益主体矛盾日渐突出的背景之下人们探寻在旅游规划中纳入社区居民意见的一种方法,所以最初只是运用在旅游规划领域.后期在可持续思想、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赋权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理... 社区参与旅游源起西方,是在其旅游业高度发达、利益主体矛盾日渐突出的背景之下人们探寻在旅游规划中纳入社区居民意见的一种方法,所以最初只是运用在旅游规划领域.后期在可持续思想、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赋权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深入到社区为何参与、如何参与、参与内容、参与模式、参与机制、参与效果、参与反思等全方位的研究过程中来.可见国外学者对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的人类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旅游 视阈 扶贫 旅游规划 利益相关者 利益主体 生态旅游 赋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地区板栗种植技术及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建军 侯贵宝 +1 位作者 罗倩 曹雪静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7期115-116,共2页
板栗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极具营养价值,美味可口,老少皆宜,深受消费者喜欢。现如今,板栗已经由人工进行广泛种植栽培。位于鄂东地区的罗田县是我国板栗的主产区,素有板栗之乡的美称。在罗田县的带动下,鄂东地区广泛发展板栗种植产... 板栗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极具营养价值,美味可口,老少皆宜,深受消费者喜欢。现如今,板栗已经由人工进行广泛种植栽培。位于鄂东地区的罗田县是我国板栗的主产区,素有板栗之乡的美称。在罗田县的带动下,鄂东地区广泛发展板栗种植产业,以期带动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基于此,描述了板栗的形态特征,阐述了板栗的种植技术,通过分析鄂东地区板栗种植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该地区大力发展板栗种植促进乡村旅游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种植技术 乡村旅游 鄂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湖北黄冈市为例
12
作者 杜海亮 徐锐翔 +1 位作者 孙伟利 关江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31期30-32,36,共4页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本文采用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以湖北黄冈市为例,研究了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黄冈市2016-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本文采用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以湖北黄冈市为例,研究了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黄冈市2016-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价值总体减少量为23441.07万元,不同的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差异化显著。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价值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黄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贫困农户脱贫的因素及退出模式选择的分析--基于黄冈市贫困农户的调查
13
作者 孙才明 吕雪琴 +1 位作者 张晓明 关江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1期26-27,共2页
本文以贫困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影响贫困农户脱贫因素及退出选择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当前贫困农户脱贫的意愿很高;影响贫困农户脱贫的因素包括家庭劳动力、有无病人、上学及外部资助等因素;加强地方特... 本文以贫困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影响贫困农户脱贫因素及退出选择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当前贫困农户脱贫的意愿很高;影响贫困农户脱贫的因素包括家庭劳动力、有无病人、上学及外部资助等因素;加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引到贫困农户务工就业、完善农户社会保障、加大教育资助等方式对贫困农户的脱贫退贫起到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脱贫 退出模式 黄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关江华 刘霞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1,共2页
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其作为维护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用地布局等的重要抓手,但土地整治项目在地方实施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参与度低、项目设计不够合理、农户房地权益得不到完全保障等,这一定... 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其作为维护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用地布局等的重要抓手,但土地整治项目在地方实施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参与度低、项目设计不够合理、农户房地权益得不到完全保障等,这一定程度影响了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当前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民众参与度不够,土地整治宣传力度不足。通过对部分土地整治项目的调查发现,项目区基本未设立宣传图片、公示牌等必要的宣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治项目 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 宣传图片 粮食安全 用地布局 部分土地 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 实施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背景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罗芳 关江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96,共6页
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在家庭再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初中生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的取值,并进一步利用OLS法分析了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文化活... 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在家庭再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初中生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的取值,并进一步利用OLS法分析了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文化活动参与、家庭藏书量、以及所在年级、学校教学质量等都对子女非认知能力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参加兴趣班、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家庭背景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非认知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文化资本 非认知能力 主成分分析 OL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典型区蓝水绿水转化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珂 杨胜天 +3 位作者 江砥 管亚兵 黄勇奇 戴国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由渗漏导致的降水大量流失是造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表水短缺的主要原因,将渗漏的难利用蓝水转化为可供植被生长利用的生态绿水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有益探索。基于蓝水绿水理论和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原理,通过采... 由渗漏导致的降水大量流失是造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表水短缺的主要原因,将渗漏的难利用蓝水转化为可供植被生长利用的生态绿水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有益探索。基于蓝水绿水理论和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原理,通过采用EcoHAT系统水循环模型模拟贵阳市非城镇地区的蓝水绿水转化,发现:(1)研究区绿水占降水的份额不到50%,远低于全球65%的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转化利用潜力;(2)增加植被覆盖度和增厚土层均能实现将渗漏蓝水转化为生态绿水,增厚土层的转化效果更为显著;(3)增加植被覆盖度对减少渗漏的转化作用存在一个明显的阈值,当植被覆盖度增长到56%左右时,其减少渗漏的作用急遽减弱。鉴于研究区石漠化的典型性,本研究对类似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蓝水 绿水 生态 EcoHAT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典型区蓝水绿水转化措施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珂 杨胜天 +3 位作者 黄勇奇 管亚兵 戴国富 张西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4,107,共9页
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将渗漏的难利用蓝水转化为可供植被生长利用的生态绿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遥感分析、实地调研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基于贵阳市非城镇地区的现实条件,设计三大蓝-绿水转化措施:①针对大气降水环节,在研... 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将渗漏的难利用蓝水转化为可供植被生长利用的生态绿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遥感分析、实地调研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基于贵阳市非城镇地区的现实条件,设计三大蓝-绿水转化措施:①针对大气降水环节,在研究区约713 km^2的农村旱地上,总共设计了17 788个用于截蓄灌溉的小水池;②针对植被用水环节,设计了封山育林措施,分布于植被盖度低于50%的937.75 km^2渗漏区林草地;③针对绿水储存环节,设计了坡改梯措施,主要分布于713 km^2的农村旱地、植被盖度高于50%的1 255.5 km^2渗漏区林草地,以及植被盖度低于50%且在2003-2013年间植被未增长的约123 km^2典型渗漏区。以上转化措施的研究与设计,对类似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蓝水 绿水 措施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AT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文过程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珂 杨胜天 +2 位作者 黄诗峰 管亚兵 王兆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2-361,共10页
水文模型尺度效应是水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为深入探索水文模型的空间尺度效应,本文采用耦合遥感数据的SVAT模型,分别在研究区—区县单元—小流域三个不同量级的空间尺度,基于蓝水绿水视角,对贵阳市非城镇地区的水文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 水文模型尺度效应是水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为深入探索水文模型的空间尺度效应,本文采用耦合遥感数据的SVAT模型,分别在研究区—区县单元—小流域三个不同量级的空间尺度,基于蓝水绿水视角,对贵阳市非城镇地区的水文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植被覆盖度的不断增加,三个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绿水量均呈线性增长趋势;渗漏量在区县和小流域空间尺度,产生了少量异常值,但均为小数点第三位之后的微小波动;水文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SVAT模型对研究区水文变化过程的模拟,尺度效应影响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SVAT模型 绿水 喀斯特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研究--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翠 陈丽军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82,共12页
森林研学是突显旅游教育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对"林旅教"产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学理视角,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森林研学系... 森林研学是突显旅游教育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对"林旅教"产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学理视角,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进行模糊评价。研究表明: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体系是由共生单元绩效、共生模式绩效和共生环境绩效形成的循环系统,包含3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项目层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共生单元绩效(0.5584)、共生模式绩效(0.3073)、共生环境绩效(0.1342),指标层权重值位列前三位的是共生密度(0.3013)、共生维度(0.1658)、共赢性(0.1434),说明共生单元绩效是影响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的关键因素,共生密度、共生维度、共赢性是影响森林研学共生系统协同效应的主要指标。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研学系统共生绩效评价值为7.3262,等次位于"良",其中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的绩效评价值依次为4.5562、1.8360、0.9340,说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研学共生系统协同效应良好,具备较好的共生基础,但共生模式滞后,共生环境失调,共生能量未得到有效释放。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深化森林公园改革、培育正向共生环境、建立森林研学智库等促进森林研学共生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研学系统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共生绩效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口石钟山岩崖壁上记载的水位变化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兆夺 崔利芳 +1 位作者 邓利欢 陈珂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49,共5页
通过对鄱阳湖口石钟山岩壁的观察,识别出了高于目前水位的6次较为明显的洪水印痕及凹槽,进一步与鄱阳湖全新世沉积剖面以及其它气候信息进行了对比。初步认为,它们分别指示了不同时期鄱阳湖水位的变化以及持续的时间,较低的3次洪水印痕... 通过对鄱阳湖口石钟山岩壁的观察,识别出了高于目前水位的6次较为明显的洪水印痕及凹槽,进一步与鄱阳湖全新世沉积剖面以及其它气候信息进行了对比。初步认为,它们分别指示了不同时期鄱阳湖水位的变化以及持续的时间,较低的3次洪水印痕可现性较高,持续时间较短;而较高的3次洪水凹槽则可现性较低,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指示全新世中期以来暖期气候背景下鄱阳湖水位。从鄱阳湖东侧全新世沉积剖面特点及相应时期内气候背景2个角度对比,推测各不同高度洪水印痕及凹槽可能形成的时间,并从石钟山崖壁历史洪水痕迹初步揭示了全新世中晚期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历史洪水信息,同时为鄱阳湖水位与气候背景的密切相关性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历史洪水 气候变化 沉积剖面 鄱阳湖 石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