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423-5p调控PDCD5表达增强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雷 沈维高 刘艳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miR-423-5p在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PDCD5)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 目的:探讨miR-423-5p在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PDCD5)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瘤及瘤旁组织标本,以及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SHG-44和人脑小胶质细胞株HMC-3,用qPCR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中miR-423-5p和PDCD5的表达水平。用合成的miR-423-5p mimics和miR-NC分别转染U251和U87细胞,同时用不同浓度(50、100、150和200μmol/L)的TMZ处理细胞,检测转染细胞对TMZ的耐药性,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活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U87细胞中c-caspase 3、Bcl-2和PDCD5蛋白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3-5p与PDCD5的靶向关系。结果:miR-423-5p在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P<0.01)。与miR-NC组比较,miR-423-5p mimics组U251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对TMZ的耐药性增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23-5p可与PDCD53'UTR结合,抑制PDCD5的表达。结论:miR-423-5p高表达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MZ的耐药能力,其可作为临床胶质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 脑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U87细胞 增殖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脑外伤对应激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魏小川 熊学辉 罗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脑外伤对应激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序列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止血、控制颅内压、神经营养药物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脑外伤对应激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序列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止血、控制颅内压、神经营养药物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3d(T1)、7d(T2)后血清应激激素ACTH、NE、Cor及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结果:两组T0血清ACTH、NE、Cor水平以及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T1、T2血清ACTH、NE及Cor水平均低于T0时,T2低于T1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组T1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T0时,T2低于T1和T0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血清ACTH、NE、Cor水平以及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时;观察组T2时血清ACTH、NE、Cor水平以及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可有效减轻减轻脑外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控制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脑外伤 应激激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浸润导管应用于脑积水分流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学辉 瞿丹霞 +3 位作者 魏小川 罗杰 樊俊 黄明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评估抗生素浸润导管应用于脑积水分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过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依照其使用导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普通导管组(非AISCs组)及抗生素浸润导管组(AISCs组)。所有患者在分流手术... 目的评估抗生素浸润导管应用于脑积水分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过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依照其使用导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普通导管组(非AISCs组)及抗生素浸润导管组(AISCs组)。所有患者在分流手术后随访6个月,对分流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最终获取193例接受脑积水分流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非AISCs组124例、AISCs组69例。非AISCs组术后感染率13.71%,分流管堵塞率8.87%,再次手术发生率5.65%;AISCs组术后感染率2.90%,分流管堵塞率5.80%,再次手术发生率4.35%。与非AISCs组相比,AISCs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分流管堵塞及再次手术发生率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分流管断裂、移位、外露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AISCs可以有效降低脑积水分流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浸润导管 脑积水 分流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预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学辉 瞿丹霞 吴雅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神经外科手术经常因为病情需要而去除部分颅骨,术后形成颅骨缺损。由于颅骨的不完整,使脑组织失去了屏障作用而易受伤,同时颅骨缺损会影响美观,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局部疼痛,甚至造成精神及心理障碍,通过颅骨修补手术可以恢复颅骨的... 神经外科手术经常因为病情需要而去除部分颅骨,术后形成颅骨缺损。由于颅骨的不完整,使脑组织失去了屏障作用而易受伤,同时颅骨缺损会影响美观,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局部疼痛,甚至造成精神及心理障碍,通过颅骨修补手术可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颅内外压力的平衡,恢复外貌,重建患者自信。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3D预塑形钛网治疗颅骨缺损病例8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预塑形钛网 颅骨修补 并发症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型颅脑损伤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熊学辉 瞿丹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10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10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估患者颅脑损伤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以患者是否继发MCI为因变量、脑组织病变部位和类型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病变部位对于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结果共30例患者继发MCI、69例患者认知功能正常,7例患者失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GCS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多发病灶、损伤半球、累及脑叶、脑白质病变、累及内囊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左半球(P=0.029,OR=1.637,95%CI:1.348-2.169)、累及颞叶(P〈0.001,OR=1.521,95%CI:1.240-2.203)、累及内囊(P=0.024,OR=1.526,95%CI:1.107-2.329)、多发病灶(P〈0.001,OR=1.936,95%CI:1.287-3.228)是危险因素。结论位于左半球、双侧额叶及颞叶区、内囊前肢的损伤病变及多发损伤病灶是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M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轻度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合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
6
作者 胡均贤 胡跃云 +5 位作者 李小华 熊刚 黎海涛 刘昌亚 熊志勇 胡学斌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670-674,共5页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合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3日-3月13日武汉市6家医院连续收治的COVID-19且合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患者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合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3日-3月13日武汉市6家医院连续收治的COVID-19且合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行微创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术后气管切开率。结果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年龄43~78岁,男性占48.78%(40/82)。轻型肺炎45.12%(37/82),重症肺炎54.88%(45/82);高血压脑出血占68.29%(56/8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30.49%(25/82),出血性烟雾病1.22%(1/82);71.95%(59/82)的患者进行了针对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41%(38/59),颅内动脉瘤破裂35.59%(21/59),术后气管切开者52.54%(31/59)。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开颅手术组15例(39.47%),微创手术组23例(60.53%),两组的年龄、性别分布、肺炎严重程度和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开颅手术组术后气管切开率高于微创手术组(93.33%vs 30.43%,P<0.001)。结论COVID-19合并高血压脑出血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微创手术较开颅手术的气管切开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脑血管病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