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春林 南金生 +3 位作者 秦海英 安江红 徐振朋 韩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9-1200,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研究以燕麦‘蒙饲燕1号’(‘Mengsiyan 1’)、‘蒙饲燕2号’(‘Mengsiyan 2’)、‘青引1号’(‘Qing yin1’)分别和箭筈豌...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研究以燕麦‘蒙饲燕1号’(‘Mengsiyan 1’)、‘蒙饲燕2号’(‘Mengsiyan 2’)、‘青引1号’(‘Qing yin1’)分别和箭筈豌豆混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的饲草在不同刈割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鲜重和干重(P <0.05);以燕麦150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单播量配比的‘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3:1)在乳熟期、‘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在乳熟末期干草产量最高;‘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在各刈割期干草产量均低于同期燕麦单播产量。2)不同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较燕麦单播基本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乳熟期到乳熟末期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在乳熟末期达到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在1:3的比例下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混播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各混播组合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和‘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分别在乳熟末期刈割隶属综合评价值较高,其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最佳(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组合 混播比例 刈割期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幼苗对低氮胁迫响应的表型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柴明娜 朱志强 +8 位作者 路素香 王婷 王媛 张安旗 强泽 王梦旭 王媛媛 韩冰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本研究对燕麦低氮不敏感材料As581和低氮敏感材料As533幼苗(3叶1心期)进行低氮胁迫处理,于胁迫处理12 h采集根系和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期揭示燕麦低氮胁迫相关的分子及信号通路,同时为低氮胁迫响应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本研究对燕麦低氮不敏感材料As581和低氮敏感材料As533幼苗(3叶1心期)进行低氮胁迫处理,于胁迫处理12 h采集根系和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期揭示燕麦低氮胁迫相关的分子及信号通路,同时为低氮胁迫响应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与As581相比,低氮条件下敏感材料As533株高、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根冠比、最长主根长和根面积的差异更明显。低氮条件下,As581中有466个差异表达基因,As533中有1090个差异表达基因,两个材料叶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均比根系多,且多为下调。GO分析表明,As533和As581根系和叶片生物学过程都富集到代谢过程,细胞组分都富集到细胞和细胞组分,分子功能都富集到催化活性、结合和转运活性。KEGG分析表明,As533根系和叶片都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昼夜节律、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As581根系和叶片都富集在氮代谢、ABC转运、TCA循环、氧化磷酸化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中。RT-qPCR分析表明,6个低氮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低氮胁迫 表型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诱导植物乳杆菌p-8产生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分析
3
作者 李瑞华 秦雅丽 +2 位作者 董其格其 张和平 赵国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9,共9页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蛋白因子下调,脂肪酸合成下调,乙酰基转移酶水平上调。Western blot结合体外添加NaAc实验表明,乙酰辅酶A含量增加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添加LA和NaAc使CLA相关酶、转录调控因子和Sigma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CLA含量也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辅酶A与LA水合酶转录水平和CLA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乙酰辅酶A和乙酰基转移酶含量上调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加强而上调CLA合成。结果为分子改良或科学调控乳酸菌以提高CLA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p-8 蛋白组 类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燕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及创伤胚转化体系的初探
4
作者 马佳星 李庆华 +4 位作者 刘玉海 南金生 融晓萍 路素香 韩冰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5期21-28,36,共9页
对8个裸燕麦品种的成熟胚进行诱导愈伤和分化培养,选用出愈率最高的品种裸燕麦1号,进一步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ML2诱导培养基中裸燕麦1号出愈率为87.33%,在DM1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率较高。最佳培养体系为:使用ML2诱导培养基诱导愈... 对8个裸燕麦品种的成熟胚进行诱导愈伤和分化培养,选用出愈率最高的品种裸燕麦1号,进一步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ML2诱导培养基中裸燕麦1号出愈率为87.33%,在DM1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率较高。最佳培养体系为:使用ML2诱导培养基诱导愈伤,约15 d后进行继代培养,继代2次后转移至DM1分化培养基,待分化出叶片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使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pBI121质粒对裸燕麦1号创伤胚进行侵染,探究菌液浓度、选择剂浓度及移栽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裸燕麦创伤胚转化高效组合培养体系包括:农杆菌菌液OD600为0.8时进行侵染,卡那霉素选择剂的最适浓度为40 mg/L,创伤胚转化培养10 d后进行移栽。本试验以农杆菌侵染裸燕麦创伤胚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具有可行性,为以后裸燕麦再生体系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燕麦小花形态表型鉴定方法与落粒的形态学机制研究
5
作者 张冰雪 李星岩 +1 位作者 韩冰 杨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5-593,共9页
落粒性是影响裸燕麦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性状。本研究对228份具有代表性的裸燕麦材料的落粒性及小花的形态等15个性状进行田间多点鉴定,并建立了裸燕麦小花形态表型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5个性状在3个试验地点之间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 落粒性是影响裸燕麦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性状。本研究对228份具有代表性的裸燕麦材料的落粒性及小花的形态等15个性状进行田间多点鉴定,并建立了裸燕麦小花形态表型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5个性状在3个试验地点之间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裸燕麦的落粒性同内稃宽度(相关系数r=-0.36)、内稃面积(r=-0.30)、外稃宽度(r=-0.26)等9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种子同内稃宽度的比值(r=0.37)及种子同外稃宽度的比值(r=0.20)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内外稃的宽度影响小花中种子的包裹程度,外稃厚度影响小花抵抗外力的能力,从而影响裸燕麦的落粒性。K-means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两大类,Ⅰ类占整个群体的48%(110个),内稃和外稃整体上更加窄小,落粒性较高;Ⅱ类占群体的52%(118个),内稃和外稃整体上更加宽大,落粒性较低。对3个地点参试材料落粒性的密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裸燕麦落粒性评价的等级划分标准:0~0.03为低落粒性,0.03~0.08为中落粒性,0.08~0.16为较高落粒性,0.16~0.23为高落粒性,大于0.23为极高落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落粒性 内稃 外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季节土层交互的响应
6
作者 聂佳明 张晓馥 +6 位作者 张起迪 郭晓冬 蔡思萌 董永旺 刘慧艳 赵鸿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08-3416,共9页
为探究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季节与土层交互的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生长季、不同土层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有... 为探究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季节与土层交互的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生长季、不同土层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土壤温度随季节更替而显著降低(P<0.05)。季节与土层交互下土壤真菌丰度和多样性差异显著,在0~10 cm土层,真菌丰度OTU在秋季最高(1069.11),而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在夏季最高(7.63)。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在LDA>4水平上有28种真菌具有显著差异。同时,土壤真菌丰度和多样性与速效氮、速效磷、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和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试验结果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季节与土层交互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表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馥 白雪 +3 位作者 张起迪 李淑芬 韩冰 赵鸿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76-3383,共8页
为探究克氏针茅草原禁牧初期表层土壤细菌的变化情况,本文利用2018—2020年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的细菌高通量数据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对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的表层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自然放牧向禁... 为探究克氏针茅草原禁牧初期表层土壤细菌的变化情况,本文利用2018—2020年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的细菌高通量数据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对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的表层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细菌相对丰度发生较大变化,但优势菌种组成没有显著变化,其中,相较于2018年,2019年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增加,2020年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超过了放线菌门。自然放牧条件下,细菌丰度、细菌多样性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细菌丰度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禁牧初期,细菌丰度与pH、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细菌丰度比细菌多样性更容易受到禁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禁牧后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禁牧 表层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燕麦硬度相关基因AnVin-2的等位变异与表达分析
8
作者 张文静 王轲 +4 位作者 安江红 秦海英 刘慧艳 杨燕 韩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7-426,共10页
Vromindolines(Vins)是一种燕麦属(Avena L.)特异的淀粉结合蛋白,能够与淀粉体膜脂相互作用,影响籽粒硬度。为了解Vin-2基因与裸燕麦籽粒硬度的关系,选用裸燕麦核心种质材料街棚莜麦对燕麦Vin-2(AnVin-2)基因进行克隆和等位变异检测,发... Vromindolines(Vins)是一种燕麦属(Avena L.)特异的淀粉结合蛋白,能够与淀粉体膜脂相互作用,影响籽粒硬度。为了解Vin-2基因与裸燕麦籽粒硬度的关系,选用裸燕麦核心种质材料街棚莜麦对燕麦Vin-2(AnVin-2)基因进行克隆和等位变异检测,发掘AnVin-2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标记,探究AnVin-2A、AnVin-2C和AnVin-2D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以及4种不同硬度裸燕麦材料(2份软质,2份硬质)成熟籽粒中的表达模式;并选择10份不同硬度裸燕麦材料(5份软质,5份硬质)对AnVin-2C4的等位变异进行鉴定。结果表明,AnVin-2基因在裸燕麦中存在14种等位变异,分别分布在4A、7C和4D染色体上,均无内含子,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444 bp,可编码147个氨基酸;根据序列差异开发出AnVin-2基因在A、C和D染色体组上的标记以及AnVin-2C1和AnVin-2C4基因的特异标记,且AnVin-2C4在10份不同硬度材料中存在5种等位变异。表达分析发现,AnVin-2C和AnVin-2D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总体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在4份不同硬度材料成熟籽粒中没有明显差异(除冀杂二号成熟籽粒中AnVin-2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73014-336、8399-3-4和7929-1-6成熟籽粒中的表达量外),AnVin-2A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均没有检测到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裸燕麦AnVin-2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但其序列多态性与籽粒硬度没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籽粒硬度 Vromindolines 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特性及其表面结合蛋白与裸燕麦籽粒硬度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南金生 安江红 +4 位作者 柴明娜 蒋屿潋 朱志强 杨燕 韩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52-2561,共10页
籽粒硬度可以反映麦类籽粒胚乳质地,与其碾磨性能和食用加工品质密切相关。为了探究裸燕麦(Avena nuda L.)籽粒淀粉特性及其表面结合蛋白与籽粒硬度的关系。本文以5份软质和5份硬质裸燕麦种质为材料,测定总淀粉、支链和直链淀粉含量,观... 籽粒硬度可以反映麦类籽粒胚乳质地,与其碾磨性能和食用加工品质密切相关。为了探究裸燕麦(Avena nuda L.)籽粒淀粉特性及其表面结合蛋白与籽粒硬度的关系。本文以5份软质和5份硬质裸燕麦种质为材料,测定总淀粉、支链和直链淀粉含量,观察淀粉粒特性和粒度,对淀粉颗粒表面结合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成熟籽粒中淀粉颗粒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淀粉粒的数量、体积和表面积均呈现单峰分布;淀粉粒大小可分为小(粒径<6μm)、中(6~40μm)和大淀粉粒(粒径>40μm),裸燕麦籽粒主要由小和中淀粉粒组成;硬度不同的裸燕麦籽粒中淀粉的粒度分布不同,软质裸燕麦小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百分比高于硬质,中、大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百分比低于硬质;软质裸燕麦小和中淀粉粒的表面积百分比高于硬质,大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低于硬质;裸燕麦籽粒硬度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软质裸燕麦14 kD蛋白在淀粉颗粒表面的含量高于硬质裸燕麦,该蛋白条带经HPLC/MS共鉴定到41种蛋白,包括Vromindoline蛋白和燕麦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综上所述,裸燕麦籽粒淀粉含量、粒度分布和淀粉表面结合蛋白均与籽粒硬度相关,支链淀粉含量越高,小淀粉粒的数量、表面积和体积百分比越多,Vromindoline等蛋白含量越高,裸燕麦籽粒越软,为揭示裸燕麦籽粒硬度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籽粒硬度 淀粉粒度 Vromindoline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青燕麦饲草全株及茎叶穗的5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柴明娜 王婷 +2 位作者 朱志强 黄雪洁 韩冰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1-36,55,共7页
对刈青燕麦饲草不同品种及其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为饲草种植、青干草调制以及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精度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9个参试燕麦品种的全株以及茎、叶、穗3个部位的5种必需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对刈青燕麦饲草不同品种及其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为饲草种植、青干草调制以及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精度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9个参试燕麦品种的全株以及茎、叶、穗3个部位的5种必需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部位中,叶的Ca、P、K、S和Mg含量均为最高;不同品种全株的各元素含量不同,其中,和丰的Ca含量最高,蒙饲燕1号的P含量最高,品5号的K含量最高,张燕2号、冀张莜1号和蒙饲燕1号的S含量相同且均为最高,冀张莜1号的Mg含量最高;5种元素在参试品种不同部位的分布也有差异,Ca在红旗2号的茎、张燕2号的叶、和丰的穗中含量最高,P在蒙饲燕1号的茎和叶、品5号的穗中含量最高,K在张燕2号的茎、蒙饲燕2号的叶、品5号的穗中含量最高,S在张燕2号的茎和叶、蒙饲燕1号的穗中含量最高,Mg在张燕2号的茎、冀张莜1号的叶、坝燕2号的穗中含量最高。5种矿质元素均在刈青燕麦饲草的叶片中含量最高,5种矿质元素分布广泛的品种有和丰、蒙饲燕1号、品5号、张燕2号和冀张莜1号,这5个品种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青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草 全株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PRR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11
作者 南金生 王跃飞 +6 位作者 安江红 刘娜 温欣燕 王梦旭 王媛媛 强泽 韩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94-1403,共10页
春、夏播燕麦是长日照作物,光周期不敏感燕麦的创制使其在短日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PRR基因是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昼夜节律调节基因。前期转录组研究表明PRR基因可能与燕麦光周期不敏感性有关。本研究从转录组和全基因组水平对燕麦PR... 春、夏播燕麦是长日照作物,光周期不敏感燕麦的创制使其在短日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PRR基因是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昼夜节律调节基因。前期转录组研究表明PRR基因可能与燕麦光周期不敏感性有关。本研究从转录组和全基因组水平对燕麦PR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燕麦转录组和基因组水平分别鉴定到6个和2个PRR基因,均包含REC和CCT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燕麦PRR基因与小麦、大麦、黑麦草和山羊草的亲缘关系较近;燕麦PRR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与光响应、生长发育和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qRT-PCR分析表明燕麦PRR基因的表达具有节律特征,全生育期过程中AsPRR1和AsPRR2在穗和叶的表达量均呈现由低到高、下降后再升高的双峰趋势,且AsPRR2基因的表达量高于AsPRR1。以上结果说明,AsPRR基因在燕麦光周期途径中发挥负调控作用,其下调表达促进了光周期不敏感性燕麦gp012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本研究为揭示AsPRR基因在燕麦光周期不敏感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光周期不敏感 PRR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禾谷类作物籽实营养素含量的遗传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冰雪 张晓敏 +2 位作者 邢燕平 韩冰 杨燕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687-698,共12页
禾谷类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谷物的主要营养素,其含量是培育健康谷物的关键。为给育种研究中有效提升禾谷类籽实的营养品质及谷物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并为培育更... 禾谷类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谷物的主要营养素,其含量是培育健康谷物的关键。为给育种研究中有效提升禾谷类籽实的营养品质及谷物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并为培育更具全面营养的谷物提供理论依据,从饮食源头上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本文基于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对几种主要的禾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水稻和玉米中的几种主要营养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对影响这些营养物质含量和品质的遗传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小麦、大麦、燕麦、水稻、玉米等禾谷类籽实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异,不同物种遗传背景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禾谷类籽实营养物质差异的根本原因,而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又是导致禾谷类籽实中相同营养元素被同类基因编码调控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籽实 营养素 含量 遗传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饲燕1号”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产量及品质变化
13
作者 柴明娜 朱志强 韩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3期46-51,55,共7页
本试验以研究“蒙饲燕1号”在不同生态类型区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变化为目的,进一步为该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蒙饲燕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刈割时期的饲草产量和品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中,巴... 本试验以研究“蒙饲燕1号”在不同生态类型区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变化为目的,进一步为该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蒙饲燕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刈割时期的饲草产量和品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中,巴彦淖尔市燕麦草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和钾含量最高,燕麦干草质量最好,为A型一级燕麦草;不同海拔高度中,花家夭村燕麦草鲜干比、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钾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燕麦干草质量最好,为A型二级燕麦草;不同刈割时期中,抽穗期鲜干比和粗蛋白含量最高,燕麦干草质量最好,为A型一级燕麦草。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刈割时期的“蒙饲燕1号”饲草产量和品质均存在差异,在推广过程中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类型 饲用燕麦 蒙饲燕1号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燕麦籽粒硬度检测和分布
14
作者 南金生 安江红 +6 位作者 蒋屿潋 朱志强 张学峰 刘慧艳 韩冰 王靖宇 杨晓虹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1期8-17,共10页
籽粒硬度是影响麦类作物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本研究以260份来自我国13个省(区)的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和国外引进的裸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2点种植,对其进行籽粒硬度检测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裸燕麦籽粒硬... 籽粒硬度是影响麦类作物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本研究以260份来自我国13个省(区)的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和国外引进的裸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2点种植,对其进行籽粒硬度检测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裸燕麦籽粒硬度均值变幅为17.72~37.26 N;硬度值在26.80~29.20 N范围内的分布频率最高;山西省软质和中间型裸燕麦占总供试品种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10.47%和15.12%;内蒙古的硬质占比最高,为6.59%;华北和西北产区的中间型硬度的占比均最高;而来自“云贵川”地区的材料则主要以软质为主。引进品种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加拿大,硬度以中间型的居多。播种地区、年份和品种对籽粒硬度值均有显著影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3种类型与硬度值相关性不大。统计供试材料籽粒的外观形状发现,华北产区的籽粒长度、宽度和厚度变幅最大,但各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可为燕麦加工企业原粮选择及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种质资源 籽粒硬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