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人类疱疹病毒重叠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斌 谢福源 +1 位作者 苏学英 左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重叠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留存归档的组织标本的CIN 92例及宫颈鳞...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人类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重叠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留存归档的组织标本的CIN 92例及宫颈鳞癌49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HPV、EBV表达,并取同期因子宫良性疾病切除子宫但光镜下宫颈上皮无异常病变的30例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统计各组HPV、EBV及两者重叠感染率,分析HPV、EBV重叠感染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结果整体比较:随宫颈上皮病变的进展,HPV、EBV阳性率上升(P<0.05).组内比较:正常宫颈组织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Ⅰ级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Ⅱ~Ⅲ级HPV、EBV阳性率又低于宫颈癌组织(P<0.05);正常宫颈组织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Ⅰ级HPV+EBV阳性率低于CINⅡ~Ⅲ级、宫颈癌组织(P<0.05),CINⅡ~Ⅲ级HPV+EBV阳性率低于宫颈癌组织(P<0.05);析因分析显示:HPV、EBV重叠感染对宫颈癌发病存在协同影响(F=5.687,P<0.05).结论HPV感染参与CIN及宫颈癌发病过程;EBV感染与高级别CIN、宫颈癌发病有关;两者重叠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或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参与宫颈癌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 免疫组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斌 苏学英 +1 位作者 左新华 谢福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74-1878,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细胞恶性转化及细胞免疫的影响,解析针对宫颈癌进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鹰潭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妇科门诊就诊妇女280例,对所有入组...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细胞恶性转化及细胞免疫的影响,解析针对宫颈癌进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鹰潭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妇科门诊就诊妇女280例,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同时,应用赛泰细胞/组织HPV检测试剂盒对L1壳蛋白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检测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采用Cervista HPV检测系统进行HPV检测,将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作为基线进行比较,按照病变不同程度分为上皮内病变阴性(NILM)、非典型性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上皮癌(SCC)5组,对比分析HPV L1壳蛋白表达在不同程度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情况。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细胞中免疫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活检确定的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而呈现下降趋势,在SCC中的表达为0。各组间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随着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而减少,TNF-α水平随着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而增加(P<0.05);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伴随着免疫激活性细胞亚群的减少,免疫抑制性免疫细胞群体的增加(P<0.05),且具有强相关性。结论:子宫颈细胞HPV L1壳蛋白表达的检测对于判断宫颈细胞恶性转化以及机体细胞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L1壳蛋白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