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株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剂敏感性
1
作者 付思娜 吴军 +3 位作者 邢心怡 廖诗贤 姜廷波 周博如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8,130,共8页
为研究不同地区的松球壳孢菌株(Sphaeropsis sapinea(Fr.)Pyk et sutton)H6和B2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差异,以形态不同的松球壳孢菌为试验材料,通过致病性测定、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测定、对常见农药敏感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 为研究不同地区的松球壳孢菌株(Sphaeropsis sapinea(Fr.)Pyk et sutton)H6和B2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差异,以形态不同的松球壳孢菌为试验材料,通过致病性测定、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测定、对常见农药敏感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H6和B2侵染樟子松幼苗后,3 d后均开始发病,但菌株B2发病率和致死率显著高于H6;松球壳孢菌H6和B2最适生长条件存在差异,松球壳孢菌H6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最适pH为7,最适培养温度为25℃;菌株B2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最适pH为8,最适培养温度为30℃。两株病原菌在H_(2)O_(2)胁迫时,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平稳外,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B2对H_(2)O_(2)反应更为激烈。菌株H6和B2对百菌清敏感性均下降,但菌株H6较菌株B2更为敏感;菌株H6对戊唑醇敏感性下降,菌株B2对戊唑醇较敏感。两株松球壳孢菌在生理特性方面存在差异,最适生长条件不同,并且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两株病原菌对农药敏感性不同,且致病力存在差异,经H_(2)O_(2)胁迫处理后,菌株B2酶活反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东北槭嫩枝幼化及扦插生根的影响
2
作者 田林平 韩文哲 +7 位作者 吴军 马元东 齐雨 王兆宁 李春明 李海霞 刘焕臻 范海娟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东北槭(Acer mandshuricum)为东北地区极具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但繁殖困难,该研究旨在提高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率,厘清平茬处理与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关系。2023年,以未平茬东北槭当年嫩枝(Pc-CK)为对照,观测Pc-2(2022年平茬)和Pc-1(202... 东北槭(Acer mandshuricum)为东北地区极具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但繁殖困难,该研究旨在提高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率,厘清平茬处理与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关系。2023年,以未平茬东北槭当年嫩枝(Pc-CK)为对照,观测Pc-2(2022年平茬)和Pc-1(2023年平茬)当年嫩枝横截面解剖结构、生长指标、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嫩枝插穗生根指标。结果表明:Pc-1嫩枝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生根数量和根系效果指数均大于Pc-2(P<0.05)和Pc-CK(P<0.05);嫩枝茎横截面表皮及皮层厚角组织厚度、木质部厚度由小到大依次为Pc-1、Pc-2、Pc-CK(P<0.05)。Pc-1嫩枝枝长、基径、叶面积、叶鲜质量及含水量均显著大于Pc-CK(P<0.05)。Pc-1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比Pc-CK提高90%和89%(P<0.05)。同时,Pc-1叶片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大于Pc-CK(P<0.05),而Pc-CK叶片的丙二醛(MDA)、总黄酮、总酚含量显著大于Pc-1(P<0.05)。综上,平茬处理使东北槭嫩枝复幼,从而促进扦插生根,且Pc-1的幼化生根效果较好,为嫩枝扦插繁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槭 平茬 显微结构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