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黄帝内经》到古诗词:浅谈“肠”的文化意蕴
- 1
-
-
作者
张鹏起
邹伟
王秋月
李忱
王东岩
-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
南昌医学院中医学院
鹤岗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
-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65-68,共4页
-
基金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4426)
2017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7sit01)。
-
文摘
以古诗词为线索,探究《黄帝内经》中“肠”的内容。肠为水谷受盛传导之器,亦为精气津液化生之源。《黄帝内经》将肠分为大小肠,二者协同完成消化吸收与津液布散,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肠体屈曲蜿蜒,既合理利用空间,又助精微运化,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统一。肠与神志密切相关,其传导失司可致情志病变,与现代“脑-肠轴”理论相契合。肠之通畅不仅维系生理平衡,亦关乎精神调摄,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下形神合一的独特视角。阐释中医学在文学中的应用,旨在增强当代中医人重视传统文化的意识,回归经典探究本源。
-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肠
汉语言文学
-
Keywords
Yellow Emperor's Inner Canon
intestin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