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地区8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效应估计
1
作者 魏锋 孙佩 +4 位作者 卫晓轶 史大坤 李方杰 刘俊恒 宋宾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68,共8页
为了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农艺相关性状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更好地指导玉米育种,以5个玉米自交系作母本、3个玉米自交系作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共组配出15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性状(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 为了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农艺相关性状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更好地指导玉米育种,以5个玉米自交系作母本、3个玉米自交系作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共组配出15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性状(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进行表型分析、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母本自交系Z78、Z33-1、Z53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绝对值较高,下一步可以以这3个自交系作为利用和改良的重点;在父本3个自交系中,H7235的产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最高,H7875A的穗粗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H7875S的百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说明利用H7235、H7875A、H7875S作父本组配杂交组合,在产量性状方面均具有优势。由组合间的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可以看出,宝景186的产量、穗粗、穗行数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较高,硕育172的穗长、穗粗、行粒数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表现突出,硕育173的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表现突出,其次为Z53×H7235、Z16×H7875A。对杂交组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硕育173、宝景186、硕育172的综合产量性状、农艺性状表现最好。对产量性状、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遗传效应估计,结果表明,产量、行粒数、穗粗等产量性状及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均可进行较早代选择。抽雄期、吐丝期的遗传效应估计以加性效应为主,产量性状及株高、穗位高的遗传效应估计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2
作者 卫晓轶 孙佩 +6 位作者 李方杰 史大坤 魏锋 刘俊恒 宋宾宾 常志杰 刘红钰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4,共8页
为探明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对产量的影响,进而选育出高产抗逆玉米杂交种,本研究以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对应的父母本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特征参数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杂交种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对玉米产... 为探明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对产量的影响,进而选育出高产抗逆玉米杂交种,本研究以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对应的父母本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特征参数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杂交种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相关性状而言,穗长、行粒数、单穗重、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相对较大,穗行数、粒宽、粒厚和百粒重的杂种优势较小;对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参数而言,近轴面气孔面积、气孔面积指数及远轴面气孔长度、气孔面积和气孔周长的杂种优势较大,近轴面和远轴面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杂种优势较小。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硕育172和硕育173的气孔空间布局最规则,且呈规则分布的尺度范围更大;硕育172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硕育172的产量最高,宝景186次之,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种的气孔面积越小、气孔密度越大、气孔指数越高,则其抗逆性越强,产量也越高。该结论可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孔特征 产量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杂交种灌浆特性杂种优势分析
3
作者 李方杰 卫晓轶 +2 位作者 史大坤 魏锋 刘俊恒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60,233,共8页
以6个玉米品种及其双亲亲本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灌浆特性和灌浆过程中各个参数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品种中,粒重表现为“S”型增长;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3个阶段的灌浆持续时间、粒重增量和平均灌浆速率均表... 以6个玉米品种及其双亲亲本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灌浆特性和灌浆过程中各个参数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品种中,粒重表现为“S”型增长;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3个阶段的灌浆持续时间、粒重增量和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快增期>渐增期>缓增期。最终粒重与灌浆速率最大时粒重极显著相关,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期显著相关,且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粒重对最终粒重贡献最大。新单61和新单88在灌浆期3个阶段的平均灌浆速率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相对较高,硕育172和硕育173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时间、活跃灌浆期、有效灌浆期和渐增期持续时间与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值比较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灌浆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史大坤 李方杰 +4 位作者 魏锋 宋宾宾 常志杰 卫晓轶 刘俊恒 《中国种业》 2025年第5期104-109,116,共7页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目前黄淮海区域正在推广的9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00万株/hm^(2)、7.50万株/hm^(2)和9.00万株/hm^(2)等3个密度处理,分别测定气孔形态特征、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和品...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目前黄淮海区域正在推广的9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00万株/hm^(2)、7.50万株/hm^(2)和9.00万株/hm^(2)等3个密度处理,分别测定气孔形态特征、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和品种产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6个品种的气孔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另外3个品种无显著变化;各玉米品种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在7.50万株/hm^(2)密度下均达到最规则水平;6.00万株/hm^(2)密度下,硕育172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且产量最高;7.50万株/hm^(2)处理下,硕育172、宝景186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硕育172的产量最高;9.00万株/hm^(2)处理下,鲁研106、登海605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鲁研106的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气孔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的品种,产量也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孔长度越大,气孔指数越高,表皮细胞面积越大,表皮细胞密度越小,玉米品种的产量也就越高,以上结果对黄淮海区域的玉米育种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玉米 种植密度 气孔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