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岳山油松基因保护林的研究(Ⅰ)——林分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海荣 马钦彦 +3 位作者 中山典和 玉井重信 张宏达 骈铁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9,共5页
该文依据山西太岳林区油松基因保护林的外业调查材料 ,对该林分的组成和结构做了初步分析 .调查地的植物种类丰富 ,其中木本植物种类约占太岳林区的 1 5 .5 % ;枯死木以小径级木为主 .油松保护林是在 6 0~ 70a前 ,受某种干扰后形成的... 该文依据山西太岳林区油松基因保护林的外业调查材料 ,对该林分的组成和结构做了初步分析 .调查地的植物种类丰富 ,其中木本植物种类约占太岳林区的 1 5 .5 % ;枯死木以小径级木为主 .油松保护林是在 6 0~ 70a前 ,受某种干扰后形成的相对同龄次生林 .大约在 40~ 5 0年生时 ,出现过一次小的干扰 .由于密度过大 ,油松的形状比 (H/D)值偏高 .更新层中 ,油松幼苗集中在林隙中 ;而辽东栎幼苗均匀分布在调查地中 ,但不能成为更替层 .说明两树种在幼苗阶段对光的要求不同 ,油松幼苗喜光 ;辽东栎幼苗较耐荫 ,但在一定年龄之后必须有足够的光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保护林 林分结构 更新层 基因保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和硅对沙枣幼苗叶片水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木合塔尔.扎热 齐曼.尤努斯 山中典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8-472,共5页
以一年生沙枣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脱落酸和外源硅在干旱(T2:SRWC=35%~40%,处理时间30d)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以一年生沙枣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脱落酸和外源硅在干旱(T2:SRWC=35%~40%,处理时间30d)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枣幼苗T2干旱处理时,与对照(ck)相比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均极显著降低,质膜相对透性有所增大,沙枣幼苗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同时,向T2干旱处理的幼苗使用外源脱落酸(ABA)后,可以极显著提高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叶片水势也有所降低,这说明使用外源脱落酸能够减轻干旱胁迫对沙枣幼苗的伤害。同时,向T2干旱处理的幼苗使用外源硅(Si)时,与未使用外源硅的T2相比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上升,叶片水势也有下降趋势,这说明使用外源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沙枣幼苗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外源脱落酸(ABA) 外源硅(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降雨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金柏 付强 +2 位作者 王斌 安田裕 郑继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114,共7页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降雨特点,进而为该地区开展土壤侵蚀、开发利用降雨及地表径流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对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5a(2006-2010年)雨季的坡面降雨进行了分析。采用BoxCarPro4.3软件对降雨数据在时间轴上...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降雨特点,进而为该地区开展土壤侵蚀、开发利用降雨及地表径流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对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5a(2006-2010年)雨季的坡面降雨进行了分析。采用BoxCarPro4.3软件对降雨数据在时间轴上进行分割,分割时间间隔分别为3、5、10min和1h,分析了六道沟流域雨季的坡面雨强、降雨历时及降雨量的分布。结果表明,3、5、10min和1h时间间隔的最大雨强分别为2.2、2.08、1.68和0.7mm/min,各时间间隔5a内雨季所有降雨历时的平均雨强分别为0.12、0.09、0.06和0.03mm/min。随着单位时间间隔的增加平均降雨强度降低,各时间间隔的小雨强发生概率远高于大雨强发生概率。3min时间间隔雨强大于1mm/min、5min时间间隔雨强大于1mm/min、10min时间间隔雨强大于0.8mm/min以及1h时间间隔雨强大于0.4mm/min发生的概率分别为0.4%、0.2%、0.2%和0.1%。降雨历时小于30min的降雨事件占总降雨事件的近50%;降雨历时在2h以上的降雨事件约占总降雨事件的23%,其中降雨历时大于12h的降雨事件只占总降雨事件的2.6%。降雨量小于等于1mm的降雨事件占年均雨季降雨事件的近50%,但其总降雨量不足年均降雨量的7%;降雨量大于20mm的降雨事件年均5次,其降雨量占年均雨量超过20%。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坡面降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六道沟流域 雨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榆深根苗低成本培育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向军 刘春鹏 +3 位作者 支恩波 安萍 王辉 李新利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19,共3页
为了降低白榆深根苗的培育成本,分别探讨了塑料育苗袋替代PVC导根筒、杨树叶与玉米秸秆腐熟基质替代市售轻基质培育白榆深根苗的有效性,并对培育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塑料育苗袋替代PVC管导根筒、以杨树叶或玉米秸秆等腐熟... 为了降低白榆深根苗的培育成本,分别探讨了塑料育苗袋替代PVC导根筒、杨树叶与玉米秸秆腐熟基质替代市售轻基质培育白榆深根苗的有效性,并对培育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塑料育苗袋替代PVC管导根筒、以杨树叶或玉米秸秆等腐熟基质替代市售轻基质材料,完全能够满足培育白榆深根苗的需要。替代后的白榆深根苗培育成本比替代前降低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深根苗 导根筒 育苗基质 育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黄土高原北部土地沙化分析——以陕西省神木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白龙 刘利民 +2 位作者 小林達明 松岗延浩 木村玲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37,共6页
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黄土高原北部神木县的土地沙化变化趋势及社会背景因素,为草地沙化的有效遏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神木县的土地沙化呈"整体缩小局部扩展"趋势。1986-2004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0... 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黄土高原北部神木县的土地沙化变化趋势及社会背景因素,为草地沙化的有效遏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神木县的土地沙化呈"整体缩小局部扩展"趋势。1986-2004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0%(750 km2)。土地沙化在地区间有很大差异,县西北部乡镇里沙化土地减少明显,而南部的黄土峁地区沙化土地有所增加。与社会统计资料对比分析后发现,耕地面积比例大、人均土地面积少的乡镇地区,土地沙化趋势明显。以上结果意味着农田利用对黄土峁地区土地沙化有很大影响,传统耕作方式的改变有助于遏制土地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黄土高原北部 神木县 土地沙化 社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超深栽在沙地造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向军 刘春鹏 +4 位作者 安萍 支恩波 王学勇 刘泽勇 李新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林木超深栽在沙地造林中的可行性,为提高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永定河下游沙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以白榆为造林树种,开展了深根苗与普通苗的不同栽植深度﹝1m(超深栽),0.6m(深栽),0.... [目的]探讨林木超深栽在沙地造林中的可行性,为提高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永定河下游沙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以白榆为造林树种,开展了深根苗与普通苗的不同栽植深度﹝1m(超深栽),0.6m(深栽),0.3m(常规)﹞的造林试验。[结果](1)沙地下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较高并相对保持稳定;(2)沙地林木超深栽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40%以上(p<0.01)。特别是使用林木深根苗进行超深栽时,即使在无灌水的条件下亦取得了很好的造林效果(成活率94%);(3)林木超深栽显著提高了苗木的高生长,但对胸径生长的促进作用仅在使用深根苗时观察到。[结论]超深栽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建议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栽 沙地造林 白榆 深根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林木根系垂直生长因素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春鹏 李向军 +5 位作者 安萍 杨丽娟 支恩波 王学勇 刘泽勇 李新利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为了探索林木深根苗快速培育方法,以樟子松、沙棘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基质配比、土壤水分、灌水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1-萘氨甲酰苯甲酸,简称NPA)对其根系垂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质配比、土壤水分对樟子松、沙棘根系的垂直生... 为了探索林木深根苗快速培育方法,以樟子松、沙棘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基质配比、土壤水分、灌水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1-萘氨甲酰苯甲酸,简称NPA)对其根系垂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质配比、土壤水分对樟子松、沙棘根系的垂直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纯沙丘沙,土壤密度1.3 g·m-3)相比,沙丘沙∶泥炭土=1∶2(体积比,土壤密度0.7g·m-3)处理的樟子松、沙棘根系垂直长度分别提高36.6%、27.1%;与水分胁迫处理相比,充足的土壤水分使樟子松、沙棘根系垂直长度分别提高22.0%、20.8%;灌水方式对樟子松苗木根系垂直生长影响显著,下部吸水方式比上部灌水方式提高24.6%,而灌水方式对沙棘根系垂直生长影响不显著;NPA对沙棘根系的垂直生长影响显著,与不施用NPA相比提高30.6%,而NPA对樟子松苗木根系垂直生长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深根苗 根系垂直生长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