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创造的不同文化形式——艺术与科学的文化共生性与互动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100,共7页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艺术与科学,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也有着共同点。两者都是人类创造的不同文化形式,具有共生性和互动性,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在当下要警惕科学霸权对文化建设、发展的...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艺术与科学,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也有着共同点。两者都是人类创造的不同文化形式,具有共生性和互动性,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在当下要警惕科学霸权对文化建设、发展的负面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科学 文化特征 共生性 互动性 关系 文化形式 审美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域中的审美趣味及其发展趋向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慧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消费文化是在现代消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是消费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消费的文化化和文化的消费化双层涵义。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力,... 消费文化是在现代消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是消费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消费的文化化和文化的消费化双层涵义。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力,在当今社会不断扩延的消费文化体系中,由于消费因素的介入,使人们的审美趣味具有功利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和感性化等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审美趣味 视域 发展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与艺术理论创新
3
作者 张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8,44,共6页
在当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理论更需要创新。本文从哲学层面对艺术理论创新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探讨了艺术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阐释了推进艺术理论创新的学理前提和本体论承诺的意义。文章认为21... 在当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理论更需要创新。本文从哲学层面对艺术理论创新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探讨了艺术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阐释了推进艺术理论创新的学理前提和本体论承诺的意义。文章认为21世纪是综合的世纪,综合应该成为创造新的艺术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国家创新 艺术创新 体系 体制 艺术理论创新 本体论承诺 理论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学理论的新视野与新方向——“第十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文传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1-192,共2页
为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增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文化影响力,第十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暨“艺术学理论的新视野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9月11—15日在沈阳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艺术学学会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承办,《社... 为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增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文化影响力,第十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暨“艺术学理论的新视野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9月11—15日在沈阳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艺术学学会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承办,《社会科学辑刊》杂志社、上海大学、东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百家》杂志社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管理 研讨会主题 会议综述 理论学科 首都师范大学 学术交流 文化影响力 上海大学 艺术学学科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文传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55,共1页
关键词 中共辽宁省委 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理论 研讨会综述 鲁迅美术学院 社会科学联合会 中国人民大学 专家学者 清华大学 改革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3,共5页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经历了从认识论美学到实践论美学,再到本体论美学的嬗变。这三种美学研究思维范式的转换说明人们对美的理解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 认识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本体论美学 嬗变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文本与历史语境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8,78,共4页
本文考察了艺术文本生成的历史,探讨了对艺术文本进行历史语境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艺术学研究中要把艺术文本置于更广泛的文化时空之中,将它们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们仅仅作为某种政治观念的派生物,特别要注重... 本文考察了艺术文本生成的历史,探讨了对艺术文本进行历史语境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艺术学研究中要把艺术文本置于更广泛的文化时空之中,将它们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们仅仅作为某种政治观念的派生物,特别要注重艺术文本内在结构的张力与历史语境的统一,任何单一方面的强调都会导致对艺术文化文本的片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艺术文本 艺术作品 历史语境 理解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与当下艺术美的回归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4,43,共7页
"美丽中国"的建设不仅要求山美、水美的自然美,更要求以人的心灵美为核心的社会美和艺术美,这其中既包括生态的自然美建设与和谐的社会美创造,更应该呼唤高雅的艺术美回归,因为没有美丽的艺术,就没有"美丽中国"。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美丽中国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美学论纲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类美学是人在与自然互动走向类化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的理论体系 ,是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自觉形态的以人与自然共处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形态 ,是以否定的方式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美学学说。从类美学的意义上去认... 类美学是人在与自然互动走向类化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的理论体系 ,是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自觉形态的以人与自然共处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形态 ,是以否定的方式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美学学说。从类美学的意义上去认识生命不能将它等同于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而是使人的生命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 ,是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和赋予价值的类存在。类美学是具有超越性质的美学 ,体现为对客观美学、形式逻辑美学和实践美学的超越。类美学的创立对于改变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发展马克思的美学理论 ,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社会 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类哲学的超越性
10
作者 张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8,共6页
类哲学是人走向类化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反思和自我创造的理论体系,是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自觉形态的以人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形态。类是具有超越性的概念,可以和任何对象建立关系,是消融在普遍关系中的一种存在。类哲学作为... 类哲学是人走向类化的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反思和自我创造的理论体系,是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自觉形态的以人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形态。类是具有超越性的概念,可以和任何对象建立关系,是消融在普遍关系中的一种存在。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必然会对传统的哲学理论问题以新的阐释,并从中显示出类哲学自身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哲学 双重生命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理论的原创与综合
11
作者 张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6-37,共2页
我们今天是美学理论创新匮乏的时代,究其原因:第一,文化传统的中断。“文革”中发生的弃绝所有文化传统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文化的中断和创新的停止。传统是一种时空的交织而流传到今天的历史之流和文化之流。伽达默尔就曾说过传统并不... 我们今天是美学理论创新匮乏的时代,究其原因:第一,文化传统的中断。“文革”中发生的弃绝所有文化传统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文化的中断和创新的停止。传统是一种时空的交织而流传到今天的历史之流和文化之流。伽达默尔就曾说过传统并不是我们承袭下来的不变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生产了传统并参与到传统之中。传统是永远对未来敞开的指向。我们继承传统并不是十年八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我们弃绝了传统就是放弃了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理论 文化传统 原创 理论创新 “文革” 伽达默尔 继承传统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综合:东方美学发展的新走向——“第六届东方美学国际会议”综述
12
作者 文传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5-246,共2页
为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三国美学界联系,促进美学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扩大亚洲美学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由鲁迅美术学院和东方美学学会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和《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东方美学国... 为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三国美学界联系,促进美学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扩大亚洲美学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由鲁迅美术学院和东方美学学会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和《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东方美学国际会议”2012年8月24-27日在沈阳隆重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综合--21世纪美学发展方向”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美学 国际会议 美学发展 鲁迅美术学院 综述 美学学科 学术影响力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