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藏动态裂缝影响下水驱开发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义志 马栋 +2 位作者 张凯迪 汪洋 姜瑞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11059-11066,共8页
针对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动态裂缝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方向性压敏”“方向性相渗”的方法,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田矿场分析资料,建立方向性渗透率与注水压力的动态关系,实现不同方向上两相渗流规律的差异。结合致密油藏非线性渗... 针对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动态裂缝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方向性压敏”“方向性相渗”的方法,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田矿场分析资料,建立方向性渗透率与注水压力的动态关系,实现不同方向上两相渗流规律的差异。结合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机理,建立动态裂缝影响下水驱开发的数值模型,研制全隐式快速解法。提出的新模型能刻画动态裂缝引起的侧向驱替,实现对动态裂缝的数值表征。最后,该方法成功应用于长庆油田WY试验区块,为同类致密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裂缝 方向性压敏 方向性相渗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思考
2
作者 孟凡馥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17,共3页
本文对混合所有制的油公司业绩评价指标进行了浅析。笔者首先引入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然后对油公司现有业绩评价指标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油公司业绩评价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EVA)的修正及实施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油公司 经济增加值 业绩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岩屑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邱隆伟 穆相骥 +4 位作者 李浩 张军 葛君 徐爽 周士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3,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具有良好的致密气勘探潜力,下石盒子组是杭锦旗地区的主力产气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根据偏光显微镜下铸体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粘土矿物X-衍射、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具有良好的致密气勘探潜力,下石盒子组是杭锦旗地区的主力产气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根据偏光显微镜下铸体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粘土矿物X-衍射、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的应用,结合相关孔渗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岩屑颗粒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石盒子组储层粒度较粗,主要为粗粒及中-粗粒砂岩;岩屑平均含量高达40%。研究区储层埋藏较深,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压实作用强,原生孔隙绝大部分被改造充填,次生孔隙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岩屑类型发育多样,根据岩屑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其整体划分为减孔型岩屑、增孔型岩屑、保孔型岩屑3类。减孔型岩屑较发育会使粒间次生溶孔大量减少且自身难以溶蚀,因而破坏储层的物性,其中以高含量的千枚岩岩屑对储层物性影响最为显著;增孔型岩屑的发育则对储层物性有着明显的改善效应,其可以保存部分粒间孔,还易发生内部溶蚀,改善储层物性,其中以高含量的变质石英岩屑对储层物性影响最为显著;保孔型岩屑本身抗压实能力较强且多数较难溶蚀,可以保护原有孔隙却不能通过自身溶蚀改善储层物性,通常与增孔类岩屑同时发育,该类岩屑与物性呈间接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类型 成孔机制 储层物性 致密砂岩 下石盒子组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高金尉 吴时国 +4 位作者 彭学超 董冬冬 范建柯 贾连凯 周金扬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5-570,共16页
南海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与典型洋陆转换带相比有其特殊性,南海共轭被动陆缘的构造运动、火山活动以及海底地形的差异表明南、北洋陆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本文利用多条多道地震反射剖面和重力异常数据,研究南海共轭被动陆缘洋... 南海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与典型洋陆转换带相比有其特殊性,南海共轭被动陆缘的构造运动、火山活动以及海底地形的差异表明南、北洋陆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本文利用多条多道地震反射剖面和重力异常数据,研究南海共轭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差异性,探讨南海被动陆缘的类型和伸展模式。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前缘铲状断块为界与洋壳区分,发育有裂陷期断陷、火山带(埋藏海山带)和不十分发育的向海倾的掀斜断块带;另一类则以海山为界,发育裂陷期断陷、宽缓的低凸起和火山或海山。深反射地震特征显示出了下地壳高速层的存在。南部以裂陷期断陷和明显的向海倾的掀斜断块为特征,以前缘铲式断层为界与洋壳区分。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由陆向海从高异常值过渡为低异常值再到高异常值,预示着地壳由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共轭被动陆缘更可能属于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洋陆转换带的构造差异主要受岩石圈差异伸展变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洋陆转换带 珠江口盆地 西北巴拉望盆地-礼乐盆地 差异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宾飞 王凯 +4 位作者 赵洪涛 冀延民 韩宗元 李兆敏 李松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的在常规旋转黏度计测试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岩心渗流条件下的流动特征以及微观渗流特征,分析油水比对其渗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果表明水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阻...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的在常规旋转黏度计测试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岩心渗流条件下的流动特征以及微观渗流特征,分析油水比对其渗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果表明水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阻力大幅度升高,油溶性降黏剂能够降低油水混合物的视黏度和渗流阻力,但降低幅度较低;含水率越高,水溶性降黏剂溶液与原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造成的渗流阻力越大,油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混合物渗流特征与未添加降黏剂条件下渗流特征类似,其更适合应用于高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地层降黏;乳状液渗流是水溶性降黏剂与原油在地层中混合后主要的流动形式,水溶性降黏剂与原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变形、叠加和堆积等形式堵塞喉道,增大渗流阻力,扩大波及范围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冷采 降黏剂 渗流特征 乳状液 贾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压裂中顶液脉冲时间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卢聪 陈滔 +3 位作者 毕曼 王建 郭建春 冀延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通道压裂维持高导流能力的前提是支撑剂团完全支撑裂缝,但目前对于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能否完全支撑裂缝尚不清楚。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支撑剂团与地层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在地层闭合压力下的最优铺置间... 通道压裂维持高导流能力的前提是支撑剂团完全支撑裂缝,但目前对于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能否完全支撑裂缝尚不清楚。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支撑剂团与地层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在地层闭合压力下的最优铺置间距,即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当相邻支撑剂团间距小于最优铺置间距时,支撑剂团可完全支撑裂缝,反之裂缝部分闭合,导流能力下降。以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为基础,根据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出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排量和地层闭合压力越高,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短;裂缝宽度越大,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长。整个通道压裂过程应提高施工排量,在高闭合压力地层中减小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在低闭合压力地层中应增加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压裂 支撑剂团 有限元模型 铺置间距 中顶液 脉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与油藏演化的对应关系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以正理庄油田樊131区块沙四段滩坝砂油藏为例 被引量:28
7
作者 贾统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5,共4页
油田开发生产过程都会引起储层伤害,因此,油层保护已成为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的关键。正理庄油田沙四段油藏属于典型的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沉积,其储层类型较为特殊,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研究了储层中各种类... 油田开发生产过程都会引起储层伤害,因此,油层保护已成为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的关键。正理庄油田沙四段油藏属于典型的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沉积,其储层类型较为特殊,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研究了储层中各种类型粘土矿物的含量与变化规律,确定了粘土矿物的成因及其微观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区粘土矿物的地质影响因素,结合油藏的成藏过程,确定了油藏的基本特征以及粘土矿物与油气之间的关系,正理庄油田樊131区块滩坝砂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速敏,其次是水敏,而酸敏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粘土矿物 储层敏感性 储层伤害 沙四段 正理庄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烟气CO2捕集吸收剂测试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屈丹龙 陆诗建 +5 位作者 林名桢 李玉星 刘鹏 梁海宁 胡其会 李奉波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99,共5页
进行了高效CO2捕集吸收剂的筛选工作,以中石化新开发的吸收剂为考察对象,以室内烟气CO2捕集实验装置和已建的胜利燃煤电厂烟气100t/d的CO2捕集纯化示范工程为研究平台,进行了吸收剂的测试分析。着重考察了操作条件对CO2产量及再生能耗... 进行了高效CO2捕集吸收剂的筛选工作,以中石化新开发的吸收剂为考察对象,以室内烟气CO2捕集实验装置和已建的胜利燃煤电厂烟气100t/d的CO2捕集纯化示范工程为研究平台,进行了吸收剂的测试分析。着重考察了操作条件对CO2产量及再生能耗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与国内某知名公司吸收剂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收剂 测试分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淑萍 王铸坤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控制因素及分类评价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砂砾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岩相、成岩相及裂缝.岩相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最有利岩相为砂岩相、含砾砂岩相,中等有利岩相为砾岩相、砾质砂岩相,不利岩相为粉砂岩相、泥质/灰质砂岩相.成岩相促进储层物性分异,有利成岩相为溶解主控型成岩相,中等有利成岩相为压实主控型成岩相,不利成岩相为胶结主控型及杂基支撑主控型成岩相.构造高部位发育的大量裂缝对储层具有明显改造作用,距离古隆起脊线越近储层物性变好.以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组合为基础,将研究区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划分为Ⅰ类、Ⅱ1类、Ⅱ3类、Ⅲ2类、Ⅲ3类、Ⅳ类等4大类6小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最好,产能最高,为优质储层;Ⅱ1类、Ⅱ3类储层物性中等,产能中等,为中等储层;Ⅲ2类、Ⅲ3类储层物性较差,产能较低,为差储层;Ⅳ类储层物性最差,产能最低,为无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分类 储层评价 砂砾岩 沙四下亚段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宁宁 王永诗 +3 位作者 张守鹏 邱隆伟 张向津 林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2,共11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的发育机制,开展了储层含气性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并通过对岩石成岩微观特征分析和定量统计,明确了研究区二叠系盒1段气层段和干层段的岩石学...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的发育机制,开展了储层含气性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并通过对岩石成岩微观特征分析和定量统计,明确了研究区二叠系盒1段气层段和干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孔隙演化的差异性,阐释了成岩圈闭发育机制。结果表明:①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干层段比含气段的石英颗粒体积分数低15%左右,填隙物以方解石胶结物和假杂基为主。干层段主要分布于沿主河道方向的2个沉积中心之间的过渡地带、横向河道边部以及较为孤立的透镜体砂岩中。②研究区成岩圈闭封堵层按照成因差异可划分为钙质胶结交代型和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型,前者方解石胶结特征显著,在成藏期前(中晚侏罗世—白垩世)达到致密程度;后者颗粒间紧密接触,假杂基化特征显著,表现为“边成藏边致密”,储层致密化和油气充注同时发生。③研究区2类圈闭的形成得益于2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储层致密化-成藏耦合关系,二是中成岩A1期的大规模方解石胶结和高塑性岩屑含量导致的持续减孔效应。该研究成果对具有类似地质条件的成岩圈闭勘探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圈闭 成岩相 盒1段 二叠系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泥质疏松砂岩酸化防砂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芳 闫燕华 曹东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56,共3页
针对胜利油田桩西滩海地区高泥质疏松砂岩实施常规防砂产生的堵塞问题,提出并实施了酸化防砂技术,重点讨论了堵塞原理及该项工艺的室内模拟解堵试验结果。生产实践及室内研究表明,在桩106块采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把防... 针对胜利油田桩西滩海地区高泥质疏松砂岩实施常规防砂产生的堵塞问题,提出并实施了酸化防砂技术,重点讨论了堵塞原理及该项工艺的室内模拟解堵试验结果。生产实践及室内研究表明,在桩106块采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把防砂工艺与解堵工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酸化 防砂 污染 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相变吸收剂的CO_(2)吸收性能及相分离行为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恩泽 张巍松 +5 位作者 王育力 金显杭 郑敏 梁力友 宋自强 陶北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水溶液作为复合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是捕集二氧化碳(CO_(2))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复合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限制了其在碳捕集领域的应用。为克服该缺点,在该复合吸收剂中加入某种溶剂形成相变吸收剂,可减...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水溶液作为复合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是捕集二氧化碳(CO_(2))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复合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限制了其在碳捕集领域的应用。为克服该缺点,在该复合吸收剂中加入某种溶剂形成相变吸收剂,可减少吸收剂进入解吸单元的总量,从而降低再生能耗。设计了一种组成为MDEA+PZ+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H_(2)O)的液固相变吸收剂,并考察了其吸收CO_(2)的性能,测定了NMP、PZ质量分数对液固相变吸收剂CO_(2)溶解度的影响,分析了相分离行为机理。结果表明,该吸收剂的CO_(2)溶解度随着NM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PZ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吸收剂中NMP、PZ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0%、3%及以上时,吸收CO_(2)后生成PZ-氨基甲酸酯达到饱和析出形成固相,固相先随CO_(2)溶解度增加而增加,后随着CO_(2)溶解度继续增加,生成更易溶于水的PZ-二氨基甲酸酯,导致固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相变吸收剂 相分离行为 MDEA 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位螺纹刀具校刀块的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刘洪 任琦 +2 位作者 陈云 李游 单世远 《工具技术》 2014年第2期67-68,共2页
利用专门设计的螺纹刀具校刀块,通过测量装在刀杆上校刀块的一些尺寸,可快速判断刀杆刀片槽型空间位置是否在设计公差允许范围内。
关键词 可转位 刀杆 校刀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