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穿虎祛痛颗粒质量标志物
1
作者 蔡湾 范建伟 +4 位作者 李艳芳 魏瑞霞 孙成宏 张贵民 关永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50-1457,1464,共9页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穿虎祛痛颗粒(CQG)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建立10批CQG指纹图谱,并对其中的共有峰进行识别与归属分析;基于成分的可测性和可溯性进行活性成分的筛...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穿虎祛痛颗粒(CQG)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建立10批CQG指纹图谱,并对其中的共有峰进行识别与归属分析;基于成分的可测性和可溯性进行活性成分的筛选,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CQG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其潜在的Q-Marker;通过体外细胞抗炎实验对潜在的Q-Marker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CQG的UPLC指纹图谱,并标定出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的12个共有峰,分别为升麻素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虎杖苷、新异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落新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甘草酸、大黄素;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白藜芦醇、大黄素、落新妇苷、甘草苷、甘草酸5个成分可能为CQG潜在的Q-Marker,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得到了验证。结论: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验证了白藜芦醇、大黄素、落新妇苷、甘草苷、甘草酸5个成分为CQG的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虎祛痛颗粒 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体外细胞实验 质量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 白藜芦醇 大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建立及质量评价
2
作者 郭威 田雨晴 +4 位作者 唐云峰 王亮 王晓 关永霞 张贵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00-3405,共6页
目的建立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280、330 nm。... 目的建立金藤清痹颗粒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280、330 nm。以分离度大于1.5以上峰数及共有峰数为指标,对比传统分段融合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考察质量一致性。结果共有峰融合柱指纹图谱优于传统分段融合指纹图谱,19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不低于0.9,指认出7种成分。其中,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青藤碱相对峰面积分别为1.088~1.880、0.016~0.027、2.184~3.594、1.133~1.874、0.691~1.137、1.039~1.632。确定4种主成分,VIP大于1的成分有9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区分度良好,可用于金藤清痹颗粒的质量评价,新绿原酸、异绿原酸B、绿原酸可作为该制剂质量评价和工艺优化的重点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藤清痹颗粒 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药卡瓦胡椒的文献研究及中药药性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晨曦 赵天伦 +5 位作者 秦露 刘广绪 刘亚丽 杨敏 冯帅 李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有镇静安神,息风止痉,疏肝解郁,麻醉止痛,祛湿利水等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抽搐痉挛,风湿、舌苔厚白、小便不畅等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来植物 卡瓦胡椒 中药药性 归经 性味 升降浮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结合代谢组学探讨新型IDO1抑制剂与淫羊藿苷元组合物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梦 崔德宇 +4 位作者 刘译璠 徐燕 沈萌萌 卢小艳 姚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目的研究IDO-1抑制剂(3-047)与淫羊藿苷元(Y003)质量比为1∶1.6的组合物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给药治疗24周后,在考察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联合非靶向代谢组学,从“... 目的研究IDO-1抑制剂(3-047)与淫羊藿苷元(Y003)质量比为1∶1.6的组合物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给药治疗24周后,在考察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联合非靶向代谢组学,从“微生物-肠-肾”轴的角度探究3-047与Y003组合物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FBG、Scr、BUN、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系膜扩张,氧化应激损伤加重,肠道菌群丰度降低、结构与功能紊乱,而3-047与Y003组合物可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状况,明显增加 Alloprevotella、Alistipes和Dubosiella 等的相对丰度,降低 Ligilactobacillus、Dubosiella和Lactococcus 等的相对丰度。代谢组学共筛选出11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并富集到丙氨酸、酪氨酸与色氨酸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途径。 结论 3-047与Y003的组合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相关氨基酸代谢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肾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缓解氧化应激,进而实现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证明肠道菌群和相关代谢产物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IDO-1抑制剂 淫羊藿苷元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不同药材中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凤霞 马云 +5 位作者 李倩 李蔚群 孙艳 沈素芹 姜佳峰 范建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0,64,共10页
基于一测多评法建立同时测定栀子、山茱萸、胡黄连、玄参4种药材中莫诺苷、栀子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和哈巴俄苷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 基于一测多评法建立同时测定栀子、山茱萸、胡黄连、玄参4种药材中莫诺苷、栀子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和哈巴俄苷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确定栀子等4种药材中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专属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栀子苷为内参照物,采用多点校正法,计算得莫诺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哈巴俄苷5个待测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含量测定方法,并与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ESM)实测值进行比较。通过多点校正法计算得到莫诺苷、马钱苷、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Ⅰ、哈巴俄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8948、1.0968、1.2849、1.7008、1.4051,QAMS与ESM测定值无显著差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基于一测多评法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山茱萸中莫诺苷和马钱苷、胡黄连中胡黄连苷Ⅱ和胡黄连苷Ⅰ以及玄参中哈巴俄苷6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栀子、山茱萸、胡黄连、玄参药材的质量评价,并为其他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醚萜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衍生物Sil-1调控MAPK信号通路抑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损伤的机制
6
作者 刘译璠 李梦 +6 位作者 崔德宇 卢小艳 宁停波 徐春秀 姚景春 周继栋 刘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3-1462,共10页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衍生物Sil-1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SD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H9c2细胞进行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并给药18 h后,考察Sil-1对体外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SD大鼠于术前30 min给药并手术结扎...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衍生物Sil-1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SD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H9c2细胞进行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并给药18 h后,考察Sil-1对体外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SD大鼠于术前30 min给药并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4 h后,考察Sil-1的心脏保护作用,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Sil-1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结果在体外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9c2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细胞LDH和TNF-α、IL-1β和IL-6炎症因子明显增加,Sil-1不同程度的改善了上述情况。在体内水平上,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电T波明显高耸,心脏梗死面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间隙增大且出现炎性因子浸润,血清心肌酶CK、CK-MB、LDH水平和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提高,心肌组织中NF-κB磷酸化水平升高,Sil-1不同程度的改善了上述情况。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和模型组与Sil-1组之间发现了90个蛋白共有差异蛋白,并富集到MAPK、趋化因子、VEGF等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l-1抑制ERK、JNK和p38 MAPK的磷酸化。结论Sil-1通过抑制MAPK蛋白信号通路的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急性心肌缺血 炎症 氧化应激 蛋白质组学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藤清痹颗粒中7种成分的含量
7
作者 郭威 田雨晴 +2 位作者 沈庆国 关永霞 张贵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藤清痹颗粒中没食子酸、新绿原酸、青藤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ZORBAXSB-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金藤清痹颗粒中没食子酸、新绿原酸、青藤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ZORBAXSB-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含0.5%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2、330nm。以青藤碱为内标,计算其他6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5.01%~103.59%,RSD0.50%~2.50%。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金藤清痹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藤清痹颗粒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一测多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优化及不同灭菌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艳 刘源慧 +6 位作者 郭田甜 毕艳艳 金凤 沈庆国 张娜娜 高艳红 关永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8-423,共6页
目的 优化桔梗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并考察辐照灭菌、湿热灭菌、乙醇灭菌、干热灭菌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桔梗总皂苷、桔梗皂苷D含量及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 目的 优化桔梗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并考察辐照灭菌、湿热灭菌、乙醇灭菌、干热灭菌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桔梗总皂苷、桔梗皂苷D含量及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湿热灭菌工艺。评价不同灭菌方法对微生物限度、鉴别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 最佳条件为灭菌时间35 min,灭菌温度103℃,干燥温度76℃,综合评分为95.14分。4种灭菌方法下微生物限度检查全部合格;灭菌后桔梗皂苷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依次为辐照灭菌>湿热灭菌>乙醇灭菌>干热灭菌;指纹图谱相似度依次为辐照灭菌>乙醇灭菌>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结论 该方法便于操作,重复性好,生产成本低,灭菌彻底,可为桔梗生药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生药粉 湿热灭菌工艺 响应面法 灭菌方法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对雌性小鼠性激素的影响
9
作者 杨云博 陈玉民 +5 位作者 李小鹏 姚景春 程国良 张贵民 吴志仪 赵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荆防颗粒对雌性小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去离子水和荆防颗粒溶液连续灌胃4 d,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不同时间点雌二醇... 目的:探讨荆防颗粒对雌性小鼠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去离子水和荆防颗粒溶液连续灌胃4 d,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检测小鼠血清不同时间点雌二醇水平变化;将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将小鼠背部脱去毛发,荆防颗粒组和模型组给予二氢睾酮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大豆油皮下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用去离子水灌胃,荆防颗粒组用荆防颗粒溶液连续灌胃18 d,观察小鼠背部毛发生长情况,检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观察皮肤和卵巢病理变化。结果:荆防颗粒可以升高正常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睾酮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能降低外源性雌二醇的峰谷波动幅度,减缓雌二醇的代谢;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可以升高雄激素性斑秃模型雌性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降低睾酮水平(P<0.05),并具有一定的促进毛发生长和卵巢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睾酮浓度比较无明显降低作用。结论:荆防颗粒可以促进正常雌性小鼠的雌激素分泌,对外源性性激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异常具有调节作用,并且对雄激素性斑秃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促毛发生长和卵巢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性激素 雌二醇 睾酮 脱发 卵巢 斑秃 二氢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