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及其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林 陈志 +1 位作者 姜水琴 魏东芝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3期25-35,共11页
与传统化学催化工艺相比,基于酶的生物催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立体选择性优良等优势。当前已有多个生物催化工艺应用于生产精细大宗化学品和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此外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 与传统化学催化工艺相比,基于酶的生物催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立体选择性优良等优势。当前已有多个生物催化工艺应用于生产精细大宗化学品和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此外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综述了酶及其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酶序的构建、酶的定向进化,以及酶与生物催化技术在大宗化学品、医药中间体、食品、化妆品、纺织以及纸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选择性 精细大宗化学品 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合成(S)-2-氨基-1-丁醇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仕伟 魏东芝 孙爱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4,56,共4页
以粪产碱杆菌来源的青霉素G酰化酶为催化剂,酶法拆分苯乙酰消旋底物转化生成(S)-2-氨基-1-丁醇。通过对催化过程中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进行优化,确定最适酶催化条件是pH 9.0,40℃,底物浓度100 mmol/L,酶量2 U/mL,反应体积80... 以粪产碱杆菌来源的青霉素G酰化酶为催化剂,酶法拆分苯乙酰消旋底物转化生成(S)-2-氨基-1-丁醇。通过对催化过程中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进行优化,确定最适酶催化条件是pH 9.0,40℃,底物浓度100 mmol/L,酶量2 U/mL,反应体积80 mL。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当消旋底物转化率达40%时终止反应可获得较高的产物光学纯度(ee>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G酰化酶 2-氨基-1-丁醇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制备光学纯β-苯丙氨酸的研究
3
作者 李登超 魏东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利用工业来源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具有的对映体选择性酰化和水解反应特性制备光学纯(S)-β-苯丙氨酸(BPA)和(R)-BPA。在酰化过程中(pH 10)只有(R)-BPA被酰化为苯乙酰-(R)-BPA,而(S)-BPA不被酰化留在水相,然后利用苯乙酰-... 利用工业来源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具有的对映体选择性酰化和水解反应特性制备光学纯(S)-β-苯丙氨酸(BPA)和(R)-BPA。在酰化过程中(pH 10)只有(R)-BPA被酰化为苯乙酰-(R)-BPA,而(S)-BPA不被酰化留在水相,然后利用苯乙酰-(R)-BPA和(S)-BPA的溶解性差异将二者分离可直接得到(S)-BPA,分离的苯乙酰-(R)-BPA再经PGA水解(pH 7.5)可得到(R)-BPA,从而制备了BPA的2种对映体。得到的N-苯乙酰-(R)-BPA的对映体过量值(e.e.%)为99%;(S)-BPA酸和(R)-BPA的e.e.%分别为98%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酰化 β-苯丙氨酸 对映体过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丁二醇发酵过程的菌体生物质回收利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金杰 郝英利 +3 位作者 周文瑜 魏东芝 朱家文 沈亚领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7期73-76,共4页
研究了在粘质沙雷氏菌利用蔗糖生产2,3-丁二醇过程中,回收利用菌体制备溶菌液替代发酵培养基中氮源。摇瓶发酵培养中,2,3-丁二醇浓度为39.3 g.L-1,与酵母粉作为氮源相比,产物浓度相近;以多次回收废菌体制成的溶菌液替代酵母粉作为氮源,2... 研究了在粘质沙雷氏菌利用蔗糖生产2,3-丁二醇过程中,回收利用菌体制备溶菌液替代发酵培养基中氮源。摇瓶发酵培养中,2,3-丁二醇浓度为39.3 g.L-1,与酵母粉作为氮源相比,产物浓度相近;以多次回收废菌体制成的溶菌液替代酵母粉作为氮源,2,3-丁二醇浓度略低。3.7 L发酵罐实验中,共有221.95 g.L-1蔗糖被利用,2,3-丁二醇最高浓度为109.2 g.L-1,2,3-丁二醇转化率达到0.492 g.g-1、产率达到2.6 g.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利用 2 3-丁二醇 粘质沙雷氏菌 溶菌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合成有机酸 被引量:2
5
作者 柴猛 王风清 魏东芝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2-1263,共22页
开发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被公认为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作为制备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有机酸的绿色高效制造备受关注。木质纤维素是储量庞大且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的方式生产... 开发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被公认为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作为制备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有机酸的绿色高效制造备受关注。木质纤维素是储量庞大且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的方式生产有机酸,是发展绿色可降解生物基材料的理想途径,具有过程绿色低碳的优势,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需求。近年来,人们针对木质纤维素的生物炼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在生物转化合成有机酸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高产有机酸微生物细胞工厂的设计开发上不断取得突破,使得生物基有机酸的生产水平屡创新高,丁二酸等品种的产量甚至突破了150 g/L,积极推动了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组分并总结了木质纤维素的物理预处理法、化学预处理法、生物预处理法、物理-化学共处理法和化学-生物共处理法等多种预处理技术,以及抑制物的脱毒技术、还原催化分馏工艺、催化剂的回收、偶联木质纤维素水解和发酵的制造工艺。并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合成的高价值有机酸(丁二酸、3-羟基丙酸、黏康酸、2,5-呋喃二甲酸和2-吡喃酮-4,6-二羧酸)为例,从这些有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合成生物学改造策略和发酵条件优化等角度探讨了这些有机酸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当前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讨论了开发新型预处理技术和优化联合生物处理工艺等策略对木质纤维素组分解离和利用的重要意义,并从提高微生物细胞工厂的鲁棒性以及设计木质纤维素的综合转化途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能为有机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有机酸 生物基材料 绿色生物制造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脂肪酶LipB52催化生物柴油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刚 罗宇 +2 位作者 江正兵 魏东芝 马昱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新型脂肪酶基因lipB5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并且利用Ni-NTA亲和柱对脂肪酶LipB52进行纯化。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B52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转酯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实验考察了温度、底物摩尔比、酶用量、... 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新型脂肪酶基因lipB5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并且利用Ni-NTA亲和柱对脂肪酶LipB52进行纯化。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B52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转酯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实验考察了温度、底物摩尔比、酶用量、有机溶剂、酶的种类以及油的类型对于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酯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m(酶)∶m(油)=20∶80,n(油)∶n(甲醇)=1∶4、正庚烷作为溶剂、反应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脂肪酶LipB52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40 h后甲酯的产率高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酶 荧光假单胞菌 转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硝唑口腔贴膜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口腔粘膜刺激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琳辉 季晖 +2 位作者 任萍 李东霞 魏东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观察替硝唑口腔贴膜 (TM)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方法 :用丝线缝扎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肌注醋酸强的松龙以及饲喂高糖水软饲料的方法造成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 ,将TM贴敷于病变牙周部位 ,... 目的 :观察替硝唑口腔贴膜 (TM)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方法 :用丝线缝扎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肌注醋酸强的松龙以及饲喂高糖水软饲料的方法造成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 ,将TM贴敷于病变牙周部位 ,观察其对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TM 0 .0 75、0 .175、0 .375mg 只 ,每日 1次 ,连续 7d) ,观察TM对正常大鼠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每次给予TM1.5mg·cm-2 (0 .5cm× 0 .5cm ) ,每日 1次 ,连续7d。结果 :TM 0 .0 75、0 .175mg 只对大鼠的口腔牙周软组织炎症有改善作用 ,其疗效与阳性组 (灌胃给药替硝唑 10 0mg·kg-1)相似 ,TM 0 .375mg 只可使牙周软组织炎症明显减轻 ,其疗效优于阳性组。对于牙周袋的形成及牙槽骨的破坏 ,TM均无明显改善作用。对大鼠口腔粘膜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 :替硝唑口腔贴膜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口腔贴膜 大鼠 实验性牙周炎 治疗作用 黏膜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 2003膜结合乙醇脱氢酶的纯化鉴定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韦柳静 林金萍 +1 位作者 杨雪鹏 魏东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4-168,共5页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与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鉴定,证明纯化得到的酶是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6.0;该酶能催化多种一元醇、二元醇,但对包含3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基本无氧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随着底物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大多数金属离子及抑制剂(Cu2+、Fe3+、Ca2+、EDTA等)对此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膜结合乙醇脱氢酶 纯化 鉴定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增强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济宇 全志伟 +1 位作者 张强 刘建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下 ,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运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株 ,2 4h后加入梯度浓度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观察癌细胞的生长曲线 ,并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癌细胞生长曲线相比较。... 目的 :探讨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下 ,胆囊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运用生长抑素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株 ,2 4h后加入梯度浓度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观察癌细胞的生长曲线 ,并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癌细胞生长曲线相比较。结果 :阿霉素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呈现效应 -浓度依赖性 (P <0 .0 5)。生长抑素能够诱导离体胆囊癌细胞生长停滞于DNA合成期 (S期)。经生长抑素预处理后 ,阿霉素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单独用药为佳 (P <0 .0 1 )。结论 :生长抑素可增强胆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阿霉素 化疗敏感性 胆囊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二正 吴向萍 +1 位作者 高蓓 魏东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从土壤样品中通过筛菌过程获得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经16S rRNA鉴定属于短小芽孢杆菌,根据已报道的来源于芽孢杆菌的脂肪酶基因设计引物,克隆获得其全长基因,命名为lipS6,大小为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经比对其与已报道的脂肪酶基因B26... 从土壤样品中通过筛菌过程获得一株产脂肪酶的菌株,经16S rRNA鉴定属于短小芽孢杆菌,根据已报道的来源于芽孢杆菌的脂肪酶基因设计引物,克隆获得其全长基因,命名为lipS6,大小为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经比对其与已报道的脂肪酶基因B26有96%的同源性。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lipS6,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表达,酶活达到2 000 U/mL。重组脂肪酶LipS6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9,低浓度的Ca2+与Mn2+对其有很明显的激活作用,疏水性有机溶剂对其毒害作用小,在正己烷体系中可以催化酯化反应,最适酯化底物酸为十四酸,底物醇为正丁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短小芽孢杆菌 基因克隆 重组表达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脱氢酶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谌容 王秋岩 +2 位作者 殷晓浦 魏东芝 谢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62-1569,共8页
从醇脱氢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化合物的应用出发,进行3个重要方面综述:酶分子——作为优质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对红球菌属、乳酸菌属、赖氏菌属及嗜热微生物来源的天然或重组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进行探讨;辅酶的再生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从醇脱氢酶在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化合物的应用出发,进行3个重要方面综述:酶分子——作为优质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对红球菌属、乳酸菌属、赖氏菌属及嗜热微生物来源的天然或重组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进行探讨;辅酶的再生方法及优缺点分析——探索适合于特定催化反应的再生方法,以解决大规模应用时添加昂贵的辅酶带来的成本问题;体外进化技术——对目的酶活性、立体选择性与稳定性的提高。最终为酶催化制备医药及精细化工品中间体建立一条绿色高效经济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脱氢酶 手性中间体 辅酶再生 体外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忠 胡薇 +4 位作者 苏谨 马骊 李亦学 冯正 魏东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体系中木瓜脂肪酶催化合成萜烯醇芳香酯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二正 尤鹏永 魏东芝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建立经济、绿色、高效的萜烯醇芳香酯合成工艺,以木瓜蛋白酶粗品为原料制备获得了天然固定化木瓜脂肪酶(CPL),研究了CPL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合成萜烯醇芳香酯的效果,探讨了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萜烯醇种类、有机溶剂种类以及初始水分活度... 为建立经济、绿色、高效的萜烯醇芳香酯合成工艺,以木瓜蛋白酶粗品为原料制备获得了天然固定化木瓜脂肪酶(CPL),研究了CPL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合成萜烯醇芳香酯的效果,探讨了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萜烯醇种类、有机溶剂种类以及初始水分活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伯醇类萜烯醇(香茅醇和香叶醇)是较适宜的底物,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正己烷为适宜的反应溶剂,0.328的初始水分活度有利于CPL发挥催化活性,此时转化率为95.2%,与商业脂肪酶催化效果相当。CPL在有机溶剂中重复使用性较差,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处理方法对CPL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微量离子液体对CPL进行包裹前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CPL的重复使用性,反应15次后,催化活性仍保留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体系 木瓜脂肪酶 萜烯醇 芳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酰化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咏梅 章文贤 魏东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4-37,共4页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C)是抗生素工业的重要酶。它在大肠杆菌中需经过复杂的转录、翻译和后翻译才能成熟,且后翻译过程对活性酶的最终形成影响很大。在阐述PAC的苯乙酸诱导机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PAC的后翻译过程,并对...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C)是抗生素工业的重要酶。它在大肠杆菌中需经过复杂的转录、翻译和后翻译才能成熟,且后翻译过程对活性酶的最终形成影响很大。在阐述PAC的苯乙酸诱导机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PAC的后翻译过程,并对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大肠杆菌 诱导机制 后翻译过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利用蔗糖和柠檬酸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云龙 张燎原 +4 位作者 孙建安 魏东芝 周文瑜 沈亚领 朱家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9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几种无机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物量和产物2,3-丁二醇形成的影响,在确定柠檬酸铵为无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RSM)对柠檬酸铵和硫酸锰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最佳浓度,并以此最优成分进行了摇瓶发酵和分批补料发酵。在... 研究了几种无机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物量和产物2,3-丁二醇形成的影响,在确定柠檬酸铵为无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RSM)对柠檬酸铵和硫酸锰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最佳浓度,并以此最优成分进行了摇瓶发酵和分批补料发酵。在摇瓶发酵中,110g·L-1的蔗糖最终被转化成44g·L-1的2,3-丁二醇,转化率为0.4g.g-1,产率为1.13g·L-1.h-1;在分批补料发酵中,共有166g·L-1的蔗糖被消耗,2,3-丁二醇的最高浓度为81.2g.L-1,乙偶姻的浓度为7.7g·L-1,2,3-丁二醇转化率达到0.489g.g-1,产率达到1.7g·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 无机氮源 2 3-丁二醇 响应面法 分批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G1利用玉米浆干粉和磷酸氢二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英利 张燎原 +4 位作者 孙建安 魏东芝 周文瑜 沈亚领 朱家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34-38,共5页
研究了几种工业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G1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影响,在确定玉米浆干粉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和响应面法(RSM)实验对玉米浆干粉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浓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培养基(g·L-1)为... 研究了几种工业氮源对粘质沙雷氏菌G1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影响,在确定玉米浆干粉为氮源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和响应面法(RSM)实验对玉米浆干粉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浓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培养基(g·L-1)为:蔗糖90,玉米浆干粉20.32,(NH4)2HPO47.21,NaAc 4,柠檬酸钠14,MgSO40.5,Fe-SO40.02,MnSO40.01。并以此优化培养基进行了摇瓶和分批补料发酵,结果表明,摇瓶发酵中,90g·L-1的蔗糖最终被转化成43.06g·L-1的2,3-丁二醇;分批补料发酵中,2,3-丁二醇浓度为128.28g·L-1,产率为2.67g·L-1·h-1,转化率为0.48g·g-1蔗糖。以玉米浆干粉和(NH4)2HPO4为氮源,2,3-丁二醇浓度较高,培养基的成本大幅降低,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G1 玉米浆干粉 磷酸氢二铵 2 3-丁二醇 响应面法 成本 分批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亮 毛相朝 +4 位作者 周文瑜 陈实 沈亚领 邓子新 魏东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337,共5页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为研究对象,在摇瓶水平进行培养条件的初步优化。确定了接种量、接种时间、发酵过程pH、装液量等初步条件。对3.7L发酵罐水平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搅拌转... 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为研究对象,在摇瓶水平进行培养条件的初步优化。确定了接种量、接种时间、发酵过程pH、装液量等初步条件。对3.7L发酵罐水平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并初步建立了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接种时间30h、接种量为10%、控制pH6.5-7.0、搅拌转速450r/min、通气量200L/h,发酵过程维持发酵液残余葡萄糖浓度5g/L左右,在3.7L发酵罐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脱羧衍生物CS103产量达到99.87μg/ml。本研究为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FR-008 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 衍生物 发酵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及其维吉尼链霉菌IBL-14转化产物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雪莲 陶欣艺 +2 位作者 王玮 王风清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通过维吉尼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IBL-14对薯蓣皂苷元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一系列新的代谢产物;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Hela、Bcap37、KB-3-1、SW1990 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用Hoechst 33258细胞核... 通过维吉尼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IBL-14对薯蓣皂苷元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一系列新的代谢产物;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Hela、Bcap37、KB-3-1、SW1990 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用Hoechst 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来观察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Bcap37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计量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对Bcap37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元及其3个衍生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其中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抑制效果相对显著。在薯蓣皂苷元及其衍生物的影响下,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包括细胞形态的变化和DNA片段的变化。薯蓣皂苷元及相关衍生物能对Bcap37细胞产生抑制增殖的作用,并能诱导使之发生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肿瘤细胞凋亡 Bcap3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甾体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从生物转化到微生物从头合成 被引量:7
19
作者 熊亮斌 宋璐 +4 位作者 赵云秋 刘坤 刘勇军 王风清 魏东芝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6期942-963,共22页
甾体化合物(简称甾体)分布广泛、功能卓越,在机体生长、物种繁育以及代谢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难以取代的生理功能。因此,天然甾体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于生殖健康、内分泌调控等领域,是器官移植、重症感染等许多危重疾病的“刚需药”和“救... 甾体化合物(简称甾体)分布广泛、功能卓越,在机体生长、物种繁育以及代谢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难以取代的生理功能。因此,天然甾体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于生殖健康、内分泌调控等领域,是器官移植、重症感染等许多危重疾病的“刚需药”和“救命药”。甾体结构复杂、构型精巧,很难通过化学全合成来生产,当前主要以天然甾体皂素或甾醇为原料,通过化学与生物转化相结合的半合成法获得。然而,甾体药物的生产路线长、工艺复杂、收率低,涉及大量有毒有害试剂和重金属催化剂的使用,污水废渣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总体成本居高不下。为改变此局面,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开发绿色生物制造技术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甾体制药工业正处于以生物催化转化取代化学合成的产业升级阶段,随着高效酶和细胞转化的成功应用,传统的甾体生产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建可高效从头合成甾体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则将彻底改变甾体制药的工业模式,切实实现甾体药物的绿色制造。近年来,已有利用微生物从头合成部分甾体化合物的报道,然而由于甾体的天然合成机制异常复杂,如何实现细胞工厂的高效生产,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从甾体药物生产方式的演变出发,系统综述了甾体生物催化转化和从头合成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甾体生物催化转化酶的挖掘及改造、微生物代谢转化甾醇机制的解析及转化细胞工厂的开发、微生物从头合成甾体人工路线的创建三部分内容,以期对甾体药物绿色生物制造的现状和趋势做出合理的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化合物 绿色生物制造 生物催化转化 从头生物合成 微生物细胞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臭豆腐卤液的乳酸菌发酵菌种研究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思敬 杜磊 +1 位作者 谢静莉 魏东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7-113,118,共8页
运用筛选所得的实验室乳酸菌菌株发酵制得一种新型臭豆腐卤液,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以实验室前期从自然发酵臭豆腐卤液中分离得到的13株乳酸菌作为发酵菌株... 运用筛选所得的实验室乳酸菌菌株发酵制得一种新型臭豆腐卤液,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以实验室前期从自然发酵臭豆腐卤液中分离得到的13株乳酸菌作为发酵菌株来源,通过分析单菌株的蛋白水解能力、抑菌能力及发酵能力,筛选出8株活性优良的乳酸菌,以初始总菌浓为104 CFU/mL的浓度接种于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后的新型的生产配方中,37℃发酵20 h制得臭豆腐发酵卤液。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对卤液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萃取,通过GC-MS分析鉴定得到6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烯烃类19种、醇类12种、酯类8种、酸类5种、醛类3种、酮类4种、其他(包括胺类、硫醚类、吲哚、酚类等)10种。通过归类分析,最终鉴定出臭豆腐发酵卤液的主体香气成分为2-蒈烯、芳樟醇、乙酸丁酯、柠檬醛、3-辛酮等12种;典型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四硫醚和吲哚。比对相关文献可知,其香气特征与市售臭豆腐发酵卤液相仿,表明采用来源明确的乳酸菌复配用于臭豆腐卤液生产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豆腐卤液 乳酸菌 蛋白水解度 抑菌 特征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