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菇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强 刘岩 +8 位作者 宫志远 高兴喜 韩建东 任鹏飞 万鲁长 任海霞 张雪梅 李瑾 曲玲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共4页
对近年来香菇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香菇的遗传转化、基因克隆、DNA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香菇 分子生物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猴头菌属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俊 图力古尔 高兴喜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3,60,共4页
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我国猴头菌属真菌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猴头菌属分3个种,即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珊瑚状猴头菌(H.coralloides)和冷杉猴头菌(H.abietis)。ITS序列聚类分析获得18份材... 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我国猴头菌属真菌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猴头菌属分3个种,即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珊瑚状猴头菌(H.coralloides)和冷杉猴头菌(H.abietis)。ITS序列聚类分析获得18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18~0.453,冷杉猴头菌与猴头菌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珊瑚状猴头菌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属 形态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年残孔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图力古尔 鲁铁 +1 位作者 刘宇 程显好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4期58-63,共6页
二年残孔菌摇瓶发酵较佳条件:最优培养基,葡萄糖38.08g/L,酵母浸粉8.54g/L,KH2PO4∶MgSO4=1∶1为4.25g/L,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500mL三角瓶装液量150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r/min,10%接种量的培养9d,达到最大产量15.5g/L。发酵... 二年残孔菌摇瓶发酵较佳条件:最优培养基,葡萄糖38.08g/L,酵母浸粉8.54g/L,KH2PO4∶MgSO4=1∶1为4.25g/L,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500mL三角瓶装液量150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r/min,10%接种量的培养9d,达到最大产量15.5g/L。发酵罐使用培养基葡萄糖38.08 g/L,酵母浸粉8.54g/L,KH2PO4∶MgSO4=1∶1,初始pH值为5,装液量6L/10L,在温度30℃,搅拌速度380r/min,10%接种量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32h时达到大值15.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曲线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侧耳型真菌六个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宇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8,共8页
以中国亚侧耳属(Hohenbuehelia)、扇菇属(Panellus)、小香菇属(Lentinellus)、小黑轮属(Resupinatus)、侧耳属(Pleurotus)和毛侧耳属(Phyllotopsis)的部分代表种,基于ITS和LSU序列,构建我国侧耳型(Pleurotoid fungi)真菌类群系统发育树... 以中国亚侧耳属(Hohenbuehelia)、扇菇属(Panellus)、小香菇属(Lentinellus)、小黑轮属(Resupinatus)、侧耳属(Pleurotus)和毛侧耳属(Phyllotopsis)的部分代表种,基于ITS和LSU序列,构建我国侧耳型(Pleurotoid fungi)真菌类群系统发育树,讨论并分析侧耳型真菌几个属的分子系统关系。两段序列所构建的系统树结果基本相同,其中,小香菇属代表种远离其它几个属的代表种,亚侧耳属和侧耳属关系较近,美味扇菇(Panellus edulis)与扇菇属和亚侧耳属的代表种均没有聚到一起,黄毛侧耳(Phyllotopsis nidulans)与侧耳属代表种分离开来。小黑轮状子实体的黑小亚侧耳(Hohenbuehelia nigra)基于ITS序列分析中,其代表支独立形成于亚侧耳分支外。即以我国的材料验证了当前分类系统中对于这几个属的分类地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香菇属 亚侧耳属 扇菇属 小黑轮属 系统发育树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活性的蘑菇多糖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静 程显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471-17473,17476,共4页
从蘑菇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特点、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开发展望等方面对抗肿瘤活性的蘑菇多糖研究开发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蘑菇多糖 抗肿瘤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大型真菌菌丝体对重金属的耐受和富集特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维焕 于兰兰 +3 位作者 程显好 陈敬丹 董洪新 图力古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0-1248,共9页
用平板培养法检测大型真菌秀珍菇和猪肚菇菌丝体对重金属铬、铅和锰的耐受及富集特性。分别测定了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处理下秀珍菇和猪肚菇的菌落直径、菌丝体干重和菌丝体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秀珍菇和猪肚菇菌丝体对Cr的耐受特性... 用平板培养法检测大型真菌秀珍菇和猪肚菇菌丝体对重金属铬、铅和锰的耐受及富集特性。分别测定了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处理下秀珍菇和猪肚菇的菌落直径、菌丝体干重和菌丝体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秀珍菇和猪肚菇菌丝体对Cr的耐受特性和耐受能力相当,二者的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重均随Cr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生长抑制率为50%的Cr浓度都约为200 mg/L,对铬的最大耐受浓度都为500 mg/L。秀珍菇菌丝体对Pb敏感,100 mg/L的Pb即可极显著的抑制秀珍菇菌丝的生长,而猪肚菇则直到500 mg/L的Pb,菌丝体的生长都未受显著影响;二者生长抑制率为50%的Pb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700 mg/L,最大耐受浓度分别为1000 mg/L和2000 mg/L;因此,猪肚菇对Pb的耐受能力比秀珍菇强。秀珍菇不耐锰,而猪肚菇对锰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耐受能力,生长抑制率为50%的Mn浓度约为1000 mg/L,最大耐受能力为6000 mg/L。秀珍菇菌丝体对Cr和Pb、猪肚菇菌丝体对Cr和Mn均没有达到超富集。但猪肚菇菌丝体中Pb的含量可达1125.56 mg/kg(干重),达到超富集水平,暗示猪肚菇可能是铅超富集大型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秀珍菇 猪肚菇 平板培养 重金属耐受 超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维焕 蔡德华 +3 位作者 郑芳 马茜楠 杨树德 高兴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7-271,共5页
采用ERIC-PCR技术对12株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2株秀珍菇菌株中,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PCR产物大致在150~3500bp范围内,各菌株扩增条带数在9~16... 采用ERIC-PCR技术对12株秀珍菇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2株秀珍菇菌株中,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PCR产物大致在150~3500bp范围内,各菌株扩增条带数在9~16条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在79%的分类水平上,12个菌株聚成4组。MY灰和MY白菌株亲缘关系较近,聚为第1组;HZ845为第2组;HZ3、HZ5和HZ夏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3组;LD1、GY16、GY18、GY163、SM、XY秀1亲缘关系很近,聚为第4组。ERIC-PCR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ERIC-PCR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C-PCR技术 拮抗实验 酯酶同工酶 秀珍菇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对Cd^(2+)的生物吸附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维焕 孟凯 +2 位作者 李俊飞 程显好 图力古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157-6166,共10页
对两种多孔菌科大型真菌槐栓菌(Trametes robiniophila)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子实体生物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剂用量、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Cd2+浓度)和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低浓度的Cd... 对两种多孔菌科大型真菌槐栓菌(Trametes robiniophila)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子实体生物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剂用量、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Cd2+浓度)和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低浓度的Cd2+(10 mg/L)吸附的最适pH为6;Cd2+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均在吸附剂用量为2g/L时达到吸附平衡,槐栓菌在吸附时间为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而木蹄层孔菌在吸附时间为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10 mg/L Cd2+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和94%。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模型比Freundlich等温吸附平衡模型能更好的拟合两种大型真菌对Cd2+的吸附过程;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10 mg/L 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40mg/g和8.91 mg/g。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可知,两种大型真菌对Cd2+的生物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生物吸附低浓度Cd2+的化学反应机理可能为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Cd2+ 生物吸附 动力学模型 等温吸附平衡模型 离子交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终点的质量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维焕 于兰兰 +2 位作者 韩峰 董洪新 蔡德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162,共3页
通过液体摇瓶发酵试验,以液体摇瓶的质量变化为参数结合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确定秀珍菇和猪肚菇液体菌种的发酵终点,结果表明:秀珍菇、猪肚菇发酵摇瓶分别在4d、5d时质量变化最低,也即秀珍菇、猪肚菇液体菌种生长周期分别为4d、5d。
关键词 液体发酵 发酵终点 质量变化 秀珍菇:猪肚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肪酸对桑黄液体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兴喜 姚强 +3 位作者 宫志远 郎晓 任鹏飞 刘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8-201,共4页
考察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脂肪酸对桑黄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对桑黄菌体生长以及多糖、三萜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的影响随脂肪酸种类以及质量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油酸有利于桑黄生物量的积累,在质量浓度为2.0g/... 考察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脂肪酸对桑黄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对桑黄菌体生长以及多糖、三萜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的影响随脂肪酸种类以及质量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油酸有利于桑黄生物量的积累,在质量浓度为2.0g/L时,使桑黄生物量达到1.24g/L,比对照提高了33.33%;而硬脂酸则有利于桑黄胞外多糖的产生,在质量浓度2.0g/L时,使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25.38mg/L,是对照的3.20倍。对胞内多糖而言,油酸和硬脂酸诱导效果较好,分别在质量浓度0.5g/L和1.0g/L时,使产量达到645.79mg/L和655.12mg/L,而亚油酸则在高质量浓度时才表现出较好的诱导效果。对于桑黄三萜的生产而言,油酸无论是对胞外三萜还是胞内三萜,都表现出较好的诱导效果,并分别在质量浓度1.5g/L和2.0g/L时,使胞外三萜和胞内三萜产量达到666.15mg/L和339.32mg/L,分别为对照的1.28倍和2.30倍。此外,亚油酸还对胞内三萜的生产表现出较好的诱导效果。对于黄酮类物质的合成,本实验所考察的这几种脂肪酸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脂肪酸 多糖 三萜类物质 黄酮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肪酸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姚强 高兴喜 +5 位作者 宫志远 孔明 任鹏飞 刘岩 韩建东 任海霞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9,共5页
研究硬脂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供试脂肪酸都能促进灵芝菌丝体生物量的积累;硬脂酸有利于灵芝胞外多糖的产生,在添加浓度为1.0g/L时,胞外多糖量达到(1 066.74±11.27)mg/L,是对照的3.37倍;亚油酸利... 研究硬脂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供试脂肪酸都能促进灵芝菌丝体生物量的积累;硬脂酸有利于灵芝胞外多糖的产生,在添加浓度为1.0g/L时,胞外多糖量达到(1 066.74±11.27)mg/L,是对照的3.37倍;亚油酸利于胞内多糖的合成,在浓度为1.5g/L时,胞内多糖量达到(620.90±7.11)mg/L,是对照的2.56倍;另外,亚油酸还对灵芝胞内三萜和胞外三萜量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浓度为2.0 g/L时,胞内及胞外三萜量分别达到(394.23±10.32)mg/L和(551.32±6.22)mg/L,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3和1.12倍;而硬脂酸和棕榈酸的添加则降低胞内和胞外三萜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硬脂酸 亚油酸 棕榈酸 多糖 三萜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州虫草菌丝体对Mn的耐性及富集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毅 程显好 +2 位作者 张聪聪 李维焕 于德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9-507,共9页
重金属耐性真菌的研究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了九州虫草(Cordyceps kyusyuensis)对于Mn的耐性及富集。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60 g/L)的Mn离子,测定其菌丝生物量、菌丝Mn含量、菌丝抗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水平以及菌体... 重金属耐性真菌的研究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了九州虫草(Cordyceps kyusyuensis)对于Mn的耐性及富集。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60 g/L)的Mn离子,测定其菌丝生物量、菌丝Mn含量、菌丝抗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水平以及菌体细胞离子交换量、Mn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九州虫草菌丝生物量与M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Mn浓度60 g/L为九州虫草菌丝生长极限浓度。菌丝中Mn含量随培养基中Mn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10 g/L Mn时,菌丝细胞中Mn积累量达到细胞干重的1.0013%。九州虫草菌丝中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浓度与培养基中Mn浓度呈负相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培养基中Mn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但变化趋势不同。九州虫草菌丝细胞不可溶性组分中Mn的量(91.51%—98.6%)显著高于可溶部分(1.40%—8.49%)。九州虫草菌丝细胞壁离子交换量(CEC)随着培养基中Mn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说明在九州虫草菌丝对Mn的富集过程中,其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器对于Mn结合发挥了主要作用,细胞质中可溶性成分对Mn的结合发挥次要作用。在Mn的胁迫下,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协同作用以清除大量自由基是细胞对锰耐性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抗氧化物酶 膜脂过氧化 离子交换量 超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长期大强度运动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亚丽 蔡德华 高兴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P)对长期大强度运动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5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盐水+运动组、低剂量GLP+运动组、中剂量GLP+运动组、高剂量GLP+运动组,每组10只。3个GLP组每天分别按50 mg/kg/日GLP(...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P)对长期大强度运动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5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盐水+运动组、低剂量GLP+运动组、中剂量GLP+运动组、高剂量GLP+运动组,每组10只。3个GLP组每天分别按50 mg/kg/日GLP(低剂量)、100 mg/kg/日GLP(中剂量)、200 mg/kg/日GLP(高剂量)灌胃。盐水+对照组和盐水+运动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共4周。对照组不运动,4个运动组小鼠每天进行1次45 min负重5%游泳训练,每周6次,为期4周。测定4周后各组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的NO、IL-1β水平和细胞内GSH及吞噬率、吞噬指数。结果:4周运动后盐水+运动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NO、IL-1β水平显著下降。盐水+运动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显著下降。盐水+运动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剂量GLP+运动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NO、IL-1β水平显著高于盐水+运动组,高剂量GLP+运动组显著高于盐水+运动组和低剂量GLP+运动组,中、高剂量GLP+运动组小鼠细胞内GSH水平显著低于盐水+运动组和低剂量GLP+运动组,随GLP剂量增加GSH逐渐下降。低、中、高剂量GLP+运动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显著高于盐水+运动组,随GLP剂量增加巨噬细胞吞噬率逐渐提高。中剂量GLP+运动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高于盐水+运动组和低剂量GLP+运动组。结论:GLP对大强度运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分泌IL-1β、NO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大强度运动 小鼠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仕伟 王梦龙 +1 位作者 冯志彬 程显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4-1319,共6页
通过对筛选的产碱性蛋白酶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高活力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碳源、氮源和金属盐的优化,确定优化培养组分。对接种体积分数、培养温度和培养pH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培养条件。... 通过对筛选的产碱性蛋白酶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高活力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碳源、氮源和金属盐的优化,确定优化培养组分。对接种体积分数、培养温度和培养pH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培养18 h后获得最大酶活力为395.18 U/mL,产酶能力比优化前提高了2.55倍。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工业发酵生产碱性蛋白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16S RDNA 解淀粉芽胞杆菌 筛选鉴定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蛋白Swollenin基因香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初步转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岩 姚强 +7 位作者 宫志远 高兴喜 韩建东 任鹏飞 张雪梅 任海霞 李瑾 曲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构建含有Swollenin基因(swo基因)的香菇表达载体,并通过PEG(polyethylene glyeol)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实现对香菇的遗传转化,转化效率约为1个转化子/μg质粒DNA。PCR和杂交检测结果表明,swo基因已经整合到香菇的基因组中;栽培实验结果... 构建含有Swollenin基因(swo基因)的香菇表达载体,并通过PEG(polyethylene glyeol)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实现对香菇的遗传转化,转化效率约为1个转化子/μg质粒DNA。PCR和杂交检测结果表明,swo基因已经整合到香菇的基因组中;栽培实验结果表明,两个转化子都能正常出菇,而且转化子Ⅱ表现出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将swo基因转化到香菇中对香菇新品种的培育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Swollenin基因 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终点的简便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兰兰 李维焕 +1 位作者 甄世梅 陈敬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786-9786,9833,共2页
[目的]确定平菇液体菌种的发酵终点。[方法]进行液体摇瓶发酵试验,以液体摇瓶的质量变化为参数,依据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对摇瓶中菌丝体发酵终点时间做出判断。[结果]2种平菇的发酵摇瓶均在5 d时质量变化达到最低。[结论]平菇液体菌种生... [目的]确定平菇液体菌种的发酵终点。[方法]进行液体摇瓶发酵试验,以液体摇瓶的质量变化为参数,依据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对摇瓶中菌丝体发酵终点时间做出判断。[结果]2种平菇的发酵摇瓶均在5 d时质量变化达到最低。[结论]平菇液体菌种生长周期为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发酵 质量变化 发酵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对锌的耐性和富集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林 程显好 +2 位作者 李维焕 刘静 图力古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24-2131,共8页
研究了锌对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生长的影响,蜜环菌对于锌的耐性和富集特性,以及锌胁迫下蜜环菌的抗氧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锌浓度45mg/L下对于蜜环菌菌体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锌浓度90mg/L以上时,蜜环菌菌体的生... 研究了锌对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生长的影响,蜜环菌对于锌的耐性和富集特性,以及锌胁迫下蜜环菌的抗氧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锌浓度45mg/L下对于蜜环菌菌体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锌浓度90mg/L以上时,蜜环菌菌体的生长受到抑制(P<0.05)。蜜环菌的子实体萌发和子实体生物量在锌的浓度为45mg/L以下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锌的浓度超过90mg/L后子实体不能萌发。培养基锌含量在270mg/L以下时,皮壳状菌丝中锌的含量随培养基中锌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培养基锌含量在135mg/L以下时,菌索中锌的含量随培养基中锌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培养基中锌浓度的提高,菌丝和菌索POD、CAT、SOD活性都有增加,PPO的活性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而且菌丝与菌索之间抗氧化酶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子实体 菌丝体 菌索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野生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 被引量:12
18
作者 范宇光 图力古尔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共2页
对产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成功,介绍了珊瑚状猴头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人工栽培技术。珊瑚状猴头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发菌期间需勤通风;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形态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子实... 对产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成功,介绍了珊瑚状猴头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人工栽培技术。珊瑚状猴头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发菌期间需勤通风;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形态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15℃-22℃,湿度保持在80%以上,温度、湿度适宜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子实体形态与野生状态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珍稀野生菌 珊瑚状猴头 驯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菌科4种白腐菌培养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图力古尔 鲁铁 刘宇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5期21-28,共8页
通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配方、碳源、氮源、温度、pH值的单因素实验生长情况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4个菌株最优良的母种培养配方是木生菌GPY培养基。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的组合来看,白耙齿菌最佳生长条件是麦芽糖、酵母膏,温度30℃,pH... 通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配方、碳源、氮源、温度、pH值的单因素实验生长情况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4个菌株最优良的母种培养配方是木生菌GPY培养基。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的组合来看,白耙齿菌最佳生长条件是麦芽糖、酵母膏,温度30℃,pH值为6;撕裂蜡孔菌最佳生长条件为可溶性淀粉、牛肉膏,温度30℃,pH值为5;略薄多孔菌最佳生长条件为麦芽糖、酵母膏,温度25℃,pH值为6;二年残孔菌最佳生长条件是蔗糖、蛋白胨,温度30℃,pH值为6。同时通过相应的的栽培方法,成功获得4种多孔菌的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耙齿菌 撕裂蜡孔菌 略薄多孔菌 二年残孔菌 出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株棕色蘑菇栽培性状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强 高兴喜 +6 位作者 宫志远 任海霞 刘岩 任鹏飞 韩建东 曲玲 李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考察了11株棕色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性状,并利用酯酶同工酶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1株棕色蘑菇菌株在形态特征和栽培性状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工酶和ITS序列分析都能... 考察了11株棕色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性状,并利用酯酶同工酶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1株棕色蘑菇菌株在形态特征和栽培性状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工酶和ITS序列分析都能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鉴别,表明供试11株棕色蘑菇菌株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蘑菇 栽培性状 酯酶同工酶 ITS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