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中人”与“问题中人”——《孟繁华文集》与当代文学研究主体性
1
作者 毕文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8,74,共8页
洪子诚在《孟繁华:“我的”当代文学》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当代文学’就是当代文学,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孟繁华内心真是热爱这个对象,在他的心里,‘当代文学’就是‘我的’文学。”(1)这段话彰显出孟繁华从事当代文学研... 洪子诚在《孟繁华:“我的”当代文学》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当代文学’就是当代文学,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孟繁华内心真是热爱这个对象,在他的心里,‘当代文学’就是‘我的’文学。”(1)这段话彰显出孟繁华从事当代文学研究的显著特点,那就是主体性的浸润与张扬。“我的”当代文学涵盖的不仅是进入研究对象时视角的不同,也表明了在当代文学研究版图中孟繁华的重要学术位置。围绕2018年出版的十卷本《孟繁华文集》,本文从当代文学研究主体性建构角度,展开对孟繁华学术历程与学术贡献的分析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洪子诚 主体性建构 孟繁华 学术贡献 学术历程 十卷本 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及校园策略 被引量:18
2
作者 崔新广 王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05-105,47,共2页
本文在分析当前影视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校园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影视文化 大学生 道德行为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管窥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志钧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0,共3页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 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 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主流认可度"、"签约写手"、"付费阅读"、"文学产业化"和"类型化写作"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或后果,这对于人们认识网络文学,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类型化 写作 文化潮流 20世纪 社会生活 媒体技术 网络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理论形态考论 被引量:7
4
作者 董希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文学文本理论是在语言论转向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学理论观念,它强调文本自身的自律性和意义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立足文本语言、结构本身特征研究文学。20世纪西方文本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语言客体文本理论关注文学文本本身,突出语言... 文学文本理论是在语言论转向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学理论观念,它强调文本自身的自律性和意义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立足文本语言、结构本身特征研究文学。20世纪西方文本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语言客体文本理论关注文学文本本身,突出语言分析、结构探究等形式因素对于意义阐释的重要性;读者审美阐释文本理论以现象学为指导,在关注文本作为意向性客体存在的同时,更强调主体的审美性介入;话语意识形态生产文本理论则将文本视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方式,社会语境特别是意识形态因素使文本阐释成为意义不断增值的过程,文学研究是文本与意识形态观念相互影响的重构活动。上述三种形态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的主体并指引着发展方向,影响着文学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形式 语言 审美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载体、文本形态与文学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希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4,共5页
新的媒介载体的出现会导致文学文本形态的变化,而文本形态的演变又必然带来文学观念的转变,引发有关文学本质的争论。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文本由口语文本——文字文本——多媒体文本——可视文本的转变很好地验证了上述观点。文学演变的... 新的媒介载体的出现会导致文学文本形态的变化,而文本形态的演变又必然带来文学观念的转变,引发有关文学本质的争论。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文本由口语文本——文字文本——多媒体文本——可视文本的转变很好地验证了上述观点。文学演变的这一规律对于研究当前文艺热点问题很有启发价值,目前电子新媒介技术导致文本形态多样发展,由此引发的"文学泛化"、"文学终结"等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媒介 文学文本 文学观念 文学终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活动“四要素”看当前文学经典的重构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希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经典的重构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日趋浮躁、日趋世俗化、感官化、日趋追求“明星化”文化策略和时尚效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经典得以重构是文学活动“四要素”互动的结果。就作品而言,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震撼力及独特的技法是经... 经典的重构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日趋浮躁、日趋世俗化、感官化、日趋追求“明星化”文化策略和时尚效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经典得以重构是文学活动“四要素”互动的结果。就作品而言,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震撼力及独特的技法是经典重构的前提。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文化价值追求的异质化,作家“影响焦虑”下的颠覆冲动、时尚欲望化追求,读者求新尚奇、狂欢化效果的阅读期待以及时尚批评家的引导,是导致经典重构世俗化、通俗化趋势的外部原因。经典重构过程是一个经典文本与社会生活互动的过程,社会语境影响下的作者和读者作为最活跃因素互为影响地参与了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经典化 互动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人民文学的重新出发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志钧 秦凤珍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界 人民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 文化语境 理性自觉 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革命的形式到文本科学的建立——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文本理论走向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希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在文艺追求科学定位和审美自律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文本理论应运而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力求辨证处理形式创新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寻求两者平衡协调发展。但相较而言,法兰克福学... 在文艺追求科学定位和审美自律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文本理论应运而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力求辨证处理形式创新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寻求两者平衡协调发展。但相较而言,法兰克福学派更关心形式革新所具有的革命功能,可以称为"革命的形式",而其后以伊格尔顿为核心的诸理论家则更倾心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发生学原理,力图科学地阐释审美意识形态生产机制。进入21世纪,更为综合的文本文化修辞研究将成为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发展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文本理论 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胶东文学与胶东文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爱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137,共5页
20世纪胶东文学作为胶东文化的形象传达与负载,在深层上与独具灵动的诗意风度、氤氲的仙气精蕴、浓厚的生命意识、刚健的人格追求、忧郁的伦理情怀等地缘特征的胶东文化密切联系在一齐,从而塑造了20世纪胶东文学基本的文学精神,强烈的... 20世纪胶东文学作为胶东文化的形象传达与负载,在深层上与独具灵动的诗意风度、氤氲的仙气精蕴、浓厚的生命意识、刚健的人格追求、忧郁的伦理情怀等地缘特征的胶东文化密切联系在一齐,从而塑造了20世纪胶东文学基本的文学精神,强烈的现实主义取向成为整个胶东文学根本的内在特征,而这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情怀并没有妨碍其依据独特的地缘文化生发出的浪漫诗情追求,反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内敛外柔的中和之美。同时,在文化心态上胶东文学也呈现出开放的多元性,所有这些都为胶东文学提高创造机能,形成广博而深刻的精神品质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文学 胶东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学与汉代文学的关联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经学对汉代文学发生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学与汉代文学史整体图景的关联,呈现为顺承与逆反两个方向,而经学与文学的基本关系是整合与背离;二是汉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经学主题,这是经学向文学渗透最为显明的表现,而徘徊于“学”... 经学对汉代文学发生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学与汉代文学史整体图景的关联,呈现为顺承与逆反两个方向,而经学与文学的基本关系是整合与背离;二是汉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经学主题,这是经学向文学渗透最为显明的表现,而徘徊于“学”“术”两端的士人心态在其中表露无遗;三是经学之于文学的制度性建构,此即由经学观念导致的乐府机构的设立之于汉代文学的顺向性和文化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汉代文学 顺承性影响 逆反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文学阐释的可公度性问题
11
作者 董希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176,共8页
一种阐释活动成为公共阐释的关键在于具有可公度性。文学阐释具有公度性“基因”: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澄明性特征;就其过程而言,它立足文本展开剖析,具有客观性;就其功用而言,它搭建了交流平台,具有认识价值和现实介入... 一种阐释活动成为公共阐释的关键在于具有可公度性。文学阐释具有公度性“基因”: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澄明性特征;就其过程而言,它立足文本展开剖析,具有客观性;就其功用而言,它搭建了交流平台,具有认识价值和现实介入功能。当前文学阐释公度性缺失固然与文本审美特质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阐释方法失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文学阐释 公共阐释 公度性 强制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研究: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本质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学科使用范围的混淆,本质主义的研究路向在人文学科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高度个性化创造的文学活动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成为文学研究健康发展的致命阻碍。深入分析本质主义与反... 本质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由于学科使用范围的混淆,本质主义的研究路向在人文学科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高度个性化创造的文学活动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成为文学研究健康发展的致命阻碍。深入分析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的深层原因,借鉴和尝试反本质主义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有益于文学研究从一元的独断论走向多元、平等、对话的多维研究模式,使文学研究走出困境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多元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阐释与中国文学理论的新建构
13
作者 孙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语言学阐释是在西方语言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本阐释模式,它立足语言本身,对文学文本的语言结构进行深层解读,为文学文本的无限意义可能性提供解读空间,促进了西方文学理论的快速转型和飞速发展。而在中国,由于语言学阐释维... 语言学阐释是在西方语言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本阐释模式,它立足语言本身,对文学文本的语言结构进行深层解读,为文学文本的无限意义可能性提供解读空间,促进了西方文学理论的快速转型和飞速发展。而在中国,由于语言学阐释维度的缺失,我们的文学理论一直游离于文学本体之外。立足于中国文学语言学传统,吸收西方语言学成果,将语言学阐释模式与文学理论紧密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多元的文学阐释格局,对建构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科学性的文学理论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阐释 中国文学理论 文本阐释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汉语词义相似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6
14
作者 石静 吴云芳 +1 位作者 邱立坤 吕学强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80,共7页
词义相似度的计算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在信息检索中的查询扩展、机器翻译中的模块识别,以及句法分析、词义消歧等任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研究了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汉语词义相似度计算方法,系统地比较分析了上... 词义相似度的计算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在信息检索中的查询扩展、机器翻译中的模块识别,以及句法分析、词义消歧等任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研究了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汉语词义相似度计算方法,系统地比较分析了上下文特征权值的选择、向量相似度计算方法、基于窗口和基于依存关系的表征形式、新闻语体和网络语体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络语言语料上,基于窗口选取上下文特征,用互信息PMI来计算权值,采用cosine来计算相似度,取得了最好的词义相似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相似度 上下文特征 权值选择 依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复合名词语义信息标注词库:基于生成词库理论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宋作艳 赵青青 亢世勇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3,43,共8页
复合名词分析一直是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未登录词的识别、自动释义以及词典编纂等。生成词库理论是目前较新的一种语义学理论,我们拟利用该理论对汉语复合名词进行语义信息标注,建立一个词库。该文首先介... 复合名词分析一直是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未登录词的识别、自动释义以及词典编纂等。生成词库理论是目前较新的一种语义学理论,我们拟利用该理论对汉语复合名词进行语义信息标注,建立一个词库。该文首先介绍了这一词库的标注框架,然后通过对"纸"、"石"构成的复合词的对比分析,展示了这一词库在复合名词构词、语义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物性角色、自然类和人造类是非常重要的语义信息,能揭示复合名词构词和语义的一些模式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信息标注词库 复合名词 生成词库理论 物性结构 语义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母语与母语规划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海英 方小兵 葛燕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7,共11页
母语是社会个体所拥有的最具有民族、文化等身份认同意义的语言,母语自身的多功能和多相关性,以及在国家、民族和个人各个层面兼具的对内认同意义和对外的标记意义,为当下语言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母语规划"①。语言规... 母语是社会个体所拥有的最具有民族、文化等身份认同意义的语言,母语自身的多功能和多相关性,以及在国家、民族和个人各个层面兼具的对内认同意义和对外的标记意义,为当下语言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母语规划"①。语言规划中的母语包括国家母语、民族母语、个人母语和自然语言母语;从考察国际国内语情入手,分析提出母语视角语言规划的条件和背景,进一步通过观照现有语言规划体系,论证母语规划的理论价值,并结合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目标,以"中学语文教育调查"实例尝试说明母语规划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规划 语情 社会整体本位 社会个体本位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语境下“第三媒介时代”媒介形态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成良 甘险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60,共6页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技术聚合为特征的融媒体形态,是媒介形态演进的需要,也是新兴媒介技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媒介史的视角探讨第三媒介的发展路径,分析第三媒介时代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进而提出融媒体传播引导下的"...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技术聚合为特征的融媒体形态,是媒介形态演进的需要,也是新兴媒介技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媒介史的视角探讨第三媒介的发展路径,分析第三媒介时代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进而提出融媒体传播引导下的"第三媒介时代"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全觉传收 第三媒介时代 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模糊限制语语料库的研究与构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惠巍 杨欢 +2 位作者 张静 亢世勇 黄德根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9,共7页
模糊限制语常用来表示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含义,由模糊限制语所引导的信息为模糊限制信息。为进行中文事实信息的抽取,应将模糊限制信息与事实信息区分开来。然而中文模糊限制语语料资源却十分缺乏,影响了中文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信息... 模糊限制语常用来表示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含义,由模糊限制语所引导的信息为模糊限制信息。为进行中文事实信息的抽取,应将模糊限制信息与事实信息区分开来。然而中文模糊限制语语料资源却十分缺乏,影响了中文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信息检测的研究。该文研究了中文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并在生物医学和维基百科两个领域,设计构建了一个具有2.4万句规模的中文模糊限制语语料库。统计分析了语料标注的一致性,以及模糊限制语的类型和领域之间的关系。这些资源对于中文模糊限制信息检测研究,以及中文事实信息的抽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语言学家从语义和语用等方面进行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库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模糊限制语 分类 语料库 一致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模糊限制信息范围语料库的研究与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惠巍 杨欢 +2 位作者 徐俊利 张静 亢世勇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5,共9页
模糊限制语用于表示不确定性的观点。由模糊限制语所引导的信息为模糊限制信息,开展中文模糊限制信息检测研究,对事实信息抽取意义重大。模糊限制信息检测包含模糊限制性句子识别和模糊限制信息范围检测两个子任务。中文模糊限制信息范... 模糊限制语用于表示不确定性的观点。由模糊限制语所引导的信息为模糊限制信息,开展中文模糊限制信息检测研究,对事实信息抽取意义重大。模糊限制信息检测包含模糊限制性句子识别和模糊限制信息范围检测两个子任务。中文模糊限制信息范围语料库的缺乏,影响了中文模糊限制信息检测的研究。该文研究制定了基于短语结构的中文模糊限制信息范围标注规则,构建了中文模糊限制信息范围语料库。最后对标注的语料库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该文语料库的构建为中文模糊限制信息检测研究提供了资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模糊限制信息范围 标注规则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依存语法构建多视图汉语树库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邱立坤 金澎 王厚峰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5,共7页
树库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资源,现有树库基本上都是单视图树,支持短语结构语法或者依存语法。该文提出一套基于依存语法的多视图汉语树库标注体系,仅需标注中心语和语法角色两类信息,之后可以自动地推导出描述句法结构所需的... 树库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资源,现有树库基本上都是单视图树,支持短语结构语法或者依存语法。该文提出一套基于依存语法的多视图汉语树库标注体系,仅需标注中心语和语法角色两类信息,之后可以自动地推导出描述句法结构所需的短语结构功能和层次信息,从而可以在不增加标注工作量的前提下获得更多语法信息。基于该体系,构建了北京大学多视图汉语树库(PMT)1.0版,含有64 000句、140万词,支持短语结构语法和依存语法两个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树库 依存语法 短语结构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