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力”合育 创新地方高校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为例 |
孟维杰
吕晓峰
邵华
|
《阴山学刊》
|
2023 |
1
|
|
2
|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以鲁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
孙承毅
杨占鹏
|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3
|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
张蕾
|
《教师》
|
2025 |
0 |
|
4
|
现代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
王芳
乔万敏
邢亮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5
|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10种高等教育类SSCI来源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
徐娟
纪瑞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6
|
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闫志明
陈羽
滕晓雪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4 |
1
|
|
7
|
大学生公共道德危机及教育对策 |
刘明学
孙伟霞
高顺利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2
|
|
8
|
残障大学生“名师访谈”的教育现象学研究 |
王丽萍
刘志敏
王友磊
王惠萍
|
《现代特殊教育》
|
2019 |
0 |
|
9
|
中国高等教育技术未来五年的发展分析——《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 |
魏雪峰
高媛
黄荣怀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7 |
31
|
|
10
|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乱象及其治理——基于政府规制与市场设计理论的探析 |
徐娟
贾永堂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9
|
|
11
|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
耿晓伟
张峰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
2012 |
15
|
|
12
|
挑战与对策:慕课(MOOCs)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 |
崔维霞
苏勇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3
|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评价:价值诉求、现实问题与建设进路 |
闫志明
朱友良
刘方媛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22 |
35
|
|
14
|
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律研究——来自6类项目人才简历的实证分析 |
徐娟
王泽东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4
|
|
15
|
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张巧明
王爱云
闫国利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
2013 |
4
|
|
16
|
我国大学发展中政府治理导向的演进及审视 |
徐娟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7
|
美国慈善与教育事业互动发展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
徐先凤
毕宪顺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U-S合作背景下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的困境与纾解 |
张香兰
于辉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9
|
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因素分析 |
张巧明
崔焕娟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7 |
14
|
|
20
|
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与逻辑推理的关系 |
王惠萍
柯洪霞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