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二语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
田成泉
郭坤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2
|
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
管廷祥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3
|
《院长》中学院共同体的伦理危机 |
王菊丽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4
|
敬畏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落与重建 |
张晓书
黄坤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从语义学角度透析韩国语近义词意义关系及习得偏误的原因 |
林丽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6
|
NLES对句层“花园路径现象”的规避类型研究——基于NV互动型的探讨 |
杜家利
于屏方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7
|
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论析史诗与神话的辩证关系 |
王景迁
于静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8
|
《宠儿》开放式结尾之艺术魅力 |
李洁平
张福勇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9
|
网络多媒体辅助西方文化教学模式 |
向平
孔祥伟
曹世清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0
|
我国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标题句法及常用表达特征研究--以英美文学类为例 |
刘永芳
向平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1
|
英语词素构词的体验性认知研究 |
张法春
肖德法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2
|
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其范畴 |
付岩
陈宗利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3
|
英日语料库语义接受度对比研究 |
杜家利
于屏方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4
|
凯姆·帕尔曼的论辩理论研究 |
周强
张福勇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5
|
基于TEM4口试语料库的交际策略研究 |
孙杰
金琳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6
|
花园幽径现象认知解读的程序化特性分析 |
杜家利
于屏方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7
|
日语文本语义接受度评价研究 |
杜家利
于屏方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8
|
挣脱羁绊,寻求真我——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对真我的追求 |
张福勇
张娜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9
|
翻译之喻的历史化:钱锺书的“人化”译文观 |
于德英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20
|
学习策略与课堂行为关系的典型相关研究 |
肖德法
袁凤识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6
|
|